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儒家倫理的雙旋結構
摘要:儒家倫理是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的結合體。前者是儒家倫理具有永恒價值的部分,后者是儒家倫理面臨現代挑戰的導因。在現代情景中,有條件地發揚道德理想主義使得儒家倫理具有了某種現代價值,而告別倫理中心主義的時代吁求又要求重構儒家的社會政治倫理規則。儒家的現代命運因此需要分析地而不是籠統地看待!£P鍵詞:儒家倫理;道德理想主義;倫理中心主義;雙旋結構
自近代以來,儒家倫理的反思,成為中國思想界最引人注目的一道學術文化景觀。翻檢一下近代以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文獻,可以發現在儒家倫理的構成與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相關性分析主題下面,浩如煙海般的研究成果。但是,就這種研究的結構分類來講,則并不是令人滿意的二元對詰式的論述:要么儒家倫理因為其道德理想主義有益于現代化,因此值得為之辯護。要么儒家倫理因為其倫理中心主義有礙于現代化,因此必須批判。辯護是捍衛性的,批判是拒斥性的。但是,從儒家倫理的歷史構成與現實的可能影響而言,這種研究進路都是值得再檢討的。本文正是在意圖突破這種二元對詰思維的基礎上,對于儒家倫理的雙旋式結構——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在貫通的基點上進行分別的分析。從而將儒家倫理的內涵作適當的分割,將其具有現代性的道德理想主義加以張揚,而對其從消極的一面影響古典中國歷史進程的倫理中心主義加以摒棄!
一、兩種傾向
這種分解,當然需要建立在對于儒家倫理的近代分析加以清理的基礎上。這是因為,近代以來對于儒家倫理的分析,已經形成了某種支配人們對待儒家思想的慣性思維。不清理這種慣性思維,就不足以促使人們形成合理看待儒家倫理的理性眼光。而且,不進行這種清理,我們也無法走出以二元對詰的方法對待儒家倫理的方法困境,將儒家倫理的歷史內容完整地還給儒家。進而,在提供一個儒家倫理思想的完整圖象的基礎之上,來討論儒家的“現代”處境問題。
自近代以來,儒家倫理的處境,可以說是一直處于一種雙面受敵的狀態之中。這里的近代以來,當然是一個歷史定位。它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三個階段來看。第一個階段是晚清,這一個階段中國處于與西方接觸的早期狀態。人們還習慣于在自己的文化視野中觀察了解與自己文化傳統不同的相異文化。因此,愿意引進現代西方倫理來審視儒家倫理的人士,還沒有將兩種倫理傳統對峙的思路。而意欲為儒家倫理辯護的人士,也還沒有一種將儒家倫理一定要抬舉到高于和優于西方現代倫理的強烈愿望。即使在引進與拒斥之間發生非此即彼的分歧時,也還只是在雙方的動機上做文章而已。這個時期的典范人物可以說是康有為。他既為儒家倫理辯護,又著意引進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第二個階段是民國。這個階段是一個對峙儒家倫理與西方現代倫理的特殊時期。一方面,這種定勢的形成,是因為中國現代化的嚴重遲滯,使得中國人極度地焦慮起來。文化焦慮導致人們無法在中西倫理思想中尋找到兼綜兩者優勢的契合點,而只能將兩者關系處理為或為優點云集或為缺陷集合。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尋找中國現代化遲滯的原因只留下了思想層面的問題。所以,人們一定會在倫理思想的檢討上,陷入一個從思想觀念上否定傳統倫理的整體主義思維誤區,走入一個所謂的“全盤反傳統主義”的境地。典范人物就是陳獨秀、魯迅、胡適。第三個階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年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由于意識形態的需要,即為了建立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權威,客觀上需要將本性上與任何傳統都對峙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放到與以傳統倫理面目出現的儒家倫理的對立面上去。于是,對于儒家倫理的嚴峻批判與徹底否定,就勢不可免。即使愿意對儒家倫理表示某種親合的人士,到后來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思想立場,加入到否定儒家的大合唱隊伍當中。典范人物就是馮友蘭。
