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晨報總編何寧:我們不怕競爭者
如今的北京報業市場紛爭依然激烈,尤其是《京華時報》歷經一年多的市場磨練已經站穩腳跟,報業市場在經過左沖右突的紛爭后重新回歸為持久的拉鋸戰,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下稱“晨報”)、北京晚報、京華時報四足鼎立的局面業已形成,在這場報業紛爭中,北京晨報無疑是受影響最大的,在歷經了波折起伏后,晨報重新奪回了市場,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位置。日前,晨報總編輯何寧到某網站在線訪談時就晨報面臨的來自互聯網和其它都市報帶來的挑戰透露了晨報的看法和措施。互聯網給紙媒體帶來了多大挑戰?
互聯網作為新的媒體出現時,傳統媒體曾有很多的看法,認為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是一種沖擊。而現在人們發現兩種媒體事實上在越來越快、越來越深層次的融合,一種跨媒體的新平臺正在形成。
對這個曾被爆炒過的話題,何寧認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說明我們的社會在進步,但各媒體能否有替代應該長遠看待這個問題。比如電視媒體的出現沖擊了廣播,然而現在依然有很多電臺發展很紅火,效益也不錯。何寧進一步舉例說,現在有一個說法叫無紙化辦公,但事實上無紙化辦公并沒有按照理想去實現,紙張的存在并沒有影響電子化的推進,從這個角度來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同介質的媒體,會找到自己的位置。把這種空間開發出來,其實是共贏的。
對于媒介一直呼吁的“謹防媒體泡沫”問題,何寧認為,能否產生泡沫有一個特別清楚的界限——媒體是否急功近利,如果急功近利,泡沫就會產生并且變大,如果有一個長遠發展的規劃,按照自己的節奏在打市場,就會非常理性地擠出泡沫。市場經濟可以算帳,比如說哪一個媒體多少多少份,因為我看到一些材料和信息,一個印張是多少成本多少錢,可以算出來,一共發行了多少,大家一致感覺到的收益,總量比較一下,就非常清楚你有沒有那么多泡沫。
希望競爭和平有序 不回避壓力
不可回避的是,《京華時報》的登場更加加劇了北京早報市場的競爭,原有的晨報、北青報、信報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變數也更大,然而,一年多的市場洗禮,人們發現,晨報沒有如人們預料中的全面落敗,反而在一段波動之后實現了發行重新“反彈30%”(何寧語)的記錄,依然廣泛“流動”于廣大市民手中。
受命于危難之際的何寧對晨報打的這個“翻身仗”有發言權,“從北京都市報的市場狀況來看,大家都是有所作為的,都爭取把蛋糕切的更多。但新媒體出現會使競爭出現新局面,從未來意義上對晨報是好事,晨報也希望有更強的市場競爭能力,競爭者出現也給我們提供了錘煉的機會,從決策者和管理者的角度來說,要把眼光放遠,清楚地把握未來的發展脈絡”。
“北京晨報作為北京第一家都市報到2003年7月已經五周年了,晨報的歷史積淀告訴我們,首先我們不怕競爭者,其次我們要根據市場的變化,有自己一些新的應對手段,比如說報紙的編排上、整體形象上等。如果晨報有所作為,那么對市場是不是一個反沖擊呢?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希望有一個和平有序的競爭,爭取把市場的蛋糕共同做大”,何寧信心十足。
然而何寧并不回避《京華時報》對晨報造成的壓力,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的態度,“首先它是市場的后起者,能夠拿到巨額的資金,同時能夠清楚的看到前面人的得失,能夠有所回避,它的成長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何寧對晨報也有足夠的信心,“北京晨報至今依然是北京報業市場上投入產出比最合算的一家,廣告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說明北京晨報的進入使市場門檻提高了,后來者要有更大的實力和勇氣,對市場的調查要更充分,從這一點來說,《京華時報》在市場操作手段上,確實有自己的特色”。
