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會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以及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重點:名數之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名數之間的互化的實質理解.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復習,導入新知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課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或字母.[課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個餅分給9孩子吃,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個[課件3]
4,小新家養雞30只,養鴨10只.養的雞是鴨的幾倍
5,填空.[課件4]
30分米=( )米180分=( )小時
二,變式類推,深化理解
1,教學P91 .例4: (1)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
(2)17分是幾分之幾時
思考:A,這兩題與復習題有什么區別有什么相同
B,第(1)題要把分米數改寫成米數應該怎么辦怎樣計算
板書: 3÷10=3/10(米)
C,第(2)小題是要將什么改寫成什么怎樣求得
板書: 17÷60=17/60(時)
※ P91 .做一做
2,教學P92 .例5:小新家養鵝7只,養鴨10只.養的鵝是鴨的幾分之幾
(1)提問:A,用誰作標準該怎樣計算
B,與復習題對比,有哪些不同點和相同點
(2)歸納.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都用除法計算,除數都作標準數,得到的商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都不能寫單位名稱.
※ P92 .做一做
習前提問:說說用什么作標準數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說說題目的思路和單位之間的進率.
2,P93 .6
提問:這兩個問題中的標準量相同嗎請說說標準量分別是什么
3,P93 .7
四,全課小結,抽象概括
1,本節課所學的兩個內容分別是什么
2,你還有問題要問嗎
五,家作.
P93 .5,8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經歷探索質數與合數的過程,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能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3、在研究質數的過程中豐富對數學發展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能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學生說說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
2、分別說出8、11的全部因數。
二、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
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按照教材第10頁的要求完成表格。
2、匯報。
3、思考:
觀察所填表格上的.數,有什么特點?
。ㄓ械哪芷匆环N,有的能拼兩種,還有能拼三種的;能拼一種的對應的因數是1和它本身,能拼兩種和兩種以上的對應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其它因數。)
4、根據分類揭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根據2~12各數的因數特點進行分類,可以怎么分?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將2、3、5、7、11這些數分為一類,像這樣一個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將4、6、8、9、10、12這些數分為一類,像這樣一個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其它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數字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討論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
1、嘗試判斷:2、13、51、37、52、93這些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交流判斷方法。
51、93是3的倍數,所以它們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3,所以是合數;
52是偶數,它的因數還有2,也是合數;
2、13、37這幾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找不到第三的因數,所以是質數。
3、歸納總結方法。
只要找到除了1和它本身外的一個因數,這個數就是合數;
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它因數,這個數就是質數。
四、探索活動。
教材第11頁第1題。
請學生用“篩法”找100以內的質數,引導學生有步驟、有目的地操作。
教師介紹這種方法是兩千多年前希臘數學家埃拉托斯特尼發明的,稱為“篩法”,F在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這種操作方法可以編成程序讓計算機操作。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認識。
教材第11頁第2題。
本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探索規律。
第(1)、(2)題,學生會發現這些質數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為什么?
引導觀察:第2、4、6列除2外,其它數都是2的倍數,這些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2,所以不是質數;第3列除了3外其它數都是3的倍數,所以因數還有3,也不是質數。
第(3)題,用6除一個大于6的自然數,如果余數是0、2、4,那這個數肯定是2的倍數;如果余數是3,那這個數肯定是3的倍數。所以余數只能是1或5。
五、小結。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練習十第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并能用字母表示簡單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使學生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便寫法及平方的意義及讀寫法,會根據計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與符號化思想。
情感與態度目標: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會用字母表示簡單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的簡寫和省略寫法以及代入求值。
【教學準備】掛圖、小黑板、撲克牌、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匯報交流
。1)師:課前老師讓大家找一找生活中你見過的字母縮寫,找到了嗎?快拿出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找學生回答)
。2)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了,為什么人們要用字母來表示這些名稱或標志,也就是用字母表示它們有什么好處呢?(生回答)師:說得非常好,用字母表示它們簡明概括,可以方便人們交流。
2、揭示題目
。ǔ鍪緭淇伺疲┏藙偛盼覀兯故镜淖帜缚s寫之外,撲克牌上也有字母,這幾張牌當中誰最大,為什么?(生答)那么這里K表示什么?(13) J呢?(11) Q呢?(12)看來,字母不但可以簡潔地表示一些特定的'名稱或標志,還可以用來表示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字母表示數。ò鍟:用字母表示數)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ㄒ唬┳帜副硎緮
教學例1。
1、出示例1(1):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兩行圖中,數的排列規律。
問:每行圖中的數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學生自己解答例1的(2)、(3)小題
提問請學生思考回答:這幾小題中,要求的未知數表示的方法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用一些符號或字母來表示的)
。ǘ┯米帜副硎具\算定律。
1、學習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性質的意義和方法。
教學例2:
。1)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生: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2)如果用字母a和 b表示幾個數,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呢? 生回答師板書在表格中:a×b=b×a
。3)當用字母表示數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4)如果用a、b和c表示幾個數,你能不能用字母把這些運算定律表示呢?
