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疆域》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疆域》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疆域》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在地球上的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的特點并了解其優越性。
2、了解我國的領土范圍,記住陸地面積,知道我國瀕臨的海洋,了解我國的鄰國。
3、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熟悉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了解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特點、所處的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并簡要說出其優越性。在地圖上計算出我國大致的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并以此來說明我國經度與緯度跨度大。
2、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四至點,計算出我國東西距離和南北距離,并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3、能運用地圖初步建立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空間分布概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我國的疆域,激發學生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2、通過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的學習,增強愛國情感。
3、通過學習臺灣是我國的一個省,堅持一個中國和祖國的領土不容分割、侵犯的嚴正立場。
教學重點
我國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
34個省級行政單位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及其空間分布。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幻燈片(閱讀上面內容,內容是教材35的閱讀材料)
讀后你有何感受?
講述:從閱讀材料中我們感受到了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那么中國在地球上處于怎樣的位置?我國的領土范圍有多大?我國與哪些國家相鄰?在遼闊的國土中,我們自己又處在怎樣的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探導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疆域和行政區劃》(板書)。
二、中國的位置
講述:我們要去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位置須從三個方面入手,即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1、看教材34頁的圖B,找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20°W,160°E經線。
2、出示幻燈片。
找出赤道,問: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什么?(赤道)。那中國位于哪個半球?(北半球)。
找出20°W,160°E經線,問: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什么?(20°W,160°E經線圈)。那中國位于哪個半球?(東半球)。
出示演示圖
3、觀察地圖,找到亞洲、太平洋、中國。請說出我國的海陸位置。(我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想一想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何優越性?(我國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這有利于發展海洋事業和對外交往。)
4、找出北回歸線、北極圈,看中國位于哪些溫度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類似寒帶的終年冰雪帶。)
這樣的緯度位置有有何優越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講述:我們知道了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也知道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那么我們就來看看我們的祖國,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疆域。
三、中國的疆域
1、講述:通過上課前的閱讀材料,我們知道我國的領土廣大,那么什么是領土呢?領土就是指主權國家管轄下的領陸、領海和領空的總稱,通常涉及領陸領海。
2、我國陸上邊界有多長?海岸線有多長?請看演示。(對學生進行思想愛國教育)
3、看圖C,說明:地圖有三要素是哪在要素?我們看地圖時必須注意此三要素,找地圖三要素。強調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教材第22頁有)。
(同座相互學習)自北向南找出我國瀕臨的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太平洋。找到我國重要的島嶼與半島。(臺灣島,海南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
4、看教材第37頁的圖D了解我國疆域四至點的景色,并在教材36頁圖C中找到相應的四至點位置。
5、出示幻燈片。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僬页鑫覈鴸|西兩端的經度,算出我國東西兩端的經度差。用尺子量算我國東西兩端的經度差距離。(我國東西兩端距離約5000千米,經度相差約62度,東西時差達4個小時以上。當金色的陽光灑滿東端的烏蘇里江時,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
找出我國南北兩端的緯度,算出我國南北兩端的緯度差。(我國南北緯度相差約50度。)
地理《疆域》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嘗試運用地圖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2.記住我國領土面積,運用地圖查閱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3.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理解我國既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看圖、讀圖、觀察地球儀,培養學生觀察和讀圖的能力。
2.學會分析和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2.通過對我國遼闊的國土、優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民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增強學生保衛祖國領土完整,實現祖國統一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瀕臨海洋,主要島嶼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理解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教學難點
能夠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判讀和與其他國家位置的比較,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教學方法以圖釋文,小組合作,討論分析,鞏固練習,當堂達標。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播放歌曲《大中國》,多媒體展示天安門、長白山天池、樂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圖片。
(引導)伴隨著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國贊歌,我們飽覽了祖國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優美的景觀。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都熱愛這個和諧幸福的大家庭————中國。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中國。學習第一節《疆域》。
二、展示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本課學習目標,提示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帶著目標學習,能使學習更有針對性。
三 、我找我家——中國的地理位置
(過渡)同學們,初一我們學過可以從哪幾個主要方面描述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呢?讀圖結合課本第三頁,完成下列問題。
1.從半球位置看,我國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東、西)。
2.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_______跨緯度廣,北回歸線穿過我國____部,我國陸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帶,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帶。
3.從海陸位置看,我國東臨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我夸我家——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知道(過渡)那我國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第四頁圖文,完成合作探究題。
1.比較我國與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的緯度位置,說說我國緯度位置的特點。第1組解決
2.比較我國與日本、蒙古的海陸位置,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第2組解決
3.議一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填表)
中國位置的優越性
(提升)通過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分析一個地區位置的方法?回憶前面的知識,討論得出:從所在半球、所處緯度和海陸位置三方面進行分析。進行小結。
(過渡)學習完中國的地理位置,我們下列了解我國遼闊的疆域
我贊我家——遼闊的國土
每天,當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晨曦初露的時候,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星斗滿天的夜晚。
每年農歷立春前后,我國北方的松嫩平原還是冰天雪地的時節,南方的海南島已經春意盎然。
請同學們議一議為什么會出現那么的差異。
展示我國疆域和領土四至點.
