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子》的位商思想探析
《孟子》的位商思想探析任民
位商是檢驗一個人能否正確選擇自己的位置并適應其當前所在位置的商數,也叫位置智力、位置智慧。位商與智商、情商相關聯而又具有獨立性,是一種來自靈性的力量,很多智商、情商高的人卻在擇位、守位時步履艱難,原因在于位商較低。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儒家就對位商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其中《孟子》一書建樹頗大,提出了尊位、識位、立位、和位的思想。
一、尊位
尊位,即尊重每一個社會崗位。因為每個社會崗位都是服務社會的平臺,而且,各崗位之間存在著相互服務的關系,“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滕文公上》)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其他崗位提供的服務。因此,位商首先表現于尊重社會的每一個崗位。
1.尊重“在位”者。一個人不管出身、年齡,只要“在位”就應該受到尊重。在《告子上》中,孟子舉例說,從倫理學的角度講,在叔父和弟弟之間,當然應該恭敬叔父,可是如果弟弟在祭祀活動中充當受祭的尸主,就應該首先恭敬弟弟。同樣,平常恭敬哥哥,但在鄉黨生活中,要首先表達對本鄉長者的恭敬,因為按照鄉黨社交禮儀,他處在應當受到尊重的位置。事實上,尊重“在位”者,不啻對人尊重,更是對社會分工和社會規則的尊重,歸根結底是對社會的尊重。
2.樹立服務心態。既然根據社會分工,每個“位”都是服務社會的平臺,“在位”者都是互相服務的關系,那么,人只有在服務中才能體現其價值。所以,孟子特別強調領導位置更是服務社會的平臺,領導者必須首先樹立服務心態。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保ā侗M心下》)認為一切政治權力,從根源上來說,都是來自于民眾的認可,因此政治領袖必須關懷民生,實行民本政治。如果諸侯危害社稷,殘民以逞私欲,就應該將他罷免!《梁惠王下》孟子引用《尚書》話說:“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闭J為政治領袖跟教師一樣,都是天降生下來幫助上帝愛護百姓的,百姓的問題,都由政治領袖負責,政治領袖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擔負著服務天下的責任。因此,必須“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而不是作威作福。以后這種思想被范仲淹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眴⑹窘裉斓念I導者,不管地位有多高,都是一個服務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識位
識位,即正確理解社會上的各種位置。孟子提醒人們,位不僅有縱向等級之位,橫向分列之位,還有可以抗禮之位——爵位、齒位、德位!豆珜O丑下》:“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孟子是說穩定社會的秩序標準有三種:爵、齒、德,這三種秩序標準是天下人共同尊重的,可以相互拮抗,因此,社會地位不應當單純由權力大小決定,應該充分考慮年齡、道德因素,把序爵、序齒、序德結合起來。這種思想對于今天組織社會活動,仍有極大的指導價值。比如行政會議固然應該序爵,而校慶屬于鄉黨活動,就應該序齒——按年齡排座次,至于讓英模坐主席臺則是序德。
筆者聯想到墨家之所以在秦漢之后迅速消失,就是因為主張愛無差等,搞平均主義,沒有秩序標準。而儒家在秦后大行其道,因為比較尊重現實,建立了爵、齒、德三種既相拮抗又和諧統一的秩序標準,使儒家思想成為非常好的維穩因素,因此從漢武帝時起就在中國獲得了統治地位。
在這三種秩序標準中,孟子尤重道德標準,甚至把它上升到天爵的高度。孟子說:“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告子上》)
可見,天爵就是道德成就,人爵就是世俗權力,人爵使人一時顯赫,可是天爵卻使人一生自信踏實。所以天爵高于人爵,仁義忠信等高貴品質高于公卿大夫職位。如果一個人相信天爵高于人爵,則無入而不自得,“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保ā峨墓隆罚┓粗绻粋人認為人爵高于天爵,則為了做官發財,就可以不擇手段,定為卑污之輩。
所以,孟子認為理想的社會應讓爵位、齒位、德位處在動態平衡的關系中,既有對行政權力的尊重,也有對老人的恭敬,又有對優秀人物的景仰。
三、立位
立位,即確立自己在天下的位置。在孟子看來,立位必須堅守兩個前提。
