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MIS開發中C/S模式與B/S模式的結合策略
李 葵(安徽省安慶供電局計算機中心,246003,電話:0556-5341417)
摘要:
企業MIS開發已大量應用Web Server新技術,但不能將此新模式完全替代傳統模式,或
者與傳統模式完全對立,應發揮各自長處,找到最佳結合方法。
關鍵詞:Intranet MIS Client/server Browse/Server
一、引言
Intranet這個名字自Internet商業化以來,已成為一個時髦的詞,且讓人們逐漸與MIS 的概念混淆區別。若按一般的理解為:“防火墻之后的Internet”,確實與初級MIS(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筆者認為Intranet不能與MIS相提并論, 至少基于以下二點:
1.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技術之上的,為適應企業的應用需求特點,所開發出增強了的應用技術平臺。它側重于平臺技術。
2.MIS構件包括計算機應用程序、OS、通訊協議等,它是一個綜合系統,而且更注重于網上內容及網上管理?梢哉f,Intranet的出現只是更豐富了MIS的吸引力,而根本不能代替MIS的含義范圍。
基于概念上的混淆,目前在企業信息網的建設上普遍存在著兩個誤區:
1.將Intranet等同于MIS,認為MIS就是指C/S(客戶機/服務器)模式,Intranet代表了新技術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以前的所有系統設計方案都可用B/S模式來解決,全部系統在B/S模式下開發。
2.將Intranet與MIS對立,認為B/S側重于信息文本發布,C/S 的數據庫信息的形成過程也就是它的發布過程,主張數據庫信息進出仍用C/S模式。
筆者認為以上兩種做法都是偏激的,是對Intranet新平臺的缺乏認識所致,有必要給予充分認識才能正確對待。
二、C/S的實用與缺陷
MIS在我國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 但真正普及應用還是近十年來的事。由于負責企業龐大而復雜的數據信息的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C/S本身也是屬于發展到90年代的較為先進的結構。 這種模式將應用一分為二,服務器負責數據管理,客戶機完成與用戶的交互任務。C/S 具有強壯的數據操縱和事務處理能力,以及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約束。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日益擴大,應用程序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逐漸也暴露了以下幾點:
1.開發成本較高。C/S 結構對客戶端軟硬件要求較高,尤其是軟件的不斷升級,對硬件要求不斷提高,增加了整個系統的成本,客戶端越來越臃腫。
2.移植困難。不同開發工具開發的應用程序,一般來說互不兼容,不能搬到其它平臺上運行。
3.用戶界面風格不一,使用繁雜,不利于推廣使用。
4.維護復雜,升級麻煩。如果應用程序要升級,必須到現場為客戶機一一升級,每個客戶機上的應用程序都需維護。
5.信息內容和形式單一,因為傳統MIS 一般為事務處理,界面基本遵循數據庫的字段解釋,開發之初就已確定,而且不能隨時截取辦公信息和檔案等外部信息,用戶獲得的只是單純的字符和數字,既枯燥又死板。
6.新技術不能輕易應用。因為一個軟件平臺及開發工具一旦選定,不可能輕易更改。
三、B/S的先進與不足
基于B/S的Intranet技術,其三項優勢是實質性的:
1.它是有計算技術以來最穩定的技術平臺。在 C/S時代,用戶最苦惱的問題莫過于如何選擇一個穩定的平臺。由于以前的技術基礎不是網絡,因此自然地發展出眾多的互不兼容的技術平臺。每種技術平臺,從用戶應用穩定性要求來看,都可以說是曇花一現,給用戶留下了無奈與苦惱。只有進入網絡計算機時代,由于上億用戶都聯在網上,其技術才獲得了高度穩定性。它只能發展,不能被推翻,所有人只能支持和遵循它,不能控制它。
