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文言教學三部曲

    文言教學三部曲

    時間:2022-08-02 20:01:48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言教學三部曲

      文言教學三部曲

    文言教學三部曲

      陳 艷

     。ê鲜|安縣第一中學)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大多數學生的痛苦。歷史的變遷使很多的文字變得晦澀難懂,而文言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廣泛應用也使學生對它難以熱愛。我就自己的《蘭亭集序》的教學為契機,在文言文教學的文學和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下面是我的教學課堂實錄。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2.學習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協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3.提升文化的高度,理解王羲之的感情為人類共同的感覺,他的樂觀,悲觀之處的達觀成為一種文化!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線索,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及作者的人生觀。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聯系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度。進一步闡釋這種觀點對后世的影響。

      【教學用品】

      多媒體教室、《蘭亭集序》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去結識一位東晉的文化名人,讓我們一起去找尋他的身影吧!

     。ǚ庞场稏|床快婿》故事小片)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是否能看出王羲之的性格呢?

      答:性情曠達之人。

     。ǚ庞场赌亍菲危┪覀兊墓适逻可以換一個開始,相傳王羲之七歲的時候就寫得一手好字,他曾經臨池而書,洗硯染黑了池塘。后來他北游名山,終于成就一代書圣。

      其實,我們從什么地方開始認識王羲之并不重要,這些就像是道路,或長或短,或曲或直,最終都通向一個目的地,那就是蘭亭。(放映《蘭亭》畫面)因為王羲之的一篇《蘭亭集序》,蘭亭成了中國書法愛好者的朝圣之地,蘭亭也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象征。

      那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作為中國書法巔峰之作的《蘭亭集序》吧。ǚ庞场短m亭集序》書法)

      我們不一定具備行家的眼光,但我們要懂得用心去欣賞,看看這幅作品給你什么感覺?

      答:美。

      對,美!這幅作品被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人們稱贊它“飄如浮云,矯若游龍”。從文學的角度看,它還是一篇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它的深刻的意義和內涵,值得我們反復去探究和品味。下面就一起學習《蘭亭集序》!

      二、朗讀課文

      老師誦讀課文,同學們注意文中的重點詞語及表現感情變化的關鍵語句和詞語。

      三、重點字詞(略)

      四、分析課文

      本文表現感情的關鍵句有哪些?

      答: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

      根據回答板書:記樂——言痛——言悲

      1.分析第一段。

      文章第一段記樂,這種“樂”是一種什么樣的快樂呢?誰能概括一下你所感知的結果。

      答:山水之樂,與友人出游之樂。

      蘭亭的風光到底有多美呢?王羲之他們在那里做了什么,以致讓他情不自禁地感慨“信可樂也”?這樣吧,我們不妨身臨其境,到蘭亭去看一看吧。ǚ庞场度氯盏奶m亭》)

      現在,你對這種快樂是不是感受真切了呢?我們再進一步品味文中的語言,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快樂的?

      提問:寄情山水之樂表現在哪里?找關鍵語句。

      答: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提問:還有當時的季節,同學們注意到了嗎?

      答:暮春。

      ……

      文學作品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漢武帝《秋風辭》“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的體會。魏文帝曹丕也有“樂往哀來,愴然傷懷”的感受。

      王羲之的感慨與他們的感慨是否有相似之處呢?

      2.重點品味文章的第二段,自由朗讀。

      深入體會作者所抒發的痛源自什么?

      盛會已成往事,歡樂已成流水。再快樂的事,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因為歡樂的易逝,所以才生出這樣的感慨來。

      老之將至,擔心生命太短暫,進一步想到生與死,人生的短暫都要走向死亡的宿命,文章是怎么說的?

      答: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誰都無法逃脫死亡的宿命,由此怎能不感慨?生與死的確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很難做到超然物外,發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

      討論:這種生死之痛是王羲之一個人所獨有的嗎?你們有這種生死之痛的體會嗎?

      學生討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王羲之所抒發的生死之痛實際上是一種千古之悲,雖然時代不一樣了,但人們很多的情懷是一致的,青春、生命、歡樂、痛苦都是我們真實的體驗。

      歷史上有沒有人把生死看得很另類的呢?把生死看得很清淡、很超脫的呢?

      答:莊子,把死生看成一回事。

      那么,王羲之是怎樣評價這樣的觀點的呢?

      答: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王羲之在一次蘭亭集會上生出這樣深沉的感慨來,你以為王的人生態度是如何的呢?

      討論。意見不一,有認為是樂觀的,有認為是悲觀的。

      出示參考意見:《古文觀止》評《蘭亭集序》。

      “只為當時士大夫,務清淡、鮮實效,一死生齊彭殤,無經濟大略,故觸景興懷,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曠達之人,故雖蒼涼感嘆之中,自有無窮逸趣!

      這里其實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解讀文本思想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對作者以及文章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

      結合東晉的時代背景了解本文的主旨。

      3.齊讀第三段,再次品味王羲之的人生態度。

      其實《蘭亭集序》的真本已經失傳了,但我們還是有幸聽到王羲之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間的琴聲雅韻。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王羲之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執著的精神有所感悟,同時也引發我們對生命的思考。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蔽乙选吧缦幕ā边@四個字送給你們!不管是陽光燦爛,還是風吹雨打,我衷心祝愿你們的生命之花能努力綻放,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無限的精彩!

    【文言教學三部曲】相關文章:

    口語交際教學“三部曲”08-17

    文言文教學論文:淺談中學文言文的教學08-12

    文言文教學:《文言文語言現象入門》08-16

    《文言文》教學反思03-29

    文言文教學反思01-02

    文言文審美教學略談08-16

    文言文教學的新嘗試08-16

    文言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05-23

    要重視文言文教學08-17

    《文言文兩則》的教學設計08-1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