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演講稿>領導講話>鄉鎮農村>從觀察點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從觀察點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8-16 01:35:39 鄉鎮農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觀察點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縣新橋馮村是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之一,多年來全面系統的跟蹤調查,真實地記錄了農村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軌跡。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是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如何認識目前農村的形勢,努力推進社會主新農村建設,本文著眼新橋馮村這一個體的發展現狀,提出一點看法。一、五年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變化
    新橋馮村是一山區,以農為主,經濟發展程度居于**縣中上等水平。全村315戶,1263人,706個勞動力,土地總面積為12864畝,其中:耕地1084畝、林地6650畝、園地155畝、水面945畝、其他土地4030畝。新橋馮村1999年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至今已連續調查了七年。分析歷年常規調查資料,新橋馮村五年來經濟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
    1、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2008年全村經營總收入為465.10萬元,比2000年增加228.76萬元,增長了96.8,年平均增長率19.4。其中:第一產業收入209.69萬元,比2000年增加110.25萬元,增長了1.1倍;第二產業收入121.57萬元,比2000年增中95.17萬元,增長了3.6倍;第三產業收入133.84萬元,比2000年增加23.34萬元,增長了21.1。
    2、企業發展有了較大成效。2008年村內企業個數達到13家,其中集體企業2個、股份合作制企業3個、合伙企業1個、私營企業7個。這些企業都屬工業型企業,其中紅磚制造2家、石英砂加工7家、大理石加工2家、大型玻璃廠1家、糧食加工1家。目前,一家大型養殖企業正在投資建設。2008年全村工業總收入達到97.34萬元。企業個數與企業收入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6.5倍、4.5倍。
    3、農民職業發生重大變化。2008年全村勞動力的職業分布為:農業勞動者212人,占30;非農業勞動者494人,占70。農業勞動力與非農業勞動力之比由2000年的1︰0.55變為1︰2.33。在農業勞動力中,純務農者為97人,占總勞動力的13.7,這一比例比2000年下降了25.5個百分點。在非農勞動中,外出務工者330人,占總勞動力的46.7,比2000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本地務工者120人,占總勞動力的17,分別是2000年的3.4倍和5倍;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經營者31人,占總勞動力的4.4,是2000年的4.4倍。
    4、群眾生活得到極大改善。2008年全村人平純收入為2631元,比2000年增加1208元,增長了84.9,年平均增長率為17。隨著人均純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60戶調查資料看,五年來,恩格爾系數由0.53下降為0.42,副食與主食之比由1.36上升為2.27,人均衣著支出由77.34元增加到158.04元,人均住房支出由44.44元增加到621.64元,人均用品支出42.05元增加到333.46元,年末人均貨幣資金由128.58元增加到460.42元。
    5、社會發展取得全面進步。新橋馮村坐落在106國道兩旁,組組通路,戶戶通電。全村83的家庭使用煤或燃氣做生活燃料,78的家庭用上安全衛生水,73的家庭擁有電視機,30的家庭住上鋼筋混泥土結構的房屋,18的家庭安裝了電話,有240人持有手機。
    二、農村發展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五年來,農村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建設新農村面臨不少困難與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發展后勁不足。從60戶調查資料看,2008年新橋馮村糧食減產11.9,農業減收1.2,農業人均純收入減少73元。農業始終沒有走出徘徊的局面,甚至出現下滑的勢頭。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①生產結構單一。農業生產仍然是傳統的“種糧、養豬”二元結構;種植業上,稻谷、玉米、紅苕三個品種的播種面積占80以上;養殖業上,生豬生產占95以上。②生產條件差,農業抗災能力低。干旱是今年糧食減產的直接原因,糧食靠天收的成份大。全村機耕機播面積僅為92畝,占總播種面積的5。③農業比較效益降低、非農就業機會增多,使得農民的生產積極下降。④分散、“小而全”式的農戶家庭經營限制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農民組織化程度低。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單個家庭難以適應市場變化,抵御市場風險,只有合作、聯合,才有出路,才能發展。而現在的農民缺乏合作意識,很難組織起來。從農民自身來說,勞動力素質整體偏低,農民思想觀念參差不齊,集體觀念淡薄,對基礎設施和公益福利事業不關心、不熱心。從外部環境看,重要的一條就是村級集體經濟和民間合作組織發展滯后。新橋馮村集體一無企業,二無經營收入,集體負債18萬余元,既無力