根據學生寫的情況師逐一板書。(學生在表示時,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個運算定律)
。5)小組討論:用字母和文字記錄這些運算定律,哪種方法快?
。6)師生小結:看來大家都覺得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不但簡明易記,而且便于應用。其實,像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還有更簡便的寫法呢,想不想知道?
2、教學字母與字母書寫。
。1)師: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用小圓點代替,也可以省略不寫。
比如:a×b=b×a
可以寫成:a·b=b·a或ab=ba
。2)學生自己完成其余能簡便寫法的運算定律。(學生完成后匯報交流)
。3)小組討論:其它運算符號能省略嗎?數字與數字之間的乘號能省略嗎?為什么?(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說說)
。4)師強調:只有字母與字母、數字與字母之間的乘號才可以省略不寫。
。5)師:看來字母還真方便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繼續來看一看字母還有哪些用處?
3、出示掛圖2你知道嗎?讓學生自己學習。
。ㄈ┙虒W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的意義和方法。
1、學習例3(1):
師:字母不但可以表示運算定律、單位名稱,還可以表示公式、及數量關系。
。1)出示正方形卡片。
。2)用S表示面積,a表示邊長你能寫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嗎?
。3)學生匯報交流。
。3)a2的讀法及意義
師:同學們的表示方法都不錯。但是,當2個同樣的字母或數字相乘的時候,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a×a=a2
小組討論:a2和a×2表示的意義一樣嗎?(抽代表匯報結果)
。4)用C表示周長,你能寫出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嗎?
。5)學生匯報交流。
。6)教學4a的寫法
。7)小組討論:數字與數字相乘時,乘號能不能省略不寫?為什么?(學
生討論后匯報交流。)
2、學習例3(2):
學生自學并完成相關練習后板演交流。師強調書寫格式。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1、2題。
要求:第1題在書上完成。第2題先寫出字母公式,再應用公式計算。
2、練習十:第1-3題 先獨立解答后,再集體評議。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談感受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學到這兒,你對字母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師小結:短短的四十分鐘,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字母除了可以表示數、運算定律、圖形計算公式以外,還有很多的作用,希望同學們課下繼續去發現,去探究!
板書:用字母表示數(一)
乘法交換律:a×b=b×a S=a×aC=a×4
可以寫成: a·b=b·a或ab=ba S= a2 C=4a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P93~94練習二十第3~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靈活應用學過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使學生逐步加深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提高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逐步加深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提高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難點: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學練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三角形的面積的練習。通過這節課的練習,第一要讓你們進一步熟練掌握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第二能運用已掌握的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要看一看,比一比,哪些同學積極動腦,踴躍發言,學得扎實,學得靈活?
二、指導練習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積嗎?(練習二十第3題)
動手操作:畫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其余學生作點評。
教師在以上圖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數據,學生口答三角形面積。
2.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第4題。
(1)引導分析:要求種這片草坪需要多少錢,必須先求什么?
(2)學生討論后交流。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訂正。
2.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6題。
(1)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自計算,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8題。
(l)學生用尺量一量這兩條虛線間的`距離,理清這兩條虛線是什么關系。
(2)看看圖中哪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為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3)分組討論如何在圖中畫出一個與它們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并試著畫出來。
三、鞏固拓展
1.一個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分別是5厘米、12厘米和l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讀題,弄清題意。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底和對應的高。
(2)觀察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猜測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底和對應的高分別是多少。
(3)學生討論、交流,共同解答問題,然后組織匯報。
2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9*題。
(1)教師出示題目。
引導觀察,要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必須知道相鄰兩邊的長度。
(2)學生獨立解題。
(3)教師組織匯報交流。
3.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10*題。
(1)引導學生觀察:A點是中點,把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平均分成兩部分,即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兩部分。
(2)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陰影部分面積和大三角形面積有什么關系?大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組內交流解題方法,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4.通過抓不變量解決圖形面積問題
下圖中三角形ABD的面積是20cm2,BD的長為5 cm,DC的長為3 cm。求三角形ADC的面積。
學生看圖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嘗試解答。
思路導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求三角形ABD的高,也就是三角形ADC的高。
三角形ABD的面積
BD邊上的高→這個高也是三角形ADC的高
BD的長三角形ADC的面積
DC的長
規范解答:h=2S÷a S=ah÷2
=2×20÷5 =3×8÷2
=8(cm) =12(cm2)
答:三角形ADC的面積是12 cm2。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教材第93~94頁練習二十第5、7題。
【板書設計】:
練習課
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頁的例3、例4,第3頁做一做,練習一第10~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確定積的小數位時,位數不夠會用0補足;
使學生初步掌握“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在積中點小數點時,位數不夠如何用“0”補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7x0.84.2x0.31.3x0.5
口算并說說怎樣想的?
