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內涵
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边@一發展觀已經成為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理念,對實現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意義。從哲學上來看,科學發展觀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作者:余章寶
第一,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求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是上個世紀人類所發現的一個重要理念,即可持續發展觀?沙掷m發展,從人與自然關系來說,實際上就是解決人類需要的無限性和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這既是人類所面臨的共同的挑戰,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一種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實際上,如果以“人均資源”來制作一個世界資源版圖的話,中國是一個資源貧瘠小國,是地大而物不博。世界人均耕地為0.16公頃,中國人均耕地僅0.08公頃,僅及50%,中國人均水資源也僅占世界32%、人均礦產資源為47%、能源資源為39%、森林面積為14%。因此,資源的客觀約束也決定了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只能選擇可持續發展戰略。
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就是要放棄異化的方式對待自然,即超越把自然當作純粹的客體和“純粹的有用性”。在馬克思看來,自然界來源于自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時,精神界既是“人的精神無機界”,也是“人的無機的身體”,因為自然既是自然科學的對象和藝術的對象,自然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動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地揚棄對待自然的異化方式,才能最終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解和和諧。
科學的發展觀就是要在發展的同時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此,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廢棄物利用和社會消費等環節,加快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積極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倡導節約能源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節約意識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
第二,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實現社會和諧、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科學發展觀從人與自然關系來看,就是人與自然的統一,從社會關系來看,就是要實現社會和諧、協調發展,即建設和諧社會。社會是最復雜的系統,社會發展涉及到眾多因素。從宏觀層面看,社會發展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從微觀方面看,社會發展不是單純的物質財富的增長,而是要包括人文的、資源的、環境的、生態的指標,公眾教育、衛生、住房、社保、就業等指標,以及地區平衡、社會安定、社會安全和社會公正等指標。
科學的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繼承和發展。所謂兩點論就是要全面地看問題。重點論就是要抓重點。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中內在地包含著重點論。重點論要求分清綱和目、重點和非重點、主流與支流。兩點論就是主次結合,做到全局在胸、統籌安排、協調發展。全國是一個有機整體,應當按照“全國一盤棋”的戰略布局,國家制定方針政策,必須考慮全局利益和長遠發展,又要照顧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特點;地方要充分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又必須服從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需要。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就是要協調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關系,貫徹和落實“四個協調”和“五個統籌”的要求!八膫協調”就是“努力實現宏觀經濟改革和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相協調,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相協調,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相協調”!拔鍌統籌”就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特別要通過協調,解決地域、城鄉、不同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等差距較大的問題,促進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均衡發展,維護社會公正,從而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三,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就是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
無論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還是社會的全面進步,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茖W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實際上,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歸宿點。作為人來說,生產的目的是發展人的本質力量的“全面生產”,而不是為了純粹的肉體需要的“片面生產”;人的需要是一個“全面需要的人”,而不是把人的需要異化為抽象的胃,降低為動物性的機能。生產力發展本質上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發展。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人們對對象的享受,應該超越片面的占有,是“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總體的人,占有自己全面本質!痹谖磥淼纳鐣髁x和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因此,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預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緊密結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一切發展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離開了人的生存發展的需要,離開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謂的發展就失去了任何意義。堅持科學發展觀,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緊緊抓住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根本要求,緊密圍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搞建設、謀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好地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四,科學發展觀就是要通過提高執政能力加以落實。
如果說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性理念,那么,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就是貫徹這一理念的根本途徑和方法,而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則是實現這一理念的結果。這三個方面構成了一個由理念到途徑最后達致良好功能的完整的有機整體。其中,執政能力建設起著聯系科學發展觀這一理念和良好的執政效果之間的中介和樞紐。
執政能力最終要體現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實際上,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地指出,“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边@就是說,提高執政能力主要體現在完善政策過程,使公共政策過程具有透明性、民主性、公共性和公正性,從而保證公共政策具有一個良好的政策倫理品質,即公共政策是為全體人民謀福利,而不是為少數特權的利益服務的公共性品質。
正如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強調的那樣,首先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職能轉變,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其次,讓公共政策具有真正的公共性。公共政策就是解決公共問題,本質上具有公共性。因此,政府關起門來閉門造車肯定不行的,公共政策更不是少數行政長官的私密性的問題。政策制定應該讓專家、政策目標群體、以及其他相關利益群體和公眾參與進來。這就要健全社會公示、社會聽證等制度,讓人民群眾更廣泛地參與公共事務管理。同時,還要進一步擴大公民、社會和新聞輿論對政府及其部門的監督。
【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內涵】相關文章:
淺談哲學角度理解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論文(精選10篇)06-04
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08-18
國稅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 踐行科學發展觀,促進國稅事業發展05-11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方案08-18
科學發展觀思想匯報08-18
科學發展觀主要內容03-24
電信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08-18
教師科學發展觀論文-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教師的教學研究08-18
科學發展觀培訓學習心得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