適時改版——北京晨報的突圍良策
何寧對待早報市場激烈競爭的平和心態和對晨報十足的信心決非空談,而是有充分對策的。何寧2002年6月3日由北京青年報調任北京晨報總編輯之后的50天時間里,晨報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做了全面改版,首先是大幅度的增加了時效新聞,特別是北京都市新聞和國際新聞。事實說明,晨報此舉是富有成效的,何寧透露,晨報剛完成的調查顯示,國際新聞和都市新聞排在讀者歡迎的第一和第二位。
據何寧介紹,晨報經過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后將曾經有過的12個周刊砍掉了9個,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何寧此舉有其自己的道理,他認為“報紙的核心實際上就是時效新聞,如果大家不看時效新聞,沒必要看每日報紙,看周報或者是雜志就可以了。所以必須是服務和推動新聞整體時效性的情況下整體設置的,只有新聞做好了,才能第二次銷售”。
改版后的晨報人們最大的感覺是“比較時尚”了,這是否暗示著辦報方針有了改變呢?何寧對此斷然否定,“報紙要改變不是空穴來風,是基于充分調研和讀者需求的反映。從明年來說,北京晨報還要變,只有在求新求變的過程中,才能找到突破。晨報有一個原則就是要堅持打造一家時尚的報紙,讓讀者拿到晨報時能感覺到這張報紙毫無陳舊之感,跟審美、閱讀習慣很合拍,同時還要注入更多的現代意識。有關現代科技、人文議題,讓讀者真正從內容上感覺到很新,引導讀者向這個方向調整”。
北京晨報總編何寧:我們不怕競爭者
對晨報改版,何寧認為版面反映出了改版的思路和意圖。何寧在介紹晨報的變化和發展時指出,“第一天的思路可能有缺陷,第二天看別的報紙可能處理得更好,在同樣的問題上,我會在下次處理時會改善?傊蔷ぞI業地做,認認真真挑選新聞,用新的點子不斷的刺激讀者閱讀味蕾,有了這個需求,晨報也就跟上社會文化生活發展的變化”。何寧在總結晨報改版時也是滿懷喜悅,“我覺得我們的報紙,尤其是這半年多以來不斷在變化,新聞的時效性大大的提高了,信息量也增大了,跟讀者的互動也增多了,市場的新點子我們反映的頻率也增多了。有了這些方面的變化,我相信讀者應該會越來越滿意”。
關注新聞事件 頭條新聞如何出爐
何寧所言的改版效果不虛,從晨報改版后的版面和欄目設置看,晨報的改革直接帶動了發行量的反彈,何寧更是指出,晨報的改版三個月后的發行量比改版前上升了30%,何寧將這一效果歸為晨報內容的調整和提升。
對新聞的整體要求,何寧指出,“從北京晨報來講,就想為讀者提供最真實、最快捷的新聞信息。從主觀上講,就是在新聞中最大限度地注入人文色彩和人文精神,因為社會生活節奏發展越快,人們精神的潛在需求越大,對人文精神的體現,才符合我們這個世紀環保的追求,符合人與自然生態和諧的追求以及我們在精神生活層面多樣化的選擇!刻斓纳,從晨報開始’是我們的口號”。
論文北京晨報總編何寧:我們不怕競爭者來自
何寧進一步指出,大家對都市報都有一個基本評價——要有時效性。都市報有二大特點,一個是可讀性,這樣才能爭取更多的目光;第二要貼近,媒體根據自己的版面,可以做一些帶有附加值的服務。無論是讀者需要的信息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媒體和社會進行溝通,幫助讀者解決困難。而對社會新聞事件的直接追求則是都市報首先要做的,離開了新聞事件,新聞沖擊率將會降低,而都市新聞就是要為大家關注率的提高來服務的。
對新聞事件的報道首當其沖的就是對頭條新聞的選擇,何寧指出,頭條新聞首先必須要在一定重要性基礎上有很強的閱讀沖擊力,沒有閱讀沖擊力的消息,除非是獨家,或者是世人關注的重大新聞;第二點,頭條必須是新聞扎實,而且是客觀公正的;第三,如果是晨報獨特視角的信息更好,各報頭條撞車的情況時有發生,這要看做得到位不到位,象WTO、申奧等,這是考驗員工素質高下的標準,在一定重要性標準下的可讀,這是頭條的標準。
“首席工程”機制構建人才體制
談到報業的人才流動,不由讓人想起《京華時報》。如果說當初網絡大舉進軍媒體是給報業人才市場帶來一次沖擊的話,那么去年《京華時報》則掀起了一場波及全國報業人才市場的波瀾。在外界看來,《北京晨報》在這場風波中受了很大影響。