2、指名說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3、把下面各數縮小1000倍
12.5256103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0.056x0.15
(1)啟發提問:
、僭鯓恿胸Q式?要不要小數點對齊?為什么?
、谠鯓影0.056x0.15轉化成整數乘法?
、郯凑麛党朔ǔ顺鰜淼姆e,比原題的結果擴大了多少倍?
、芤玫皆瓉淼腵積,該怎么辦?
、莘e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么辦?
(2)強調:計算小數乘法在點小數點時,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就要在小數的前面補零。
注意:先點小數點,再去掉小數末尾的零
(3)驗算:交換因數位置后讓學生說說0.056x0.15、0.15x0.056各求的是什么?然后進行檢驗。
(4)練一練
1.3x0.050.025x1.8
2、教學例4
(1)指名讀題
(2)列出算式:這題該用什么方法計算?
(3)說說18.5x2.4表示什么意義?
(4)指出:以前表示兩個數的位數關系的都是整數,現在倍數關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就象這里,18.5的2.4倍就是求18.5的2倍和18.5的十分之四合起來是多少?
求18.5的2倍用乘法,求18.5的十分之四用乘法,因而求
18.5的2.4倍也用乘法。
(5)算出得數(學生自練后填在書上)
集體訂正
3、觀察例3,例4,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
(1)小組討論并填表:當積小于被乘數時,乘數有了什么特點?(與1比較是怎樣的關系)
當積大于被乘數時,乘數有了什么特點?
為什么有這種規律?
(2)做一做
先判斷一下,積比被乘數大還是小,再計算
指名板演,其余自練
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三、鞏固練習
1、P5第10題小組形式,小組長報題,組員搶答
匯報情況,共同糾正易錯題,擇題說說口算步驟
2、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為什么?
0.2812.2
x0.5x0.5
0.014061.0
3、P5第12題做在書上后集體訂正,指名說出每道題對錯的理由
4、P5第13題自練后評講
四、全課
今天學習的小數乘法,在點小數點時碰到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大還是?反過來呢?
五、布置作業
。5第11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9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對稱現象,初步理解對稱軸和軸對稱圖形的含義,掌握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2、經歷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動,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發展空間觀念。
3、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美感。
教學重點:
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掌握識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說說在游樂場喜歡玩的項目,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2、從蝴蝶形狀的風箏引出“對稱”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ㄒ唬┯^察圖形,認識對稱
1、觀察幾幅對稱圖形,引導學生感悟對稱。
2、說一說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ǘ﹦邮植僮,認識軸對稱圖形
1、猜一猜:出示幾幅軸對稱圖形,猜一猜它們是怎么來的。
2、動手操作,剪出軸對稱圖形
。1)師示范剪一件上衣的過程: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
。2)生動手剪出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
。3)交流展示學生的作品
3、認識對稱軸
。1)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2)畫一畫:師示范畫出對稱軸,然后學生自己畫,再交流。
4、初步理解軸對稱圖形
。1)說一說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初步理解軸對稱圖形。
。2)議一議:討論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對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軸對稱圖形)。
。3)舉一舉身邊的軸對稱圖形的例子。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判一判: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2、猜一猜:出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圖形。
3、折一折、畫一畫、數一數: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各有幾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欣賞軸對稱圖形的美麗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l小時,積比被乘數;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學重點
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教學難點
正確點積的小數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l小時,積比被乘數;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具準備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P。5頁10題。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師抽卡片,學生寫結果,集體訂正。
2、不計算,說出下面的積有幾位小數。
2.4× = 1。2× =
4、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乘法。(板書課題:較復雜的小數乘法)。
二、新授:
1、教學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時,鴕鳥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鴕鳥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畔胍幌脒@只非洲夠能追上這只鴕鳥嗎?為什么?(鴕鳥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鴕鳥的速度除了有一個非洲狗那么多,還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鴕鳥。)
、剖沁@樣的嗎?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僭鯓恿惺?②為什么這樣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學生明確:現在倍數關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
、巧毩⑼瓿,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人愕脤?可以怎樣驗算?
、赏ㄟ^剛才同學們的計算、驗算,鴕鳥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時,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樣?能追上鴕鳥嗎?說明剛才我們的想法怎樣?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題。
2、看乘數,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
、伲ǔ鍪揪毩曇10題中積和被乘數的大。┫扔嬎。
、谝龑W生觀察:這兩道例題的乘數分別與l比較,你發現什么?