            興建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也無力為農戶提供生產服務。全村沒有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許多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缺少一個代表群眾利益的組織來牽頭領辦、組織協調。
    3、農民生活質量不高。一是消費結構不合理。食品消費仍占較大比重,達41.6;送禮性支出居高不下,人平達305元;生活服務、文化服務、保險和旅游等四項開支除去醫療住院費和學雜費外,人平不足100元。二是生活質量有待改善。全村僅有24戶使用自來水,尚有15的農戶需要改善住房,有17的農戶仍使用柴草作燃料,有80左右的農戶人豬共廁。村內既無托兒所也無幼兒園,群眾文娛體育活動相當貧乏,全年僅放電影2場次,除村集體訂閱5份報刊外,農戶家庭基本沒有訂閱報紙、雜志。全村參加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僅有18人,占總人口的1.4。
    4、村容村貌不整潔。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房屋建設亂。全村11個組,16個自然灣,農民建房一般不出組,經批準后在組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牛欄、豬舍、廁所的建筑隨意性更大,村莊建設雜亂無章。二是村內道路差。全村除公路干線2公里的硬化路面外,村內各組、各自然灣的道路質量都很差,有的過于狹窄,有的坑坑洼洼,有的逢雨泥濘、漲水中斷。三是衛生環境臟。除倚山而建的房屋外,房前屋后都沒有綠化。隨處亂建的牛欄、豬舍,使人看到的是糞便,聞到的是臭氣。公共地段和道路上的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河面上垃圾不斷,加上工廠污染,河水混濁不清,臭氣難聞。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著力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內容廣泛,任務艱巨,意義深遠,是一項長期的偉大工程。在工作思路上,新農村建設應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以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為前提,離開這個基礎,一味鼓勵農民消費,就會影響生產投入,加劇農民收入與支出的矛盾,不利于農村發展;二是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廣泛動員群眾參與,讓建設新農村、營造和諧社會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使他們對新農村建設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三是實際工作要切合村情,因地制宜,分清主次,穩步推進,決非不能一個模式,一哄而上。在宏觀管理上,應重點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政策上和制度上的保證:一是要保持農村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努力構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二是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在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和不斷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的基礎上,把放活擺在重要位置,鼓勵農業和農民創新;三是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事業建設,不斷推動農村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堅持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共同發展之路,讓農民群眾和城市居民一樣,平等到地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務;四是要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民合作意識。同時,加強對農民教育和培訓,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武裝和充實農民頭腦,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政治素質和致富技能。
    站在新橋馮村的角度,新農村建設應從農民最關心、現實中最突出的問題入手,著力抓好以下幾點:
    1、改變農業生產模式。在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農民依法合理流轉土地,采取轉讓、租賃、入股等形式,招商引資,創新機制,引入社會資金,進行農業開發,改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格式,使耕地向種植能手、經營大戶集中,大力發展“農莊”式、合作式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這樣,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有利于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增加土地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利于農業新科技的應用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有利于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
    2、改革土地管理方式。要強化村級組織對農村集體土地的管理權,建議將農民承包的耕地和山林之外的土地實行統一管理。要遵循節約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則,按照小城鎮建設的思路,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大力加強村莊建設,搞好村民居住和工業建設的規劃和建設。農民住宅建設要打破組與組之間的界限,新建住房統一到規劃區按要求建設,原有老住房創造條件逐步改造。工業區的規劃和建設要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要通過工企業建設帶動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變村容村貌。
    3、創新農民組織形式。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滯后,集體債務難以化解,社會服務功能基本喪失的情況下,要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農民走合作之路,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從新橋馮村的實際看,一是以新建的生豬養殖場為龍頭,成立農民生豬養殖合作社,形成“公司十農戶”生產經營格局,把生豬產業鏈拉長;二是以現有石英砂加工企業為基礎,組建石英砂生產合作社或公司,把企業做大,把規模擴大,解決“資源浪費、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三是組建農民務工合作社或勞務公司,切實為務工農民服務,整合勞動力資源,提供就業信息,組織勞動力培訓,保障農民工權利,增加農民收入。
    4、提升農民生活層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農民的空余時間會越來越多。農民如何安排這些空余時間,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整體素質、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一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強農村能源建設,推行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二是要抓緊建設農村文化陣地,通過建立閱覽室、修建運動場、組織農民夜校、實施“遠程教育”等形式,讓農民從酒桌、麻將桌上擺脫出來,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和鼓舞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熱情和信心;三是積極舉辦多種形式的社會活動,一方面要有組織有計劃地舉辦各類公益性、文化性、娛樂性、健身性活動,為農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和支持民間文藝活動,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的智慧和動力。

    【從觀察點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關文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典型經驗材料08-17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自查情況08-23

    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08-24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總結08-24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交流材料08-17

    真抓實干,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08-17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建議和思考08-17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研究08-19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研究08-19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半年總結03-1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