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探析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探析郭合芹
。ㄟ|寧工程技術大學基礎教學部,遼寧葫蘆島 125105)
摘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在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素養教育中意義重大。通過進行歷史教學使學生認識和學習傳統社會中士大夫經邦濟世即經世思想;了解和學習近代先進中國人的愛國思潮;知道近代站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承擔了喚起公眾責任心的任務;了解學生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普世性的全球價值觀,即近代世界觀;了解中國歷史中的先進性和落后性;引導學生分析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成因。在引導大學生客觀看待中國歷史的時候,培養大學生理性愛國的理念。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歷史教學;愛國主義教育
由于歷史課獨特的身份,使它在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作用重大,尤其近幾年在高校將其列為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更加提升了其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的教育功能。而在當今多元思想文化的背景下,提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如何通過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素養,并形成理性愛國的理念,將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學習近現代史綱要中愛國主義思想,并使之滲透于大學生的道德修養中
。ㄒ唬┱J識和學習傳統社會中士大夫經邦濟世即經世思想
經世思想是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一種傳統精神,其特點是在遵守儒學根本信條的前提下,致力于解決當時社會存在的現實問題。每當一個封建皇朝江河日下之際,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封建士大夫們抨擊社會現實,不斷提出改革措施,挽救國家于危亡之際。
晚清的士大夫們很快發現老祖宗留下精神文化和物質遺產都不足于解決當時社會所面臨的內憂外患,而要使“外患漸輕”、“內亂可弭”,則必須學習當時不為中國人所認識的西方文明。而向西方文明進行學習則成為1840年后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學習的主旋律和必修課。第一次鴉片戰爭出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二次鴉片戰爭出現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出現戊戌變法。近代中國人在和西方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接觸過程中,敏銳地覺察到中西的差距,進而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向西方工商文明學習的浪潮。而這種學習西方,最終到達能夠和西方“并雄”目的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社會中的經世思想。在這種維護國家獨立完整的經世思想的驅動下,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學習西方、謀求國家獨立富強的愛國活動。
。ǘ┝私夂蛯W習近代先進中國人的愛國思潮
從林則徐、魏源到洪秀全、洪仁玕,從馮桂芬、左宗棠到王韜、薛福成、馬建忠、鄭觀應,從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到孫中山、陳天華、鄒容、章太炎,愛國思想是他們整個思想的重心,并促進和形成近代先進中國人的愛國思潮。
中國人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基礎上,隨著對資本工商業認識程度的加深以及國內形勢的改變,紛紛對愛國主義進行了不同層次和側面的表述。
這一時期的愛國主義由反侵略戰爭到變法維新、立憲改革、反清革命,隨著內容的不同,表現形式也紛紛不同。并且隨著對帝國主義認識不斷提高,以及自身近代化素養不斷提升,在謀求近代國家的發展上也更加的全面和具體化。
二、利用身份認同感教育大學生,提升愛國熱情
大學生尚未完全踏入社會,但關心國家時事,在知識界立于社會前端,正如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蘊含著無限生機和力量,是左右國家未來走向的決定性力量。近代歷史上大學生同樣發揮著引領國家走向的重大作用。梳理和學習近代史上大學生的愛國事件精神,利用大學生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可以達到提升其愛國熱情的作用。
。ㄒ唬┱驹跁r代前沿的大學生承擔了喚起公眾責任心的任務
五四事件中的大學生喚起了當時民眾救國于喪權之際的責任心。傅斯年是“五四”游行的總指揮,他在運動后不久這樣說:“我對這五四運動所以重視的,為它的出發點是直接行動,是喚起公眾責任心的運動!本o跟著五四學生運動的便是商人和工人的加入,形成了一場群眾性的反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的愛國活動。
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發起者主要是當時已經淪陷的東北大學的學生們。他們流浪北京思念故土,深感家園淪陷之恥辱,同時承受著日甚一日亡國之危機。他們不甘于此,發起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一二九學生運動不僅是當時愛國運動的一部分,更是喚起中國民眾大規模抵抗日本的愛國活動。此后,張學良對蔣介石的兵諫,以及形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能不說得益于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
。ǘ⿲W生運動中表現出來了普世性的全球價值觀,即近代世界觀
五四運動中的學生外抗強權,表現出維護國家主權完整和獨立的愛國熱情,同時在民族主義的基礎上,五四期間的學生也是為普世性的全球價值而抗爭。代表五四運動核心精神的《北京學界宣言》中說得很明白:“夫和議正開,我等所希冀所慶祝者,豈不日世界上有正義,有人道,有公理。歸還青島,取消中日密約、軍事協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條約,公理也,即正義也。背公理而逞強權,將我之土地由五國公營,儕我于戰敗國如德奧之列,非公理、非正義也!斌w現出為普世性的全球價值而抗爭。
