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理工論文>環境保護論文>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內涵與法律保障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內涵與法律保障

    時間:2022-08-18 09:18:09 環境保護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內涵與法律保障

    摘要: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公眾可以參與環境影響評價。2015年,我國修訂了《環境影響評價法》。通過修訂這部法律,增加了我國公民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為我國公民參與環境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國正式實施公眾參與立法保護模式。公民參與權是公眾參與立法保護模式的基礎。我國設計參與制度時,沒有以公民參與權利為制度核心。原則性、不完整性、被動性、孤立性、分散性,成為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模式的主要缺陷。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為了消除公眾參與立法保護模式的局限性,我國必須明確公民參與權利,為公民參與權利提供法律保障。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內涵與法律保障

    關鍵詞: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公民參與權利;法律保障

    從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可知,2015年經過修訂,增加了公民參與環境保護的權利,公眾有權參與并且監督我國的環境保護過程!董h境影響評價法》很好地立法保護了公眾參與權,可以實現公眾監督、民主決策的價值,提高環境質量。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立法保護由形式保護逐漸發展至權利保護。公眾權利是公眾參與制度的核心。由于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尚未完善,公眾參與疲軟,無法正常發揮公眾監督職能。

    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權利內涵

    環境公眾參與制度的內容是,國家根據環境法律法規,賦予公眾環境保護參與權和環境保護活動參與權,依法承擔環境保護義務。有了法律的保障,公民可以在環境公眾參與制度允許的范圍內監督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環境決策行為,公民可以使用環境保護的參與權,真正參與到國家的環境保護過程中去,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履行作為公民該履行的義務,促進環境保護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推動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環境公眾參與權利是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的核心,F代社會高度分散化,強制要求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法律賦予公眾環境保護參與權,可以充分調動公眾的參與積極性。后現代主義批判實證主義時提出了公眾充權的概念。公民的行動能力是公民充權的重點內容。公民“有權利作出決定”可以明顯提高公民的參與積極性。公眾參與的效果取決于公眾能否對政府環境決策和環境執法行為產生影響、政府是否為公眾提供了法律保障、公眾是否具有承擔法律后果的能力、公眾是否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權利是公眾參與的核心,是連接公眾行動力和行動效果的橋梁。為了更好地保證公眾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確保公眾參與制度的順利實施,需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作為保障,其中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明確公眾具有參與權是重要的一項舉措,確立了以權利為核心的公眾參與制度的基礎。政府和企業必須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履行環境保護義務!董h境影響評價法》、《環境保護法》,是我國公眾參與權的法律保障。

    二、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局限

    (一)公眾參與的原則性

    公眾參與權是《環境保護評價法》和《環境保護法》的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內容,不是立法核心。兩部法律對公眾參與權的規定僅停留在原則層面,未明確規定公眾參與權的內容。部委規章是保護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權的專門法律!董h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明確規定了公眾參與權的行使范圍、行使方式和執行程序!董h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的法律層次低、法律效力不足,無法滿足社會需求。調查問卷、專家咨詢、聽證會等制度設計缺乏科學性和完整性,實際操作性欠缺。

    (二)公眾參與的不完整性

    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治理環境,綠色發展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只有保證環境不受到破壞和污染的前提下發展經濟,才符合綠色發展的原則和觀念。當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環境風險預防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的質量和效率,需要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公眾參與制度,確保公眾最大程度地參與到環境保護和治理過程中,確保公眾參與到政府的政策調研內容、政策制定結果、許可批審環節和治理后續等過程中來,充分聽取公眾意見。為了確保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完整性,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參與時間和環節,進一步調動公眾參與環境治理和保護的積極性,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公眾參與的被動性

