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藝術論文>舞蹈論文>民族舞蹈論文:以侗族舞蹈表演形式窺見民族性格

    民族舞蹈論文:以侗族舞蹈表演形式窺見民族性格

    時間:2023-02-23 23:17:50 舞蹈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民族舞蹈論文:以侗族舞蹈表演形式窺見民族性格

    民族舞蹈論文:以侗族舞蹈表演形式窺見民族性格
      
      劉敏
      
     。☉鸦瘜W院音樂系,湖南懷化418008)
      
      摘要:本文通過對侗族舞蹈的表現形式分析來窺見其民族性格一隅,旨在深層次發掘侗族舞蹈的文化內涵,為侗族舞蹈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參考,同時有助于編創者對侗族舞蹈表現力的掌控。筆者以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蘆笙舞和“哆耶”為切入點進行分析。深層次發掘侗族舞蹈的文化內涵,傳承和發展侗族舞蹈具有參考價值,有助于編創者對侗族舞蹈表現力的掌控。
      
      關鍵詞:侗族舞蹈;表演形式;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的人民由于生存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生產方式,從而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心理、社會意識,由此產生出自己穩定的、獨特的社會結構形態,這種結構形態反過來通過一定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各種文化產品得以表現,如生活習俗、道德觀念、生產行為、交往行為以及藝術、體育活動等,形態與表現兩者交錯影響。
      
      一、蘆笙舞表演形式
      
      侗族蘆笙舞是一種在蘆笙吹奏中進行的大型民間集體舞蹈,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宋代詩人陸游的文獻中就有關于它的明確記載。八百多年過去了,當時在辰州、沅州和靖州廣泛流行的蘆笙舞,如今在辰州和沅州已經銷聲匿跡,只有在靖州縣和通道縣一些侗族人聚居區還叮以尋覓到蘆笙舞的蹤跡。
      
     。ㄒ唬┨J笙舞的動作特征
      
      侗族蘆笙舞重在吹、跳,動作雖不太復雜,但具有濃郁的侗族民族特點。它的基本動作是“拐倫”(擺身)一“米告”(拐膝蓋)一“貓定”(扭胯)一“尖定”(擂腳尖)一“波定”(跨腿)一“叉”(蹲)。踩蘆笙的基本步伐有“踩步”、“拐步”、“退步”、“繞步”、“拔草尋珠”等舞步。
      
      蘆笙舞的動作特點,概括為四句藝訣,即:“吹笙前俯身蹲擺,左旋右轉膝蓋拐,蘆笙燎亮運氣足,沉韌穩煩神瀟灑”。蘆笙舞以腳的動作為主,活動多在腳尖、膝、胯三個關節上,雙手捧蘆笙邊吹邊舞隨身體的擺動左旋右轉,所以“擺,是它的基本動律。通道侗家人常常會說:“吹笙不會擺,再把師傅拜”。所以,跳蘆笙也被叫做“擺蘆笙”。吹起蘆笙的時候需要做到的四個字是“吹、擺、點、繞”。吹要氣滿,擺要自然,點要適宜,繞要穩健,這樣才能達到運用自如,形神兼備。
      
      侗族人在跳蘆笙舞時的動作、節奏通常是:“吸氣上步,呼氣下沉,起伏稍慢,節奏平穩”。它的這種韻律是因為受蘆笙的制約而形成的。蘆笙舞動作與風格的形成,與山區地理自然環境、侗族人民生活習俗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他們長期在高山峨嶺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如墾荒挖山、伐木造林、背負重擔等,自然形成彎腰、屈膝這一動作特點。蘆笙舞表演者多穿布條彩裙、胯部動作左右擺動愈大,裙甩得愈開、愈圓,此外表演者手捧蘆笙,自吹自跳,要讓蘆笙吹得更響,跳吹都不費力,表演者自然會隨著韻律前俯蹲擺,再就是古老的蘆笙舞還帶有祭祀色彩的,所以雙手握笙彎腰,其狀好似作揖。
      
     。ǘ┨J笙舞的音樂特征
      
      蘆笙隊伍龐大,通常為一百三十人組成,最少也有二十一人。蘆笙高、中、低三種音配置方式一般是:大蘆笙(陋媽)二至三架;次大(陋牛)八至十二架;中音(陋溫)五至九、十架;次中音嘴略;三至八架;最。ㄏ灧ィ┮恢寥;低音(簡普)一至二架。
      
