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看喬伊斯小說結構美學思想
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看喬伊斯小說結構美學思想作者/黃亮
從美學的藝術特性上分析可以得知,篇章結構的重要性只在于使文學作品更顯得完整統一,不具有傳達作品的中心意思的作用。自從結構主義發展后就打破了原來的模式,它能通過作品的整體框架挖掘出其中所隱含的人類思想模式。隨著結構主義被廣泛運用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中,出現了各種不同形式的作品,首先以作品《尤利西斯》為例,主要強調結構上的平衡,但是喬伊斯所創作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則更凸顯出結構意義上的不確定性,比較傾向于隨行抒發。從喬伊斯的這部作品中,就能看出他要為讀者闡釋的文學意涵。他借助小說故事中的主人公斯蒂芬的口吻來傳達自己的思想認識觀念,并通過故事人物的對話來鍵入有關于美學的研究理念,并對阿奎那所提出的美學三原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其一,是需求人們要從整體的觀念出發來把每一件藝術作品當做是完整性的;其二,就要人們在欣賞每一件藝術品時,能發現其中各個肢體部分的組成是符合和諧原則的;其三,則要求人們能看到藝術品的瞬間美的藝術,這是藝術價值的體現。
一、完整
在喬伊斯的審美觀點中,他首先會從每一件藝術品的整體形態上出發,把它置身在一個完整的空間中,不會受到任何的時空限制,而且能讓人非常清楚地感知到其獨立的形態結構。只要你會把藝術品當做一件東西來看待,而且是一個完整的東西,這就是美學中的“完整”概念。喬伊斯認為藝術品的完整性是要在沒有任何的背景下所呈現出來的物體形狀,這是獨立的藝術品,不受任何因素的制約,只從外形上來看藝術品,因此較為完整性的藝術品必然會顯得較封閉。所以從遵循“完整”的定義出發,就可以得知所有美好的藝術品從它的外在或內在的形狀都能被人們認識,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整體的美學框架。而喬伊斯的文學作品《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的整體框架上就遵從了基本的美學欣賞標準。
在作品的開始部分,喬伊斯融入了愛爾蘭的故事內容,篇章內容在百字以內就進入了小說的主題,而且也虛構了主人公所處的歷史社會背景。小說以孩童的社會視角出發,展現了愛爾蘭的代表物奶牛,通過小孩在路途中所聞所見的奶牛,就預示著在他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遭到來自多方面因素的阻礙力量,并且他的每一步都會遇到重重的困難。小孩的嘴里時不時地傳出自編自唱的歌曲,從中就能感受到他成長以后會從事文藝上的工作。小說的這種布局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小說共五章內容,在前后部分都展現了主人公斯蒂芬在經歷人生的種種領悟后,終于掙脫黑暗的籠罩,看見了希望的來臨,并且也完成了心中的夢想。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的行文結構是由不確定的思緒組成,讓讀者摸不到作者的行文思路,感覺跟隨著主人公行走在飄忽不定的意識狀態中。然而只要你把全本書都通讀下去,就會發現作者喬伊斯所表達的思想耐人尋味,因為喬伊斯通過一個個單獨的故事章節來共同闡述一個主題思想,并且每一個章節之間又有緊密的聯系性,構成作品的整體脈絡,因此在主題的傳達中保證了作品的完整性。在作品的整體布局上,喬伊斯巧妙地實現了完整性的要求,在進行主題的闡述中,他又通過現代小說的創作模式來保證了作品內容的和諧要求。
二、和諧
喬伊斯在小說的前后兩章部分加大了筆墨來渲染肖像的整體框架,那么小說的中間部分就可以說是喬伊斯在運用細致的表現手法來進行對肖像細節部分的完善,使其栩栩如生,為達到藝術的和諧性作鋪墊。和諧的審美藝術要求也是喬伊斯借助斯蒂芬的口吻來定義的,他認為構成一條線的兩端能讓人覺得整體與部分的協調統一性,并且能看到層次上的特點。簡言之,在進行視覺上的感知后再進行理解上的具體分析過程。首先讓人確定是一個整體的東西,然后又能看到這件東西是由多個層面所組成的,而這些組成部分之間和部分與整體之間是相互和諧的,這就是對“和諧”的具體定義。在這個概念中,喬伊斯強調了兩種藝術性的特點,其一是各部分存在的節奏感;其二是整體意識上的層次感。這種和諧藝術在喬伊斯的《肖像》中就能充分體現。讀者所感受到的飄忽的藝術特點就是喬伊斯的文學追求,因為他認為首先就要讓讀者感覺到作品的完整性,其次意識到作品是有多個組成部分的?上攵,這些部分必然存在互相聯系的特點,所以就起到服務于作品完整性的作用,此時作者就能進行每一章節的敘述,而每一個章節又有其特定的含義,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價值,也作為作品主題的傳達片段。章節的獨立性還需要喬伊斯的獨具匠心,通過使用各種連續方法來突破傳統創作上的時空限制,使斯蒂芬無序的聯想與想象填充作品的敘述部分。
意象的藝術效果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以女性為意象的典型運用。女性作為意象的形式出現在斯蒂芬的日常生活中和主觀意識里,所以女性的具體形象沒有被具體地敘述出來,但對斯蒂芬的成長過程以及藝術潛質的激發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斯蒂芬的青年時期,EC都是他心中的女神,她的出現,會讓斯蒂芬陷入無盡的欲望追尋的悲痛選擇中。她活生生地介乎在斯蒂芬的生活中,使他的生活變得雜亂無章;她激起斯蒂芬的內心的欲望,而又快速地把他推人現實中。小說的視覺中心著重于他們之間的糾葛描寫,對斯蒂芬的藝術成長起著關鍵的作用。
