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文史論文>社會學論文>角色視域下社會科學評價動機的探討

    角色視域下社會科學評價動機的探討

    時間:2023-02-26 14:27:43 社會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角色視域下社會科學評價動機的探討

      角色視域下社會科學評價動機的探討
      
      作者/徐元俊,鐘昌振
      
     。1.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湖南婁底417000;2.常德師范學校,湖南 常德415000)
      
      摘要:社會科學評價動機既是評價社會科學的目標和出發點,也是社會科學評價導向標,決定著社會科學評價的方向和結果,進而決定著社會科學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作用。馬克思評價主體論認為評價主體是現實中的人或由其組成的群體,在系統觀念下社會科學是一個存在于特定環境并與之發生著各種作用的系統,角色理論認為社會科學系統下的各評價主體在系統里面擔當著不同的角色,處于不同角色的評價主體會因角色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評價動機。
      
      關鍵詞:角色;社會科學;評價動機
      
      中圖分類號:C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 - 723X( 2012) 12 - 0094 - 04
      
      社會科學評價主體具有多元性,一般由專家、學者、科研管理部門、學術共同體及學術中介機構來進行評價。而對于社會科學成果的評價,社會受眾、學術期刊、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及社會輿論也是主要的評價主體。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評價客體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但起主導作用的還是社科管理部門與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對社會科學評價動機與目標的明確性,是確保評價質量與評價公正的關鍵要素,因此,不同學術視角所產生的評價動機也是不相同的。
      
      一、社會科學評價動機的概念及內涵
      
      動機是激勵和維持人的行動,并將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因,其產生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內在條件,即需要;二是外在條件,即刺激。從動機理論的角度來看,動機是行為性質和結果的首要決定因素。因此,社會科學評價動機也就是社會科學評價行為的性質和結果的首要決定因素。
      
      社會科學評價主體以一定的評價動機為出發點和目標,對社會科學本身及其實踐價值、創新程度、影響力度、社會效益等方面做的價值判斷。馬克思主義評價主體觀認為:現實的人或由人形成的組織是社會科學評價的主體。而角色理論則認為:人的社會角色是人在一定社會背景中所處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以及個體或團體在社會中扮演的社會角色,不同的社會角色決定著由個體或團體人形成的社會科學評價主體在對社會科學評價時的評價動機。
      
      二、社會科學評價主體的角色分類淺析
      
      作為社會科學評價的主體,是從自己所處的角色位置及視角出發,因想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相應的評價動機,而對社會科學中某一學科、成果和人才展開評價的活動。因而社會科學評價角色可分為以下幾種:
      
      1.管理者角色
      
      社會科學管理者角色包含有政府社科管理部門、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學術組織等。政府社科管理部門是指各級政府從事社會科學管理的機構及部門,運用科學的管理知識與方法對社會科學實施管理。單位科研管理部門是組織和實施社會科學研究的專門管理機構,可分為高校社科處或科研處、各級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機構以及社會團體。這些部門有些屬于官方、半官方或民間機構性質,但無論屬何種性質,都是以社會科學研究為主題的管理機構。
      
      2.學術共同體
      
      就某一學科來說,有著共同學術研究目標、專門學術訓練,以學術研究為職業、大體自治的學者組成的群眾團體。即“一群志同道合的學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規范,相互尊重、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推動學術的發展,從而形成的群體。按馬克斯·韋伯的說法,學術共同體的成員,必須‘以學術為志業’,在這里,科學成為了一種存在方式,一種人生態度,甚至是一種精神境界”①。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對同一學科領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術權威性。是為從事某一項社會科學研究而組成的一種臨時性、松散型的學術組織,如從事某一項科研課題而成立的課題組、評審組和鑒定組等。
      
      3.研究者角色
      
      從社會科學研究者角色來看,可以分為個體和團體研究者。個體研究者是以個人為研究主體,通常是一些對社會科學有著很深造詣的學科專家、學者或科研愛好者。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與發展,其分類也越來越細,社會科學各大學科之間已經呈現出交叉與融合的局面,這種由個體單獨進行研究已很少見了,更多的是以研究團隊的形式、集合眾人研究力量進行集體攻克,比如社會科學項目研究組、學科研究中心等等。
      
      4.運用者角色
      
      運用者是指運用社會科學知識、規律及成果,影響和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一般由個人、團體、部門和組織等構成。社會科學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比如教師通過運用教育科學的最新成果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政府管理部門采納有價值的社會科學成果調整國民經濟計劃與宏觀決策。
      
