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審美教學略談
文言文審美教學略談
新編高中語文試用教材,在總共140篇課文中讓文言文占據了40%的分量,其對文言文的重視是空前的。文言文的教學是繼承的途徑之一。進行文言文的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閱讀,領會蘊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
3、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審美
“讀”是文言文神美教學中最為關鍵的方法,它應該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
我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充滿著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學中,這種力量卻偏偏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一些過于講究程序化、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往往在不自覺中淡化了對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學應有的功能——讓學生從蘊含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領略祖國文化的內涵,汲取營養,古為今用。由于這種弱化,導致了教學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導致了教學效果上的嚴重削弱,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極為不利。這里,有三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過于注重語法教學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賞讀;過于注重條分縷析而忽視了內容美的領悟;過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動。正因為這樣,學生也許精于詞性活用的分析而拙于優美語言的鑒賞品味,也許熟記段落層次的已有分析而對思想內容的深度難于把握,也許搬來了人物形象的現成定位而流失了自己充分的理解感動。
鑒于上述種種實際存在的情況,我認為,文言文教學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足夠重視和充分實踐:
一、 要使文言文的學習充滿審美愉悅
文言文教學從其歷史來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在白話文興起之前,即“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教學形式主要是官學制、私塾制、書院制,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讀法、吟誦法、討論法、講座法等。二是從“五四”到1949年全國解放之前,教學形式轉為以班級授課為主,教學方法在較大程度上延續了前人的做法,雖有“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舊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沖擊,但對文言文精華佳作的教學還是處在較高水平,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和現代文學巨匠們(例如魯迅、胡適、郭沫若、朱自清、聞一多、郁達夫、老舍、冰心等)大都有著十分扎實的文言文功底,有許多人在古代文化、古典文學方面還獨有專攻成就不俗。三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文言文的教學時而完全淡化,時而點綴一二,且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干預過多,文言文的教學,從篇目入選到形式的分析,到內容的定評、人物的定位,均處在一種大一統的格局之下,尤其是“文革”期間的“批孔”“反儒”“倡法”,不僅使文言文教學面目全非,而且給“文革”后的文言文教學留下了很壞的影響,遺毒至今,沒有根除。
綜觀當今的文言文教學,那種只重灌輸不重感悟、只會死記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還普遍存在,令人深惡痛絕。文言文教學必須充滿審美的愉悅,必須能引領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連于祖國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學獲得成功,即讓學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風采,在思想內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華,在形象上多些感動多些向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審美愉悅很神秘嗎?不,它不是水中月,霧中花,因為文言名篇中多有審美的因素在,這些因素,沉積千年,歷久彌篤,它們正在散發著深沉的光彩,正在期待著更多的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二、 充分發掘文言文教學的美的因素
任何一種美的存在,都不會是空洞的、虛無的,形式之美和內容之美總是和諧地統一在一起的。惟其如此,真正的美才經得起時間大河的沖刷!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卻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熠熠生輝千古不朽的美麗篇章。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而深入人心、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因此,我們從事教學活動,毫無疑問的是要充分發掘蘊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讓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無窮的魅力,在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 采擷形式美的花朵
中國語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語言。自詩經以來,有“風騷”并舉,有百家爭鳴,有漢賦鋪陳,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奪目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蝽嵒蛏,或律或絕,五彩斑斕,絢爛多姿。步入其間,令人恍如置身至境,目其迷也。
文言文的發展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這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躍動著各種各樣的優美文體,語言之美,恰似那清流,那急湍,滋養過多少中華兒女,當然也應該滋養當今的華夏子孫。新編高中語文試用教材,在總共140篇課文中讓文言文占據了40%的分量,其對文言文的重視是空前的。第一冊就有三個單元,分別是先秦歷史散文、先秦諸子散文、兩漢魏晉散文,第二冊有三個單元,分別是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這些入選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觀止”,歷史人文色彩極為濃重。從語言特色來看,這些文章,或音韻諧調,或整散結合,或寫實樸素,或比擬夸張,或氣勢磅礴,或娟
【文言文審美教學略談】相關文章: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技巧略談08-18
歷史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方法略談08-17
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策略談08-23
略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08-20
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教學略談08-20
略談“體驗式”教學的有效性08-22
高中政治創新思維教學略談08-25
淺議包裝藝術審美教學視閾08-18
情趣,讓閱讀教學煥發審美光輝08-20
課堂教學的審美化改造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