喬伊斯的文學作品都在不斷地對人性進行探尋之路,生命中的神秘氣息與豐富的哲理思想使其成為現代社會中的藝術故事,在這其中對主人公經過重重挫折而逐漸找回自我精神世界的描寫顯得尤為重要。主人公在迷茫中漸漸認識自己,在自我摸索的道理中不斷前進,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真正追求的藝術形式,并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深深地認識到他自己是社會中的犧牲品,只有離開愛爾蘭,才會開始新的生活,于是他采用了藝術的形式來幫助自己逃離的過程。喬伊斯運用古希臘的故事為讀者展現了實驗性文學的創作,或許其中會出現失敗,但他也不顧一切地堅持著,以創新的創作模式完成文學的思想表達,并從原型中尋找有價值的精神實質。
三、光彩
在喬伊斯的作品《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取得成功的原因當屬光彩藝術的運用。喬伊斯同樣通過斯蒂芬的身份來對“光彩”下定義,他對它的理解是藝術品的最高價值就是能讓人感受到整體與和諧的統一過程中所展現的靜止的美麗,這種處在靜態中的藝術美就是光彩的象征。
在喬伊斯的其他小說中也能找到“光彩”藝術的影子,只是在《肖像》中得以系統性的體現,思想的領悟是小說中慣用的寫作手法,喬伊斯也是如此!帮@現”的最初含義是來源于宗教上的詞匯,喬伊斯把它當做是藝術手法運用時,又給它增加了特定的意味,這種意味還可以體現在當人們猛然地看清了一個人或物體的真實情境時所體現的特別激動的心情。
喬伊斯把顯現的藝術手法充分運用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小說在五個章節中都分別用了多個顯現手法,而且取得的作用非常明顯,就好像每當章節的末尾部分都顯現出感人的場面時,轉而又進行新章節的敘寫,讓讀者在感情上得到滿足。小說的故事發展層層遞進,如同音樂上的節奏力量一樣起伏不定,于是人物的動態也隨之張弛有力。故事的開篇部分,斯蒂芬在當地的一所貴族學校讀書,但他經常受到其他同學的欺負,于是他就在私底下搗亂。當他拖著沉重的身心回到家中時,又見證了大人之間的種種矛盾,于是在斯蒂芬的心中就歷經了一次人際上的頓悟。故事緊接著敘述到第二章節,斯蒂芬的歡快氣氛沒有了,他的家庭沒落了,家人居無定所,在學校又常常遭受同學的欺負:,及至到這一章節的尾端,他為了掙脫心中的愁苦心情就和妓女們混在一起,尋找短暫的歡愉之情。但在另一章節中,我們看到的喬伊斯并沒有從內心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反而沉浸在自我的不斷歉疚中,所以他選擇去了教堂希望得到心靈上的解脫。在經過心理世界的反復后,他逐漸成熟起來。在畢業的時刻,校長看中他并希望他留下來,此時他的心情變得異常歡快,遠處斷斷續續的歌聲讓他沉醉其中,此時他認為世界還是有很多美好事情的,并希望自己以后都能過上這樣充足的生活。在經過了人生的思想旅程后,他漸漸明白了生命的真諦,在意識上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一情感的描寫主要集中在第四章節中的末尾處,也是小說故事發展的高峰階段,是顯現手法運用的形象對比。斯蒂芬徒步來到了海灘上,遙望海邊的盡頭,他又一次體會到生命的偉大力量,斯蒂芬思想意識的提高也突出了小說的主題內容,增加了小說的藝術氣息。在小說的終結部分,斯蒂芬也深刻地意識到了作為一位藝術家,要改變愛爾蘭就要以知識文化為首要出發點,讓愛爾蘭人民擁有全新的思想意識。
喬伊斯的《肖像》集中體現了美學藝術上的三大原則,使小說內容與主題思想更加耐人尋味,還把文學創作的結構模式變得更加完整統一。小說結構主義的運用使小說更具藝術特色,展現了一系列的對生命意義追逐的過程。
。蹍⒖嘉墨I]
。1]崔莉,薛峰,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看喬伊斯的美學思想[J].美中外語,2005,3(03).
。2)付晶晶,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評析喬伊斯的印象主義美學[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1,22(03).
。3]殷耀,朱晨,自我放逐中的藝術家:詹姆斯·喬伊斯與斯蒂芬,德迪勒斯[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05).
。4]李維屏,楊理達.論喬伊斯的美學思想[J].外國語,1999(06).
。圩髡吆喗椋
黃亮(1973-),男,貴州貴陽人,貴陽醫學院大外部講師,研究方向為東西方文化差異。
【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看喬伊斯小說結構美學思想】相關文章:
由接受美學角度看歐·亨利的短篇小說08-11
西蜀園林的美學思想08-04
淺談戲曲表演體現的美學思想08-18
論孟子對孔子美學思想的繼承與創造08-06
結構篇:用結構的“新瓶”裝思想的“老酒”08-18
理性的直覺主義--馬利坦美學思想批判08-05
理性的直覺主義--馬利坦美學思想批判08-05
肖像藝人08-06
“思想課”三步教學結構初探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