在五四期間的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時,陳獨秀提醒國人愛國不是盲目的、無條件的,要以理性作為感情沖動的基礎。陳獨秀在《每周評論》上發表了《我們究竟應不應當愛國》,延續五年前《愛國心與自覺心》的思路,他說:“要問我們應當不應當愛國,先要問國家是什么!覀儛鄣氖侨嗣衲贸鰫蹏牡挚贡蝗藟浩鹊膰,不是政府利用愛國心壓迫別人的國家。 (范文先生網 www.annahuzar.com) 我們愛的是國家為人謀幸福的國家,不是人民為國家做犧牲的國家!标惇毿愕倪@種“理性愛國主義”背后除了堅守民族的愛國心之外,更是堅守以平等和自由為價值尺度的全球價值觀。
具有世界主義浪漫情懷的五四知識分子,他們的胸懷是博大的,不以一國一族的利益為溝壑,追求的是“世界主義的國家”和以普世性的全球價值為依歸的民族崛起。這就使“五四”的愛國運動,具有世界主義理想的愛國主義。
三、了解近代中國二重性的特點,培養大學生理性愛國的理念
近代中國具有二重性的特點,封建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共存,國家主權的存在與喪失共存,生產方式、經濟因素和階級力量的新與舊共存。這是近代中國發展的現狀和基礎。
。ㄒ唬┝私庵袊鴼v史中的先進性和落后性,引導大學生客觀看待中國歷史
從豐富的中國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先進性和落后性并存的現象,正如錢幣之兩面,互為表里,共同存在,否定國家發展中存在落后性則會淪為唯心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通過學生了解中國歷史中的先進性和落后性,引導大學生客觀看待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現存的故宮建筑群等等都以燦爛奪目的光芒贏得了世人的矚目,同時在傳統社會中我們也是亞洲文明的中心,亞洲周邊的國家匍匐在傳統中國的石榴裙下。
隨著十六世紀的到來,中西之間拉開了差距。幾個懷揣理想的冒險家拉開了世界地理大發現的帷幕,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逐漸明顯。誕生哥白尼、伽利略、牛頓,但丁、達芬奇,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之際,中國仍在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汪洋大海中飄蕩,封建專權、文字獄仍舊如影隨形般地和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老百姓不離不棄。19世紀20年代,世界上有了第一條鐵路,當19世紀70年代中國出現第一條鐵路時,皇帝卻以轟鳴的火車驚擾埋在地下祖先亡靈為由,取消火車頭拉火車,出現貽笑大方的馬拉火車之怪現象;19世紀中期,德國已實行義務教育,那時中國還沒有現代化的學校;中法戰爭中,法國失敗,茹爾費理內閣垮臺,晚晴社會道光、咸豐等帝在對外戰爭的失敗中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在學生認識了傳統中國以及步入近代社會之際先進性和落后性并存的狀態,引導學生客觀看待中國的歷史,不為中國步入近代之際外交、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落后而產生失落,也不為中國曾經遙遙領先于世界前列而沾沾自喜,形成一種全面客觀的歷史觀。
。ǘ┙袊鐣再|的成因分析,培養大學生理性愛國的理念
近代中國具有二重性特點,主要是由于外國入侵所致。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主權的完整性遭遇破壞,在傳統社會中牢不可破唯我獨尊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已面臨嚴重挑戰,同時產生了傳統社會中所不曾出現過的外資企業。直到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社會性質完全形成。
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成因除了外因所致,更有內因使然。首先是維護一己私利的專制封建政權所致。當晚清政權面臨內憂外患時,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遭遇著與中國相似的經歷。美國黑船壓境,日本人欣然接受了美國要求通商的諸要求。緊跟著明治改革派出巖倉使節團,歷時1年10個月考察歐美。日本明治維新成績卓然。作為一個后發型學習資本工商業的國家,終于躋身于歐美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之列。幾乎與明治改革同時派進行的晚晴洋務運動,歷時30多年,最終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全軍覆亡而劃上句號。
其次,中國封建社會的愚民政策所致。嚴復說:“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耳。國誰竊?轉相竊于民而已。既已竊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覺而復之也,者也。于是其法與令蜩毛而起。質而論之,其什八九皆所以壞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覺,常不足以有為,而后吾可以長保所竊而永世。嗟乎!夫誰知患常出于所慮之外也哉?此莊周所以有胠篋之說也”。使全國人民弱且愚,雖然有利于維系封建秩序,最終卻為外國強盜吞噬整個中華民旅創造和提供了條件,這就是封建制度一以貫之的“德政”。
客觀地認識和分析近代社會性質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立足于中國,胸懷世界的全球世界觀,不至于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泥潭中掙扎不已。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探析】相關文章: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08-16
心理暗示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析08-2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滲透探析08-18
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探析08-26
探析自主學習策略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08-2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探析08-24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比較法的探析08-20
反傾銷中的歸零問題探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