2.它本質上是一種客戶機技術,這對于大中型企業特別合適。在C/S模式下, 每種應用的主要部分是在客戶機側。別的不說,光是在眾多的客戶機側安裝和維護多種應用的多個版本,就叫人受不了。而Internet技術卻不同,上億個用戶只是通過瀏覽器這個統一界面,就可享受到無限豐富的,永遠在不斷變化和發展著的信息服務。Intranet原則上取消了所有在客戶機側的維護工作。
3.它提供了異種機、異種網、異種應用服務的聯機、聯網、統一服務的最現實的開放性基礎。通過Intranet技術統一訪問異種數據庫,早已成為現實。從 ISDN 到ATM,再到現在大行其道的TCP/IP,正是由于 Internet的大行其道,寬帶IP將會成為真正的、統一服務的(數
據、語音、多媒體)網絡基礎。
但是存在著兩大問題,一為:企業是一個有結構、有管理、有確定任務的有序實體,而Internet面向的卻是一個無序的集合,B/S必須適應并迎合長期C/S下的有序需求方式。其二為:企業中已經積累了或多或少的各種基于非Internet技術上的應用,與這些應用聯接,是Intranet一項極其重要而繁重的任務。缺乏對動態頁面的支持能力,沒有集成有效的數據庫處理功能,系統的擴展能力差,安全性難以控制,好集成工具不足等等,都讓我們應慎重行事。
四、C/S與B/S將長期共存
在傳統的C/S下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應用和信息, 例如各類數據庫和各種格式的文件,而Intranet必須能充分利用這些已有的應用和信息。Intranet技術基礎由于其通用性,能提供的標準接口是不多的。例如訪問數據庫的辦法歸根結底仍是CGI,而直接用CGI不僅編程麻煩,而且維護更困難,對于極大多數的企業是不適用的,至少是不夠用的,還要有一系列的應用接口工具。而 B/S模式目前只適用于信息發布, 對于如在線事務處理(OLTP)應用尚有實質性困難。所以說,C/S與B/S模式還將長期共存,而二者間的接口工具也是一種長期需求。
1.全文檢索數據庫的集成
Internet的技術就是以文本為基礎的,可以說,Hypertext就說明了這個優點。全文檢索是Intranet的一個基本組成,關鍵是指定檢索條件,還有就是能把各式各樣原來的文件(庫),方便地轉換并裝入全文檢索數據庫。雖然現在有一系列的接口工具,但由于原來文件的格式種類幾乎是無限的,這問題不可能有最終的解決方案,只能靠開發廠商不斷完善和優化。也有以(超)文本文件為基礎信息的管理系統,由于沒有合適的平臺,勉強使用關系數據庫或Lutos Notes這種專用平臺來建設,但要么開發困難、效率低下,要么則會使用戶陷入專有平臺固有的各種苦惱之中。Intranet技術在這方面是無可比擬的。
2.關系數據庫的接口
Intranet與關系數據庫的接口是MIS 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里我們不具體闡述,這也是Intranet與Internet的區別最大之處;ヂ摼W上常常是一些不規則文本的發布,而企業內部更注重于對有序數據的發布,這是 MIS的靈魂,目前解決這個問題大致有三條路徑:
1)許多數據庫廠商推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的特點是基于各自的專有技術,與其數據庫產品以及開發工具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如果企業只用或主要使用一種數據庫,這條途徑是可行的。但Intranet的開放性將大打折扣。
2)使用所謂的OLAP工具,即獨立于數據庫產品的分析工具。但目前出現的OLAP工具的Intranet版本都不夠成熟,應有一番競爭乃至到成熟的過程,但必須應用于多種數據庫及需求比較復雜的用戶。但這樣做投資較大且需專門培訓。
3)在Intranet平臺中提供訪問關系數據庫的通用接口工具,這是最理想的做法,但目前產品仍沒有達到前兩種工具的性能,希望盡早有一個功能強的通用接口工具產生。
3.工作流接口
