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會議上的講話
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會議上的講話
株洲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暨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報告
毛朝暉
2016年3月25日
。ǜ鶕浺粽恚
同志們: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總結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動員部署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進一步推動我市公共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省文化廳李暉廳長蒞臨會議指導,騰飛市長親自出席會議并將作重要講話,大家要認真領會并抓好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
充分肯定近年來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實施"文化提升"戰略,建設文化強市,基本建立了"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ㄒ唬┰O施網絡基本建成
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把構建覆蓋城鄉、功能齊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文化建設重要任務來抓,基本形成了市級有標志性設施、縣市區有館、鄉鎮(街道)有站、村(社區)有室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神農大劇院、方特歡樂世界、湘江風光文化休閑帶等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相繼建成。"四館一中心"(市博物館、市圖書館、市群眾藝術館、市美術館和市戲劇傳承中心)等一批綜合性文化設施提檔升級正在啟動?h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劇場,大都完成升級改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部建成,基層服務點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已實現鄉鎮全覆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115個。農家書屋建成1922個(區劃調整前個數)。社區文化活動室建成206個。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
。ǘ┓⻊斩嘣窬殖醪叫纬
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廣泛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基本形成了多元化供給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周周樂"廣場文化活動,自1998年以來從未間斷,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文化品牌,被評為"三湘群星獎";炎帝廣場先后被評為"全省優秀文化廣場"、"全國優秀特色文化廣場"."株洲合唱節"、 "歡樂瀟湘·歡樂株洲"、"高雅藝術大巡演"、"株洲讀書月"、"我們的節日"等10余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影響不斷擴大。市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美術館全部免費開放。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實現一村一月一場,每年放映2萬多場。演藝惠民·送戲下鄉常態化,每年近1000場。攸縣"鄉村大舞臺"品牌,被列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去年精心打造的"社區大舞臺"品牌,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力量辦文化的積極性,形成了"群眾辦、群眾演、群眾看"的城鄉互動的生動局面。同時,廣泛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市縣鄉三級聯動已經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志愿服務品牌正在凸顯,F代傳播體系和互聯網文化建設不斷加強,打造了"韻動株洲"、"文化株洲"手機APP、微信、微博、網站四位一體的公共文體服務平臺。
。ㄈ┊a品創作體系基本建立
市政府設立"炎帝文藝獎",每兩年組織對優秀文藝作品進行一次獎勵,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特別是近兩年,進一步加大創作力度,不斷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水平。專業劇團創作排練的《紅藤草》、《瀝瀝太陽雨》和《從前有座山》,相繼榮獲文化部"文華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大型現代花鼓戲《山竹》榮獲第四屆湖南省藝術節"田漢優秀劇目獎",歷史劇《大順李巖》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大型劇本銀獎。去年精心打磨的原創音樂劇《天使合唱團》成功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獲得"田漢大獎".在第五屆湖南省藝術節上,我市榮獲10金5銀2銅的好成績,獎牌總數位居全省前列。
。ㄋ模┵Y源得到有效整合
近年來,我們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編制,將全市2351處不可移動文物點全部納入保護規劃編制,先后完成43處紅色文物的保護規劃,投入4億多元修復了一批重要的文物景點。炎帝陵二期、朱毛首次會面舊址萬壽宮、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洣江書院、株洲秋瑾故居,南方公司工業文化遺產群等得以全面修復。炎帝陵——桃源洞(神農谷)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紅軍標語博物館進入全國紅色旅游精品景點名錄,炎帝陵被公布為國家級風景區,正組織申報國家級5A景區。同時,我們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把非遺保護納入大文化、大旅游、大商業整體布局建設,推進非遺進校園、進市場、進演出工作,挑選有代表性的特色項目進行研究和推介。目前,我市對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11項省級名錄開展數字化記錄保護工作,初步建立非遺保護數據庫。
。ㄎ澹┤瞬抨犖椴粩鄩汛
在文化人才培養上進行積極地探索和實踐,設計了一條"走出去"、"請進來"、"傳幫帶"的路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拓寬人才培養平臺,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文化人才庫,建立了業余文藝團隊名錄,全市1286家業余文藝團隊,近10萬群眾文藝骨干活躍在最基層,服務在第一線。
盡管我市在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與全市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水平相比,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特別是對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中部)創建標準》,還存在一些"短板"和"硬傷".
