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師范大學版《思想品德》七年級出版說明
北京師范大學版《思想品德》七年級出版說明
前言
本教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課程目標、標準詳文編寫。
一、編寫目的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世界形勢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變化和國際競爭的加劇,都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
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并向成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他們身心迅速發展,逐漸擴大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范圍,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
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我們組織編寫了這套教材。目的就是為了引領初中生感悟人生的意義,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學會分清是非善惡,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鍛煉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并且為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思想基礎。
以與時俱進的態度,進一步改變原來教材“繁、難、偏、舊”的內容,我們在編寫教材時充實了具有時代感的相關內容,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創新精神、加強初中環節等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增強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二、指導思想
《思想品德課程課程標準(實驗稿)》是編寫教材的基本依據。同時,教材的編寫也努力貫徹中共中央印發的十六大文件、《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
《思想品德》是初中階段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的教材,目的為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它嚴格遵循課程標準規定的性質和特點:
(1)思想性
教材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國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
(2)人文性
注重以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以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培養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3)實踐性
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設計相應的豐富多樣的場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擴展和完善知識結構,通過技能鍛煉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4)綜合性
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實際出發,以適應中學生活和社會交往為7年級的主題,對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等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
【北京師范大學版《思想品德》七年級出版說明】相關文章:
北京師范大學版《思想品德》七年級出版說明08-17
粵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教材修訂說明08-13
七年級語文教材說明(江蘇版)08-16
第二單元整體說明(語文版七年級下)08-16
第一單元單元說明(語文版)08-16
2006年出版社處長述職報告-述職報告08-15
出版產業與出版資源配置08-07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1-11
七年級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