分成兩個小組:
小組1填寫最南端(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計算相隔緯度(大約49°)
小組2填寫最東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計算相隔經度(大約62°)
(過渡)我國遼闊的疆域周圍有許多陸地鄰國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認識我國的鄰國和海洋
我贊我家——填我國土
1..我國幅員遼闊陸地面積約_____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國陸上國界線長____萬多千米,與____個國家接壤。我國大陸海岸線長____萬多千米,與____個國家隔海相望。
2. 我國大陸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所環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之間的______海峽是我國的內海。
3.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是______島,其東面直接瀕臨______洋;我國第二大島是______島。
我贊我家——歡樂旅行
開展祖國邊境游的活動進行比賽。小組1沿著陸地邊界走,小組2沿海海岸線走,都從中國和朝鮮的交界處開始,分別匯報沿途的.見聞。
小組1:沿途能夠見到的國家依次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和越南等14個國家。
小組2:沿途經過了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個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6個國家。還看到了我國最大的臺灣島和第二大島嶼——海南島
采用分組比賽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能力的培養
材料分析
20xx年4月1日8時36分,美國軍用偵察機向我國三亞外海抵近偵察,我軍某部派兩架飛機對美軍進行跟蹤監視,9時07分,中方飛機在離我領海104海里處正常飛行,美機突然大動作轉向,撞我一部飛機尾部,致使我機失控墜海,飛行員王偉英勇犧牲。美機肇事后,未經中方允許闖入中國領空并降落中國機場。
1.從材料中議一議美機的行為。
2.王偉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現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獲”為題,組織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回憶和總結。教師適當補充。給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總結,然后采用個人發言的形式進行“我的收獲”活動讓學生總結內容,能使學生養成回憶整理知識的習慣
課后小結
本課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學生理解和掌握難度不是很大,其關鍵是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分析一個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內容的學習。還有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也是一個重點,要通過圖片展示和講解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和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觀念。
地理《疆域》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及其優越性。
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準確指出我國的領土四至點,并能說出我國領土的大致范圍。
掌握我國的陸地面積以及在世界上的位次,記住我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等。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地圖、分析圖表等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過對我國地理位置優越性的分析,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認識到我國遼闊的疆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和陸地面積。
我國瀕臨的海洋和主要島嶼。
2. 教學難點
分析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讀圖分析法、多媒體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 展示世界地圖,提問學生:“在世界眾多國家中,你能快速找到我們的祖國——中國嗎?”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到中國的大致位置。
2. 播放一段關于中國美麗山河、繁華都市等的視頻短片,提問:“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國家地域非常廣闊,那大家對我國的疆域到底了解多少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疆域》。
。ǘ┲v授新課
1. 我國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展示東、西半球地圖和南、北半球地圖,讓學生觀察中國在世界中的半球位置。
教師講解:我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海陸位置
展示世界地圖,讓學生觀察我國與海洋和陸地的相對位置關系。
教師講解: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這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引導學生思考海陸兼備的位置有什么好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我國海陸兼備的位置使得我國東部地區受海洋影響,降水豐富,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地區便于發展海洋事業,如漁業、海運等;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便于與中亞、西亞、歐洲等地進行陸上貿易往來。
。3)緯度位置
在世界地圖上,展示我國的大致緯度范圍(約4°N - 53°N)。
教師講解: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南部部分地區位于熱帶,沒有地區位于寒帶。
引導學生分析這種緯度位置的優越性。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寒帶、溫帶、熱帶地區的氣候特點和農業生產情況,幫助學生理解。例如,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四季分明,氣候適宜,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2. 我國的領土四至點
。1)展示中國疆域圖,讓學生找出我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和最西端的位置。
教師在地圖上指出并講解: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53°N附近);最南端為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東端位于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135°E附近);最西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73°E附近)。
。2)計算我國領土南北端和東西端的距離。
教師講解:我國南北跨緯度近50°,南北距離約5500千米;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距離約5000千米。
。3)讓學生思考我國領土南北跨度大、東西跨度大分別會帶來哪些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從氣候、景觀、時間差異等方面進行分析。例如,南北跨度大導致我國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從熱帶到溫帶,形成了多樣的自然景觀;東西跨度大使得我國東西部地方時差異大,當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黑夜時,烏蘇里江已經灑滿了陽光。
3. 我國的陸地面積
。1)教師講解:我國的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展示一些國家面積的對比圖表,讓學生直觀感受我國陸地面積的遼闊。
。3)引導學生思考我國陸地面積遼闊帶來的影響,如豐富的自然資源、多樣的地理環境等。
4. 我國瀕臨的海洋
。1)展示中國疆域圖,讓學生找出我國瀕臨的海洋。
教師講解: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其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2)介紹我國的主要島嶼和海峽。
在地圖上指出臺灣島、海南島等主要島嶼,讓學生了解它們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指出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講解海峽在海上交通、國防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ㄈ┱n堂小結