1.自尊自貴。孟子曰:“人人有貴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对姟吩疲骸茸硪跃,既飽以德!燥柡跞柿x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繡也!保ā陡孀由稀罚┮鉃槊總人都有值得尊貴的東西(指道德),只不過忙起來不去想它而已。別人給的富貴,別人照樣可以拿走,因此不是真正的富貴;真正的富貴是用仁義道德充實了的精神富貴,有了它,就不會羨慕人家的肥肉細糧了;有了它,自然會有廣泛美好的聲譽,更不會羨慕人家的錦衣華服了。在孟子看來,尊貴的東西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人之所貴者”,即別人能給的尊貴;另一種是“貴于己者”,即源自于良知良能的只能由自己培育滋養的尊貴,如道德。前者既然別人可以給予也可以剝奪,并不是真正的尊貴,后者則完全在我,是真正尊貴的東西。既然“人人有貴于己者”,那么我們比別人缺什么呢?所以,孟子引曾子話:“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公孫丑下》)因此,做人立位應有道德豪邁感,不可卑躬屈膝,犯端著金飯碗討飯的錯誤。
2.尊德樂義。孟子認為,“立位”最重要的是做人有原則——尊德樂義!侗M心上》中,針對宋勾踐怎樣才能自得其樂的疑問,孟子回答:“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從容自樂的樣子)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痹诿献涌磥,窮達并非最緊要事,道義才是根本追求。道義不離身,則永遠自信。所以應努力做到“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有這種心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以后這兩句話成為中國人“立位”的最強大心理武器,它使人在窮困不得志時,以“獨善其身”的清高撫慰靈魂,很快淡定下來;而在春風得意時,又以“兼善天下”的情懷造福國家和人民。
四、和位
和位,即和諧處理基于位置的各種關系。
1.位與位的關系。包括橫向和縱向關系。處理好橫向關系(即平列關系),應遵循真誠合作原則,所謂“善與人同”就有真誠合作的意思。孟子非常欣賞大舜精神,說:“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保ā豆珜O丑上》)
而處理好縱向關系(即上下關系),應遵循對等原則!侗M心上》中孟子提出著名的“忘勢”說:“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土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猶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孟子強調上級對下級要以禮相待,而下級對上級,既要尊重和負責,又要人格獨立,《盡心上》中孟子說:“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2.位與為的關系。孟子認為,有位就應當有為!豆珜O丑下》:“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這是強調每個位置都是一個責任平臺,也是做事平臺,不能尸位素餐。而既無官位,又無言責,反而一身輕松!峨x婁上》記載:“孟子謂樂正子曰:‘子之從于子敖來,徒餉啜也。我不意子學古之道而以餹啜也!边@是在告誡弟子做官應以做事為目的,而不能以吃喝為目的。
3.位與德的關系。孟子進一步發揮了孔子“故大德必得其位”的思想,又比孔子多了一些現實主義的考量,把德位一致由必然性的關系調整成應然性的關系,說:“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保ā峨x婁上》)其實,孟子強調各層位都需要道德,“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保ㄍ希┽槍Ω鞣N社會位置上的貪婪心理,孟子提醒:“萬物皆備于我矣!保ā侗M心上》),告誡人們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質欲望的滿足,更應有精神的追求,向心靈世界求解。孟子竭力幫世人學會正確的追求,他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保ㄍ希┧咽挛锓譃閮深悺霸谖艺摺焙汀霸谕庹摺,“在我者”是我能把握的東西,比如做人的尊嚴;“在外者”是求索有道而能否得到卻取決于外在因素的東西,比如錢財、祿位、榮譽等,俗稱身外之物。前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后者容易使人迷失方向。因此,孟子強調“求在我者”——追求知識的積累、精神世界的自我完善,而對“在外者”則報以順其自然、無可無不可、唯義所在的態度。
。蹍⒖嘉墨I]
。1]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張岱年.中國古代關于人格尊嚴的思想[N].光明日報,1999-07-02.
。圩髡吆喗椋
任民(1969-),男,山東夏津人,碩士,河南教育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古代教育史。
【《孟子》的位商思想探析】相關文章:
孟子經濟思想初探08-18
李大釗早期憲政思想探析08-07
李大釗早期憲政思想探析08-11
海明威創作思想發展軌跡探析08-12
論孟子對孔子美學思想的繼承與創造08-06
儒家的隱者——李柏思想構成探析08-06
商二位數08-16
商三位數08-16
商一位數調商練習課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