      由于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山區,蘆笙曲調可以代表各種信號。為了使蘆笙音傳遞更遠,吹奏時一般采用和弦,你繁我簡,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具有生動、有趣、詼諧的藝術效果。多變的和弦,還能表現山泉潺潺、鳥語花香、人歡歌揚的動人情景。
      
      蘆笙音調獨特,并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它既有侗笛的清脆、宏亮,又有牛角的奔放、粗獷;既有木葉的流暢、婉轉,又有琵琶的甜美、柔和。
      
      侗族蘆笙舞的音樂特征,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1)蘆笙舞音樂通常以“徵”、“羽”兩個音為主,有的伴以“角”音和之,曲調簡單。徵音明亮歡快,羽音柔和溫婉。蘆笙舞的表演者要邊跳邊吹,而且動作幅度又大,因而音樂曲調上不能過于復雜。這樣的蘆笙舞、曲才能易學、易吹,也便于流傳。
      
     。2)大部分的侗族蘆笙舞曲是以“徵”音開始(少部分是以“羽”音開始),以“徵”音終止。
      
      蘆笙舞曲主要用于祭祀、迎賓、外出為客、求偶,而以徵音開始徵音結束的舞曲有振奮精神、提高效率、激發斗志和提高興奮性的作用。
      
     。3)節奏比較自由,一般以混合拍子和散拍子為多。
      
      侗族蘆笙舞來源于侗族人的真實生活,他們世代居住在山高林茂的湘西山區,受社會因素影響較少,侗族人民抒發內心感情,表達對生活的無限熱愛時,多喜歡跳起蘆笙舞。
      
      二、“哆耶”表演形式
      
      “哆耶”既是侗族最早、最唯一的歌舞形式之一,也是群眾最喜歡,流傳面最廣,參與性最多的歌舞之一,因在唱腔中經常有“耶”,“也”的襯詞出現,故而得名。
      
      “哆耶”按演唱形式和演唱的腔調(旋律),分為“耶補”(yeehbus)和“耶堂”(yeehdange)兩類。
      
     。ㄒ唬┮a的表演形式
      
      “耶補”是贊頌敘事性的耶,專門用以稱贊對方,是男人常用的耶腔調。一般在團寨舉行各種慶典活動或逢年過節團寨與團寨之間集體相互交往時進行,場面壯觀,氣氛熱烈而嚴肅。
      
      “耶補”表演形式是走圓圈。古老的“耶補”,一般是男的走圈,女的只在圓圈外觀看或列隊舉燈捧場,一般情況下,后面一個人,用右手搭在前面一個人的肩上,眼向內前方看,或者左手搭在前面一個人的右肩上,眼向外前方看。
      
      侗族是一個和諧的民族,沒有男尊女卑,在侗寨男女平等,原始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為了抵抗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由侗族強壯的羅漢們帶頭來保護他們的家園。不論是在舞蹈還是勞動中,男性都起帶頭作用,因此古老的“耶補”是以男的為主,由男的來跳。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的情況下,由于自然災害的嚴重,侗民為了征服大自然和生產發展侗民逐漸意識到集體力量要比個人力量大的多,它們的勞動是靠集體的,它們的舞蹈動作也是勞動生產過程中逐漸演變而來的。走圈當然也是有很多人集合在一起才能走圈,團結就是力量,它們團結在一起才能共同完成這個舞蹈動作。用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左肩上,在這里也能看出侗民的團結友愛,他們是一個接一個連接在一起的,無論是勞動中還是在舞蹈動作中。然后,左手自由的擺動,眼向內前方,他們在勞動時的每一個動作演變到現在的耶舞中,雖然很簡單、很單一,但是最美的最淳樸的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我們,他們自由的放松自己,讓我們看起來很輕松很舒服,舞蹈時面部雖然沒有太多的表情,但是他們是最放松最自然的。其動作走圈和為什么走圈,在這里看出,“走”產生于勞動中,沒有規定怎么“走”,說明自由;“圈”,人們手牽手在一起,最后他們一個接一個圍成圓圈,人數不限,人多圈大,人多力量大,人越多就越熱鬧,圓圈可逆時針方向,也可順時針方向。此外,除上述手搭肩式外,也有手拉手圍成圓圈走逆時針和順時針方向的,其踏步為拍,邊走邊唱,領唱者一般和合唱者一道圍圈領唱,也可以站在圓圈里面領唱。
      
