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美術論文>美術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緘默知識論文

    美術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緘默知識論文

    時間:2023-02-26 10:39:04 美術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美術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緘默知識論文

      千呼萬喚始出來——美術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緘默知識
      
      張美丹 浙江省東陽市吳寧二中(322100)
      
      【摘要】美術的教育不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一個知識體驗的過程, 要學生自己去感受、體會美術,在美術學習中,許多的學習目標蘊含在體驗美術的過程中。也就是說,學習美術我們不是強調學會了什么畫畫,而是強調審美教育中的一種“潤物細無聲”式的潛效應,強調的是一種產生于實踐中的“緘默知識”的運用和獲取。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們需要設計一些有助于學生獲取緘默知識的體驗性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喚醒學生的緘默知識:讓失誤華麗的轉身;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引入課堂。當然還可以從很多方面,比如優美的情景設計,交流式的合作,直觀的形象展示,直觀的現場展示等等,都可以讓學生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從而獲取更多的緘默知識。
      
      【關鍵詞】美術教學;緘默知識;喚醒
      
      學生A:“哎呀,同志們,下節是美術課了,你們的準備工作做好了沒?”站旁邊的學生B搭腔了:“美術課有啥好準備的,不就是畫畫而已,老師怎么說,咱就怎么畫,沒啥新意,也沒意思……”
      
      這是我無意中經過某教室,聽到的一段話。這段話,促使我深思,我們現在的美術課是不是真的適應新課改的內容呢?以我的理解新課改要求教師不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而是應該慢慢的激發學生潛在的對事物的敏感以及體驗生活,發現美術不僅僅在于畫畫,更多的是注重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就好比學車,我們都知道可以從教練那學到怎么開車的知識,但究竟如何讓車子自如的前進,則必須要靠學車者自己獨特的體驗,這種體驗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自如的開車了。也就是說,光有教練教的開車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學車者的實際操作、體驗相結合。顯然,這種體驗是難以言傳的。
      
      又如美術知識中諸如筆墨、筆勢、氣韻、意境等經驗技巧及態度和精神不是通過老師語言表達所能告知的,需要學生在不斷的練習,實踐中得出。也就是說,有一種難以說清楚的知識在起作用。英國物理化學家、思想家波蘭尼(Polanyi, M.)指出,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科學活動中,不可言說的知識就像是可以言說的知識一樣大量存在,甚至前者從數量上說比后者更多。兩者共同構成了人類知識的總體。(美術教學論文 www.annahuzar.com)對于這種認識,波蘭尼用一句精煉的話進行了概括:“我們所認識的多于我們所能告訴的!边@種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知識,稱之為“緘默知識”。
      
      緘默知識與美術教學是息息相關的,學習美術不是強調學會畫什么或做什么,而是強調審美教育中的一種“潤物細無聲”式的潛效應,強調的是一種產生于體驗活動中的緘默知識的運用與獲取。
      
      那么,如何喚醒學生的這種“緘默知識”呢?這需要老師課堂中的適當引導。因此教學中筆者從以下三方面作了不成熟的見解:
      
      1讓失誤華麗的轉身
      
      有效的利用學生的緘默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大膽假設的學習態度。平時,學生的一張張被廢棄的作品,隨處可見。這是被學生認為“不可回收”的垃圾,是沒有價值的。這讓學生養成了一種容易放棄,而且亂扔紙屑的習慣。在最近的一堂水彩課中,我布置給學生臨摹書上的天空的干畫法和濕畫法的練習,有一學生沒把握好,把天空的顏色上得比較濃重,他正準備揉成一團當廢紙扔了,我馬上阻止了他的行動“等一下”,并用手按住了他的作業!澳銣蕚湓趺醋?”“我把天空的顏色畫得太重了,想重新畫一張”我接過來一看,接著拿著這張作業舉給其他學生看,“大家覺得,這位同學畫的是什么呢?”“天空……哦,不是,像大海!”其他學生七嘴八舌的講開了,“對了,老師也覺得這位同學畫得像大海,蔚藍蔚藍的海水,很有一種神秘感。老師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你們畫的像不像,都不要輕易的扔掉自己的作品,就像剛剛這位同學的作業,雖然他沒有很好的表現天空的調子,但是我們換種角度看,也能看到一個海的世界。
      
      畫畫,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你們欣賞者帶著怎樣的眼光去看這幅畫!苯涍^這么一出,在最后學生交來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剛剛的那幅畫,還是有蔚藍的海水,而且還多了一片淡藍色的天空,幾只海鷗在臨近海水處自由的翱翔……課堂中恰當的提示,讓學生的思維換位思考,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事物的方向,讓他們自己學會探索。
      
      而且也是對學生緘默知識的一種有效的利用,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很容易被定向思維框住,老師布置畫什么就畫什么,畫的不像就擦掉、或扔掉重新畫,畫到像為止。使學生不敢大膽的想象,束縛了創造性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特別是水墨,擦也擦不掉,畫錯了就得扔。一滴無意間滴到宣紙上的墨汁,在有些學生看來就是污點,會影響畫面的美觀,而如果換種角度思考,就會發現,這點污跡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它可以變蝌蚪,可以變老鼠,也可以變小貓……
      
      2讓生活走進課堂
      
      生活化的形象展示喚醒學生的緘默知識,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美的能力。豐子愷先生提出:美術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用藝術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使學生自覺地用心靈進行審美和藝術創造。在學校,學生在課堂上視覺接觸的形象非常有限,簡單的數字,字母,符號,枯燥的文字,抑或是單調的圖片,使學生的思維也趨于單向化。
      
