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商務管理論文>電子商務論文>從“中國制造”看中國物流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從“中國制造”看中國物流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時間:2023-02-20 08:27:58 電子商務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中國制造”看中國物流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迅速提高我國的物流服務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才能長期保持優良的投資環境,這是關系到國家的戰略發展目標能否完成的基礎條件問題......

        一、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制造中心”
    ??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據統計,我國居世界第一的產品已經有數百種,貿易份額或市場占有率占世界第一位的也有相當可觀的數量。今天“中國制造”的標簽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個國家、各種產品上。
    ??
    ??由于“中國制造”不斷提升的性價比,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采購中心。有的是全球采購中心,有的是地區采購中心,有的是中國采購中心,目前主要集中在上海、廣州、深圳、青島等城市,僅上海就有200多家跨國公司的采購機構.2002年跨國公司采購中心在中國的采購規模已突破300億美元,2005年將超過500億美元。2002年沃爾瑪的采購額120億美元,戴爾電腦35億美元,摩托羅拉16億美元,美國通用11億美元,福特10億美元,惠普2000年至2002年100億美元等等。
    ??
    ??二、現代物流發展的機遇
    ??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第二個翻兩番的目標正是要抓住這樣一個機遇。把我國從一個制造大國變為一個制造強國和貿易強國,這也必然使我同成為一個物流大國和強國。首先,我國加入WTO以后,由于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和我國生產成本具有比較優勢的特點,國際資本流人的速度明顯加快,到2002年我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同家。我國不僅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方針,并且在未來會有新的政策出臺,鼓勵更多的外資以更多的形式進入中國。副總理吳儀在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座談會上明確表示,“中國政府鼓勵跨國公司通過受讓股權、頭斷資產等不同方式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允許國有企業向外商出售股權、資產”,等等,顯示出中同對外資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進一步期待。其次,現代物流的發展在國際上也是新型的產業,還沒有形成壟斷,也沒有形成完善的物流標準和規范體系。最近我國制定和頒發了無線局域網的標準,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無線局域網也是新發展起來的技術,我國在應用和設備制造等領域都有很大影響力,有實力制定標準,國外廠商要與我國做生意就必須遵循我國的技術標準。物流也是這樣,我國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完全有機會參與物流國際標準體系和規范的制定,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
    ??
    ??三、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
    ??一是發達國家的物流企業直接參與我國物流市場的競爭。由于我國物流服務水平低,目前進人我國的制造業、商貿業的跨國公司,通常要把其物流的國際合作伙伴帶人中國。在國際貿易中,80%的進口合同是采用FOB價格結算,出口的80%是采用CIF價格結算,也就是說合同不包括物流服務。在生產環節利潤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我國外貿的快速增長并沒有帶來效益的快速增長,長期以來我國的國際海運存在著50—8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國的物流業乃至整個流通服務體系的發展,使得我國不能擺脫生產成本低、交易成本高的不平衡,影響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二是面臨不發達國家的挑戰。因為國際制造中心從歐美到日本,從日本到亞洲四小龍,現在到了中國大陸,這種轉移的速度正呈現越來越加快的趨勢。我國沿海地區的生產成本在迅速上升,許多不發達國家也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入到競爭國際資本的行列中來。相比之下,我國沿海地區生產成本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步弱化。但是物流成本和相應的綜合服務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我國沿海地區仍然具有吸引投資的綜合優勢。因此,只有迅速提高我國的物流服務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才能長期保持優良的投資環境,這是關系到國家的戰略發展目標能否完成的基礎條件問題。

