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談兩對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談兩對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時間:2022-08-07 21:32:00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兩對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僅要求物質文明有一個大的發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個大的發展’,‘在把物質文明建設搞得更好的同時,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某一原理對《決議》中的有關論述加以分析說明!睅缀跛械膶W生都會運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原理對該試題加以分析說明,但部分學生在論述時卻往往把物質文明等同于社會存在,把精神文明等同于社會意識;而另一部分同學盡管認為這樣簡單的劃等號肯定是錯誤的,但錯在何處,也說不清楚。這反映了這些同學對這兩對概念的理解不夠準確、全面、深刻。
    一、兩對概念的區別
    1.從歷史的角度分析。
    恩格斯在1884年所寫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部名著中,根據美國考古學家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提供的材料和馬克思在1880—1881年為該書所做的詳細摘要的觀點,認為文明是個歷史概念,是和蒙昧、野蠻相對立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進步狀態。他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大體上劃分為三個時代:“蒙昧時代是以采集現成的天然產物為主的時期”,“野蠻時代是學會經營畜牧業和農業的時期”,“文明時代是學會對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這表明在原始社會里是沒有文明的,文明起源于奴隸社會。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兩者的關系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和具體表現。這是兩對概念的第一個區別。

    2.從其包含的內容分析。
    首先,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其最本質的方面是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它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而物質文明是指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的總和。它表現為兩個方面:(1)指社會物質生產的進步,包括生產力狀況、生產條件狀況、生產的規模、社會物質財富積累的程度。(2)指人們日常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包括人的衣、食、注行等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生活方式的進步。物質文明既是以往的物質生產發展的成果在物質領域的凝結,又是現實的物質生產的直接成果,是生產力發展狀況的現實表現。由引可見,社會存在與物質文明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物質文明主要是從社會存在中生產力這一角度來談的。

    其次,社會意識是社會精神現象的總稱,包括政治法律觀點、哲學、道德、藝術、科學、宗教等意識形式,以及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等。精神文明是指人類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精神生產的發展水平及其積極成果的體現。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指智力、技能方面,包括社會的知識、智慧、經驗和技能狀況,人們在科學、教育、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素養和水平,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物質場所、設施、機構的建設,其發展程度同社會的物質生產和經濟生活的發展程度直接相聯系。二是指思想道德方面,即社會的道德風貌、社會風尚、人們的世界觀、信念、思想、覺悟、情操及組織性、紀律性等方面的狀況。精神文明既是以往物質生產發展史在精神領域的凝結,又是以往的社會意識進步成果和現實精神生產成果的結晶。由此可見,精神文明的大多內容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但其中有部分內容如與科教文衛等相適應的場所、設施等屬于社會存在,因此社會意識與精神文明的關系就不是簡單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了。

    3.從價值取向分析。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落后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則會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而那些反動的社會意識,更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梢,社會意識有明顯的價值取向,要么是正確的,要么是錯誤的。而精神文明作為人類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神成果的總和及其體現,其本身對物質文明的建設只有正向的積極作用。社會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精神文明無錯誤之說,精神文明只有程度的高低。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的《決議》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其直接目的就是要讓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再上一個臺階。這不僅能促進物質文明建設,而且表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這是第三點區別。

    二、兩對概念的聯系及其現實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但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存在著本質上的一致性。物質文明與社會存在均屬于社會物質生活領域,精神文明與社會意識均屬于社會精神生活領域。所以,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對于正確理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對于正確理解《決議》精神,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首先,根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理,說明物質文明建設對于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首要意義。因為物質生產和物質生活是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的基礎,物質文明建設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

    其次,根據社會意識能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原理,說明在進行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僅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可以保證物質文明建設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因此,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既要大力發展經濟,又要抓精神文明,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兩個文明”建設的關系上,要注意防止兩種片面性,在當前,尤其要防止只抓物質文明建設,只講發展經濟,忽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錯誤思想和做法。認真貫徹執行《決議》精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談兩對概念的區別與聯系】相關文章:

    物理概念教學中怎樣做好“聯系實際,運用概念”08-20

    古漢語中詞的兼類與活用的聯系和區別08-17

    談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概念教學08-17

    談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概念及采訪08-09

    談在教學中養成概念辨析的幾種方式08-18

    審計、會計檢查和查帳的聯系與區別08-07

    我談新課程下的新概念作業的布置08-17

    也談九年級化學概念課教學08-18

    讓數學學習走進生活——談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教學08-08

    [思品論文]談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概念教學08-1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