- 相關推薦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匯報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匯報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匯報
##縣總面積1580平方公里,總人口3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6萬,占全縣總人口80以上,是個傳統的農業縣。近年來,我縣注重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始終把培育高附加值、強牽動力的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全力扶持,常抓不懈。全縣現有農業龍頭企業3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縣級龍頭企業6家,基本形成了年糕、米粉、罐頭、風味食品、竹制品五大系列的生產格局。今年1—10月,全縣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2.5億元,上繳稅金1460余萬元,出口創匯570萬美元,帶動農戶近2萬戶,增加農民收入900余萬元。我們的做法主要是:
一、依托資源建龍頭
##農業資源豐富,有耕地31.7萬畝,年產糧食近20萬噸,是我國百個商品糧
基地縣之一;木竹資源優勢突出,有毛竹林14萬畝,毛竹蓄積總量2100萬株,居全市第二;食品工業基礎扎實,曾是全國食品百強縣之一;地方特產眾多,年糕、扣肉等傳統食品在周邊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我縣以市場和經濟效益為導向,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的原則,提出“依托資源建龍頭、建好龍頭促調整”的思路,重點發展糧食深加工、傳統食品開發、罐頭及木竹加工企業,目標是實現“三個萬噸”,即萬噸米粉、萬噸年糕、萬噸罐頭。經過幾年的努力與發展,以上目標已基本實現。我縣米粉年生產能力現已接近萬噸規模,其中大型米粉生產企業有紫文、雙明兩家,產品全部出口;一定生產規模的年糕企業有二十余家,其中大禾食品公司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產量在4000噸左右;罐頭生產企業柏林、順源公司年產值分列省內同行業第一和第三,產品以水果、竹筍罐頭為主,全部出口,我縣已成為華東地區繼浙江黃巖之后的第二大罐頭出口基地縣。此外,竹制品、扣肉、風味食品等加工企業發展勢頭也十分看好。
二、辦好基地穩龍頭
穩固的生產基地和充足原料保障,是龍頭企業持續發展的強力支撐。策應龍頭企業
發展的需要,我縣結合實際,經過充分論證,于2002年提出重點建設20萬畝優質稻、10萬畝毛竹豐產林、100萬羽鵝鴨、80萬只中華草龜、5萬畝優質果品“五大基地”。目前,“五大基地”發展目標已全面實現,其中優質稻基地達43.7萬畝、中華草龜養殖規模已突破100萬只,在此基礎上,我縣新建了蘆筍、肉牛、蘑菇、生豬等基地。在基地建設中,我們注重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原則。根據農產品生長特點和生產現狀的不同,揚優成勢,合理布局。如葛溪、漆工、中畈、灣里、朱坑等鄉鎮為重點的優質稻種植區;以南巖、弋江、花亭、龜峰等鄉鎮為重點的果蔬種植區;以沿江鄉鎮清湖/朱坑為主的鵝鴨養殖區;以山區鄉鎮疊山、旭光、三縣嶺、漆工、港口等為重點的筍竹兩用林和食用菌種植區等。二是市場導向原則。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縣在發展壯大原有“五大基地”的同時,不斷為基地建設增添新的內容。如2003年,我縣在##、南巖、朱坑等鄉鎮新建了100余畝蘆筍示范基地,在港口鎮擴建了萬余平方米蘑菇種植基地,扶持壯大了葛溪鄉福林良種牛調撥養殖基地,目前該基地擁有良種種牛、肉牛200余頭,發展農戶散養肉牛100余頭。三是民企雙贏原則。我縣通過“企業 基地 農戶”的模式,實行訂單化生產,強化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較好的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和“企業原料供應難”的雙重矛盾,實現了企業和基地農戶的“雙贏”。今年,我縣大禾公司與葛溪、漆工、南巖等鄉鎮農民簽訂了2萬畝大禾谷生產合同;柏林、順源罐頭廠與圭峰等鄉鎮農戶簽訂了4000噸水果、1200噸竹筍和100噸蕎頭的生產合同。
三、搞活流通興龍頭
我縣堅持市場帶動戰略,突出“搭建銷售平臺、創新營銷手段、激活民間流通”三大舉措,實現了龍頭企業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一是搭建銷售平臺。一方面,內建市場。引資5000萬建設了城北綜合貿易大市場,使之成為我縣農產品聚散中心;引資8000萬籌建贛東北貿易廣場,著力培育農產品等專業批發市場;為展示、銷售##農特產品,我縣還在縣城建立了一批土特產專營經銷點。另一方面,外組網絡。幫助企業在國內各大中城市設立營銷網點,并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如我縣大禾公司在國內14個省市建立了銷售網絡,產品出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東南亞等地。二是發展會展經濟?h里每年拿出一定的經費,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各種展示會、展評會、博覽會,幫助企業樹品牌、擴影響。僅2003年,政府牽頭組織龍頭企業參加會展和考察培訓就有9次。同時,在縣內舉辦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宣傳、推介我縣名優特產品。在去年成功舉辦“##縣第一屆春季農產品展示展銷會”的基礎上,我縣今年又舉辦了“江西·##首
屆農副產品展示展銷會”。三是激活民間流通。我縣成立了年糕、竹業、畜禽、藥材、花卉等流通協會13個,組建民間流通組織40多家,并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身流通領域,為企業提供科技、信息和銷售服務。
四、配套服務扶龍頭
農業結構調整和龍頭企業培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包辦不行,企業單干也不行,只有各級領導干部實實在在地關心支持、各部門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從我縣來看,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幾項服務:
(1)加強組織領導?h領導每人負責聯系一家龍頭企業,建立“一個項目、一支隊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問題,可向縣主要領導直接反映。版權所有
(2)政策資金傾斜。強調“誰有能力誰牽頭,誰能牽頭扶持誰”,通過財政貼息貸款,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如支持柏林罐頭廠擴建,使其生產能力達到萬噸;幫助紫文米粉廠爭取到國家農業開發資金扶持,新建現代化標準廠房,引進先進生產設備。
(3)加大技改力度。為促進企業更新設備,改進工藝,提高產品品質,增加產品品種,近年來我縣共投入了技改資金5000多萬元。如協助大禾年糕與上海淀粉研究所、南昌大學等單位合作,聯合攻克低溫短時殺菌等工藝技術,解決了年糕生產、儲存上的一系列難題,實現了##年糕“由手工制作向機械加工、由季節性生產向常年生產”的轉變;協助金龜王公司攻克了《烏龜繁養技術開發》項目,該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獎和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農業結構調整要注意的問題08-26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08-17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08-17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05-20
縣安全生產工作匯報08-24
縣教育工作匯報08-24
縣醫改工作匯報08-24
綠色小康路——縣奶牛產業化發展紀實08-17
農業結構調整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04-14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驗介紹材料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