1.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我國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及其優越性、領土四至點、陸地面積、瀕臨的海洋和主要島嶼等。
2. 強調我國遼闊的疆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基礎,鼓勵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ㄋ模┱n堂練習
1. 展示一些與本節課知識點相關的選擇題和填空題,如:
我國位于( )半球、( )半球。
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 )、( )、( )、( )。
我國領土最南端位于( )。
2. 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糾正。
。ㄎ澹┎贾米鳂I
1. 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課后練習題,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2. 讓學生繪制一幅簡單的中國疆域示意圖,標注出我國的領土四至點、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等內容,以加深對我國疆域的理解和記憶。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如讀圖分析法、討論法等,學生對我國的疆域有了較為系統的了解。在講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講解我國領土四至點時,部分學生對四至點的地理位置理解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圖片或視頻資料進行輔助講解。另外,在課堂練習環節,時間把控還不夠精準,需要進一步優化,以確保既能及時鞏固知識,又不影響教學進度。
地理《疆域》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能夠說出我國的領土面積、疆域的四至點。
掌握我國瀕臨的海洋、島嶼、海峽等重要的海洋地理事物。
學會在地圖上準確找出我國的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地圖、分析圖表等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開展小組討論,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認識到我國遼闊的疆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和國土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我國領土的四至點、瀕臨的海洋、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2. 教學難點
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區分不同類型的鄰國關系(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圖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演示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政區圖)、地理填充圖冊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 展示世界地圖,提問學生:“在世界眾多的國家中,你們能快速找到我們的國家——中國嗎?”引導學生觀察地圖,找到中國的大致位置。
2. 簡單介紹本節課的主題——中國的疆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ǘ┲v授新課
1. 我國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展示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劃分的地圖,引導學生觀察中國在世界地圖中的位置。
講解:我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緯度位置
在世界地圖上,找出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等重要緯線,觀察我國領土的緯度范圍。
講解: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北溫帶,南部部分地區位于熱帶,沒有地區位于寒帶。
小組討論: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教師引導學生從熱量條件對農業、氣候多樣性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討論。例如,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南部的`熱帶地區可以種植熱帶作物,如香蕉、菠蘿等。
。3)海陸位置
在世界地圖上,觀察我國與海洋和大陸的相對位置關系。
講解: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小組討論: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教師引導學生從對外交往、海洋資源開發、氣候調節等方面進行討論。例如,東臨太平洋,便于發展海洋事業和對外貿易;海陸兼備的位置使我國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豐富等。
2. 我國的疆域
。1)領土面積
展示中國地圖,講解:我國的陸地領土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補充我國的海洋國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讓學生對我國的疆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2)疆域的四至點
在地圖上指出我國領土的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帕米爾高原)、最南端(曾母暗沙)、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相關文字描述,結合地圖,記憶四至點的位置。
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地理填充圖冊上準確填出四至點的位置,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錯誤。
。3)瀕臨的海洋
在地圖上展示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講解我國的內!澈,強調渤海被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是我國的內海,這一獨特的地理特征。
介紹我國的主要島嶼,如臺灣島(我國第一大島)、海南島(我國第二大島)等,以及我國著名的海峽——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
3. 我國的鄰國(8分鐘)
。1)陸上鄰國
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陸上鄰國,按照逆時針方向依次為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國家與我國的邊界線長度、相對位置關系等特點。
開展小組競賽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多地記憶這些陸上鄰國的名稱,然后進行小組間的競賽,看哪個小組記得又快又準。
。2)隔海相望的國家
在地圖上指出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強調隔海相望的含義,即這些國家與我國之間隔著海洋相望。
讓學生比較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國家的不同,加深對兩種鄰國關系的理解。
。ㄈ┱n堂小結
1.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我國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疆域(領土面積、四至點、瀕臨海洋)以及鄰國(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2. 強調我國遼闊的疆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樹立正確的國土意識和海洋意識。
。ㄋ模┱n堂練習
1. 布置幾道與本節課知識點相關的練習題,可以是選擇題、填空題或者簡答題,如:
我國位于( )半球和( )半球。
我國領土的最南端位于( )。
簡述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2. 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練習題,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導。
3. 對練習題進行講解,重點講解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再次強化本節課的知識點。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我國的地理位置、疆域和鄰國等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分析、討論等活動獲取地理信息,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講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時,部分學生理解起來仍有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更多的實例進行深入講解。同時,在課堂練習環節,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地理《疆域》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