      在上《讓世界更美好》這一課時,我選用過了大量的現實生活中拍攝的關于環境問題的照片:亂扔垃圾、水環境污染、廢氣排放、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等,一張張攝人眼球的照片,讓學生震驚不已,也憤慨不已。環境現存的問題與學生此時的思想產生共鳴,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和保護環境的欲望,激發學生潛意識的思緒,從而創作出別樣的作品。直觀展示的一些生活照片喚醒了學生潛意識的緘默知識,同時還起到了教育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生活處處皆藝術,日常生活中一些再平常不過的對象,帶進課堂里都能引發學生澎湃的心理。
      
      在《老師,您好》的賀卡設計中,我讓學生追求“原生態”,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硬紙板、一些丟棄的小飾品、或者是樹皮之類的制作一張賀卡。這些日常生活中不去關注的對象,觸發了學生的思考:一片楓葉,寄托對老師的思念之情;一顆紐扣聯系著心與心的交流……課堂上,學生有感而發,交流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學生紛紛動員起來,把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東西都利用剛起來了,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賀卡,并親手送到了各自任課老師的手中。
      
      如蔣某同學設計的賀卡,用到了毛線、紐扣、亮片……生活處處皆美術,在《字體設計》這一環節,動員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丟棄的生活用品,食品包裝袋,報紙上的藝術字,廣告標語等等帶進課堂中,互相欣賞來自生活中常見的美術,體會學習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當學生看到這些展示的視覺形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相聯系時,就更能碰撞出多元的思維火花。在其它的美術內容中都可以讓生活的元素走進課堂中,豐富學生的視覺,比如《巧用身邊的材料》《服裝設計》《徒手畫校園》……這就是生活藝術,將生活之美與藝術之美融合一起,豐富學生的視覺語言,美術中通過這些“形象語言”調動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
      
      3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走進課堂
      
      課堂上,老師安排的一些精彩環節也能觸發學生的興趣點,刺激他們自身存在的緘默知識的發揮,F在的美術課堂上,很少看到老師的現場示范,這樣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大打折扣。老師生動、形象、直觀的示范,比繁多的話語更能啟發創意。學生也非常喜歡看到老師親自示范,通過看,思考更能體會老師要表達的知識技能。
      
      《卡通天地》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課,除了播放大量的圖片外,老師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出示一張動物鴕鳥的頭部圖片為例,怎樣表現出它卡通的一面呢,夸張、變形的卡通特點又怎么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呢?首先講,鴕鳥有一雙大大的眼睛,邊講邊畫出一只蛋形的眼睛,長長的睫毛,眼睛占頭部的二分之一,夸張的用法;眼睛周圍給它框上腦門邊,眼睛的左側給它畫上扁扁的嘴巴,就像鴨子的嘴一樣;加上細長的脖子,最后我們也可以給它加上一條漂亮的圍巾……哎呀呀,一只美麗的鴕鳥誕生了,學生看著老師畫的卡通形象唏噓不已!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這節課的作業中,學生的作品表現得非常不錯。螞蟻戰士的形象、蝸牛妹妹的可愛,就連學生身邊的學習用品都成了他們創作的對象,而且還給他們帶上了帽子,漂亮的衣服,酷酷的靴子,適合的發型……好一個華麗的視覺盛宴。顯然學生的創意從老師直觀、生動、具體、形象的示范中得到了啟迪和靈感。除了視覺,我們還可以通過聽覺、觸覺、味覺等方面喚醒學生的隱性知覺。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講故事、聽音樂聽古詩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想法,思維。
      
      比如《詩情畫意》這一課,利用古詩詞的意蘊感染學生!扒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弊寣W生思緒飛揚,根據詩意,紛紛畫出了自己的想法,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過觸摸、感知、觀察去理解認識一個事物,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點的理解大部分都只能聽老師講,看圖片方式來得到,很單調,也容易麻木,通過觸覺、嗅覺更容易觸發學生的感官。比如學生在認識肌理這一知識點時,老師通過讓學生蒙上眼睛伸手觸摸物體的方式,讓學生感覺物體的細膩、粗糙、堅硬、柔軟……動員學生的多感官去理解事物,這樣的活動學生喜歡接觸,也可以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喚醒學生緘默知識的運用。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點淺探,要真正在教學中淋漓盡致的挖掘、喚醒學生的緘默知識,還需要以后在教學生不斷的探索、前進。緘默知識在教學中的運用還有很多,像優美的課前環節設計、直觀的學生示范,學生合作式的實踐操作……都需要通過老師正確、適當的引導,更重要的是在課堂當中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交流的空間,創造的空間,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的習慣。
      
      認識和理解教學生活中的緘默知識是整個教學目的得以真正實現的一個必要前提,是教師整個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深化教學改革,推行新的課程標準的重要理論依據。所以,我們需要多多運用和獲取緘默知識。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2]楊建濱,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陸一黎 《緘默知識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淺探》
      
     。4]楊林《緘默知識與美術教學的科學本質探索》

    【美術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緘默知識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論文:喚醒學生內心創新的火花08-08

    [小學美術論文]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08-17

    [小學美術論文]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鼓勵教學方法08-17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課題總結-學科論文08-05

    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 論文08-08

    [高中美術論文]論美術欣賞中的“模糊層面”與教學08-17

    [美術論文]從人文自然景觀中探索鄉土美術教學08-17

    [幼兒美術論文]美術教育中的游戲與教學的優化整合08-17

    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論文06-08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