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行政管理論文>管理科學論文>“政府一社會一市場”合作下的發展型孤殘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探究

    “政府一社會一市場”合作下的發展型孤殘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探究

    時間:2023-02-26 20:31:58 管理科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政府一社會一市場”合作下的發展型孤殘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探究

      “政府一社會一市場”合作下的發展型孤殘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探究
      
      費梅蘋(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上海200237)
      
      【摘要】本文以“機構照料兒童社會適應”服務項目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立足兒童需求為本和兒童發展權保障為本的福利理念,對構建“政府一社會一市場”合作下的孤殘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提出了反思和建議。
      
      【關鍵詞】兒童權利 “政府—社會一市場”合作社會工作服務
      
      【中圖分類號】C9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4828( 2012 )11-0011-04
      
      DOI: 10. 3969/j.issn. 1672-4828. 2012. 11. 002
      
      一、研究背景
      
      1959年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宣言》指出:“凡是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與正常生活為目的的各種努力、事業及制度等均稱之為兒童福利!眱和@菍和瘯r期的生理、心理、社會環境提供滿足需要、促進發展的社會政策、專業科學知識以及具體行為等的總稱。
      
      兒童福利的一般理論認為,兒童生活周期和需要滿足是兒童福利理論的主體和核心內容。公民權利和兒童權利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無論性別、年齡、民族和宗教信仰如何,所有公民都享有天賦、平等的基本權利;兒童是獨立、自主、平等的生命主體,對兒童的關愛、照顧、教育和保護不僅是家庭責任,還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基本責任,兒童有權利從家庭、國家和社會獲得所需要的照顧服務;兒童有權利享受正常的生活,有權利參與關系他們切身利益的決策,有權利發展他們的潛能。
      
      從國內有關孤殘兒童福利的研究文獻來看,很多學者對兒童福利服務開展了制度研究,并將視角聚焦于對兒童福利服務方式社會化的研究,提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社會化將是中國兒童福利服務的發展方向(竇玉沛,2009;陸士楨,2003;劉繼同,2010)。有學者在對現有兒童福利政策分層次梳理的基礎上,提出要從理念上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對兒童的重視程度;兒童福利政策視角應從重保護、重基本生存權利擴展到重生活、重全面發展等(仇雨臨,2008)。自1999年2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的通知》后,研究者們對兒童福利機構在政府管理為主的情況下,如何吸納社會資金合辦,如何通過收養、寄養、助養和接受社會捐贈等多種形式、走社會化發展的路子開展了廣泛研究。提出應發揮福利院在流浪乞討兒童救助中的作用,發展多元化教育整合模式,以適應流浪乞討兒童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羅利平,2008)。有學者提出要開展大齡孤殘兒童兒童的社會融合研究(朱眉華、蔡屹,2007)等。
      
      除了理論與實務研究者對孤殘兒童福利的研究之外,民政部及各省市民政部門也都結合各地實際提出了兒童福利事業的轉型發展路徑,有的提出應從單純的收養轉變為收養到安置(回歸社會)的一條龍;由政府單獨辦福利機構轉變為鼓勵社會各方共同舉辦;由機構單一為孤殘兒童服務轉變為同時為家庭有困難的殘疾兒童和社區散居孤兒服務等(任熾越,2008)。有的提出要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政府包攬向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轉變;探索多種養育模式,實現機構封閉式養育向開放式、社會化養育轉變;構建養育、康復、教育、就業“四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實現單一服務向全方位服務轉變(王凱,2010)。
      
      從上述文獻研究的內容來看,關注孤殘兒童生理、心理、社會方面的多元發展,通過社會化方式建立政府、家庭、社區等多方合作的兒童服務體系,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和發展方向。
      
      從全國各地孤殘兒童福利機構的服務發展來看,也經歷了從最初的注重“養育”功能;到關注孤殘兒童“養、治、教”的基礎性需求,并進一步關注孤殘兒童的情感、交往和社會適應需求的發展歷程。
      
      但是,如何立足現有福利服務基礎,通過孤殘兒童福利機構服務內涵與外延的拓展,動用社會多方力量來促進孤殘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孤殘兒童更好地回歸和融人社會,有關這方面的實踐及經驗研究尚不足夠。為此,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與上海市兒童福利院于2007至2009年,合作開展了《機構照料兒童社會融合項目》,旨在為促進孤殘兒童社會融合、推進兒童福利社會化方面積累實踐與理論經驗。
      
      二、上海市兒童福利院的《機構照料兒童社會融合項目》
      
      2004年,上海市出臺了《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勞動保障局、市衛生局、市委宣傳部、市教委關于進一步做好本市孤殘兒童工作的意見)的通知》。該文件規定“有勞動能力的大齡孤兒由市兒童福利院進行社會化模擬教育,勞動保障部門為其參加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提供政策支持,并為回歸社區的成年孤兒提供各種就業服務!
      
