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理工論文>計算機信息技術>圖書館應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與管理工作

    圖書館應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與管理工作

    時間:2023-02-22 15:51:02 計算機信息技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圖書館應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與管理工作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開放的圖書館在為全社會提供信息與知識的服務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面對挑戰,擬定專題、專人,有目的有系統的建立有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庫,是現代圖書館走多元化發展之路、開拓創新的重要舉措,可以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當前圖書館界似乎有一種傾向,比較多地注意到高科技的設置與發展的問題。這雖然是現代圖書館發展的方向,我們不可忽略。但現在各館都在一味的比哪個館電子閱覽室有多少,上網程度如何,數字轉換進程如何和寬帶網的設置等等,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一個常規的且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地方特色文獻的儲存和利用。所以,地方文獻的搜集與利用工作,應引起重視。

    圖書館應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與管理工作

    我館對業務工作一直持兩個重視的理念,一是重視高科技的發展,二是重視日常業務工作的不放松。當前圖書館工作的大環境是多著重在發展館界規模和加強高新電子技術等,而對一般不會引人注目的常規工作則沒有重視,往往造成經費負重比例大,建一個大館,差一大筆歷史帳。而造成館藏書建設和用戶服務等基礎工作漸漸式微。有的甚至文本文獻的儲存和利用等基本建設工作基本上未開展,處于一種冷落的狀態。所以我們在當今圖書館事業蓬勃發展的時候,談一些悖乎時尚的意見,呼吁各兄弟館認真狠抓文獻部、文獻研究室的業務工作建設,讓圖書館真正發揮為社會精神文明與經濟建設服務的良好功能。

    知識資源的特點主要包括可共享性、重復使用性而不損耗、易于傳遞以促進知識資源共享與利用。鑒于此,我們在抓圖書館業務全面發展的工作中,認為應該對現在所處的時代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是說人類積累和創造的知識,將成為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文明與進步最主要的推動力。知識經濟的特點是經濟的增長來源于知識資本,而知識資本的核心是人才加技術。它們進行組合后所擁有的創造能力和這種能力的持久性,就體現了知識經濟的價值。知識經濟時代這個大環境對圖書館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并隨時伴隨著陷阱。它面臨的機遇:

    一是圖書館已經或即將成為知識流通與傳遞的重要部門,它將直接進入經濟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

    二是圖書館的社會地位日益提高,它將承擔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能,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成為知識的管理者。

    三是知識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對高科技人才的培養與爭奪,圖書館對培養人才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受到政府、社會與教育部門的重視與支持。

    四是圖書館是出成果、出人才的地方。因此,圖書館是知識經濟的基礎性結構,它可以有機地融入知識經濟時代而成為知識經濟產業的重要部分。

    五是圖書館是向人們展示古今社會文明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與場所,因此圖書館有義務真實地記錄和推廣我們社會先進的文明和光榮的傳統。這些都是我們所面臨的機遇。但是,我們圖書館在發展的機遇中同時也存在著各種挑戰,那就是:

    一是知識經濟時代對圖書館及其工作人員將有更多的需求和企望,它不僅要為社會進行文獻的收集、保存、整理、開發和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而且在智力開發、人才培養、知識信息傳遞、文化藝術展覽和再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知識經濟時代更面臨著如何體現綜合國力的提高這樣一種挑戰,要走向全球化就要加速培養人才,提高信息質量,勢必要求圖書館員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有寬廣的知識面,具備卓越的決策判斷力,有相當高的全面業務技能,善于利用圖書館的藏書、設備和管理手段篩選出用戶需要的信息,向讀者進行高效高速的全方位的傳送服務。所以一方面要盡快引進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對現有人員加強繼續教育工作。

    三是圖書館也必須迅速轉變自己,加快現代化進程,逐步向數字化、網絡化、虛擬化圖書館發展,使之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信息中心和網絡中轉站。而圖書館員則當然地要成為信息導航員和知識工程師。面臨這樣的機遇和挑戰,可以預測,現在的圖書館勢必將在于21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發生全面性的巨變。新一代的圖書館也就是數字圖書館之類,將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而出現。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既有它前進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在知識經濟時代同樣也有隨之而來的知識陷阱。陷阱這個詞大家都不愿聽,但它確是歷史發展必然伴隨的一種現象。

    四是知識在未來將獲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光輝地位,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任何光輝都伴隨有陰影,“知識經濟”也將伴隨著各種陷阱,比如說電腦化陷阱、商品化陷阱及權力化和經濟化陷阱等。