    ??四、“世界工廠”和競爭力優勢
    ??
    ??“世界工廠”遷入中國固然反映出我國的某些優勢,但是并不代表經濟的競爭力已經具有優勢。反省19世紀以來的工業化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工廠”的轉移是有規律的,今天進入中國,總有一天也會轉移走,問題是如何利用這個機遇,提升國內的經濟競爭力,建立新的比較優勢,并在其遷出時,能夠在更高的層次上走出新的發展之路。
    ?
    ??當今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基于成本較低的生產要素或經濟規模形成的比較優勢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大多數產業競爭優勢的主導因素。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了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以競爭環境的差異來解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產業競爭能力和生產力水平的差距,同時引入并發展了“產業簇群”的觀點,將產業簇群視作競爭優勢的主要載體。其中形成完備的相關產業和支撐配套產業是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
    ??由于我國缺乏配套的服務體系,特別是國際貿易和物流的服務體系,不僅影響了外商投資中我國應獲得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影響投資環境。只有具備完備的相關產業和支撐配套產業,外商投資才能扎下根來,進行系統地、戰略性投資。也只有這樣的投資才能盡快帶動我國產業的提升和競爭力的提高。美國一家公司于1995年在長三角建立生產基地,成為該公司在世界最大的兩個基地之一,今年上半年出口8億美元,居江蘇出口榜首。但主要是流水線裝配,員工中絕大多數為高中畢業以下文化,從事簡單勞動,工資微薄。企業無根,經常在已經很低的生產成本上斤斤計較,曾3次提出撤資要求,迫使地方政府屢屢提供更優惠的政策來挽留。這樣的項目仍難以吸引后續投資與人力資源,技術研發和配套產業。
    ??
    ??五、從國際趨勢看我國物流發展的方向
    ??
    ??隨著科技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在加快,商業模式的創新與科學技術的集成和深度應用密切結合在一起,在跨國公司已十分普遍,并逐步成為一個國際趨勢。深入分析這個趨勢,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制造業的價值正在迅速向產前、產后的研發、分銷和服務等領域轉移,對這些領域的資源控制和整合的能力遠比生產制造能力更加重要,已經影響到企業對于核心競爭力的選擇;二是以信息和信息技術來整合社會資源的深度和廣度在不斷發展,對于資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成為企業的新理念,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和非核心業務的外包;三是基礎資源的整合形成社會化的服務網絡體系,提供標準化的、更有效的基礎性服務,有效性主要來自整合和服務的商業化模式;四是基礎性的服務網絡體系并非一個產權邊界清晰的實體,而是一個開放的標準和規范體系,其形成也是一個逐步完善的建設過程。這幾點對于發展我國的現代物流業是有指導意義的。
    ??
    ??我認為現代物流業正在形成一個三層結構的模式:第一層是通訊與信息網絡平臺,提供公用的通訊和基礎信息服務;第二層是物流基礎資源平臺,是利用通訊信息技術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形成的基礎功能服務體系,例如運力資源、倉儲資源的整合,公共的結算、信用服務體系等。這前兩層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物流基礎平臺,在其上根據需

    求可相應建立專業性的、區域性的物流服務應用系統。三層結構的模型只是一種方法論,它在于強調:要采用信息和信息技術來整合物流資源,構成面向社會的資源網絡體系,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整合不一定涉及產權,“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因此是建立整合的標準體系和利益機制;整合后的資源在提供服務時是商業化模式,促進社會分工和服務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的專業或地區性物流服務系統要根據市場需求來分別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仍然采用三層模型的方法論,進行不同層次的整合、外包。整個現代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豐富起來的。
    ??
    ??除了上述促進建立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外,現代物流示范工程還有兩個方面的重要任務,一是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等技術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服務的質量,提高政府監管水平,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直接管理,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例如海關、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監管等。根據這樣的指導思想,國家可根據市場需求和現有基礎條件,安排一些重點行業的專業物流或重點城市的物流示范工程,以應用帶動整個物流服務體系的建設。


    【從“中國制造”看中國物流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相關文章:

    中國的保險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08-05

    中國網絡游戲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08-05

    中國的物流與經濟區的發展08-06

    中國的物流與經濟區的發展08-06

    關于中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幾點思考08-06

    關于中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幾點思考08-06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08-20

    電信網絡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機遇08-06

    教師專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08-1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