      為了貫徹文件精神,上海市兒童福利院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化模擬教育的探索,包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社會生活常識的教學,依托社區開展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實戰訓練,參加政府補貼和慈善性質的職業培訓,以及就業見習和社會競聘上崗等。生活和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孤殘兒童自我意識的提升,都為其成功回歸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管理科學論文 www.annahuzar.com)孤殘兒童的自食其力不僅能很好地減輕政府和社會的負擔,而且作為個體的他們也能夠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ㄒ唬╉椖苛鞒碳皟热
      
      “新啟航,心飛翔”社會融合項目中,社會工作者專門針對上報參工但未安置離院的大齡孤殘兒童的服務,依托個案管理的形式,提供一系列的培訓和輔導服務,以提高兒童各方面的能力,為進入社會、融入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社工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資料收集、融合培訓、模擬生活和崗位實踐四大階段,在服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及時回應大齡兒童出現的各種思想、行為上的困惑,引導兒童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兒童不斷獲得身心靈的成長。具體的服務流程見下圖:
      
      1.資料收集階段
      
      大齡兒童上報參工獲批后,正式成為“新啟航,心飛翔”項目的服務對象,啟心社工室社工在開展培訓之前,首先進行社會適應能力問卷調查,并通過個案訪談及其他方式的信息資料收集,為兒童建立服務檔案,并獲得基礎性資料。
      
      2.融合課程培訓階段
      
      該階段的服務包括居家生活小組、社區資源運用小組、飲食烹飪小組和電腦課培訓。每個小組根據目的和需求,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居家生活小組,主要采用社工教學和成員討論互動的方式進行,提高兒童對居家安全的意識和居家生活的能力。社區資源運用小組,結合技巧講授、實地模擬、角色扮演、分享與討論等形式,提高兒童對交通工具、購物場所、社區服務單位、社區管理機構和休閑文化場所等公共設施的認識。飲食烹飪小組主要在家政室進行,結合具體的菜肴烹飪,增加兒童對食材的認識,提高飲食健康的意識和飲食烹飪的技巧。電腦課的培訓,主要是學習一些辦公的基本技能,比如word、excel等的基本操作,社工講授一些基本內容,給兒童布置任務以檢查他們掌握的情況。
      
      3.社區模擬生活階段
      
      社區模擬生活就是一個學習實踐的過程,通過自身活動來反思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通過向社會人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區模擬生活訓練的場所是某小區內一個兩室兩廳兩衛的單元,入住時間為十周。每周都有明確的適應性任務。第一周是準備階段,大齡孤殘兒童一起打掃整理房間,為即將開始的新生活購買生活必需品,最后將個人衣物、生活品搬至小區公寓中;從第二周到第四周,啟心社工室的三位社工輪流負責,二十四小時陪同兒童,與他們住在一起。白天,兒童基本以崗位實踐和生活實踐為主,晚上和周末,社工開展分享活動,包括居家生活能力輔導、社區資源運用教育、辦公自動化軟件教學、人際交往訓練、法律常識與案例分析、工作能力與技巧討論、社會經驗分享、危機情況的處理等,并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個案輔導。社工每周還組織一次民主生活會,階段性地總結個人的收獲和困惑。
      
      社區模擬生活,使兒童第一次要為自己的衣食住行考慮,安排自己的生活。兒童在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的同時,也增加了迷茫和壓力。社工通過培訓指導和心理上的支持,讓兒童逐漸走出不知所措的困境,逐漸學會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己。
      
      4崗位實踐和職業培訓階段
      
      實踐崗位分為院內崗位和院外崗位,院內崗位包括心愿便利店、照料中心、食堂和后勤的工作人員;院外崗位根據來源途徑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大齡兒童的崗位實踐以服務性的工作居多,多以體力勞動為主,技能型的工作較少。
      
      參加崗位實踐和職業培訓,讓大齡兒童的視野得到了開闊,提早接觸到了工作的環境和相關技能,為兒童真正踏入社會、參加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心理上和技能上的準備。此外,通過參加社區模擬生活和崗位實踐,兒童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頻繁,對社會的了解也隨之增多,交往技巧以及處事能力都有了相應的提高。
      
     。ǘ╉椖砍尚
      
      社會融合項目體現了發展和參與取向的兒童福利模式理念,維護了兒童的發展權和參與權。發展和參與取向的兒童福利是指以兒童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以國家、社會和兒童的廣泛社會參與為基本途徑的兒童福利模式。在社會融合的項目中,國家通過在福利機構引進專業社工人才,為兒童提供專業服務,通過讓兒童主動參與培訓、接觸社會,與社會環境、社會進行積極地互動,達到兒童全面發展的目標。
      
