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企業會計制度實現的突破
作者:張世興
一、統一了全國范圍的企業會計核算標準,實現了不同行此、不同性質企業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原則是會計信息的重要質量特征之一,它要求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企業對相同交易或事項的處理都要采用一致的方法。而回顧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歷史,從建國至今,在貫徹可比性原則的程度上,大致經歷了三次大的飛躍。其中,第一次是1950年一1952年,借鑒前蘇聯的經驗,創建了與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要求相一致的分所有制、分部門、分行業的統一會計制度,實現了同所有制、同部門、同行業內的會計信息的一致性。第二次是1992年-1993年,借鑒國際會計慣例,適應改革開放,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要求相一致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依照基本準則的要求,制定了分行業的大行業會計制度和分經營方式的三大會計制度,實現了同行業、同經營方式下的會計信息的一致。第三次是2001年,取消分行業相分經營方式的會計制度,建立綜合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企業會計信息的可比、一致。
由此可清晰地看到,前兩次會計制度的改革都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即在制度的制定思路上始終沒有邁出條塊分割的老路,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共性要求不夠,導致出臺的相關制度分而治之、口徑不一、難以協調,據之產出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唯有第三次改革中出臺的《企業會計制度》打破了原有的思路,將制度定位于全國所有的企業(金融保險企業和小規模企業除外),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企業會計信息的可比和統一。
二、正確處理了準則與制度的關系,實現了二者的協調和整合
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包括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其中,會計準則側重于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報告等會計政策方面,會計制度則更多側重于會計科目、記賬方法、編報程序等會計記錄方面。而在1992年之后的會計核算制度改革中卻一直未能很好地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分行業會計制度減少了對交易或事項的描述以及相應的記錄和報告的內容,形成不會計確認、計量、報告和會計記錄相脫節的局面。這給我國的會計實踐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難以從根本上有效地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
而這次出臺的《企業會計制度》則巧妙地實現了準則和制度的功能組合。對企業會計要素的確認、計員、記錄和報告的全過程均做出了系統的規定,并把會計核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也融入其中,特別是在制度中納入了我國已出臺并經過實踐證明是比較成熟的十幾項具體會計準則和暫行規定的有關內容,較好地實現了準則與制度的協調和整合,使我國會計在服從并服務于國家經濟轉軌的同時找到了一條實現自身轉軌的可行之路。
三、實現了基本會計要素的界定、確認和計量的科學化
《企業會計制度》在對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基本會計要素的界定上,采用了經濟利益流入/流出理論,這相對于1992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扒基本準則)而言,無疑是一個顯著的進步,也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相關定義保持了一致。實際上,正是由于原來對基本會計要素界定的不妥當、不科學,才導致了以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信息與經濟事實相背離。例如以資產而言,原《企業會計準則》將其定義為“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沒有強調資產“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這一本質特征,致使一些不符合資產定義的項目,如開辦費、待處理財產損失等被確認為資產;一些價值嚴重減損的資產也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導致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虛報資產和業績,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
四、改進了企業會計報表體系,提升了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理解性
《企業會計制度》在原來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分配表的基礎上,要求增加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重組了分部報表(分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同時還對其他報表的內容和格式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如在資產負債表上對有關項目一改過去的總額法為凈額法列示反映,適當簡化了現金流量表,并修工了其編制方法,如規定在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既可以采用直接法編制也可以采用間接法編制;在采用直接法編制時,還應當提供有關以間接法編制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信息。
此外還對會計報表附注的內容租格式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至少包括九個方面的內容!镀髽I會計制度》在報表方面的這些規定,一方面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有關規定相一致,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報表的可讀性、可理解性和有用性。
五、緊密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體現了會計的中國特色
從我國國情出發《企業會計制度》既規定了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會計政策的采納、會計要素的確認及計量標準等一般會計核算規定,又規定了會計科日的設置及使用方法,同時還對企業財務報告的構成、編制方法等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從而使制度規范的內容在更加接近國際會計慣例的同時又保留了會計的中國特色,這種處理比較符合我國廣大會計人員的閱讀習慣,更便于在實務中掌握和運用。
由以上五個方面可以看出《企業會計制度》絕不是在“兩則兩制”基礎上的簡單重復或改良,而是我國會計核算改革進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如果說“兩則兩制”使我國的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那么《企業會計制度》則使我國的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實質上的變化。隨著《企業會計制度》的全面實施,我國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必將進一步與國際慣例接軌,會計信息質量也必將大大提高。
來源:《財會月刊》2001年第14期,總第2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