對于大部分企業,全面、完整的工作流工具并不太需要,因為全文檢索和關系數據庫的接口工具已解決了信息的存儲和共享使用。而工作流中“工作”是屬于OLTP的,目前最好還是采用傳統技術。如屬于辦公自動化方面的,最自然的是采用Office套件;為收集原始數據,還得需要Form工具。而Intranet的“消息傳遞”工具是一大缺項,目前可行的只是利用電子郵件系統,而現在主要問題卻是企業中通常采用Lotus Notes等郵件系統, 而不是直接使用Netscape等瀏覽器中的電子郵件功能,因此需要一個工作流接口工具,能實現基本的工作流功能,能綜合調用Office或Form工具,完成基本工作。利用企業的電子郵件系統實現工作消息傳遞,利用Intranet調閱信息。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B/S要想在企業MIS中起主導角色,要走的路還很長,而MIS經過長期的建設,由C/S鑄就的數據大廈也不可能一下由B/S改寫, 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帶任何成見也沒有什么激進偏見,將 C/S與B/S技術淋漓盡致地盡展優勢,發揮在企業MIS建設中。
五、C/S與B/S的結合策略
如上所述,B/S在MIS中的一個重要用途即是WEB,而目前企業WEB的基本工作模式就是:
1.WEB Browser根據用戶操作對WEB Server提出訪問請求。
2.Server將請求分析處理,通過CGI訪問DBMS以進行數據的查詢統計或事務的提交。
3.CGI根據DBMS返回的結果生成HTML文書經過Server向客戶的Browser返回結果。
4.Browser將HTML結果顯示給用戶。
對于上述流程,工作量主要在Server部分,而對該部分的處理目前也有好幾種方法,有用CGI訪問DBMS,也有依靠Web Server自身具有數據庫處理能力,也有混合訪問DBMS,但總的來說,對Web Server端的應用開發我們有更高的要求。在各個子系統應用上,我們仍然推薦用Client/Server方式,無論你用小型XBASE類數據庫,或大型的Oracle 、Sybase類數據庫,在客戶端你仍然要裝實用程序用于數據服務器的信息聯系,而同樣對于大多數管理類用戶,則可安裝瀏覽器,編制一定的CGI程序,甚至利用新出現的JDBC或ASP技術,實現與后臺數據庫的連接。
要特別提到的一點就是安全機制,在傳統的Client/Server應用中,安全性問題解決起來就比較容易,而Web Server,我們可以對用戶請求進行過濾(包過濾、域過濾、主機過濾等),而由于Intranet是基于TCP/IP協議的,如果用戶直接通過IP地址,繞過前述的管理平臺,直接訪問信息的話,那么Intranet的管理就是一句空話。在MIS中,Intranet應用與傳統的C/S應用二者的安全性問題怎樣合起來一起解決,而無需系統管理員根據用戶的訪問權限和需求對Web Server進行手工配置,最好能在Web Server中有一種可與傳統C/S 應用無縫結合的方式,使開發人員在企業MIS 營構中對二種應用的各方面進行集中一致的管理維護。
六、結束語
對于企業的B/S應用,從當前的技術水平看,特別試用于系統同用戶交互量不大的應用,對于需要大量頻繁、高速交互的應用系統,采用這種模式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采用Intranet應用模式并不一定要全部取代傳統的Client/Server結構,從某種意義特別是從近期的發展看,二者應用界限并不清晰,而且往往是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事實上,企業MIS采用B/S模式并不是要求把應用都轉到WEB Server上來,而是要根據情況來選擇。那么,在應用中新的B/S模式就需要能同傳統的C/S模式結合起來。
【MIS開發中C/S模式與B/S模式的結合策略】相關文章:
B2C電子商務模式分析與策略建議(1)08-05
基于ActiveForm技術的企業B/S模式管理信息系統的實現08-06
z c s08-15
《z c s》08-15
地址重映射在S3C4510B系統中的實現08-06
Blob在S3C44B0上的移植08-06
基于B/S體系結構開發應用系統08-06
基于B/S體系結構開發應用系統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