      5.受用者角色
      
      社會科學受用者是指社會科學作用的對象或社會科學產生效果的享用者、承受者和直接感受者。如一個社會科學項目研究的成果或研究報告,可能會對政府的宏觀決策產生影響,那么被政府采用而推動社會的發展,最明顯的受用者就是社會大眾。當然從社會科學受用者的概念和特征來看,政府決策部門和社會成員都充當著社會科學成果的受用者。如南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研制的“CSSCI”引文索引,被政府有關部門、社科管理機構、高?蒲泄芾聿块T及科研工作者廣泛認可并采用。
      
      6.旁觀者角色
      
      由于每一項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運用所產生效果不同,在一定的社會區域或群體范圍之內受影響,而在這個區域和范圍以外的個體或群體就是旁觀者。在社會科學成果運用評價時,往往是第三方或中介機構身份充當社會科學評價主體,由于這些旁觀者與所要評價的客體之間沒有利益相關,往往能夠保持中立的評價觀點、遵循社會科學知識和規律本身,能做出有效中肯的評價。
      
      三、不同角色的社會科學評價動機探討
      
      社會科學評價動機是滿足社會科學成果評獎與鑒定、項目評審與立項、人才與職稱評定以及對科研業績進行考核等需要的內部動因,社會科學評價主體的角色不同其評價動機是不同的。
      
      1.管理者評價動機
      
      社會科學管理者作為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和評價主體,應根據本單位自身的性質、學科特點和定位,制定不同的社會科學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其對客體評價的主要動機是:通過對客體的價值判斷,讓社會科學的學科研究、社會科學人才評選、社會科學成果推廣應用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展。因評價主體各自角色背景不同,所起的作用與觀察視角不同,因而在評價動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
      
      對社會科學管理部門的管理者其評價動機來說,首先,是要對社會科學發展的方向起導向作用,一般帶有較為明顯的階級利益屬性。比如對制定國家政策法律評價其合不合理時,出發點必定會首先考慮是否有利于其管理者利益的保護;其次,在對社會科學人才評價時,把是否具備相應的社會科學研究能力、獲得一定影響力的社科成果作為人才評價的標準,其出發點就是發現、挖掘社會科學專門人才,為政府管理部門發展社會科學服務;最后,是要使社會科學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為管理者兼評價者的雙重身份,其動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階級利益背景,但如何滿足社會發展進步的出發點是絕不能缺少的。
      
      科研機構評價社會科學的動機是社會科學固有屬性與社會屬性并重。首先,通過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申報、審核、結題鑒定,以及制定修改科研管理制度等方式,來實現對社會科學研究的管理;其次,以挖掘和發現社會科學研究人才為目的的評價,比如為評選各級“優秀社科專家”、“121人才”等活動而制定的評價制度、標準及獎勵政策等;再次,以建言獻策為評價目的,廣泛征集社會公眾對國家重大改革政策與方案出臺的聽證調研;最后,通過評價的導向、激勵和診斷功能推動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目的。
      
      2.學術共同體評價動機
      
      學術共同體的評價是國際通行的同行評議的一種新表述,“由于同一領域或相近領域的研究者熟知該領域的學科發展概況和學術思想,并且遵循的是同一套研究范式,因此他們比外行人更清楚某人或某成果在學術上所達到的高度以及應用前景”①。學術共同體評價社會科學的動機是以社會科學固有屬性為基礎,兼顧其社會屬性,通過評價診斷功能發現研究中的具體問題,通過評價的激勵功能促使研究人員朝預定的目標努力,通過評價的導向功能使研究者明確研究的價值,從而達到推動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有序、有效進行的目的。不同的研究領域存在著不同的學術共同體,而一個發展成熟、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共同體,都有成熟的思想理論和學術陣地,比如辦了內部或公開出版的報刊、期刊等。學術共同體內部成員大多是一些學有所長的學科專家,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研究、追求、探索學術問題!耙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共同體其成員彼此間是存在交流、合作和依賴的關系,通過參與學術共同體的活動,能得到某種物質或精神上的滿足的”②。
      
      3.研究者評價動機
      
      研究者的評價動機是以社會科學固有屬性為主,并結合其社會屬性。首先,是要有利于選擇社會科學研究方向,以社科課題研究為例,研究者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文獻的閱讀、社會調查等方式實現社會科學研究的現象解析、問題剖析、需求分析,進而選擇研究方向和主題;其次,是要有利于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開展,社會科學研究的過程是一個在失敗中尋找成功,在錯誤中尋找正確的螺旋前進過程,在這個可能不斷產生錯誤研究結果,不斷出現研究方向偏差的過程中,需要評價的診斷、導向功能來保證研究的正確開展并保持正確的研究方向;最后,是要符合社會科學發展內在規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適合于推廣應用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社會科學研究者研究的現象是社會現象,要解決的問題是社會問題,因而研究者的評價目的就是要保證所得出的研究成果符合社會科學本身,滿足社會發展規律,實現推動社會進步的要求,否則社會科學研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4.運用者評價動機
      