一是基礎設施薄弱。我市每萬人擁有三館一站面積僅為535.92㎡,全省排名第9,遠遠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638.48㎡;人均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0.763㎡,全省排名第7.市級以"四館一中心"為核心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規模小、檔次低,館舍面積離評估標準有很大差距;部分縣區文化館、圖書館不全、不達標;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面積不達標,8個街道還未設立文化站;57%的村和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面積未達到200㎡。市縣兩級圖書館、文化館基本上未配備流動服務車,延伸服務能力不足。
二是服務效能偏低,F有服務覆蓋能力有限,針對貧困地區、特殊群體的服務項目不多。服務方式、手段滯后,沒有有效對接百姓需求,存在需求和供給"兩張皮"的現象;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建設和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庫建設數據總量偏低,城鄉電子閱報屏覆蓋率僅為10%.多元化服務供給不足,尤其是"一縣一區一品"方面,對文化資源挖掘利用不夠,缺乏統一規劃和創新,城鄉差距大,存在"重城鎮陣地、輕邊遠農村,重大型慶典、輕日;顒,重精英培養、輕大眾普及"的現象。群眾文化主體作用尚未充分激活,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還未形成。
三是保障機制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人員數量不足,年齡結構老化、專業人才斷層、文化場館"有館無人、有人無編、有編不專"等現象突出。資金投入不足,特別是縣區一級財政投入很少,資金困難已成為制約文化事業發展的瓶頸,目前全市人均文化事業費離全國人均指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看到已有的基礎和有利條件,更重要是要看到我們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就是以創建為總抓手,進一步加強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把問題解決好,把短板補上去。
二
全面把握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目標任務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是一項系統工程。按照文化部、財政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確定我市創建的總體目標是:到2017年,全面完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標準所規定的各項任務,達到創建標準各項指標的要求,率先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體要求是: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面覆蓋,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手段更加豐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公共文化管理、運行和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格局逐步形成,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為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型城市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示范樣板。
為實現上述創建工作目標要求,我們要切實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ㄒ唬┮粚嵒鶎踊A,推動設施建設標準化
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的重大制度設計。設施的標準化概括起來就是實現"四級網絡、三級標準、三項指標"."四級網絡",即市級重點抓好標志性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神農大劇院和"四館一中心"項目進程,爭取早日投入使用;縣市區著重加快圖書館、文化館等骨干性設施提質改造;鄉鎮(街道)努力推動綜合文化站的提檔升級;村(社區)著力建設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文體廣場。"三級標準",即市、縣兩級圖書館、文化館均達到國家三級以上標準。"三項指標",即圖書館方面,要達到人均占有藏書0.8冊、平均每冊藏書年流通率0.8次、人均年增新書0.05冊、人均到館0.4次以上。鄉鎮(街道)方面,100%的鄉鎮(街道)建有獨立設置,且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其設備配置、人員配備、管理服務等均要達到國家制定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準》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村(社區)方面,70%的行政村(社區)要建立面積不低于200平米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并具備數字文化服務能力。同時,要堅持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并重,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務水平。
。ǘ┮獎撔路绞椒椒,實現服務供給多元化
為人民群眾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健康向上、品質優良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核心,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及時準確了解和掌握群眾文化需求,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要加快出臺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指導意見和目錄,并將購買項目納入到各級財政新增預算。要與基層共建文藝輔導、培訓基地,向基層文藝愛好者傳授文藝知識、專業技能,把"送"文化開花變成"種"文化結果。要堅持"因地制宜、一地一品"的原則,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重心下移、資源下移,著力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風貌、文化魅力、民族特點的特色城鎮。要在創新文化活動形式上做文章,精心策劃和實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著力打造具有株洲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文化活動品牌。要積極動員專業和社會兩個力量,創作、推出一批反映國家深刻變化、反映時代改革發展、反映群眾現實生活的精品力作,提高株洲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ㄈ┮涌烊诤习l展,打造公共服務數字化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緊跟現代科技發展趨勢,積極推動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要加強制度設計課題研究。市里要聘請專家團隊,成立課題組,精心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課題研究。通過及時總結實踐經驗,研究規律,在個性中提煉共性,從一般上升到全局,實現成果轉化,形成制度性的政策、文件和工作機制。推動文化產品生產服務技術、文化傳播信息技術等實現重點突破,創新文化業態,促進傳統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升級。要加快文化機構數字化建設。把完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作為重點任務,繼續深入實施文化共享工程,突出抓好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建設,不斷推進市、縣、鄉、村四級文化機構的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的覆蓋率和服務效能,讓人民群眾享受豐富、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要打造文體服務信息平臺。積極探索"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統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文化場館建設、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直播衛星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數字農家書屋、城鄉電子閱報屏建設等項目,構建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實現全城一張網絡、一份地圖、一鍵通的均等化目標,切實解決文體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讓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更直觀、更豐富、更高效、更便捷的文化陽光。