    五是必須認識文獻資源是形成面向實踐、注重新技術、追求理論精品的特色,鑄就求實創新的風格,成為社會各界所求學科領域極具權威性與指導性的應用工程。

    在知識經濟這一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圖書館可能為適應新時代的需要而傾全力于圖書館的高科技的發展和建設,而忽略或漠視了常規工作,特別是文本文獻工作。我們萬不可以片面性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來對待新時代圖書事業的發展,不要出現“見(計算)機忘(文)本”的現象。我看到不少館因為片面追求高科技建設,耗用了絕大部分經費,而使文本入藏出現大量短缺,使圖書館文本收藏的功能逐漸萎縮。為了滿足高科技建設的經費需要而大大削減購存文本的經費,因此很多期刊短缺了,很多重要的書籍采購量不足,甚至有人還認為只需幾間電子閱覽室就能很好地發揮圖書館的功能,不可避免地落入“知識經濟”的“電腦化陷阱”之中。我們對于文本應有充足的認識,因為信息的產生大部分需要有文本根據,因此不能偏廢文本文獻的不斷儲存和利用,既要開拓創新,又要傳承文明。文獻的儲存不可能無所不收,而應視具體情況來確定其收藏的重點,如各地區的圖書館在加強電子書庫的同時,應著重地方文獻的儲存與利用。

    “文獻”的概念在我國始于遠古時代,有文字記錄的認為是始見于《論語·八佾》,至于文獻的具體定義和所涵蓋的內容既有自漢以來的不同解釋,又有今人的研究和詮釋。近幾年,有不少文章著重闡釋了地方文獻的有關問題。地方文獻是不同于其它文獻的一種特色文獻,它充分體現著地域的社會發展和地方的時代變遷特色,只要是忠實的反映本地區的社會、政治、歷史、地理、經濟、軍事、物產資源以及人文活動等相關資料的事件收錄,不論其時間的上下限和使用各種不同的載體,即使是散亂的手書記錄資料和口述回憶包括原始數據等等,都應是地方圖書館應館藏和利用的對象。這些地方文獻對立足祖國、放眼世界及本地區的各方面工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咨詢作用。尤其在網絡環境下,地方文獻更應以其獨有的特色參與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共享。

    現在我們可以從網上瀏覽到無數我們想要了解的地方文獻的有關信息,我們可隨心所欲地隨手獲取到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資料,這正是我們長期儲存地方資源信息的結果,是知識經濟時代給我們的貢獻。如我們長安圖書館現在開展了地方信息檔案庫,專事地方文獻的收藏,我館五樓展廳還投資200多萬元特別建立了一座長安改革開放歷史成就展廳,對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發展通過地方文獻以實物和文字方式向全社會展出,使社會各界一進入圖書館就可以通過觸摸實物看文字說明、觀電視演播等清楚地了解長安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有民國時期以來有關社會變革的國家及地方文獻達數千種,一些地市公共館也多注意及此,如佛山市圖書館規定了地方文獻的收集范圍分古籍地方文獻、現代地方文獻和虞籍人士著述等。湖北荊門市以政府行為的方式,向全市市民大力征集地方文獻。另外一些圖書館還設立了專門的辦事機構對地方文獻工作進行專題的研究。南開大學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還掛靠有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屬的地方文獻研究室,承擔收集與研究工作,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地方文獻的建設管理工作,更好地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服務!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涉及面廣、點多、線長,無所不在日常主要表現在:

    一是地方史志方面。地方志是一方區域修史之志,是某個地域專門性的原始記錄文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傳統,且受到各個時期社會的重視,它是一個綜合國情、省情、地州(縣)情的活化石,有能力的地方圖書館就是它最好的收藏與保護的場所。據我們了解,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古今不同時代的地方志有數萬多種。如某省圖書館最近公布的地方文獻年鑒中提到,他們當前所搜集的地方文獻中僅新舊地方史志約有15000余種,僅這一宗就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地方文獻之寶。因為這些地方史志中,保存了大量有關各個時期的社會經濟、自然現象、風土人情、文化傳統工藝等資料。