、鄢藬当1大或者比1小時積的大小與被乘數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因為1。20.4的乘數是0.4比1小,求的積還不足一個1。2,所以積比被乘數;而2. 4×3的乘數是3比1大,求的積是2.4的3倍(或3個2.4那么多),所以積比被乘數大。
、苣隳艿贸鼋Y論嗎?(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這種關系初步判斷小數乘法的正誤。)
三、運用
1、做一做:3.2×2.5= 0.82.6×1。08=2.708先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P。9頁13題
四、體驗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P8頁8題,P9頁11、14題
個人修改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數乘法時,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2)如果積的小數位數不夠,你知道該怎么辦嗎?如:0.02×0.4。
、輰m椌毩暎壕毩曇12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題錯在什么地方。
板書設計:
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后反思:在指導學生在積上應怎樣點小數點,這是關鍵,也是教學難點,要強調整個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幾位小數,在積中就點幾位小數。其中的道理也要讓學生明確,把小數看成整數,是先擴大幾倍,最后也要縮小相同的倍數,所以要在積中點幾位小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簡易方程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后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復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復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復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復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系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復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復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復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征是什么?解題時關鍵是找什么?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復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六、布置作業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正確地、合理地、靈活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電腦投影、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在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已經知道了整數混合運算順序適用于小數,除此以外,還有哪些適用于小數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適不適用于小數(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師:誰來說說你們在整數乘法中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生: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板書)
0.7x1.2=1.2x0.7
(0. 8x0.5)x0.4=0.8x(0.5x0.4)
(1. 4+3.6)x0.5=2.4x0.5+3.6x0.5
師:(手指算式)這些算式各說明了什么呢?
生1:第一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交換律;
生2:第二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結合律;
生3:第三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分配律。
師: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些算式說明了什么?
生4:說明了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2、教學怎樣運用乘法運算定律:
師:(板書)0.25x4.78x4
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看看這道題能不能用簡便方便計算,怎樣算簡便,請把你們的思路在小組里相互交流。
(學生觀察,思考,再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其中,共同研討)。讓學生在班級匯報交流。
(教師隨著學生的歸納板書:看、想、算)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剛才總結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怎樣算簡便。
師:(板書)0.65x201
(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師參與,適時點撥、引導,然后學生計算,學生完成后,教師抽取代表性的作業,用電腦投影展示)。0.65x201
=0.65x(200+1)
=0.65x200+0.65x1
=130+0.65
=130.65
師:(能把你的解題思路說給同學們聽聽嗎?
生1:我先找特殊的數201,因為201可以寫成200+1,再把200和1分別與0.65相乘,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的。
(教師邊說邊板書,分解后再簡算)
師: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兩種簡算技巧,有的同學還有許多簡算的技巧,同學們可以相互學習,請同學們再來看看下面兩道題,怎樣算合理簡便(讓學生獨立做)
(電腦投影出示)32x1.25 (4+2)x0.9
三、拓展練習
師:老師這里有三個數4、0.8、1.25請你們根據乘法的運算定律編式題,并說一說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四、總結全課,反思體驗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請你運用正確合理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1、必做題:
(1) 102x0.45 (2)0.34x0.5x0.6 (3)1.25x0.7x0.8
(4)1.2x2.5x+0.8x2.5 (5)(0.8+0.2)x6.7
2、選做題
(1) 99x1.45 (2)99x1.45+1.45
(3)99x1.45+3x1.45-1.45x2 (4)99x1.45+2x1.45-1.45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一、教學內容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練習課
教材第114 一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 一13 題。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練進行計算。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3 .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習慣。
三、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靈活地應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ㄒ唬⿲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法則,誰還記得?你能說一說嗎?
學生回憶并口答。
提問:為什么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
強調: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
。ǘ┙虒W實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并驗算。
集體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根據等式的什么性質來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6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發現規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找到下面的規律。
( 1)這些分數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數。
。2 )每道算式中的兩個分數的分母是互質的。
。3 )計算時,只需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母相加(減)的結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數。
指出:今后遇到這樣的題目,可以利用規律口算出結果。
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你能直接說出結果嗎?
學生舉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7 題。
請學生先根據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8 題。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出題,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換過來。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數不要超出本單元分數的范圍。
5 .完成教材第114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9 題。
讓學生先讀題,弄懂題意后再動手畫。講評時,請學生說一說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0 題。
老師先介紹"楊輝三角",再讓學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橫行各數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規律。
出示"楊輝三角"圖:
再將表中的1"都換成" ",看看這個規律還存在嗎?換成" "呢?
。▽W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發現規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1 題。
學生利用課前調查的`數據填表并計算,然后制成條形統計圖。
8 .完成教材第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2 題。
學生先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然后用分數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可以這樣操作:先將4 個蘋果平均分給8 個孩子,每人得到4÷8= (個);再將剩下的2 個蘋果,平均分給8 個孩子,每人得到2 ÷8 = (個),所以,每個孩子可分得 + = (個)。
9 .完成教材第116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 題。
讓學生先觀察圖的特點,想想按什么順序思考比較簡便,請學生先說出思路,再進行計算。
。ㄋ模┧季S訓練
1 .在o 里填上適當的數,使三角形每一條邊上的三個數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寫出兩個不同的最簡分數,使它們的和是 。你能寫出幾組?
