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網合一”的發展趨勢與高新技術前景展望
[內容摘要]電信、電腦、電視三種網絡的合而為一,是未來網絡媒體發展的趨勢,而數字化將給我們帶來高新技術的新景觀。
[關鍵詞]三網合一;數字化;高新技術
三網合一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的有線電視覆蓋面已達到我國人口總數的35%左右,將近1億戶家庭可以收看到有線電視節目。2001
年底,全國24個省市的國家干線網將全面開通。預計到2005年 ,我國的國家干線網可以傳送100套電視節目和100套廣播節目。有線電視網絡及其相關產業的年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毋庸置疑,這樣一個龐大的信息網絡相對于只有2200萬用戶的互聯網絡而言,擁有相當大的資源優勢,是一座極有挖掘潛力的“金礦”。
所謂“三網合一”,是指利用有線寬帶網的優勢,將電信、電腦、電視三種網絡合而為一,形成規模優勢的發展模式。伴隨著網絡媒體時代的到來,有線電視網絡所孕育的產業機遇非常明顯,寬帶網的突起使三網合一的雙向傳播成為可能。三網合一后的有線電視網絡視頻類雙向傳播可以為我們提供Internet接入、視頻點播、電視電話、電視會議、遠程教育及醫療、電子商務等各項服務。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寬帶三網合一技術在有線電視網絡上的應用是可行的。當前國際上的有線電視網絡正在大幅升值,資本流向非常明顯,新產業誕生的所有條件幾乎都已經具備。而我國的有線電視在向數字化、多功能化、產業化和大規模聯網方向發展的過程中,也應當成為未來信息社會新興的網絡媒體支柱。
隨著中國電信的分解式改組,中國聯通的整合式重組,中國有線電視網絡也將進行產業化改造,中國電信一家壟斷市場的局面將被打破,相對分工、適度競爭的局面將在中國的信息市場展開。
首先,從技術原理的局面看,我國目前電信、電腦、電視三網在主干網上都實現了光纖化,只是在規模上各有千秋。其中,電信、電視網的規模占有優勢。而有線電視網絡所具有的寬帶優勢,在圖像,特別是運動的影視圖像的傳輸上,具有最有利的、先天的入戶優勢。有線電視網絡在技術條件上最能勝任網絡傳播應有的多功能服務發展前景需要。帶寬高達750M—1000M的有線電視網絡較之普通電話線64K的帶寬顯然更能適應傳送所有多媒體內容的需要。而且從整體上看,對我國有線電視現行網絡進行寬頻改造,遠比新建同樣技術水準的電腦網絡或電信網絡省錢省力得多。因為有線電視網本身就已經是一個現成的寬帶信息網。
其次,由于有線電視及其所屬的整個廣播電視行業擁有一支生產并傳播各種形聲并茂節目的成熟的人才隊伍,因此,也最具有適應網絡傳播的多功能服務發展前景的需要,及提供各種新的服務信息源的能力。
第三,從受眾廣泛程度的層面來看,我國有線電視網絡與電腦網絡相比也具有相當的受眾優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國受眾對電視情有獨鐘的收視習慣,已培養了中國受眾對有線電視具有一種更樂于利用的心理意識。何況三網合一后的有線電視網絡并不需要在各個家庭增添若干新的媒體設備、設施就能提供新的服務,而只是活用各個家庭既存的媒介終端設施(如電話、電視機等),并未給各個家庭增添很大的消費支出壓力。國家級光纜干線迄今已經鋪建了8000余公里。 有十幾個省鋪建了省級光纜干線網。 有近2000個縣建設了有線網絡,其中有400多個縣已實現了光纖到鄉鎮或到村。全國已有大部分省市完成聯網,形成了一個擁有8500多萬用戶的世界第一大有線電視網絡。
我們認為有線電視HFC寬帶網絡可以有效地將電信、電腦、電視三種傳統網絡合而為一,這也是在我國現階段經濟水平條件下,可供選擇的通向信息高速公路的最佳基礎網絡。 加快實現有線電視全國聯網,將十分有利于加速國家信息化基礎建設的進程,三網合一的模式也將加速國家網絡經濟規模的形成,從而帶動相關信息產業盡快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高新技術前景展望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電視人為了適應新的傳播時代的要求,為了順應國際先進電視技術發展的潮流,在電視高新技術領域進行了不斷地探索與努力,除了上文我們提到的“三網合一”模式之外,數字電視與高清晰電視、數字交互式電視等都是未來10年間我國電視業著力發展的重點高新技術。
1. 數字電視與高清晰電視
國際上一直有模擬電視和數字電視之分,而事實上兩者也都分別存在著標準清晰度電視(簡稱標清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簡稱高清電視)的區別,即現在的SDTV和HDTV。數字電視不一定是高清的,真正的數字高清電視其分辨率能達到1080DPI,圖像質量幾乎可以媲美彩色印刷。
數字電視技術的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至今經歷了衛星傳輸、衛星直播和地面發射、寬帶多媒體網傳輸幾個階段。隨著壓縮技術與傳輸技術的成熟和標準化,今后3至5年內,數字電視將促進并加速全球寬帶多媒體網的入戶。
數字電視的發展與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目前尚無統一的國際標準,主要有ATSC(美國——高級電視制式委員會)、DVB(歐洲——數字視頻廣播制)和ISDB(日本——綜合業務數字廣播制)三種制式,區別主要是信道編碼和調制方式的不同,目的都是為了爭得自主權(知識產權),搶占未來的數字電視市場。
“三網合一”的發展趨勢與高新技術前景展望
早在1989年我國即開始“高清晰度電視技術研究”,以廣科院(ABS)為主,結合國內多所院校,匯集了國內電視方面的專家進行攻關。1996年3月,國家科委通過了“高清晰度電視功能樣機系統研究開發工程總體實施方案”,我國的高清晰度電視研究進入硬件開發階段。
我國在1995年下半年開始數字電視信號的衛星傳送。1998年9月8日,中央電視臺用我國自主研制的高清晰度電視功能樣機成功地進行了ATSC標準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發射和接收試驗。1999年元旦,四川寬帶多媒體網臺利用DVB朇(數字有線電視廣播系統標準——正交調幅制)標準,開始在網上試播數字電視節目。1999年1月7日,深圳康佳集團公司在美國CFS展示會上,展示了我國第一臺ATSC標準的高清晰度電視機。2000年10月1日,中央電視臺試播了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地面廣播。