    二是宗族譜方面。宗譜是與地方史志有同樣悠久歷史的一種地方文獻,數量非常之大,在我國新舊約有近十萬余種。它記載了祖先的功過是非,這些文本除去夸耀與虛構的內容外,確有不少可資參考之處。因為在記載某個人的歷史時必會記錄當時時期的社會原始情況。如名門旺族的家族史,為地方的開辟發展、為人物的研究提供祖先和子孫的資料最詳細,如荊州圖書館收藏的岳姓族譜中就清晰地記載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岳飛將軍苦讀詩書,尊敬師長和長輩的動人故事,這些雖然具有一定的民間傳奇色彩,但它必竟從歷史的角度向我們補充了一些有關英雄的軼事。在《曹氏宗譜》中,證實曹雪芹的祖籍是遼陽,后遷居沈陽,原屬漢軍旗,后改歸滿洲正白旗。宗譜的內容比較豐富,除一般有關家庭的世系、家訓、祠墓、傳記外,還有專題部分(如雜記和文獻),儲存著較多的地方文獻。家譜對人口研究尤有價值。通過家譜,可以了解到本家族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人口的增減速度、原因,家族的興衰過程,人口的社會構成,職業,文化狀況,婚姻狀況以及壽命等。因此書庫中保存這些各個時代的宗譜,是非常具有重要性和戰略性的。

    三是民間自存書庫。有些地方圖書館一味地認為檔案館是地方文獻專門的收藏館所,圖書館不具有這一功能。最終造成圖書館資源貧乏,館藏知識層不全的局面。正是由于現在有些地方(全國大部分地方)體制是圖檔分流,是兩大系統,檔案由檔案館保存。但在不涉及國家機密的情況下圖書館應該有自己的一條線去重點收集自己所需的地方文獻資料。因為國家專門的檔案機構很少去搜集民間個人留存檔案,以至于部分民間個人保存的檔案沒有受到良好的保護,丟失、遺落、被盜情況嚴重。所以說地方圖書館應該擔當這些重任。

    四是石刻碑文。在祖國的大好河山為重要的人物、事件立石建碑是中國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傳統。這些碑文是地方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珍貴的資源已經被各個時代的政府所注重。如山西是我國文物大省,到處都有石刻,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人編著《山右石刻叢編》保存了重要的地方文獻,為學者研究所用。沁水縣曾匯集石刻文字160余通,有不少反映地區社會生活的文獻資料。河南省為了研究該省地震文字記載的準確性,特在全省范圍內搜求碑刻文字相印證,終于完成了一部比較系統而可靠的河南地震集,為預測地震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有一些隱性的地方文獻知識也常常被人們忽視,這是過去很少涉及并往往被忽略的重要地方文獻資源,我國有句成語說“入境問俗”就是為尋求地方文獻的隱性知識。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文獻中“獻”的部分,也就是地方上賢哲們頭腦中尚未變成以文字落于載體的知識。國外有些圖書館對所屬社區可以提供隱性知識的賢哲們都很熟悉和關注,遇到各式各樣問題無法為讀者解決時往往就向這些賢哲們進行咨詢。我們的圖書館應該開發這一領域,為這些人建立人才檔案,以備隨時咨詢。但作為一方圖書館,應該有責任去收集有關文字資源、圖片拓印資源,為地方文獻歷史留下可循性資料。

    除了上述幾例外,地方文獻還有圖冊、簿錄和舊照片等等,數量極多,而且大多是有收藏保存價值而一時尚難數字化的,稍有忽略,一縱即逝,終成遺憾。杜定友先生把地方文獻視作地方圖書館的第一要務確是卓見,至今仍具有其生命力的。我們之所以如此強調圖書館與地方文獻的關系,甚至達到呼吁的地步,主要是希望不要以一種矛盾掩蓋了另一種矛盾。我們的思路是,不論是哪一種類型、哪一種級別的圖書館都必須在與時俱進的思想指導下,加速圖書館的現代化、網絡化、數字化的進程。建立不同內容的地方文獻專題數據庫以滿足資源共享的要求。但與此同時,也不應忽略作為圖書館大宗入藏資料的地方文獻,要用同樣的力量對之進行收集儲存整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圖書館事業在知識經濟時代為社會現實、經濟建設和高科技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出處〕 圖書館論壇2003(4)



    【圖書館應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與管理工作】相關文章:

    圖書館應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08-09

    高校圖書館應重視地方文獻的收集與建庫08-09

    區域性高校圖書館應重視地方文獻建設08-09

    高校圖書館應收集地方文獻08-09

    師專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工作芻議08-09

    地方高校圖書館應注重地方文獻的建設08-09

    淺談地方文獻的收集與利用08-09

    淺議地方文獻的收集與利用08-09

    地方文獻收集利用補遺08-09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