      首先,專業社工人才隊伍的引進,獲得認同和發展!靶聠⒑,心飛翔”社會融合項目是上海市兒童福利院是社工服務的專業實踐平臺。通過項目的實施,社工逐漸被兒童所接納和喜愛,被院內領導和其他部門所認可,社工隊伍也在逐漸的壯大。其他專業的工作人員也通過積極考取社工職業資格證書,在原有崗位上開展兼職社工的工作。
      
      其次,兒童的成長。從2007年至2009年,有四十名左右的大齡孤殘兒童走向社會,他們在經過社會融合項目的培訓后,不論在意識上、社會適應能力上,還是在職業技能上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最明顯的表現是他們能快速適應社區生活,對區縣民政部門的依賴減少,減輕了區縣的負擔;對工作的認識和職業技能都有所提升,能較快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崗位要求,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逐漸得到認可;部分兒童不依賴區縣安排工作,獨自參與社會招聘依靠自身的能力找到工作,并勝任工作的要求;孤殘兒童作為個體越來越被區縣民政部門和社會人士所認可和接納。
      
     。ㄈ╉椖繉嵤┲姓、社會、市場發揮的作用
      
      在“新啟航,心飛翔”社會融合項目中,政府、社會、市場,三者之間已經有初步的職責分工和合作。政府的職責主要體現在兒童福利機構代表政府對孤殘兒童提供生活保障、創建社區基地、開展培訓活動、建立社會工作制度等;社會的職責主要體現在社區居委會、專業培訓機構、志愿者等組織和個人為孤殘兒童提供社會適應場所和資源支持、提供志愿服務、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市場的職責主要體現在一些企業等為孤殘兒童提供實踐崗位等。
      
      在該項目中,政府、社會、市場各行其責,相互支持配合,保障了孤殘兒童的社會適應技能的提升,滿足了其適應社會、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需要,實現了其發展性價值。
      
      三、構建“政府一社會一市場”合作下的發展型孤殘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的建議
      
      由《機構照料兒童社會融合》項目得到的啟示是,當堅持兒童需求為本開展專業服務工作后,孤殘兒童的發展權和參與權就能得到保障和實現,其自我發展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他們能夠更好地按照自身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工作崗位,減少福利依賴,彼此相互支持,獲得更好的良性發展。項目的成功也帶來了兩個方面的服務拓展和挑戰。
      
      第一是服務前移的拓展和挑戰。即把社會融合項目經驗經過總結后,運用于整個兒童福利院兒童的學齡前、學齡期、學齡后就業安置等各個成長階段。由此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構建全院及全人為本的社會融合能力指標、服務體系?如何統籌協調社會工作者與福利院其他專業工作系統的關系?社會工作者的崗位設置如何能夠保障全院、全人為本的社會融合目標的實現?
      
      第二是服務后移及拓展。所謂服務后移是指當大齡兒童得到離院安置后,需要得到社會層面持續性的服務提供和幫助,以協助他們繼續處理交友、婚姻、就業等各類繼續社會化所面臨的困惑。但是誰來提供符合大齡兒童繼續社會化所需要的社會服務呢?誰來建立福利院兒童社會融合的過渡服務基地?是機構,社區,還是政府?如何建立持續化的促進大齡孤殘兒童持續成長的社會服務體系?
      
      在兒童服務中,兒童社會化發展的需求,是構建社會福利社會化的基礎和依據。當機構照料兒童服務的持續化發展受到挑戰時,必須構建起符合兒童發展需要的“政府一社會一市場”通力合作的制度、政策和服務體系,為此,筆者建議: 第一,繼續堅持兒童需求為本的服務理念,從重保護、重基本生存權利擴展到重生活、重全面發展,這是孤殘兒童福利事業得以發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構建“政府一社會一市場”合作下的發展型孤殘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對于政府,制定“政府—社會一市場”合作的相關社會政策和制度;對于社會,提供適應孤殘兒童社會化發展的社區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對于市場,進一步提供過渡性職業實踐和就業基地。
      
      第三,完善福利院兒童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建設,包括建立健全社會工作者崗位制度、兒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考核制度等。根據社會工作服務正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基于項目的實踐經驗,筆者建議運用“行動學習”的理念和步驟,依托專業服務項目,建立項目工作者團隊共同實踐并探討社會工作制度建設,是目前較為可行、有效和可操作的社會工作能力建設策略。

    【“政府一社會一市場”合作下的發展型孤殘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探究】相關文章:

    社會工作發展下的公共關系論文08-18

    合作探究 自主發展——《小鎮的早晨》08-16

    社會工作服務于高職院校孤殘學生培育體系研究08-16

    讓兒童體驗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08-15

    關于社會工作實務中倫理困境探究08-18

    關注孤殘兒童策劃書07-31

    一個普通保育員與許多孤殘兒童的動人故事08-15

    創建學習型社會工作總結08-13

    蘇州昆劇傳習所市場化發展探究08-18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