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政治錯誤剖析
政治錯誤剖析——經濟常識 (1)
1、認為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例題】在商品生產中,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因此,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而商品的價值總量 。
A.越大越大 B.越小越大 C.越小不變 D.越大不變
此題容易誤選B項。此題正確答案為C項。
2、認為紙幣的購買力是由國家決定的
【例題】從1999年10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開始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關于人民幣的發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一定時期內發行多少人民幣是由國家決定的 B.人民幣的面值(如10員、20元)是由國家決定的 C.每種面值的人民幣發行多少是由國家決定的 D.每種人民幣代表多大的價值是由國家決定的
【剖析】此題易誤選A、B、C三個選項,而這三項說法都是正確的。然而,每種人民幣代表多大的價值(購買力)是國家無法規定也決定不了的。購買力的變化與勞動生產率、供求關系、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因素關系密切。此題正確答案為D項。
3、把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混同起來
【例題】某公司王經理在進貨時貨款未帶足,還差5000元,由于和供貨方李經理比較熟悉,便讓他把貨提走了。第二天,王經理就把5000元交到了李經理處。這5000元行使的是貨幣的_____職能。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儲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剖析】此題易誤選B項。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觀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貨幣出現以后,人們買東西,都是用現金購買。但是有時并不具備足夠的現金,在商品交換中便出現了延期付款、賒銷等行為,支付手段也就隨著賒賬買賣的產生而出現。此時,貨幣被用來支付債務,為了與流通手段區分開來,這一職能被稱作支付手段。此題正確答案為D項。
4、對等價交換原則中的"等價"內涵認識不清
【例題】價值規律要求,商品的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這里的"等價交換"
A.只存在于交換的平均數中 B.是指每次交換都是等價的 C.是指價格與價值相符合的交換 D.是指等價交換的次數多于不等價交換的次數
【剖析】此題易誤選C項。供求平衡只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從一個較長的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與價值趨近一致的。這說明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價格終究還是由價值決定的。此題正確答案為A項。
5、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國家的宏觀調控為基礎
【例題】2000年夏季,我國一些家電生產企業結成"價格聯盟",達成了限制大幅度降價的銷售協議。對此,我國政府部門明確指出,此舉違反了《價格法》的規定,必須予以糾正。這表明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國家宏觀調控為基礎的 B.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法制的引導和規范 C.降價銷售不可能成為企業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手段 D.國家干預經濟的目的就是要讓企業讓利給消費者
【剖析】此題易誤選A項。A項的說法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為題干的確指出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性。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國家宏觀調控指導下,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手段,而非讓國家宏觀調控為基礎手段。這和過去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以計劃而非市場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手段是不同的。此題正確答案為B項。
政治錯誤剖析——經濟常識(2)
2005年01月13日12:51:35 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f衛軍
6、把居民儲蓄存款的名義收益和實際收益混同起來
【例題】有人認為,國家大幅度下調銀行存貸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業,但會影響居民儲蓄存款的實際收益。你怎么看?
【剖析】解此題常見問題在于認為降息會使居民儲蓄存款的實際收益減少。如果能分清名義收益和實際收益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通俗的說,名義收益指的是存款能帶回多少數目的利息收入,顯然,國家8次降息、開征利息稅使居民儲蓄存款的名義收益減少了。實際收益指的是存款的利息收入能買到多少商品,或者說是購買力大小。這就要跟物價水平作比較了。如果降息的幅度沒有物價的跌幅快,實際收益并不會減少,甚至還有可能增加。
此題參考答案為:①貸款利率下調有利于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從而增強其活力。
、诖婵罾氏抡{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實際收益減少。當利率下調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價漲幅時,存款者的實際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
、壑挥挟斘飪r漲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時,存款者的實際收益才不復存在。
7、對生產和消費的辯證關系的應用不靈活甚至顛倒二者關系
【例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對家用電器的需求量和擁有量迅速增長,家電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
A.消費促進生產 B.消費決定生產 C.生產創造消費 D.生產決定消費
【剖析】此題易誤選D項或B項。選擇D項,沒能正確領會題干"我國城鄉居民對家用電器的需求量和擁有量迅速增長,家電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城鄉居民對家電產品旺盛的消費需求推動了我國家電工業的迅猛發展,體現了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當中的促進作用。選擇B項,顛倒生產和消費的辯證關系,夸大了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進而誤認為消費決定生產。此題正確答案為A項。
8、認為借錢消費優于攢錢消費
【例題】甲說:"謝天謝地,我的購房貸款申請被批準了。"乙說:"好不容易,我多年積蓄的錢終于夠買一套房子了。"對話說明
A.甲的消費方式優于乙的消費方式
B.乙的消費方式優于甲的消費方式
C.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適當鼓勵甲的消費方式
D.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適當鼓勵乙的消費方式
【剖析】此題易誤選A項。實際上,甲借錢買房和乙攢錢買房這兩種消費方式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并不能得出甲的消費方式優于乙的消費方式或乙的消費方式優于甲的消費方式的結論。甲借錢買房固然可以使消費需求提前得到滿足,但債務是要還的,生活壓力也是有的。乙攢錢買房消費需求固然不能提前得到滿足,但卻沒有還債的苦惱。應該說,乙攢錢買房這種中國人傳統消費方式還是有相當的代表性的,但是,在有效需求不足、通貨緊縮加劇的情況下,如果都倡導乙的消費方式,是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的。此題正確答案為C項。
