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遺傳學的概念澄清及以遺傳學視角進行教育研究的意義

    遺傳學的概念澄清及以遺傳學視角進行教育研究的意義

    時間:2022-08-17 00:03:29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遺傳學的概念澄清及以遺傳學視角進行教育研究的意義

      遺傳學的概念澄清及以遺傳學視角進行教育研究的意義
      
      作者簡介:唐靈潔(1986-),女,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學原理、教育生物學等研究。
      
      唐靈潔
      
     。ㄎ髂洗髮W 教育學部,重慶 北碚 400715)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理論需要對遺傳因素和教育在個體身心發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遺傳學是認識此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教育以人為中心,遺傳學以揭示人的生命活動本質為使命,關于人的遺傳科學理論理應也必須成為教育科學化的基礎。但現階段人們對遺傳學的部分理論仍存在著誤解,對遺傳學的相關概念進行闡明和澄清,以遺傳學的視角進行教育研究,這對構建科學教育理論和提高教育實效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教育;環境;遺傳學;遺傳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5884(2013)04-0036-02
      
      遺傳與環境共同影響個體的身心發展,這個觀點已被人們普遍接受。遺傳和環境不再被視為對立的關系,相關領域的研究者也已將問題轉向為:遺傳在多大程度上決定個體的發展水平?環境尤其是教育在遺傳的基礎上能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促進個體身心的健康成長?當前,遺傳學的研究已深入到人類的行為和心理能力方面,這些研究結果對教育如何提高個體的發展水平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但長久以來,我國教育理論中關于影響個體身心發展因素的相關理論一直有忽視遺傳因素作用的現象存在,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部分是與我國教育理論演化的歷史沿革有關,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以往的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處于彼此分離和隔絕的狀態,這造成兩個領域的溝通不暢,以至于有時要談及遺傳因素對人的影響和遺傳學在教育學中的應用,有部分人就認為這是要重談宿命論、遺傳決定論、否認人的自由意志等等。殊不知這是由于對遺傳學的誤解而產生的,遺傳學的研究能告訴我們多少人類先天方面的情況,也就能告訴我們多少與后天教育有關的情況。當代教育學應及時地主動地去關注其他學科關于個體身心發展的研究結果,辯證地客觀地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以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水平。
      
      一遺傳學相關概念的澄清
      
      在日常的生活中,“遺傳”一詞早已被人們耳熟能詳,但對于遺傳和遺傳學的內容和意義卻常常被人們所誤解。以下是對幾個相關問題的闡明和解釋。
      
      1. 遺傳學是研究遺傳和變異的科學,并非只研究遺傳
      
      正如張栗原先生所說,“一般人以為遺傳,是把兩親身心上的特征照著原樣移轉過來的意思!保1]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談論父母與子女的相似處之時,通常會用遺傳來解釋。而后,遺傳學也慢慢在人們的意識中成為了一門專門研究“遺傳”的學科。然而事實上,生物體在子代和親代之間在表現出相似性的同時,子代與親代、子代個體之間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性,這種生物個體間的差異性,在遺傳學上稱之為“變異”。產生變異的原因有多種,其中就有環境的作用。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生物體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沒有變異,進化就沒有了素材,遺傳只能是簡單的重復;沒有遺傳,變異就沒有了積累和意義,生物體便不能進化。所以,遺傳學的真正研究內容包含兩大部分,即遺傳和變異,不能片面地把遺傳學理解為僅研究“遺傳”的學科。
      
      2. 遺傳學是說明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并非只強調遺傳而否認環境
      
      在教育領域中,一直有對遺傳因素于個體身心發展的作用避而不談的情況,更有甚者認為在教育學領域應用遺傳學的觀點是要維護“遺傳決定論”,是要否認后天教育的意義。誠然,在遺傳學的發展歷史中確實有不少提倡遺傳決定論的觀點,它們認為遺傳已經把個體的發展軌跡設計好了,完全否認教育在個體發展中所起作用。但是,事實證明,這是一種極端的觀點,是不科學。同時,現代遺傳學的研究結果本身也否認了遺傳決定論的觀點,遺傳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研究結果和觀點,我們應該更新對遺傳學的認識。
      
      現代遺傳學的理論不僅解釋了遺傳對個體某些特質的影響,而且它的研究也為環境因素的重要性提供了最充足的證據,對環境如何影響個體和環境發生影響作用的條件進行了最好的說明,F代遺傳學承認并且重視環境的作用,“基因型決定著一系列發育的可能性,究竟其中哪一個可能性得到實現,要看環境而定——事實上,生物體沒有一個性狀,它的發育是與遺傳無關,也沒有一個性狀,它的發育是與環境條件無關的!保2]
      