    聽證會、問卷調查、專家咨詢,是我國環境保護立法為公眾提供的環境保護參與方式!董h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規定,開展聽證會必須遵循公平、公正、公開、便民四項原則,充分聽取公民、法人、社會組織的意見,對公民的意見陳述權、證據質疑權和申辯權提供保護。政府是聽證會的主導者,公眾無法主動行使參與權。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企業或政府指定環境評價機構,評價機構成為利益方的代表。利害關系人和其他范圍人選成為少數群體。環境保護專家可以參與聽證會。政府擁有專家選擇的主導權。有關單位可以使用行政職權,選擇為自己利益論證的專家參與聽證會,影響了聽證會的公平性。

    (四)公眾參與的孤立性

    從當前的環境法規來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內容未能明確公眾參與的具體內容!董h境保護法》和《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均無法明確落實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這使得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具有孤立性,無法更好地參與到整個環境保護中來,政府部門提供給公眾的環境信息不完整,有的政府部門完全不透露環境信息,這就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增加了難度。公眾只有享有充分的知情權,才能夠發現環境信息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更好地行使監督權,進一步提高政府環境保護的工作質量和水平,從而推動我國環境保護的進一步發展。通過新的環境保護法可以進一步擴大公眾的環境保護權利,促進環境信息公開化和社會監督日;,推動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與立法內容相銜接。

    三、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的策略

    (一)完整規定公民環境參與權

    公民參與權融合了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實體權利包括知情權、參與決策權、管理督促權和訴權。從權利落實的角度來說,實體權利都是程序權利,存在于環境保護的各個環節。公民環境參與權的本位是參與,是一種公權性環境權。公眾知情保證了信息暢通。參與決策權的內容是,公民可以參與決策環節、管理環節。管理督促權的內容是,公民可以監督環境保護決策和環境保護管理。訴權的本質是救濟性權利,是保證公民可以行使參與權的權利。知情、參與、監督、救濟,都必須明確具體權利,為公民行使權利提供保障。我國可以通過立法,規范公民環境參與權,將保障性訴權納入立法保護范圍。當環境保護檢舉權出現爭議時,公眾可以申請行政訴訟。當環境保護規劃出現爭議時,公眾可以申請訴訟救濟。公民參與權利的完整性和參與程序的銜接性,是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具體立法規定的基礎。

    (二)構建以公民參與權為核心的公眾參與制度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的基礎是公民環境保護參與權。公眾被征求意見、公眾主動提供意見、公眾個體參與、環保組織團體參與,都是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的表現方式。公眾參與的主動性,是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必須重點保護的內容。政府是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的主導者,公眾無法獲取參與的主動權。發揮公眾積極性、防止權力濫用,是政府設計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公眾主動參與環境保護代表公眾切實考慮自身環境權益。利益表達、舉報、監督、權益救濟等,都是公眾行使環境保護參與權的方式。保障參與是環境保護立法的核心。公益性是環境保護的特點。專業環保組織參與環境保護,可以增強公眾參與的社會效果。由于我國關于環保組織參與公益訴訟和參與環境保護的法律內容尚未完善,專業環保組織參與環境保護存在一定難度。

    [參考文獻]

    [1]熊謀林,戴林莉.公眾參與在環境保護法治中的作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39(08):68-73.

    [2]曾云敏,趙細康.環境保護政策執行中的分權和公眾參與:以廣東農村垃圾治理為例[J].廣東社會科學,2018(03):209-218.

    [3]徐以祥.公眾參與權利的二元性區分———以環境行政公眾參與法律規范為分析對象[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4(02):63-71.

    [4]王秀哲.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保護研究[J].北方法學,2018,12(02):103-111.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內涵與法律保障】相關文章:

    公眾參與下環境保護論文08-19

    法律制度農業環境保護論文08-19

    人人參與環境保護班會教案范文(精選8篇)10-26

    人人參與環境保護班會教案(通用8篇)10-27

    參與的作文06-05

    公眾演講的技巧12-13

    公眾演講技巧08-29

    軍訓參與心得05-10

    公眾演講的表達技巧11-05

    公眾演講口才技巧02-1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