記住我國領土的四至點,能夠在中國疆域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了解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記住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地圖、分析圖表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和國土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 教學難點
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分析。
記憶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圖分析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 展示世界地圖,提問學生是否能找到中國的位置。
2. 播放一段關于中國美麗山河、多樣文化的視頻短片,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中國的疆域。
。ǘ┬抡n講授
1. 我國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展示東西半球圖和南北半球圖,讓學生觀察并說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明確中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簡單解釋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依據。
緯度位置
展示中國疆域圖,讓學生找出中國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緯度位置(最南端為曾母暗沙,約4°N;最北端為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約53°N)。
引導學生分析我國緯度位置的特點,如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組織學生討論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
小組討論:我國的緯度位置對氣候、農業等方面有哪些影響?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例如,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海陸位置
展示世界地圖或亞洲地圖,讓學生觀察中國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以及東臨什么海洋。(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分析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組織學生討論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小組討論:從交通、對外貿易、氣候等方面分析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小組代表發言后教師總結。(如東部沿海地區多優良港灣,便于發展海洋事業和對外貿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等)
2. 我國領土的四至點(8分鐘)
展示中國疆域圖,明確指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讓學生計算我國東西端和南北端的距離跨度,體會我國疆域的'遼闊。
請學生在地圖上找出我國領土四至點所在的省級行政區。
3. 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鄰國
展示中國疆域圖,讓學生找出我國的陸上鄰國(共有14個,如朝鮮、俄羅斯、蒙古等)。
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看哪個小組能最快、最準確地說出所有陸上鄰國的名稱。
再讓學生找出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共有6個,如日本、韓國等)。
瀕臨的海洋
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強調渤海是我國的內海,瓊州海峽也是我國的內海。
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
假設學生是不同的海洋或鄰國,讓他們介紹自己的位置、特點以及與中國的關系。
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補充。
4. 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
講解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為。ㄗ灾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
重點介紹省級行政區:
展示中國行政區劃圖,讓學生觀察省級行政區的輪廓形狀、分布位置等。
介紹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采用記憶口訣、拼圖游戲等方式幫助學生記憶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例如,“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內重臺海北上天”。
組織小組活動:
每個小組發一套省級行政區的拼圖,讓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拼圖,并說出每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ㄈ┱n堂小結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四至點、鄰國、瀕臨的海洋和三級行政區劃等。
2. 強調我國疆域遼闊,地理位置優越,我們要熱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增強國土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ㄋ模┱n堂練習
1. 布置一些與本節課知識點相關的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如:
我國位于( )半球和( )半球。
我國領土最南端位于( )。
簡述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2. 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糾正。
。ㄎ澹┱n后作業
1. 繪制中國疆域輪廓圖,并在圖上標注出我國的四至點、鄰國、瀕臨的海洋和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 收集資料,了解一個你感興趣的省級行政區的特色文化、地理環境等方面的情況,下節課進行分享。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如讀圖分析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在講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時,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討論,但部分學生在分析問題的深度和全面性上還有待提高。在記憶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和行政中心方面,雖然采用了記憶口訣和拼圖游戲等方式,但仍有部分學生存在記憶困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和鞏固。同時,在課堂練習環節,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地理《疆域》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
記住我國領土的四至點,了解我國的領土面積,能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學會在中國地圖上準確識別我國的省級行政區,了解其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地圖、分析圖表等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疆域遼闊,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我國領土的四至點、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 教學難點
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空間分布和記憶方法。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地圖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中國地圖、世界地圖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 展示世界地圖,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能在這張地圖上找到我們的國家——中國嗎?”引導學生在世界地圖上指出中國的大致位置。
2. 接著提問:“那你們對我們國家的疆域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中國的《疆域》!