。ㄎ澹┱n堂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我們進一步鞏固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們還探索發現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一些特殊情況的計算規律,這個規律是:當兩個分數的分子為1 ,分母互質時,它們的結果是用這兩個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兩個分母的乘積作分母。以后,我們在計算這樣的題目時,就可以直接得出結果了。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小數乘整數。(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第1—4題。)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學用具: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填表。(投影出示)
因數15150150015000
因數5555
積
填得數后,引導學生觀察:
(1)先從左往右觀察因數、積的變化規律。
(2)再從右往左觀察因數、積的變化規律。
引導學生概括: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或)10倍、100倍、1000倍……積也(或10倍、100倍、1000倍……
2、口答:15×5表示什么?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
3、引新: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積的變化規律,小數乘法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律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這部分知識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小數乘法的知識,首先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嘗試:
1、小數乘整數的意義。
、懦鍪纠1:
、埔龑W生思考:可以怎樣列式計算?(讓學生討論,只列算式不計算,并板書學生的討論結果。)
用加法計算:3.5+3.5+3.5
用乘法計算:3.5×3
、3.5×3表示什么?(3個3.5或3.5的3倍是多少)
、刃党苏麛蹬c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是求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
、删毩暎
P.2做一做。
列出乘法算式。
、5個2.05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2、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判党朔ǹ梢栽趺此?(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板書:3.5
×5
、粕囁,指名板演。
、巧阃旰,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仁痉叮3.5擴大10倍
35×5×5
17.5175
縮小10倍
、苫仡檶τ3.5×3,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3.5擴大10倍變成35,因數6.5擴大了1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175再縮小10倍。
、首鲆蛔觯14個9.76是多少?
、送ㄟ^例1和“做一做”,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乘數是一位小數,積是一位小數:被乘數是兩位小數,積也是兩位小數。
如果被乘數是三位小數呢?(積的小數位數和被乘數的小數位數相同)
。8)自學例2
。9)怎樣計算小數乘整數?
、傧劝研禂U大成整數;
、诎凑麛党朔ǖ姆▌t算出積;
、墼倏幢怀藬涤袔孜恍,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一、教學內容
1.用字母表示數。
2.解簡易方程(解方程、實際問題與方程)。
和原實驗教材相比,變化有:一是,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見數量關系的例題,為解決實際問題列方程作準備。二是,根據課標要求,明確給出等式的性質(原來只是借助天平平衡來理解),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三是,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決問題分開編排,分散難點,并且解方程的類型更全面。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發展符號意識,能夠用字母表示學過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學生初步了解方程的作用,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易方程。在這過程中初步體會化歸思想。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過程中獲得數學建模的初步體驗。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三、編排特點
1.重視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教學。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用字母表示數,學習了用符號表示一個特定的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等,所以教材就不再從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數、一般的數起步,而是直接從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開始。
用代數式表示數量關系,即根據數量關系的陳述寫出代數式,這是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的基本技能。對小學生來說,受以往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的影響起初會有一些困惑。因此,為了突破難點,保證基礎,教材加強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除了原有的兩個例題之外,還增加了兩個例題,學習表示稍復雜的數量關系,也為后面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準備(具體內容如下表)。相應地還增加了一個練習。
例1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a+30)
例2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6x
例3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例4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1200-3x)
例5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3x+4x)
同時,還加強了代入求值的教學,使學生不斷看到,用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量,當用一個合適的數代替字母并求值,就得到了一個具體的數。從而幫助學生逐步感悟、適應字母代數的特點。
2.以等式的基本性質為解方程的依據,突顯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優勢。
根據《標準(20xx)》的要求,從小學起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并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這不僅有利于改善和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而且有利于學生代數思維習慣的培養。
