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英語論文>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

    時間:2024-04-07 13:56:47 英語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之前緊閉的國門開了,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被大量引進中國,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中國大陸的同時,隨之潮水般涌入的是美國西方文化。面對現階段西方文化入侵中國市場的現狀,作為一線英語教師的我們更需要以正確的態度和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和教育,致力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

      關鍵字:傳統文化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弊端  重要性  滲透

      一、當前中西文化在中國普及的亂象

      時下流行過洋節,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每每到這些日子,都會看到好多中國人像西方人一樣也樂滋滋的享受著一個原本不該屬于自己的節日。而中國古老的重陽節,端午節,中秋節,七夕節……越來越乏人問津。甚至連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春節熱鬧度也呈下跌的趨勢。當然我并不是反對過洋節,我只是希望中國人在崇尚西洋節日、熱熱鬧鬧過好洋節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的節日文化傳統,千萬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二、當前英語教學中對中西文化滲透存在的弊端

      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英語成了一門炙手可熱的語言。每每在校園中散步總是看到一些學生拿著英語書學習著,背誦,演講,考試……現代的大學生總逃離不了這些。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感受西方文化,我國的英語教學在教材內容選擇上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遞與滲透。這種外語教學中出現的一面倒現象已經引起了英語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英語教學中的課程設置上,教師不能有效設置中國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內容,使學生忽視傳統文化,并且還強化學生對于西方國家文化傳統的認知,使得學生降低教學過程中學習中國文化的意識。同時,在實際的英語課程中,關于那些講述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知識就更少,也對運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方面,表現出忽視態度,致使學生不能在實際中將英文知識與中文知識結合,出現“文化隔離”,一些學生還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稀飯、饅頭、豆漿,油條等名詞;對于一些中國特色民俗,也不會用英語表達,限制學生英語交流能力。要學習英語,必然要接受西方文化的挑戰,接受西方文化的入侵。但接受也是要有限度的,我們不能只像一個待宰的羔羊任其宰割。

      三、英語教學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是世界大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需求。

      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無疑也將會成為中國文化展示、傳播和融入世界文化的必要途徑,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國文化熱。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文化全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際日漸頻繁,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交往不斷增多,作為擁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具有非常巨大的文化魅力以及研究價值,同時也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對象,因此作為中國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積極承擔其傳承本民族文化的責任,要幫助學生理解中國文化,深深體悟中國文化,只有這樣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好的將中國文化介紹給西方國家,實現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2、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和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也是時代的需求。但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在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卻在各個群體中呈現出嚴重缺失。從基本抓起,從課堂抓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光大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F在的青年學生們對英美文化津津樂道,但對中華傳統文化卻只字不提。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助于青年學生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強他們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而對于一個價值觀和人生觀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學生來說,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更要教會他們用英語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技巧,從而提高他們的中華文化意識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我們在教學中,通過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對比,還可以激發青年學生對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與責任心,并指明中華文化對現實社會的指導意義,這是英語教學的重點。

      四、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的新課程教學目標,而目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教育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仍需亟待加強。

      1、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對于一線的英語教師們來說,我們除了必須完成課標要求的知識傳授任務以外,還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要將中國人語言交際習慣與文化特點滲透到教學中,也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在人教新目標英語的每個單元里,我們都可以找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題材,教師們在備課環節就應特別注意設計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問題。因為只有不斷地熏陶、不斷地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從而達到一種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前動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預先準備。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只有在自主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才能更有興趣的去接觸、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2、積極掌握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英語單詞。