這里所說的雙面受敵,則是指儒家既要對付來自單純的夸獎帶給它的不實之譽,所構成的對于儒家倫理的“捧殺”的危險。又要對付來自簡單的否定帶給它的過當指責,以及由此構成的“棒殺”的危機。前者,使得儒家倫理被理想化了,似乎它只具有值得我們表示敬意的道德理想主義內涵。后者,使得儒家倫理被妖魔化了,似乎儒家倫理只具有倫理中心主義的成分。就道德理想主義而言,它是一種基于人生的道德安頓而言述的理想主義。它具有不因為時代和地域因素變化的永恒價值。而倫理中心主義則是一種基于社會政治控制需要建構的倫理論說,它具有一種因為時代和地域變化而有的暫時性和缺陷性。從前者看儒家,則儒家可愛。從后者看儒家,則儒家可惡。但是,任意選擇其中之一審視儒家,實際上都是在損害儒家倫理在其元初階段形成的雙旋結構的健全肌體,是對于儒家倫理的一種傾向性的、而非健全的評價。
儒家倫理自近代以來遭遇到的這種雙面受敵情景,最終使得儒家倫理的處境變成為兩種對峙的評價觀的戰場:一方面,站在抨擊儒家倫理的倫理中心主義視角的激進主義,對于儒家倫理堅決的予以拒斥,并且不承認這種立場有任何妥協的可能性。而站在捍衛儒家倫理的道德理想主義立場的保守主義,對于儒家倫理則堅定地予以辯護,認為儒家倫理是解決中國現代困境、乃至人類困境的良方。
'p>
而且,從態度上講,激進主義拒斥儒家倫理,自始就是一種全盤的拒絕。這種拒絕,既落在社會政治控制上,也落在人倫道德的理想導向上。其基本理由是,其一,就社會政治控制而言,儒家倫理導致了專制政治。其二,就社會生活來講,儒家倫理的守成取向,約束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其三,就儒家倫理的人倫關系調整功能分析,它引發了“以理殺人”的惡劣情形。其四,就儒家倫理借以存在的封閉社會文化性格來講,它使得中國陷入了自我鎖閉的狀態,而難以推動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p>
保守主義對于儒家倫理的辯護,則需要區分情況來對待。早期為儒家辯護的保守主義,是政治保守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合一的形態。因此,這種辯護愈是堅定,就愈是難以自圓其說。因為這種保守主義無法解釋近代中國在社會政治的運動上面,為什么不能與他們認為的落后的西方媲美。他們的辯護,顯然與時代脫節。到后來,保守主義逐漸裂變為政治保守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后者,即文化保守主義對于儒家倫理辯護的理由,著重點并不放在儒家倫理可以發揮的政治功能上,而是放在儒家倫理可以發揮的整頓人心秩序的社會功能上,以及它應當的、或潛在的政治功能上面。因此,他們為儒家倫理辯護的基本理由則在于,其一,儒家倫理與專制政治沒有必然的聯系。儒家倫理乃是一套建立在道德理想主義基礎上的實踐倫理體系,它是要使人成為人,成為高尚的人。其二,儒家倫理是具有導向創新的思想特點的。其三,儒家倫理對于心性問題的強調,與“以理殺人”不僅沒有聯系,而且是尊重人性的、尊重日用理性的。其四,儒家倫理推動的是一種中庸態勢,因此,它對于中國人避免偏激,擇善而從具有積極意義。論文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儒家倫理的雙旋結構來自WWW.66WEN.COM免費論文網?kh Bv41[0NJ_"Rds }FTUT#K/?K學前教育論文kx V]V3^L:v{:/rB?[du[v