以等式性質作為解簡易方程的依據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的優越性變顯現出來了。例如,解形如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減去與加上,得與;解形如與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除以與乘上,得與。這樣解決方程顯然比原來依據逆運算關系解方程,思路更為統一。
3.加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適當分散難點。
教材一方面在第一節,加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的教學,為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解方程單獨編排,并且解方程的類型更全面,分散難點。
在“解方程”這部分內容中,方程沒有刻意一一從現實情境引出;而且解方程的過程,充分借助實物直觀、幾何直觀,發揮數形結合的'優勢,幫助學生理解方程變形、求解的過程。待學生有了一定的解方程基礎后,在“實際問題與方程”這部分內容中,再由實際問題引入前面沒有出現過的方程。這樣處理,兩部分內容各有側重,既分散了教學的難點,又關注了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切實加強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教材對“實際問題與方程”這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并有所加強。一共安排5個例題(具體如下表)。這部分的5個例題,如果用算術方法解答,都需要逆向思維,從而便于突出等量關系的分析,突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
例1 x+b=c的應用
例2 ax?b=c的應用
例3 ax+ab=c的應用
例4 x+bx=c的應用
例5 ax+bx=c的應用
四、具體內容
。ㄒ唬┯米帜副硎緮
1.例1:用字母表示加減的關系。
重點讓學生體會還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的特點:具有一般性,可以看作一個具體的量。具體編排體現“具體-一般-具體”的過程。
。1)重視抽象概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和一個量,這是列方程的基礎。教材采用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思路,先列出用具體的數表示的式子,讓學生看到這些式子,每個只能表示個別現象,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用一個式子表示一般情況呢?由此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學生看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不僅簡單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經歷抽象概括的過程。
。2)滲透函數思想。讓學生體會:a+30隨著a的變化而變化,它們之間一一對應,以滲透函數思想。
。3)取值范圍。關于字母的取值范圍應該讓學生明確,在一個實際問題中,字母的取值范圍是由實際情況決定的。
。4)代入求值。代入求值是由一般到具體的過程,通過正反兩個思維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如:當a是一個具體的歲數時,a+30也是一個具體的歲數。
2.例2:乘除的數量關系。
。1)編排和例1相同。同樣是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歸納過程,再從一般到具體的代入求值。
。2)介紹字母與數相乘的習慣寫法。
3.例3:運算定律、計算公式。
。1)體會數學符號語言的優越性。對比用語言描述和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體會到:用字母表示,一目了然,準確、簡明、易記。
。2)代入求值。以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為例,教學怎樣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怎樣把已知數據代入公式求值。介紹平方的書寫方法,數與字母相乘的書寫習慣。
4.例4:兩級運算。
例4例4和例5是新增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復雜的數量關系,為后面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準備。
這里數量關系比前面進了一步,含兩級運算,重點是還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和一個量。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這里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代數式,代入求值。
5.例5:兩積之和(ax+bx)。
。1)借助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2)引導學生化簡式子。根據乘法分配律進行化簡,學生熟練后可以直接寫出7x。
。3)拓展例題。將式子改為4x-3x,讓學生說出它的含義,再說出化簡的結果。這時將出現數與字母相乘的特殊情況,即“1與字母相乘,1可省略”,可用來檢查前面學習的書寫習慣。
。ǘ┙夂喴追匠
1.方程的意義。
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因此教學方程的概念要從認識等式開始。教材采用連環畫的形式,通過天平演示,經歷由數的等式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通過不等到相等的比較,為引入方程提供豐富的感性認知基礎。
教學時,可制作動畫或自制的天平教具來演示。因為精密的天平儀器小,學生不易看清,也不容易取得平衡。
通過實物演示得到了一個方程,接下來再通過圖示得出第二個方程。然后以兩個方程為例,給出方程概念的描述。為了豐富對方程的感知,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并呈現三個同學在黑板上寫的方程,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樣性。
2.等式的性質。
原來沒有直接出示等式性質,但是解方程時不利于學生的描述,這次正式總結出。通過插圖演示天平平衡的實驗,探究等式基本性質。
用連環畫式的插圖,一方面提示教師可以怎樣演示,另一方面也給學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變化規律,提供了直觀的觀察材料。要注意的是,教具演示能使學生看到動態的過程,獲得實實在在的真切感受。但演示過后,呈現在學生眼前的,只剩最后的結果狀態。而連環畫式的插圖,沒有實物演示那么生動,但可以保留初始狀態和結果狀態,便于學生觀察、比較。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雙向觀察,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等式性質1的演示過程中可以用等式來表示,這樣從直觀演示過渡到等式,幫助總結。等式的性質2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通過交流完善對0的補充說明。
3.解方程。
。1)例1:解形如x+a=b的方程。
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龠@里借助三幅天平演示圖展現了解方程的完整思考過程。為了便于通過圖示說明解方程的全過程,這里的數據比較小。但是學生可能一眼就能看出結果,為提高學習掌握新方法的積極性,可以明確指出,要根據等式性質來解方程。在這里要暫時避開算法多樣化的討論。
、诮Y合解方程的過程給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不再單獨編排。
、蹤z驗。由小精靈給以提示,介紹了驗算的全過程,就是前面所學的代入求值的過程。
。2)例2:解形如ax=b的方程。
編排思路同例1。練習中嘗試解形如x÷a=b的方程。
。3)例3:解形如a-x=b的方程。
這是新增的,解方程的類型更全面。
重點突出轉化思想。教材以20-x=9為例,討論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思路是轉化為x+b=a,即轉化為例1的形式。這里不再依靠天平的圖示,意在及時抽象,啟發學生直接依據等式性質進行轉化。a÷x=b類型的方程讓學生自主探索。