      英語教學中,要以標準英語為核心,同時兼具中國文化特色,因此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中國英語教學的這些特點,具有中國文化的英語單詞教學,主要從音譯、意譯兩個方面體現出來,比如表示食物的詞匯:年糕(New year cake),豆腐(tofu),湯圓(yu-won);表示文化的詞匯:蔡李佛(Cai Lifu),京。˙ejing opera),功夫(kungfu)等等這些都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英譯詞匯,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在目前中國大多數的英語教材中,關于中國文化部分的內容基本是空白的,學生能夠隨口說出復活節、圣誕節這些詞匯背后的文化意義,但卻無法說出清明節、元宵節的英語表達方式。這對這些問題,英語教師必須要重視起來,在教學中用英語語言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解釋和闡述,將詞匯背后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譯解釋出來,在日常教學上,讓學生自行搜索查閱具有中國特色的英文單詞的,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開展“快人快語”quick-speaking活動.把班級分成兩個小組,進行中國特色英語單詞大PK,說得最多的組為勝,讓學生積極去挖掘,積極去參與,寓教于樂,用最有趣的方式去學習大量的中國特色單詞,幫助學生以英語的思維,去體悟中國文化。

      3、結合中國文化,欣賞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諺語。

      在課堂中,開展Guess andTranslation活動,老師每天課前顯示兩個英語諺語,讓學生進行競猜,前提是用漢語的諺語來翻譯.如:

      East,west,home is 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A uncut gemdoes  not sparkle .玉不琢,不成器。

      Go while thegoing is good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每周一次分享競猜會,學生自主搜索準備資料分成各個小組,各小組設置攤位,學生自由選擇攤位對準備的諺語進行競猜,競猜成功獲得相應的獎幣,獎幣可用于兌換禮品,利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調動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積極性。

      4、開展具有代表意義的中國傳統節日主題活動。

      隨著文化的融合,節日文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有的節日,教師應該巧妙的利用這個話題,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如燈籠節又叫元宵節(LanternFestival),清明節(Tomb-sweepingDay),龍舟節又叫端午節(Dragon-boatFestival)等等。幫助學生了解國家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 。如:元宵節也稱燈籠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正月十五這天夜晚,皓月高懸,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讓學生制作花燈,并設置雙語燈謎,開展喜猜燈謎的班級活動。元宵節還會共吃元宵,讓學生一起參與制作元宵。按著“訪問——上網查資料——班級交流——主題活動開展--自主介紹怎樣過節”等各種不同的形式,去呈現中國傳統節日,極大程度上激發起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在游戲互動中了解外國文化習俗,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同時,并會用英文表達自己國家節日的風俗習慣。

      5、以英文戲劇的形式演繹中國傳統故事。

      依據核心素養的“立德樹人”基本原則,以及《英語課程標準》培育“愛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指導精神,戲劇故事的形式去演繹中國傳統故事,使英語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使學生深切的體會和理解英語的各種詞匯的同時,把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蘊涵深厚底蘊的經典文本,

      用更有趣更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展現的不單純是故事的本體,更是其深厚的內涵,增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

      6、對比中西文化,讓文化更好的融合。

      小學生求知欲強,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中西方文化差異等知識能進一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真正喜歡學英語、學好英語。曾看到過這樣一則笑話,在一次舞會上,一位美國人贊揚一位中國女士說:“You look verybeautiful today'.”。這位中國女士趕忙謙虛地說:Where,where.”而這位美國人感到非常奇怪,

      然后只好說了句:everywhere”。中國人聽贊賞類話語后會說謙虛的話語,而西方人則會毫不猶豫地說:“Thank you”。再如:漢語說壯如牛,英語卻說as strong as horse.;頭兒,領導者top dog ;三伏天dog days ;文化是語言的一部分,要使學生能夠使用得體的語言進行交流,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學會尋找和發現各國文化的差異,否則,可能造成誤會和不愉悅.

      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要把他人的好東西與自己的好東西結合,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能傳遞更新、更廣的語言文化知識,作為一線教師努力創設語言學習和文化滲透的自由空間,讓語言和文化同生共舞。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相關文章:

    淺談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08-07

    淺談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08-17

    淺談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08-08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與課堂活力建設08-24

    淺談數學思想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08-21

    淺談情感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08-01

    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8-07

    淺談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08-07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03-0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