9、認為擴大內需就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
【例題】有人認為,擴大內需就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就得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民收入,就能擴大內需。你怎么看?
【剖析】此題第二、第三兩個層次比較好分析一些,第一層次的錯誤之處,即認為擴大內需就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容易被忽略,這也是對擴大內需內涵常見的認識誤區。
此題參考答案為:①內需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擴大內需不僅包括擴大國內消費需求,還包括擴大國內投資需求。
、谠谖覈鞘猩唐沸枨笙鄬︼柡偷那闆r下,我國農村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但是,農民人均收入過低制約了農民的消費需求。因此,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擴大和培育內需十分重要的方面。
、蹟U大內需僅靠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民的消費需求是不夠的。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擴大投資需求和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都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
10、把治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措施混同起來
【例題】從1998年至今,積極的財政政策已連續實行了四年,累計發行國債5100億元。這是
、俳鉀Q財政赤字的重要途徑 ②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措施
、垡种仆ㄘ浥蛎浀挠行Х椒 ④擴大國內需求的重大舉措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剖析】此題易誤選A項或C項。近年來,有效需求不足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物價持續走低,企業開工不足,市場消費疲軟,通貨緊縮加劇。增發國債,增加財政支出,擴建公共工程,擴大國內投資需求,有效抑制通貨緊縮,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解此題如必須明確以下兩點,否則很難做出正確選擇:
、贁U大內需不僅包括擴大國內消費需求,還包括擴大國內投資需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也稱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谕ㄘ浥蛎洶l生時,物價不斷上漲,投資和消費旺盛,會使經濟發展過熱,造成經濟繁榮的假象。治理通貨膨脹不能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而要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如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等,來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
易錯點剖析——哲學常識
1、把經濟術語、政治術語和哲學術語混同起來
【例題】2002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五周年紀念日。這五年里,在"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指引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香港經濟保持了高度繁榮和穩定。從哲學上看,這主要說明
A.政治對經濟有反作用,給經濟的發展以巨大的影響
B.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C.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進行強而有力的宏觀調控
D.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剖析】此題易誤選A、C兩項。而事實上,這兩項的表述均非題干要求的哲學術語,而是政治術語和經濟術語,但由于各自的表述本身具有準確性,因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與政治術語、經濟術語不同的是,哲學術語是對具體問題的哲學反思,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此題正確答案為D項。
2、把唯物論和辯證法混同起來
【例題】"人類要不斷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才能促進社會發展"。請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對這一觀點進行簡要評析。
【剖析】解此題最易錯誤在于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來評析這一觀點,雖然說得頭頭是道,但卻不符合答題要求,即"張冠李戴",用辯證唯物論的角度分析代替了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分析。
我們所學的唯物論,也稱辯證唯物論,是結合了辯證法思想的唯物主義,側重于對"世界是什么"的認識,主要有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運動的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等知識點。
我們所學的辯證法,也稱唯物辯證法,是以唯物主義為基礎的辯證法,側重于對"世界怎么樣"的認識,主要有聯系和發展、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矛盾及其特點、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等知識點。
此題參考答案為:①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人類又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②上述觀點只看到了人與自然的斗爭性,而忽視了人與自然的統一性。
3、把哲學道理和哲學原理混同起來
【例題】"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一說法依據的哲學原理是
A.物質決定意識 B.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
C.一切從實際出發 D.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剖析】此題學生容易誤選C、D兩項,主要原因在于分不清哲學道理和哲學原理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道理,也可以簡稱哲理,包括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原理,指的是世界觀,不包括方法論。此題C、D兩項"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別是"物質決定意識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論要求,均不符合題干要求指出依據哲學原理的限定性,故要排除。B項雖是哲學原理,但不能作為從國情出發的哲學依據。此題正確答案為A項。
4、把意識的能動作用的兩個方面表現混同起來
【例題】號稱"生命登月"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于2001年8月26日率先在中國取得突破:盡管參與時間最晚,但是我國科學家在不到兩年時間里完成了所承擔的染色體區域測序任務,在參與六國中率先繪制出完成圖,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從哲學上看,這表明
A.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正確反映