教學中注意讓學生積累解方程的經驗。完成基本類型的方程求解后,小精靈提示學生總結解方程的思考方法(利用等式性質)、解題步驟、要注意的問題。
。4)例4:解形如ax+b=c的方程。
。5)例5:解形如a(x+b)=c的方程。
這兩種都是新增的稍復雜的類型。同樣也是利用轉化的方法,將解較復雜的方程轉化為前面的基本類型來求解。教學重點是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4.實際問題與方程。
。1)例1:基本類型。
、俳洑v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這里的問題比較簡單,容易發現數量關系。學生也比較容易直接利用算術方法求解,教材在這里尊重學生的經驗,先出示了算術解法。以此鼓勵學生自己想方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接下來引出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列方程解答實際問題,對將所求數量設為x,對未知數參加列式,都會感到不習慣。所以,教材引導學生將未知數設為x,列出方程。
、隗w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特點: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未知數參與列式。其中尋找等量關系是列方程的關鍵,教材用色塊予以凸顯,但它不是解題書寫的要求,主要是幫助學生列方程。
、鄣阈g方法和列方程方法的對比。這里的數量關系簡單,體現不出列方程的優勢,重在經歷一般方法,規范書寫格式。
。2)例2: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問題。
、袤w會優越性。這里的問題如果用算術方法解決需要逆思考,思維難度較大,學生容易出現先除后減的錯誤。而用方程解,思路比較順,體現了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谧⒅財盗筷P系的分析。這里的數量關系,學生常有不同的分析(如下)。學生有必要的話,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分析。如:
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劭偨Y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教材給出了基本步驟,提升學生的學習經驗。
。3)例3:列方程解形如ax±ab=c的問題。
這里的數量關系是兩積之和,是典型的數量關系,生活中很常見。而且,理解了兩積之和的數量關系,也就容易理解兩積之差、兩商之和(差)的數量關系。同時,兩個積中有相同的因數,可以根據分配律,得到含小括號的方程。所以例3具有舉一反三的典型意義。
。4)例4:列方程解形如ax±bx=c的問題。
、俸袃蓚未知數。此類問題稱為“和差、和倍、差倍問題”,其特點是:含有兩個未知數,知道這兩個未知數的倍數關系,以及它們的和或差,求兩個未知數(如本例)。如果用算術方法解比較難。改用方程解,都可歸結為解形如ax±bx=c的方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學會其中之一的解法,其他類似的問題,如“和差”就很容易類推解決。
、谠O未知數。解決這類問題,首先要確定一個未知數為x,另一個根據兩者之間的關系用含有x的式子來表示。但這里重點是設誰是x,一般為了解方程方便,設倍數關系中的單位量為x。也可以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思考。
。5)例5:解決問題。
這里是行程中的相遇問題,比較經典,這里以解決問題的形式進行編排,讓學生體會方程解的優越性。
這里的方程形式與例3相同,重點是借助線段圖來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五、教學建議
1.關注由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過程。
本單元的知識大多比較抽象。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相關認知基礎,關注由具體實例到一般意義的抽象概括過程。無論是學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還是學習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質,既要發揮具體實例對于抽象概括的支撐作用,又要及時引導學生超脫實例的具體性,實現必要的抽象概括。
2.有意識地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
本單元的內容蘊涵較為豐富的數學思想,如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化歸(轉化)思想、等價思想、模型思想等。比如:
解方程的過程實際上是一連串依據等式性質的演繹推理過程,最終將原方程轉化為與其等價的“x=?”的形式!皒=?”是方程變形的目標。教學時,應要求學生做得對、說得清,從而在理解變形依據、過程的基礎上掌握所學方程的解法。
列方程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用數學符號提煉現實生活中特定關系的過程,也就是數學建模過程。教學時,應啟發學生學習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語言等價地轉化為數學語言,得到方程,進而解決有關問題。
3.重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數量關系的分析,體會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優越性。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過程比較直接、簡明,能使某些實際問題的解決化難為易。讓學生體會列方程的優越性。同時,引導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還要注意引導他們逐步學會根據問題特點,靈活選擇便于思考的簡便解法,進而豐富解題策略,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行與列,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物體的。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知道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數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與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含各環節中的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以及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主題圖,播放動畫。
怎樣才能既準確又簡明地表示張亮同學的位置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學習 “確定位置”。(板書:確定位置)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例1的`內容。
(1)學生讀題,了解已知信息。
教師引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來思考這個問題。
(2)問:已知張亮同學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學,你能指出誰是張亮同學嗎?
學生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根據圖中張亮所在的列數的行數來確定張亮的位置,教師給予肯定。
2、認識數對,學會用數對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
(1)提出問題(看來用第幾列、第幾行描述一個人的位置真好,讓我們有了一個統一的說法。)
大家覺得用這種方法表示一個人的位置,簡煉嗎?
師:能不能把這種方法再簡化一下?
(2)創造、交流
同學們可了不起,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創造出了這么多種不同的表示方法。
這一種是哪個小組創造的?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師;不錯,既然每個小組都不約而同地保留下了這兩個數,說明——?這兩個數很重要!
