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演講稿>領導講話>鄉鎮農村>河南“三農”問題的現狀與出路

    河南“三農”問題的現狀與出路

    時間:2022-08-16 01:09:57 鄉鎮農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河南“三農”問題的現狀與出路


            河南“三農”問題的現狀與出路
    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比例大,農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位置舉足輕重。全。梗叮叮啡f人口中,鄉村人口占72.8%;我省國內生產總值中50%以上是靠農業及相關產業實現的。農業的發展,不僅直接關系到農村小康目標的實現,而且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我省歷屆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由1997年的1008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1237億元。農民收入穩定增長。1997年至2003年,7年間農民收入年均增長4.3%。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小麥播種面積穩定保持在70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從1998年開始連續5年保持在4000萬噸以上,近3年來連續居全國第一位;棉花、油料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二和第一位,畜牧業增加值等八項指標居全國第一位。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優質小麥、優質專用玉米、優質水稻、優質紅薯的面積不斷擴大,分別占各類作物總面積的38.8%、55%、60.2%和47%;林業、畜牧業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上升,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全省糧食年加工能力達2500萬噸,占糧食年總產量的60%以上;肉類加工能力達230多萬噸,乳品加工能力70萬噸。
    農村改革不斷深入。順利完成了第二輪土地延包工作,進一步穩定了土地承包關系,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總體減負42.83%,人均負擔由129元降至55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已達到7404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達到5700萬畝。完成人工造林450萬畝,其中退耕還林380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農機總動力達6900多萬千瓦,僅2003年就新增聯合收割機2萬余臺,相當于前5年發展數量的總和。實施了農村電網改造和公路“村村通”工程,農村用電、交通條件得到改善。
    農村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科普、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都有新的發展;酒占傲司拍曛屏x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边@是我們黨為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而提出的新的思路和方針。我省結合實際,集思廣益,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和重點都在農村。今后,我們將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始終不渝地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突出抓好中央1號文件的貫徹落實,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與扶持,突出抓好糧食直補、降低農業稅、良種補貼和農民補貼的政策落實,使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發揮糧食主產區的作用,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宣傳和執法檢查力度,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好有限的耕地。要改變傳統農業的粗放經營方式,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引導農民依靠科技提高糧食的單產和質量,實現增產增收。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使種糧農民有利可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做大做強糧食產業,把我省糧食生產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繼續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以國家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為契機,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我省以優質小麥為重點的優質糧生產加工基地建設。以規;B殖為重點,加快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加強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特色農業。加強林業基地建設,優先發展速生工業原料林基地,推進林紙、林板一體化,大力發展名優特經濟林,積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
    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拓展農民外部增收空間。首先,抓好縣域經濟,加快小城鎮建設。發展縣域經濟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結合點,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其次,抓好勞務經濟,推動農村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和轉移。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加快城鎮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的條件。搞好就業指導和中介服務,為農民及時提供外出務工就業信息,引導農民有序流動。同時,抓


            好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在稅收、投融資、資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對農村個體、私營企業給予服務和支持。
    加大投入,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地方財政對農業投入的增長高于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落實好新增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政策,努力縮小城鄉社會事業發展的差距。要加強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減少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
    深化改革,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二是進一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三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11.6億元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四是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嚴格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興辦直接為“三農”服務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
    “范文先生”版權所有

    【河南“三農”問題的現狀與出路】相關文章:

    中國“三農”問題的焦點和出路08-17

    執政能力與三農問題08-17

    對于“三農”問題的幾個重大判斷08-17

    “三農”問題困擾下的中國鄉村治理08-17

    利益集團視角的中國“三農”問題08-17

    實習報告(八)有關三農問題08-16

    從解讀農村教育到反思“三農”問題08-17

    中東問題的歷史和現狀08-17

    一個基層干部眼中的“三農”問題08-17

    縣老齡工作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08-2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