B.正確的意識是我們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
C.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
D.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剖析】此題易誤選D項。主要原因在于對意識的能動作用的兩個方面表現認識上發生偏差。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肯定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認意識對物質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首相表現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意識的能動作用還突出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以正確的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通過實踐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這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即從理性認識到實踐。顯然,我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在六國中率先繪制出完成圖,只能說明意識的能動作用的第一方面的表現。A項說法否認了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有正確和錯誤之分,B項說法違背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要求,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此題正確答案為C項。
政治錯誤剖析——哲學常識(2)
2005年01月13日12:52:11 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f衛軍
5、認為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程度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
【例題】盡管技術、經濟上的困難比預想的要復雜的多,但是我國科學家爭分奪秒,迎難而上,勝利完成了染色體區域測序任務,在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中率先繪制出完成圖。從哲學上看,這表明
A.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是不可分割的
B.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性為前提
C.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D.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程度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
【剖析】此題易誤選D項。在人類出現之前,自然界的規律已經存在并發生作用,不能認為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不可分割,故A項說法錯誤,不選;D項夸大了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否認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始終堅持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犯了主觀唯心主義(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口號)的錯誤,不選。B項說法雖然正確,但不符合題目本意,不選;此題正確答案為C項。
6、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混同起來
【例題】"入世"對我國既有機遇又有挑戰,但總的來說利大于弊。這一結論蘊含的主要哲理是
A.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B.任何事物都包括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
C.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D.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認識事物的性質
【剖析】此題易誤選C項,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對這兩個哲學原理的應用思維模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對矛盾群體之間關系的劃分,強調在解決面臨的多種矛盾的時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明確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關鍵,防止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恰當處理次要矛盾,統籌兼顧,防止"單打一"。這樣才能做好工作。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基于矛盾內部的兩個側面之間關系的劃分,強調在分析任一具體矛盾時,要把矛盾的兩個側面都能分析到,更要分清和把握主流。這樣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事物。
分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形勢,既要看到對我國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對我國不利的一面,這是一分為二,分清利弊;利弊權衡,利大于弊,則分清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然利大于弊,可以說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因此,應抓住入世的有利機遇,滿懷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戰,爭取更大的勝利。此題正確答案為D項。
7、把認識的根本任務和認識的根本目的混同起來
【例題】隨著人類基因密碼的測續和順序的基本完成,基因技術將得到廣泛的應用,基因制藥、基因克隆、轉基因玉米、大豆等轉基因生物將迅速發展。這一事實說明
A.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
B.科學技術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C.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界和社會的存在將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基因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調整
【剖析】此題易誤選A項。實際上,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認識的根本目的則是把理性認識運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此題正確答案為B項。
8、認為實踐是認識的最重要來源
【例題】蘇軾在《石鐘山記》中就士大夫和漁工水師沒有正確認識到"鐘聲"產生的原因時指出:"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停泊絕壁之下做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這句話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政治錯誤剖析】相關文章: 因式分解中的常見錯誤剖析08-07 漢娜·阿倫特的“政治”概念剖析08-17 化學實驗中學生常見錯誤剖析08-17 體育意識剖析08-07 剖析自我作文05-10 自我剖析作文03-07 剖析以人為本08-06 剖析以人為本08-06 在比較剖析中感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