對晨報曾經出現過的員工流失歷史,何寧笑言“我現在也是流入晨報的一員,我是帶著信心來晨報的。人員流失有各個層面的考慮,一個是有需求,或者是有競爭力的媒體,還有的員工覺得要上臺階,一旦有機會他肯定會換一個地方,‘樹挪死,人挪活’,價值可能會更放大”。 然而何寧對人才的流失這個話題心情并不輕松,他分析說,員工流失核心的問題就是因為媒體自身的思路在搖擺,市場發展的目標不夠明確的情況下,員工感覺是在這里費神、耗力無效,所以才出現了比較大比例的,甚至中層的流失。報紙在市場上穩定了,員工的安定感加強了,他覺得應該有更多的精力應該投入在推動報紙往前走。
對晨報如何挽留人才,何寧指出,晨報馬上要推出“首席工程”,即首席記者和首席編輯。過去晨報提出過這個概念,但是在管理體制上,并沒有按照一個相對較高的標準去定位,2003年初將推出這一機制,而且這個機制是內外溝通的,晨報將留出相當的比例,對社會公開招聘首席記者和首席編輯,從業務上有新的要求,待遇上肯定遠高于普通員工。晨報此舉就是想給那些能夠引領創新業務的人員公正的待遇。
何寧進一步指出,傳統培養的業務人員只管業務,要找一個既懂市場經營又懂編采業務的綜合人才很難。所以晨報一直在研究一個問題——如何讓我們的編采機制具有市場的功能。比如說在選題的處理機制上,某一個編輯如果有市場意識的話,拿到選題的話,會掂量,它能給報社帶來什么樣的整體效果,會根據報社的整體定位和讀者的市場進行選擇。如果沒有這樣的意識,就是平鋪直敘的堆在版面上,沒有把信息的真正價值挖掘出來對報紙來說就是一種損失。所以有一定市場意識的編輯和讀者,這種人才對各個媒體來說都是非常需要的。
靠發行拉動廣告 慎待外資媒體進入
發行和廣告是報紙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何寧透露,半年來晨報的總體發行量通過改版以及市場動作上升了大約30%,并且這個數字仍在提高。一線發行隊伍——小黃帽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這應歸于新聞內容的整體帶動,改版造成新聞可讀性的上升和沖擊力的加強。新加入讀者的比例越來越大,其中很多都是新讀者。何寧同時指出,晨報已經渡過了靠編輯業務人員拉廣告的階段,按照專業化的分工,由專業的廣告市場開發隊伍做廣告工作。編輯記者拉廣告是過去向市場化進程轉軌過程中很多媒體存在的普遍現象,F在已經自覺地跨過了這個階段,在整體經營的情況下,各司其職,而且是按照市場和企業的管理模式來管理報社。
北京晨報總編何寧:我們不怕競爭者
對于晨報當前最大的贏利點,何寧指出,我們首先關心的是晨報為贏利創造的平臺和條件,報紙印一張賠一張,靠的是廣告的支撐。贏利點在哪里?源頭就在時效新聞的改造和創新突破上。晨報有一系列的計劃,還有一個賣點——就是服務于讀者,不能光讓讀者看信息,同時要讓讀者在看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實惠,即所謂的“訂晨報送大禮”。2003年我們還提出給讀者提供享受文化大餐的機會。我們會獲得人氣的支持,這個人氣的支持,是晨報未來開拓市場的最有利條件。
如何看待外資媒體的進入呢?何寧認為,現在國內媒體和國外媒體相比有巨大差異?第一層面是人才,最大的差異就是一線編采人員缺乏全球化的新聞視野,尤其是品牌化的報紙,要想新聞做的更有社會影響力,一線隊伍是否有這樣的素質和標準,就顯得很急迫。第二是機制層面,員工積極性的發揮是很重要。第三是資金,傳統思路下的媒體不可能成為市場上的巨人,巨人會誕生在按照規范的市場經營要求操作者當中。第四是差異,隨著開放程度加大,人的流動對媒體影響更大,這個問題應該具體的分析,簡單來說,外資進入媒體,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外資是有目標有選擇的在進入。媒體要強身健骨,首先還是內資的作用,中國的媒體還是中國的資本要辦。外資進入后文化的東西和民族的東西是不能替代的。(本文據北京晨報總編輯何寧12月5日在新浪網訪談內容整理)
(來源:千龍新聞網)
北京晨報總編何寧:我們不怕競爭者
【北京晨報總編何寧:我們不怕競爭者】相關文章:
北京我們來了作文05-27
對事業單位人事爭議仲裁的法律適用等相關問題的思考/何寧湘08-05
夜寧08-15
面試題:晨報招聘編輯記者試卷08-17
關于人事部國人部發〔2003〕30號文件的有關問題的思考/何寧湘08-05
何所冬暖,何所夏涼02-25
報社總編輯述職報告07-20
寧蓉愛情線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