。ㄋ模┮晟乒芾眢w系,確保公共服務均等化
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切實落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要嚴格按照《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和《湖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制定并完善縣市區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標準和考評標準。要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管理機制,推動基層公共文化參與式管理,引導社區居民和村民參與決策、管理和監督。要建立總分館服務體系,以市級圖書館、文化館為中心館,縣為基本單元實行區域統籌,統一網點布局、統一資源建設、統一上掛下派、統一服務規范、統一數字平臺、統一績效評估,實現區域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互聯互通。要充分整合教育、科技、婦聯、共青團、工會等部門的文化陣地資源,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提升綜合效益。
。ㄎ澹┮獜娀己硕綄,探索績效評價體系化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以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體制機制為依托,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評價機制。要以效能為導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考核指標,作為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機構績效考評、公共文化服務群眾評價與反饋、第三方評估機制,將考評結果與單位經費核撥、負責人獎懲、干部職工晉升、收入分配掛鉤。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要完善公共文化財政保障機制,根據《中部創建標準》要求落實必需的財政資金。要把建設高素質基層文化人才隊伍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加快完善文化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機制;借助鄉鎮區劃調整契機,建立一支扎根基層、專兼職結合、綜合素質高的基層文化隊伍;各地要按照要求,明確核定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穩定鄉鎮和社區文化隊伍,不斷提升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基本待遇。
三
扎實推進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
各級各部門務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明確責任,全員參與,合力攻堅,確保各項創建任務落到實處。
。ㄒ唬┮獜娀M織領導
市里成立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創建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責任主體,制定具體計劃,有序推進工作。在項目、資金、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實現公共文化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跨系統的整合和優化配置,切實形成創建示范區的強大合力。
。ǘ┮鞔_落實責任
作為創建工作的責任主體,市人民政府與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目標責任書》,創建工作規劃也對各有關職能部門的支持配合提出了要求。各縣市區要結合各自實際,盡快制定本地區創建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嚴格創建標準,細化工作措施,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推進,全面落實好創建工作任務。
。ㄈ┮⒅亟y籌兼顧
就是要在工作中統籌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處理好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的關系。既要對照國家標準,抓好規定動作,完成創建任務,又要堅持因地制宜,抓好自選動作,切實彰顯株洲特色,創造株洲經驗。二是處理好擴投入和可持續的關系。要統籌考慮群眾需求與政府保障能力,科學制定發展目標,合理推進基礎建設,不搞形象工程、短期行為。三是處理好城市與農村的關系。堅持城鄉聯動、城鄉一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平衡供需矛盾,提高文化有效供給。
。ㄋ模┮訌娸浾撔麄
要按照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總體安排和部署,大力宣傳創建工作的重大意義、總體部署,宣傳報道創建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全面展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成就。各級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宣傳活動,推出一批生動鮮活的深度報道,把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的要求和標準上來。要注重社會宣傳,結合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融入示范區創建工作主題,創新形式,廣泛發動,營造社會關注、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創建周期只有兩年,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齊心協力,勇于擔當,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抓手,大力推動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株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會議上的講話】相關文章:
創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標語08-16
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動員大會上的講話08-15
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會議上的講話08-24
文明創建會議上電信局長總結講話08-15
在創建學習型企業評估會議上的講話08-15
海珠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匯報08-18
在全市創建綠色家園領導成員會議上的講話08-12
在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動員會議上的講話08-15
創新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思路和模式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