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演講稿>領導講話>鄉鎮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途徑探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途徑探討

    時間:2022-08-16 01:24:52 鄉鎮農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途徑探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使命和戰略任務。岐山縣是正在建設中的工業強縣、畜牧大縣、文化旅游名縣,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突破蔡家坡”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岐山縣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縣一級如何找準進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抓好落實,切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各級共同面臨的現實而緊迫的課題。強化產業支撐實現生產發展抓住建設的關鍵點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把生產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核心是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強化產業支撐。一是抓好糧食生產!懊褚允碁樘臁,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是大事。岐山是全國糧油大縣和全省優質糧基地縣,糧食生產既是發展基礎,又是產業優勢,因而始終不能放松。要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認真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以小麥良種統繁統供為重點,加快農業技術和優良品種推廣步伐,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生產效益,在“十一五”期間使全縣糧食生產的優質率達到85以上。二是調優農業結構。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持續開展“農業產業化提升年”活動,積極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形成辣椒、掛面、大棚西瓜、蘋果、精細蔬菜、畜牧養殖、民俗旅游等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以果菜和畜牧業為龍頭,各種特色農業合理布局、競相發展的新格局。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積極培育和扶持發展華祥、斯美特等農產品加工營銷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發揮國家星火計劃農村專業技術示范協會—駙馬莊養殖協會的示范帶動作用,扶持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四是積極發展循環農業。以節水、節肥、節能和資源循環利用為重點,大力普及沼氣和秸桿綜合利用技術,逐步建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和“綠色岐山”創建活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節水型水利,抓好人畜飲水、渭河堤防加固等工程,使生態建設與農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五是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以馬江、故郡等五個農業專家大院為依托,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通過領辦農業科技項目、建設示范基地等形式,加快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疫病控制等技術推廣,提高農業科技轉化能力,推進標準化生產,不斷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六是加強農村現代化流通體系建設。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構建農產品銷售、農資供應等多層次、多元化的現代流通體系,逐步形成農村現代經營網絡。夯實發展基礎創造富裕生活突破建設的薄弱點農村落后主要是經濟落后,實現農民收入的持續較快增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要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一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立足縣情,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扶持壯大機械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六大產業集群。以陜汽集團等大中型企業為依托,培育汽車產業集群,傾力打造中國載重汽車制造業基地和西部汽車零部件加工配送中心,在推進工業化中實現以工補農、富民強縣。同時,要依托文物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打造周文化、三國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品牌,大力發展以旅游產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要進一步健全縣、鄉、村、組四級勞務輸出網絡,加大勞務培訓力度,擴大勞力輸出規模,實現勞務輸出“三個轉變”,即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由季節性向長期性轉變、由盲目型向定向型轉變,提高勞務輸出的質量和效益,使勞務經濟成為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的新亮點。三是加強扶貧開發工作。要以貧困村為重點,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和勞務扶貧,幫助貧困村發展骨干產業和增收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實現致富脫貧。四是認真落實“多予、少取”的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對農民實行的“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等補貼政策,不斷完善兌現方式和補貼辦法,強化管理,完善方案,使農民真正享受落實各項政策帶來的收益和實惠。培育新型農民倡導文明鄉風找準建設的切入點廣大農民既是新農村的建設者,又是直接受益者,在新農村建設中起著主體和主導作用。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素質,調動其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建設新農村的關鍵。要積極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一是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實施危改、遠程教育、強師興教等工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民技能培訓,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不斷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二是加快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加強“兩館一站一室”(縣一級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建立縣、鄉、村三級文化網絡。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三是持續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加大投入,加快鄉鎮衛生院等農村衛生體系建設,認真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建立以大病醫療統籌和農民醫療互助救濟制度,徹底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并逐步建立農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四是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開展“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民風淳樸、鄰里和睦、文明和諧的新村風貌。改善物質條件構建整潔村容把握建設的著力點農村的落后最直觀的體現在基礎設施上。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僅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是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新農村,必須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突破口。一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渠系配套完善、人畜引水工程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改善生態環境;抓好中低產田改造,積極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加快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農民最急需的水、路、電、能源和環境衛生等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滯后的局面。舉全縣之力突破蔡家坡,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城市化步伐,建設寶雞大城市的副中心和新城區。三是扎實搞好新農村試點工作。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指導,試點示范,基礎突破”的思路,以“三集中”推進“三化”,抓好岐星等新農村試點建設,對試點村主導產業、村莊整治和公共設施配套建設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力爭通過幾年努力,把蔡家坡和岐星村建成寶雞市新農村的樣板區。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進,逐年分期分批實施,實現整體推進。四是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建設新農村資金投入是保證。要緊緊抓住國家政策向西部地區傾斜的機遇,逐年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經費投入。加快建立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投入機制,解決農戶、農村中小企業、龍頭企業貸款抵押擔保難的問題,加大信貸支持。要完善農村“一事一議”制度,宣傳動員農民群眾投資投勞,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金、城市人才、智力和資金參與新農村建設,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構建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健全保障體制深化各項改革搶占建設的制高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著力解決影響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突出問題,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增強新農村建設的活力。一是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土地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依法規范征地程序,健全補償辦法和社會保障機制,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二是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要抓住我縣被確定為全省農村稅費改革第二階段試點縣的機遇,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全面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理順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積極實施“鄉財鄉用縣監管”的管理方式,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堅決防止新的鄉村債務發生。三是統籌推進各項改革。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糧食流通體制、征地制度等改革步伐,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四是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投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低收入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農民為輔的社會各界資助的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引導農民積極參保,率先使農村65歲以上的老人享受養老保險帶來的實惠,逐步擴大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動員社會參與推進民主管理激活建設的聯動點加強農村管理,創建安定有序的農村環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擴大基層民主,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營造濃厚的新農村建設輿論氛圍。建設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加強輿論宣傳,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輿論氛圍。制訂實施有關政策措施,吸引城市人才、智力、資金向農村流動,引導社會各界、志愿者和各種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活動,推行黨員問責制,對全縣黨員進行多層次的培養和教育,加強農村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激發農村黨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模范作用,增強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三是進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健全村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發展和擴大農村基層民主,規范“一事一議”制度,認真搞好村務公開、政務公開,不斷強化農民群眾的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行使權利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職能,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四是深化平安創建活動。要加強農民安全防范意識教育,夯實縣、鄉、村、組四級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和信訪工作責任,把各種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使群眾安居樂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保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途徑探討】相關文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典型經驗材料08-17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總結08-24

    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08-24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自查情況08-23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交流材料08-17

    真抓實干,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08-17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建議和思考08-17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研究08-19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研究08-19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半年總結03-1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