真好!那這里的2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
說得太棒了,數學規則需要統一,想不想知道數學上統一使用的方法,請看先寫4,接著打上逗號,然后寫3,最后打上括號,因為它們是一個整體。大家知道嗎?像這樣,用列數和行數組成的一對數,叫做——數對。
書:(2,3)
(4)如果用(2,3)表示張亮同學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艷和趙強同學的位置嗎?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用數對表示位置。
3、游戲中概括提升
我發現咱們班同學學得特別快,下面咱們玩個游戲好嗎?
(1)師出生對
我說數對,請符合要求的同學快速地站起來?凑l反應最快!
(3,1)(3,2)(3,3)(3,4)(3,5)
奇怪,怎么就正好站起來這么一排呢?
(2)生出生對
如果讓你來出數對,你能讓一排同學站起來嗎?誰來試試?
生:……
師:也不錯!有沒有誰能說出點不一樣的?
生:(1,1)(2,1)(3,1)(4,1)(5,1)(6,1)
師:發現什么了?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
師:也就是說,數對中的第二個數相同,他們就都在同一行。
(3)師再出
不過,老師還有個本領:只說一個數對,就可能讓一排同學都站起來,你們信不信?要不咱試試?
示(4,某)可能是哪些同學?
師:你的數對是?奇怪,我上面寫(4,1)了嗎?那你為什么站起來?
生:(第一個數是4,表示第4列,第二個數是求知數,所以第4列的每一個同學都有可能)能不能確定,到底是誰?如果某等于3呢,表示的一定是誰?其他同學坐下去,看來,要想確定某一個人的位置,只知道列數行不行?還得知道?(用數對表示位置一定要用到兩個數)
師:(某某)又可能是哪些同學?(全班同學都站起來了)。
師:全班同學都有可能嗎?某、某表示兩個相同的數,你的數對是(?,?),符合嗎?不符合的同學請坐下。當某=1、2、3、4、5時,看來(某某)能不能表示全班同學?只能表示什么?只能表示列數、行數相同同學的位置。
三、做一做,鞏固確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組織學生觀察情景,思考教師的提問。
2、引導學生利用在例題中學到的確定位置的方法來回答問題。
3、組織學生用一組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學生思考后可交流討論,最后全班匯報。
四、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第19 頁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用列舉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過列舉法解決問題的學習、交流、反思,體會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價值,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條理性、有序性,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
教學難點:
能運用列舉得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1分鐘)
學生自主認定學習內容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自學例1(15分鐘左右)
1、明確例1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教材例1情境圖。
導入: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
2、自學。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根據題中的條件和問題,你能想到什么?
2.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你能列舉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找出面積最大的.長方形嗎
4.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收集多種方法,準備實物投影。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
導學要點:
從寬是1米開始考慮,按這樣的順序既不會多也不會漏。
。ㄓ行蛩伎,不遺漏、不重復)
在周長相同的情況下,長方形的長、寬差距越大,面積越;長、寬差距越小面積越大。
4.全班交流
分析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給予適當點評。
預設:
。1)寫數的分成
。2)有序寫出用3個數字組成的所有三位數。
。3)用12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
……
讓學生比較有序和無序的兩種結果,思考:同樣都給出了四種圍法,你更喜歡哪個? 為什么?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列舉。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
三、鞏固練習。(15分鐘左右)
【基本練習】
1.第95頁練一練
。1)還有哪些時刻會發出鈴聲?
。2)除了用列舉的方法還可以怎么解答?
2.練習十七第1題
【綜合練習】
練習十七第2、3兩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價值,能利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數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本課件、練習題卡。
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準備題,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遷移、類推,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內化和建構。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融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來解決新課。教學中,突出“五讓”的特色:書本讓學生自學;問題讓學生提出;規律讓學生發現;疑難讓學生研討;評價讓學生參與。以上的“五讓”,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大約10分鐘)
1、談話引入。
2、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明確題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用20元買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計算,并說出解題的思路。
3、回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4、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活中,文具的單價不僅僅是整數,還有很多小數的情況。 小明今天運氣就非常的好,趕上了文具店慶周年降價促銷的活動,價格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由此引入今天的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大約16分鐘)
1、自主探索,嘗試練習
使學生明白:雖然,文具的單價發生了變化,但是解題思路沒有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如果用分步計算的`要鼓勵學生根據解題思路再列出它的綜合算式。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的一致性,括號在綜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對一次性用綜合算式解答的同學要加以及時的表揚。
2、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四個算式,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設計意圖:在這兩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解決整數作條件的問題,再解決小數作條件的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所列出的整數算式和小數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大約10分鐘)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我設計了四道闖關練習題。
第一關、我會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過練習,鞏固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第二關、我會解決。
讓學生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小結,交流評價。(大約4分鐘)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進行評價。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19
數學五年級上冊備課教案03-09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25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優秀08-28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25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3-18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09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經典)05-24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