      運用者評價的動機主要是通過評價,發現運用社會科學知識和成果認識和改造社會過程中知識、方法、過程和效果方面的利弊。因而評價首先是要有利于發現社會科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知識是否存在缺陷、方法是否存在無效、過程是否存在不當,效果是否存在欠佳等等;其次是要有利于提高社會科學的可操作性和應用性,盡管相比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可操作性不是那么明顯,然而社會科學在運用的過程中,依然不缺乏可操作性的需求,比如經濟學中的經濟調節方法,教育學中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管理學中的組織程序等等。同時,社會科學最終的目的是要應用到社會中指導社會的管理、發展和進步;最后是要有利于推動社會科學的進步和發展,社會科學運用的知識、方法、過程等本身也是社會科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社會科學運用者的評價,達到發現并改進社會科學運用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促進社會科學更加完善的目的。
      
      5.受用者評價動機
      
      受用者評價的動機主要是通過他們評價、判斷社會科學及其成果的運用是否能夠有效地滿足受用者的需求,以此來推動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因而評價首先是要有利于社會管理者、研究者、運用者獲取社會需求,受用者所反映的問題就是最直接的社會需求,受用者越廣泛,社會需求就越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也就越具有研究解決的必要;其次是要有利于引導和推動社會科學朝著能夠滿足受用者需求的方向發展,社會科學存在的實踐意義就是在于能夠滿足受用者的需求,而受用者的需求一般來講也就是社會科學發展的方向;再次是要有利于選擇正確合適的社會科學成果面向正確合適的對象進行運用,任何社會科學及其成果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社會科學及其成果只有面向合適的對象運用時才能發揮其最大效用性,而一般的參考標準就是受用者的需求及評價;最后是要有利于判斷社會科學及其成果的價值,形成更普遍意義上的社會科學成果。社會科學成果的價值由對社會科學受用者的效用性來體現,對受用者有益、有效的作用效果越大,社會科學及其成果價值就越大,而受用者作用的范圍越廣,則社會科學成果越具有普遍意義。
      
      6.旁觀者評價動機
      
      旁觀者一般由屬于社會科學系統組成以外、不受社會科學系統影響的第三方人員或群體組成,旁觀者的形成取決于社會科學及其研究、運用所作用的范圍,由于其中立者的身份,與評價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沒有核心的利益關系,因而其評價動機和評價結果更具有客觀性。旁觀者一般是受社會科學研究系統里的角色主體邀請而開展評價活動,因而其評價動機根據邀請對象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側重和不同?偟膩碚f旁觀者的評價動機是協助或幫助邀請者更加客觀地對社會科學本身、社會科學運用于社會管理、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等內容進行評價,并通過評價以更加客觀的立場去發現、研究、解決社會科學本身及其應用過程中的問題,挖掘社會科學人才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及社會管理,判斷社會科學知識及其成果的價值,推廣社會科學知識及其成果的應用,提高社會科學及其成果應用的效用性、引導社會科學及其研究的發展方向,推動社會科學的進步和發展等。
      
      由于對社會科學觀察的視角、視野及所處的角色不同,受用者和旁觀者的評價能反映一定的民意,研究者和運用者的評價能反映一定的水平,管理者和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學術性。只有將多主體的評價相結合,才可以相互印證、相互補充和相互完善,形成全面、公正、準確的評價結果。假若由政府機構來壟斷社科評價,極容易導致過度“行政化”而產生學術腐敗,這不利于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因此,社會科學評價活動能否具有公信力,必須制定一套科學的評價機制,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和批評,以防范評價主體在評價活動中道德出軌。

    【角色視域下社會科學評價動機的探討】相關文章:

    學生心理發展視域下教師能力提升與角色的轉變08-02

    規范社會科學管理的探討08-23

    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探討08-11

    人文關懷視域下的現代高校教育管理08-14

    新課改視域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有效實施08-01

    法治視域下我國學校體育的現實與出路08-18

    朋輩輔導視域下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探究08-17

    工會主席擔任職工董事的角色探討08-05

    現代參考咨詢評價探討08-0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