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資料大全>綜合資料>對聯的起源

    對聯的起源

    時間:2022-08-24 15:30:56 綜合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聯的起源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對聯的起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聯的起源

      對聯的起源——原來一副對聯內涵這么多大智慧!

      關于對聯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漢族傳統文化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挽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梼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梼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梁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梼杌》原文認為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漢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聯的分類

      按用途分

      1、通用聯——如春聯,

      2、專用聯——如茶聯、壽聯,婚聯,喜聯,挽聯,行業聯,座右銘聯、贈聯,題答聯。

      3、春聯:新年專用之門聯。

      如:楊柳吐翠九州綠;桃杏爭春五月紅。

      4、賀聯: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

      如:一對紅心向四化;兩雙巧手繪新圖。(喜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聯)

      5、挽聯: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驚世界;精神昭百世,再來造福人群。

      6、贈聯:頌揚或勸勉他人用。

      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7、自勉聯:自我勉勵之用。

      如: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8、行業聯:不同行業貼于大門或店內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須讀五車書。(書店)雖是毫發生意;卻是頂上功夫。(理發店)歡迎春夏秋冬客;款待東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聯:道出志向之用。

      如: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

      對聯作法:春聯創作漫談

      春節,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而寫春聯、貼春聯,也已成為遍及南北流傳久遠的習俗,甚至是春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春聯,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為新春佳節而創作的對聯,其內容都是表現出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心情和繼往開來的進取精神,反映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和對未來的憧憬,因此,其語言應選擇吉利、喜慶、祝福的字眼。春聯是過年時傳遞新春祝福的載體之一,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新春的祝福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春聯的內容也不能年年一個樣。本文從一些例子中來大概了解春聯的主要特點,并順便說明春聯創作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這是一副流傳了很多年的通用春聯。富有喜慶、祥和的春節氣息,但是沒有什么特色,幾乎每家、每年都可以張貼。類似的還有: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

      東風化雨山山翠;政策歸心處處春。

      像這類通用春聯,我們不能說它們一無是處,畢竟它們也曾為千家萬戶傳遞著新年的祝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追求有了新的進步和提高,我們應該創作出更具特色的春聯作品,來烘托春節的氣氛,不是更有意義嗎?

      在我看來,寫春聯的時候,應該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而變換不同的角度,從而創作出別具一格的有針對性的實用性強的春聯。

      一、時間的不同,是指春聯是不應該有永久性的,專門為今年寫的,明年就不宜再繼續使用了。于是,就產生了嵌年份春聯、干支春聯等具有特定時間的春聯。例如: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八方錦繡,四季呈祥。

      這是1984年春節,中央電視臺文化生活組與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共青團北京市委文體部聯合征聯活動中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上聯為出句,下聯為作者對句)。該聯中嵌上"一九八四"字樣,可謂確切不移。還有:

      一抹朝霞,九州異彩;九天旭日,一派春光。

      也是因為嵌入"一九九一",便確定了它的使用年份。

      另外,林從龍先生也有一副專門為2000年"千禧龍年"而創作的春聯:兔返蟾宮,俯瞰兩千年春色;龍騰鯨海,高翔九萬里神州。

      上聯直接點出"兩千年",下聯的"龍騰鯨海"年份。

      除了嵌年份春聯外,我們來看幾副干支春聯。由于我國有以干支紀年的傳統習俗,在春聯中嵌入當年干支字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例如:

      光耀東風,庚星孕李;春回南畝,辰日種瓜。

      這是庚辰年春聯,在聯中嵌有"庚辰"二字,很有特指性。

      甲第毗連,風清里巷;子孫蔚起,澤衍箕裘。

      這是甲子年用傳統春聯,以鶴頂格嵌入"甲子",確定了年份。

      二、地點的不同,是指春聯應當有一定的地域性。例如:

      但愿人皆;何妨我獨貧。

      這是清代寧波名醫范文甫自題其藥店的一副春聯。此聯凸顯出作者的博大胸襟,其他藥店的老板估計不會隨便張貼的(尤其"貧"字很是忌諱)。

      高井春風,吹徹倉后墻灣,年年如意,戶戶吉祥,鹽道溯西河,軒轅駐馬孚嘉頌;茨山明月,照遍藩城堤下,處處回龍,家家接貴,三星朝北斗,藥王怡慶太平歌。

      這是熊緒文寫的一副春聯。上下聯巧集長沙二十二條街道名稱,大有以線串珠之妙。此聯非長沙不用。

      春信千家傳紫燕;山歌一曲動銀鋤。

      這是1992年梁石創作的一副適合農村使用的春聯。該聯以"紫燕"、"山歌"、"銀鋤"等深富田園氣息的字眼,來為讀者展示一幅栩栩如生的農民勞動畫面。

      刷掉一窮二白;印成萬紫千紅。

      這是符乃若于解放初期為某印刷廠題寫的一副春聯。鶴頂格嵌入"印刷"二字,確指無疑。雖然未直接點出"春"意,但"萬紫千紅"四字卻已春意盎然,試問"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三、人物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家庭方面的春聯。舊時的一些官宦人家、書香門第等高門大戶,于春聯是非常講究的,往往不會應付了事。講究之一,就是切合本家的姓氏。一般是選取本姓歷史名人的故事,以壯門楣;又含激勵子孫、繼往開來之意。古往今來,出現了不少精美的姓氏春聯。例如:

      黃槐綠竹栽新院;紫燕紅鵝說舊家。

      這是一副王氏春聯。上聯用北宋王祐、東晉王徽之的典故;下聯用王謝、東晉王羲之的典故,用以表明戶主的姓氏。

      鹿洞春風暖;鵝湖化日長。

      這是一副朱姓人家所用的春聯。聯中說的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故事。"鹿洞"即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朱熹曾在此講學。"鵝湖",山名,也是書院名,在江西鉛山縣北荷湖山。朱熹曾與呂祖謙、陸九淵兄弟在此講學。此聯既切朱氏,又切春節,十分工巧。

      東山絲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

      這是一副謝姓人家用的春聯。上聯說的是東晉謝安隱居會稽東山,以絲竹(音樂)陶冶性情的故事。下聯說的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的典故。"春草池塘",出自謝靈運《登池上樓》一詩中有名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道德經傳,祥迎紫氣;謫仙名重,瑞靄青蓮。

      這是一副李姓人家用的春聯。上聯以"道德"、"紫氣"切住老子(姓李名耳),下聯以"謫仙"、"青蓮"緊扣李白,確切不易。

      四、事件的不同,是指春聯中所呈現的不同時間的、已經發生或預期發生的大事,同樣會使春聯紛呈異彩。

      例如: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語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鐵馬金戈回地軸,吟詩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難。

      這是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孫中山先生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大總統后,正在成都讀書的郭沫若創作的一副春聯。聯中為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嶄新景象,表達了當時進步青年誠摯的愛國熱情和無法掩飾的狂喜心情。再如:澳上秋風葡落葉;門前春色燕歸巢。

      這副春聯所涉及的題材是澳門回歸。它的成功之處在于,靈活運用比喻、比襯、嵌字、雙關等多種修辭手法入聯,來表述祖國人民歡慶澳門回歸后的喜悅心情。以"燕"比喻澳門,以"巢"比喻祖國;用"秋"之衰落,比襯"春"之興盛;另以鶴頂格嵌上"澳門"巧妙表達主題;更妙的是"葡"字的雙關(一指葡萄葉,另指葡萄牙)。

      還有陳自如1993年撰寫的春聯:旭日行天,喜蓋通紅大;神州鋪紙,欣簽致富合同。

      以鮮明生動的形象,熱情歌頌了黨中央的富民政策和中國人民齊心協力奔小康的場景,較之干巴巴口號式的"黨頒富民策,人奔小康途"何啻天壤!

      本文作者莫非是中國楹聯論壇管理,擅長詩聯,工書法,原籍廣西,居于鄭州。

    【對聯的起源】相關文章:

    勞動是藝術的起源03-22

    母親節的起源05-19

    追尋人類的起源作文04-11

    馬法起源與發展說課稿07-12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反思04-04

    母親節的起源7篇05-20

    有關母親節的起源典故05-20

    母親節的起源(7篇)05-20

    【精】追尋人類起源作文04-13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生物教案11-0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