      3. 遺傳素質對環境作出反應和變化,并非不可改變
      
      有一種觀點認為:遺傳素質既然自先天而來,那么在后天就是無法改變的,在教育活動中,無研究遺傳素質以及與遺傳相關問題之必要性。殊不知,在教育過程中,這種否認遺傳素質之不可變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否認了教育在人類進化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遺傳提供個體發展可能性,遺傳是個體可塑性的出發點。但在個體學習經驗的同時,遺傳因子也在對環境做出反應。遺傳因子攜帶的信息決定著身體各器官的建造,但它們隨后幾乎是立刻就著手和重建它們已經建成的東西——它們對環境做出反應。遺傳因子是我們行為的出發點,也是我們行為的結果。同樣的,在個體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遺傳因子允許個體去學習、記憶和吸收文化,與此同時,遺傳因子也在時刻對個體所接觸的教育環境做出反應,對自身進行改造。如果這種改造對個體以后的生活有利,經過數代的遺傳和進化,會成為一種穩定的遺傳素質。人類大腦體積的大小以及神經網絡布局正是人類在學習經驗過程中對自身遺傳構造改變的最好例證,誰能否認后天的教育在該過程中的作用呢?當然,教育對個體遺傳素質的改變過程是緩慢的,它需要時間的積累。雖然這種作用需要花上幾代人或者幾個世紀的時間才可見,但絕不能否認遺傳素質之不可變性,進而否認了教育對人類進化發展的作用。
      
      4. 遺傳和環境是缺一不可的統一體,二者不是對立關系
      
      個體的發展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個體的發展來說,遺傳和環境并不是對立的、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一個缺一不可的統一體。
      
      遺傳學的發展除了讓我們認識到遺傳如何影響個體的發展之外,也讓我們認識了個體對環境的反應以及相應的遺傳素質對環境適應所做出的調整和改變。遺傳學讓我們認識到遺傳不再對立于環境,人的發展是由遺傳經由環境的結果。
      
      在教育過程中往往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談及遺傳的作用會威脅到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地位。實際上在教育過程中承認遺傳因素的存在和作用并不是否認教育的作用,相反,正視個體的遺傳素質影響是解決教育問題和提高教育實效最本真的出發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更深層次地去研究教育之所能與不能,有力地回擊某些對教育的過分指責。
      
      二以遺傳學的視角進行教育研究的意義
      
      在我國教育理論界,對于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論,一直以“三因素論”為主導。這些理論強調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遺傳因素在該過程中的某些作用。遺傳學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客觀考察遺傳和教育對個體發展作用大小和方式的途徑,以遺傳學的視角對相關的教育學問題進行考察是可行而且是必要的。
      
      1. 客觀認識遺傳素質對個體發展的作用,是進行教育活動本真的出發點
      
      從現階段來說,遺傳學是說明影響個體身心發展各種因素及其作用機理最科學也是最客觀的一門學科,它用科學的實證方法從本質上說明了人類行為和心理傾向的原因,以及各種環境作用的條件和結果。在教育研究中,從遺傳學的視角出發,予人的發展以本質的說明,客觀認識遺傳和環境如何影響人的發展,對遺傳和教育的作用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夸大也不否認任何一方的作用,深入地認識教育之能與不能,了解人的生物性對教育活動的條件限制,在此基礎之上開發有效的教育環境和探尋新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個體正確的發展方向,充分挖掘個體發展的潛能。
      
      2. 以遺傳學相關理論為基礎,是教育理論與時俱進的要求
      
      當前在我國教育實踐中,某些方面確實存在實效較低的情況,這個問題需要從各方面去尋找原因。從現代遺傳學的種種研究結果來看,受教育者個體的先天遺傳因素是值得考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在人格的遺傳學研究中,用自陳人格問卷獲得的雙生子研究結果一致證明了人格存在中等程度的遺傳影響;此外,其他研究發現的非共享環境效應以及個體的經驗受遺傳因素的影響等等,這些研究結果對更新傳統教育理論來說是具有巨大的參考價值的。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活動,在教育理論的建構中給予遺傳因素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應有的關注,豐富和更新傳統教育理論,形成科學與實效的教育理論,這是教育理論與時俱進的要求。
      
      3. 遺傳學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環境對個體發展影響的不可逆性,需要我們對教育對象所處的環境持謹慎態度。遺傳學的相關研究為我們認識個體的遺傳素質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可以被引導以及如何引導給出了科學的解釋,在教育過程中,應用遺傳學對個體相關特質的研究,科學地選擇和設計適合個體的教育環境,引導和激發個體的積極發展,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教育理論有忽視遺傳因素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情況存在,對遺傳和遺傳學相關概念和內容的誤解是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教育科學化的進程需要我們對教育和遺傳因素的作用做出客觀的評價。遺傳學從本質上說明了人類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條件,教育作為以人為中心的實踐活動,關于人的遺傳科學理論理應也必須成為教育科學化的基礎。更新對遺傳學的認識,以遺傳學的視角對相關教育問題進行研究,這對我國科學的教育理論建構和提高教育實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栗原。教育生物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 劉祖洞。遺傳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遺傳學的概念澄清及以遺傳學視角進行教育研究的意義】相關文章:

    研究中國股市的概念模型08-18

    綜述德育課程概念研究08-24

    淺析翻譯理論視角下的戲劇翻譯研究論文08-24

    如何利用概念圖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08-23

    基于概念圖的小學語文支架式教學策略運用研究08-23

    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歷程研究——基于發展路徑選擇的視角08-26

    從文化視角看廣告傳播08-27

    課堂導入需要學生視角08-18

    近年來學術界政治文化視角下的鄉村直接選舉研究術評08-26

    文本解讀,更要有“兒童視角”08-2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