。ǘ┲v授新課
1. 我國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展示東、西半球地圖和南、北半球地圖,引導學生觀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
提問學生:“中國位于東半球還是西半球?位于北半球還是南半球?”
教師總結:中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緯度位置
展示中國地圖,在地圖上畫出赤道、北回歸線等重要緯線。
讓學生觀察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范圍,提問:“中國領土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在什么緯度附近?”
教師講解: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于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組織學生討論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如南北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等。
。3)海陸位置
在世界地圖上,引導學生觀察中國與海洋、陸地的相對位置關系。
提問:“中國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東臨什么大洋?”
教師總結: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組織學生討論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例如,東部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大,雨量充沛,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多優良港灣,便于發展海洋事業等。
2. 我國的領土四至點
。1)展示中國疆域示意圖,指出我國領土的最東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的位置。
。2)講解我國領土四至點的具體地理位置,并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相應的地點。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最西端:帕米爾高原。
最南端:曾母暗沙。
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
。3)讓學生計算我國領土東西端和南北端的距離,體會我國領土的遼闊。
3. 我國的陸地面積和海洋
。1)講述我國的陸地領土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展示我國瀕臨的海洋圖,介紹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3)指出我國的內!澈:铜傊莺{。
。4)介紹我國的海岸線漫長,島嶼眾多,如臺灣島、海南島等。
4. 我國的鄰國
。1)展示中國及周邊國家地圖,讓學生觀察我國的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2)教師按照逆時針方向,引導學生依次找出我國的14個陸上鄰國: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
。3)介紹與我國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5. 我國的省級行政區
。1)展示中國行政區劃圖,向學生介紹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ㄗ灾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
。2)重點講解省級行政區,讓學生觀察省級行政區的形狀、位置等特點。
。3)介紹部分省級行政區名稱的由來和簡稱的意義,如山東簡稱“魯”,因為歷史上這里是魯國所在地等。
。ㄈ┱n堂活動
1. 地理位置優越性討論
。1)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再次討論我國地理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2)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質疑。
2. 鄰國與省級行政區識別競賽
。1)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鄰國和省級行政區識別競賽。
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鄰國或省級行政區的輪廓圖、局部地圖等,讓學生搶答說出名稱。
對回答正確的小組給予加分獎勵,回答錯誤的小組可以由其他小組進行搶答補答。
。ㄋ模┱n堂小結
1.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四至點、陸地面積、海洋、鄰國和省級行政區等。
2. 強調我國疆域遼闊,地理位置優越,這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基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ㄎ澹┎贾米鳂I(2分鐘)
1. 繪制中國輪廓圖,并在圖上標注出我國的四至點、鄰國、瀕臨的海洋和省級行政區的名稱(至少標注10個省級行政區)。
2. 查閱資料,了解一個省級行政區的特色文化或旅游資源,寫一篇簡短的介紹(200字左右)。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如地圖法、討論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較好地掌握了我國疆域的相關知識。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省級行政區的教學中,部分學生對一些形狀復雜、位置特殊的省級行政區記憶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記憶方法的指導和練習。此外,在地理位置優越性的討論環節,部分學生的討論深度不夠,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地理現象背后的原因。
【地理《疆域》教案】相關文章:
地理教案中國的疆域12-14
地理教案-中國地理教案——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校園快訊02-27
八年級地理《遼闊的疆域》說課稿范文02-21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02-27
《中國的疆域》教學反思04-06
高句麗疆域沿革考辨02-27
地理的教案12-12
地理的教案05-23
高中地理中國地理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