國家計委不久前發文,同意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進行數字電視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試點。根據國家計委的規劃,深圳試點的主要內容是進行數字電視廣播實驗,研制數字電視專用芯片和推進高清晰度電視的產業化。
隨著人類微電子、數字壓縮和傳輸、記錄和顯示以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數字電視入戶將成為21世紀寬帶多媒體網的基本業務。
論文“三網合一”的發展趨勢與高新技術前景展望來自
當電視信號以全數字的形式從演播室經過衛星又落回到地面后,制約信號質量入戶的瓶頸是地面寬帶多媒體網傳輸方式的模擬化。雖然目前廣大電視用戶看到的節目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但相對于電視節目制作中心發送的信號質量仍然有不少差距。廣播電視節目以全數字方式傳送了幾千公里,在距離用戶幾公里之遙的地方又變成模擬方式,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目前如果能夠打通數字電視節目通道的入戶瓶頸,將對提高收視質量起到明顯的作用。
21世紀初數字電視入戶不僅僅是寬帶多媒體網自身基礎的基本業務,同時也是MMDS和DBS基礎的基本業務。寬帶多媒體網只有利用光纖寬帶傳輸網絡的優勢,先從傳輸數據業務開始,然后不斷擴張數字電視入戶,形成對本行業的壟斷,以求得超值的壟斷利潤。如果說20世紀寬帶多媒體網的發展重點是數字電視入戶,那么這將是劃時代的舉措。
2. 數字交互式電視
所謂互動電視,就是與傳統電視相比增加了互動性,用戶可選擇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也可以根據觀眾自己的喜好選擇電視劇的情節和結局;直播節目主持人也可以同電視觀眾直接聯系、反饋信息,甚至可以由電視觀眾自己寫出劇本,及時演出和播放。另外,互動電視不僅可以24小時滾動播出,還可以把播放過的節目存儲起來隨時觀看;与娨暤那疤崾菙底只,數字化互動電視的清晰度非常高,收看互動電視將是前所未有的感受,高清晰度的畫面、高保真的音響效果,其帶來的震撼將遠遠超過當年彩色電視取代黑白電視時的效果。
業內專家指出:“數字廣播電視將電視從被動媒體轉變為主動媒體,未來的電視臺將不再是單純意義的電視臺,而應是一個信息中心!雹偻ㄟ^對用戶進行精確管理,包括收視調查、信息反饋以及收費情況,并及時根據用戶收視的信息來調整節目的播出,使之具有智能化更改節目內容的能力,從而彌補原來電視臺不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缺陷。未來的電視臺要求節目提供者要滿足不同口味觀眾的要求,不僅要制作高質量的節目內容,還要使家庭電視機的圖像與演播室的一樣清晰,要增加多訊道點播。這不僅在人員的配備和人員的素質上將有一個質的飛躍(比如實現體育比賽的直播,原來只需要一個導播來控制播出信號,現在則需要多個導播實現每一個機位信號的現場直播),而且服務的程度和等級也都將再上一個臺階。
然而,傳統電視節目只是從電視臺到觀眾的單向數據傳送,互動電視卻要求雙向數據傳送,也就是說對于傳統電視來講是一個節目占用一個頻道,而對于互動電視,從理論上講卻是每個觀眾要占用兩個頻道,所以互動電視對于數據傳輸方式和速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電視數字化只是互動電視的前提,而高速寬帶網的建設完善才是實現互動電視的基礎。
隨著技術進步的加快以及互聯網絡的再現和迅速發展,有線和無線高速寬帶網的建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焦點。高速寬帶網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它需要整合各方面的社會資源,尤其是現有的各大城市之間的高速骨干網、城域網通信資源運營商及通信設備制造商共同搭建寬帶網絡基礎平臺。
同時應該指出的是,互動電視的實現離不開電視的全面數字化,電視數字化已經被確定是我國電視發展的方向。根據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局擬定的數字電視發展計劃,中國將于2010年結束模擬電視廣播系統,F在,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都進行著從設備到節目制作、播出的逐步數字化。在2000年高交會上,深圳電視臺已經成功試播了5套數字電視節目,并將于2001年底前實現數字電視的正式試播,預計在2005年全國停播模擬電視節目。 我國已將加速高速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今后發展的重點,要建設新一代的高速信息傳輸骨干網絡和寬帶高速互聯網,以構筑滿足經濟與社會需要的信息化基礎信息平臺。預計在2005年,我國部分發達地區的高速寬帶網建設將能基本滿足互動電視傳輸需求。到2010年,全國大多城鎮也將能夠收看互動電視。
“三網合一”的發展趨勢與高新技術前景展望
【“三網合一”的發展趨勢與高新技術前景展望】相關文章:
期貨市場國際化前景展望08-05
東亞“新經濟”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08-05
中層干部競爭上崗的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08-12
中層干部競爭上崗的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08-15
中國與日本、韓國在國際物流領域的合作現狀與前景展望08-05
流媒體技術在校園網中的應用及前景展望08-06
試論水電發展趨勢08-06
試論水電發展趨勢08-06
談NMET的發展趨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