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演講稿>領導講話>思想宣傳>全縣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動員大會講話

    全縣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動員大會講話

    時間:2022-08-15 11:00:17 思想宣傳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全縣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動員大會講話


            文章標題:全縣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動員大會講話

    在全縣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這次會議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眾所周知,今年初中央下發了1號文件,對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解決“在農”問題的綱領性文件。為認真貫徹落實好這一文件,縣委孫書記和縣政府王縣長帶領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和思考,拿出了貫徹1號文件精神,實施農業創新工程的具體意見,經縣委、縣政府研究通過,在今天會上正式下發實施。應該說,這個意見高度高、思路新、措施明、目標具體,符合縣情,是新形勢下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規劃、總指揮,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認真抓好實施。下面,在孫書記報告的基礎上,圍繞實施農業創新工程,發展農村經濟,我再講四個方面問題:

    一、認清形勢,切實增強實施農業創新工程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應當看到,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面臨新變化問題和新任務,迫切地需要我們以全新的視角認識“三農”問題,以更大的力度實施創新工程。

    第一,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昭示我們,實施農業創新工程是必然選擇。這些變化在我縣集中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目標從追求數量增長向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糧棉油等主要農作物優質率明顯提高,優質高效經濟作物和畜禽、水產呂比重也大幅上升,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發展十分迅速,可以說,供求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農產品買方市場已經形成。二是農村勞動力就業格局從局限于傳統農業向多領域就業轉變,目前全縣還有三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從事二產和三產,其中一大批農村勞動力離鄉又離土,正在逐步轉變為城鎮居民、企業工人和工商業經營者,而且這一趨勢還將延續較長時期。三是農民增收從單一渠道向多元并舉轉變,特別是務工收入已經成為拉動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去年我縣農民收入勞工收入占%,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四是城鄉經濟開始由二元向一元轉變,農生產和城鄉發展之間的關聯度明顯提高,城市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農村的促進和支持,農村的發展也更加需要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五是農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向基本實現小康轉變,人們不再簡單地滿足于有衣穿、有飯吃、有活干,而且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發展。這五個方面的深刻變化,既為我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許多新氣息、新機遇,也帶來了不少新課題、新挑戰。面對這五個方面的變化,必須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同步創新我們的思想和理念,切實摒棄過時的舊觀念、老思路,住址實施好農業創新工程,才能從根本上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第二,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問題催使我們,實施農業創新工程是勢在必行。最核心的問題是農民收入增長不快。這既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性矛盾的現實反映,也是縣域經濟發展長期各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集中體現。從農村自身看,主要是“四個不適應”:一是農產品結構不合理、質量水平不高,不適應市場日益多樣化、優質化的需求;二是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水平不高,不適應農民多渠道擴大就業和嗇收入的需要;三是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高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罩農業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高,農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剎于自然條件影響,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從農業農村與縣域經濟的來看,主要是“三個不協調”,一是農民太多,與三次產業比重不協調;二是城鎮化太慢,與工業化進程不協調;三是投入太少,與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協調。解決這些問題,化解這些矛盾,靠什么?靠老思路,不管用;靠老辦法,不能用。唯有與進俱進,結合新的實踐,充分運用農業創新工程這個抓手,牽動“三農”工作全局,積極新的思路、新的辦法和新的舉措,才能從根本上清除制度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矛盾和弊端。

    第三,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任務要求我們,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刻不容緩。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市委進一步提出了提前五年實現全面小康的要求。對我縣而言,%么上的人口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縣的小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我縣實際看,雖然近幾年來縣域經濟穩步發展,基本實現了小康,實事求是地說我縣的小康水平還不高、不平衡、不全面,而且差距主要在農村,主要體現在農業經濟的總量、速度、效益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狀況上,在這些方面,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與廣大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相比,相去甚遠,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確實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在這個關鍵時期,縣委、縣政府提出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就是要創新思路、強化舉措,全力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使之與縣


            委九屆七次全會提出的跨越式發展的目標相同步,與廣大農民的期盼相一致,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適應。對此,全縣各級各部門務必引起高度重視,要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全縣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高度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實施農業創新工程,推動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明確原則,牢固確立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縣委、縣政府《關于實施農業創新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這就是“圍繞一個核心、形成兩個布局、突出三個重點、推進四項工程、實現五個突破”。要使這個思路落實到實處,產生實效,必須堅持四個原則,即面向市場、因地制宜、注重規模、形成特色。

    第一,要面向市場。在當前農產品買方市場條件下,農業發展的首要目標是農業增效和農產品賣出去,并賣到好價錢。這就要求農業生產必須面向市場,徹底打破“有啥種啥、種啥賣啥”的傳統農業經濟模式,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什么賺錢就發展什么,以賣得出、賣得好為硬道理,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農業發展新路子。

    第二,要因地制宜。我縣山丘、洲圩兼而有之,各地農業自然條件不盡相同,因此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不搞一個模式、一刀切,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宜則。這方面,在農業創新工程中做了具體部署,明確提出了要重點發展生姜、丹皮、苗木花卉、畜禽養殖和生態旅游等優勢產業的“山丘建設區”和企業發展優勢糧、棉、油、無公害蔬菜和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等優勢產業的“洲圩建設區”。各鄉鎮要結合本地的特定條件,認真思考和研究,進一步明確下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

    第三,要注重規模。規;a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征,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要有生產規模,大力引導農民按照依法、自愿、胡償的原則推進土地流轉,使土地的大戶集中,農民向雇工轉變,生產向規模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要有流通規模,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對經營業績突出、帶動農戶較多、納稅數額效大的專業流通協會、農民經紀人和遠銷大戶,要予以大力表彰和獎勵,促其盡快發展壯大起來。要有市場規模,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和優勢農產品專業市場,特別是對有一定基礎和氣候的市場,要進一步增強、提升檔次、擴大規模,提高其轉向帶動能力。同時,要高度重視農業虛擬市場建設,使其農網的龍頭企業和大戶延伸,讓他們更多地捕捉市場動態和行情,更便捷地組織和出售,從而擴大營銷規模和范圍。

    第四,要形成特色。就要要立足人無我有,在買方市場的大背景下創造賣方市場的小環境,這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和潛力所在。從全縣看,生姜和鳳丹是我們的兩大特色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我縣農業的重要特色產業。從各鄉鎮看,也有不少特色農產品,順安馬鈴薯、汀洲大豆、興圩蘿卜等等,都是本縣本市和周邊市場的搶手貨。對此,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認真謀劃,集中一定的人力、財力、精力,迅速把特色農產品開放,使特色優勢盡快地轉變為經濟優勢。特別要按照農業創新工程的要求和部署,切實加大力度,把生姜和鳳丹產業做大做強,使之真正成為縣域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品牌形象。


    《全縣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動員大會講話》來源于范文先生網,歡迎閱讀全縣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動員大會講話。


    【全縣實施農業創新工程動員大會講話】相關文章:

    關于全縣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開展情況的匯報06-28

    設施農業項目實施方案06-04

    全縣衛生系統作風整頓活動實施方案08-24

    全縣改進工作作風聯系群眾工作動員大會上的講話08-24

    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兩線一片”工程實施方案08-18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實施方案08-24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10-22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創新對策04-06

    退耕還林生態富民工程動員大會講話08-24

    探索特色辦學路徑 創新實施素質教育04-2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