      現在,女的也可以參加到隊伍中,既有男女分別合成兩個圓圈同向或逆向走圈的,也有男女混合圍圈同向走圈的,也可以男女混合成兩個圓圈走圈。偶爾,還有些小變動,也可以像“8”字那樣兩個圓圈穿插進行。其友誼拉近了她們的距離,說明和諧。
      
     。ǘ┮玫谋硌菪问
      
      “耶堂”是一種曲調優美動聽,抒情性很強的耶,分男腔女腔,腔調大同小異。唱“耶堂”時要求比較嚴,要有完整的程序和規定的內容,而且平時一般不唱“耶堂”,只在春節祭薩活動及正月行年——“為也”(weexyeek)時演唱,演唱場所在室內的多。
      
      “耶堂”的表演形式為眾人圍成的一個大圓圈,面均朝里,邊踏步邊唱,以男性為主來進行“哆耶’,動作為后面一個人的手搭在前面一個人的肩上,腳下有節奏的一步一步前進。
      
      在侗族歌舞文化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耶堂”或多或少都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在保留了以往古老文化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在流失,勤勞勇敢的侗民仍然保護和傳承著它!耙谩痹诒硌菪问缴蠜]有太大的變化,它仍然較好地保留著侗族古老文化的痕跡。
      
      無論是在遠古還是現在,侗族都一直信奉“薩”,“耶堂”是祭祀最主要的部分,前面文中也有提到“薩歲”是侗家的保護神,她的存在,才使得侗家人更勇敢、更堅強、更勤勞,她是侗家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種精神文化,而生前“薩歲”特別喜歡熱鬧,喜歡這種“哆耶”,所以侗家人為了討她歡心,每逢過節就會組織侗民祭祀她,在祭祀過程中跳“哆耶”,通過對她的祭祀,來保佑侗寨平安、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就因為有這些最古老的、最傳統的文化存在,才得以使“耶堂”保留的完好。還有它的動作雖然單一、簡單,但這種簡單大方,才使古老的“哆耶”氣息更加濃厚。
      
      “耶堂”的演唱場所多在室內,在這里可以看出“耶堂”和“耶補”區別在哪,“耶補”在鼓樓前,場地大,人數不限,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人越多,圈就越大,沒有限制。而“耶堂”是在室內舉行,祭祀是很正式的東西,要求比較嚴格,由于受到場地的限制,人數不多,圈也不大。
      
      三、民族性格在舞蹈表演形式中的展現
      
      由上述表演形式,可以看出:蘆笙舞聲音悠揚,節奏比較慢,比較自由,以流暢、婉轉,甜美、柔和的藝術表現力為主,表現著侗族人對自由、隨性的生活追和勤勞、善良、純樸,性格溫和的性格特征。除競技表演性的蘆笙舞外,其他類型的蘆笙舞動作都不大,祭祀時與鞭炮聲交相輝映,盡情歡跳,社交娛樂時聚集聯歡,無不表現侗族人民合群、平和性格;哆耶由長者或歌手領唱,眾人合唱,眾人只唱后面三個字——“耶羅耶”或“耶哈耶”,唱時腳步跟著律動,動作變化小,全民參與,群情歡樂,充滿民族的凝聚力,這都充分體現侗族人民重情重義。本研究分析結果與侗族民族性格特征的相關研究結論相符:侗族農村初中生人格分數與全國常模比較,在誠信、自制、合群、利他、嚴謹和寬和維度上較高。
      
      參考文獻
      
     。1]張曉松,盧現藝.蘆笙舞[J].中國西部,2006,(10).
      
     。2]蘇金梅.侗族耶歌芻議[J].民族音樂,2009,(6).
      
     。3]李茂科.民族性格特征研究——對侗族農村初中生人格特征的調查[J].懷化學院學報,2007,(6).
      
      

    【民族舞蹈論文:以侗族舞蹈表演形式窺見民族性格】相關文章:

    民族舞蹈論文08-05

    最炫民族風舞蹈串詞06-08

    舞蹈最炫民族風串詞08-13

    談民族舞蹈的原生態創作08-19

    少數民族舞蹈尚需不斷創新08-05

    論文:鄂倫春民族歌舞簡述08-11

    民族音樂學論文11-07

    遺憾的舞蹈表演作文08-16

    關于舞蹈的論文07-21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