兩種傾向的評價,顯然是難以調和的。造成這種以對峙態度來對待儒家倫理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歸結起來,不外兩個方面:一是對于儒家倫理的外在社會功能的理解與評價的差異。二是對于儒家倫理的理論結構的認知區別。兩種傾向的論說各自具有自己的歷史理由,它們從各自論說軌跡上來分析儒家倫理也具有其自圓其說的理論態勢。但是,在兩種論說的框架內理解儒家倫理論說,則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二、雙旋架構
這種局限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假如儒家倫理的思想內容結構真正如激進主義或(文化)保守主義所說的那樣,那么,我們如何可以將他們各自聲稱、卻又互不調和的歷史真實性與儒家思想的本真結構吻合起來?另一方面是,假如儒家倫理對于中國古典社會發揮了如此積極或如此消極的單一性作用,它如何可以與以完整的形態存在的古典社會--即一個既有優長之處、又有短絀之點的社會結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前者,是從儒家倫理的自身結構完整性上著眼看問題的。后者,是從儒家倫理的社會效用與社會依托上著眼看問題的。顯然,我們只有將儒家倫理視為一個既具有“優點”、又具有“缺限”的完整思想體系,我們才足以全面地審視儒家倫理,既給予歷史上的儒家倫理以一個健全的倫理結構,而避免肢解原本和諧地共存的儒家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內涵。同時,也給予歷史上的儒家倫理一個完整的作用于社會的狀態,使得人們足以理解儒家與古典中國社會內在地互動的真實狀況,并避免就其積極作用而單純贊揚儒家、或就其消極作用來單純否定儒家。
于是,如何凸顯儒家倫理的歷史真實結構,就成為我們勾畫儒家倫理的完整面貌的前提條件。很明顯,假如我們站在激進主義或則是保守主義的堅定立場上對待儒家倫理,就無法完整地看到儒家倫理的全貌,相應地,也就無法給予儒家倫理一個理性的評價,更無法勾勒儒家的現代處境和未來遠景。我們只有尋求一個兼綜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分析儒家倫理的方法優勢、以及兼綜二者伸張的儒家倫理在當下的或積極或消極作用的作用機制,才可以指望對于儒家倫理有一種健全的理解與評價。舍此,沒有合理理解與評價儒家倫理的路徑。
其實,只有從儒家倫理元初就具有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的雙旋結構,來看待儒家倫理的思想結構與社會功能,才可以指望真正理解儒家倫理的歷史形態,也才可能構想儒家倫理的“現代”出路。這是儒家倫理自身顯示而出的一種自己要得到理解的理解進路。它不是一個善意的或惡意的理解者所可以依靠自己的善良意志或惡劣心境就能夠改變的一種理解路徑。
因此,反觀儒家倫理的歷史結構形態,就變得格外重要了。從一部儒學史來看,構成它的核心觀念體系--儒家倫理,既作為一種歷史相沿以下主題一致的思想體系而延伸,又作為一種與古典中國歷史和諧而在的觀念體系與行為方式而演變。從其誕生以來,就以其雙旋的構成顯示為一種具有復雜性的思想體系。一方面,它以其道德理想主義為核心的個體心性儒學支撐著古典中國的理想思想世界和理想政治世界,適應著古典中國社會運行對于理想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以其倫理中心主義為核心的社會政治儒學支持著現實社會、現實政治的有序運作,發揮著社會政治的控制功能。這兩個思想層面是同構的,是水乳交融地作為一個思想體系的兩面,由儒家思想家提出、闡述和付諸實踐的。同時,這兩個方面又各有指向,以道德理想主義指向人心秩序,以倫理中心主義指向社會秩序。
【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儒家倫理的雙旋結構】相關文章:
理想主義傻瓜作文04-10
法律職業倫理心得03-31
應用寫作中倫理的缺失與對策07-11
從碳悖論到碳倫理:關系與反思08-26
論PBL對公共關系倫理教學的啟示08-18
當代中小學生網絡倫理教育思考08-18
儒家經典的句子01-07
尼各馬可倫理學讀后感04-05
旋木初一作文07-25
尼各馬可倫理學讀后感2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