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做好高初中知識的有機結合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做好高初中知識的有機結合
重慶市合川區瑞山中學 劉朝暉
【摘要】大部分學生初中地理知識十分薄弱,嚴重影響到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要搞好高二文科的地理教學,就要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要善于把高初中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復習效率。并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探索學習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分析思路。
【關鍵詞】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分析思路;有機結合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致使高初中地理教學產生巨大的“落差”,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由于初中地理為非升學考試科目,因此在初中教學中地理成為了可有可無的“豆芽科”,地理課往往遭受排擠甚至砍掉被其他升學科目所取代,即使正常開設地理課,教師、學生也因它是非升學考試科目而不予以重視,如同虛設,致使大部分初中畢業生的地理基礎普遍薄弱。自從地理再次成為高考科目之后,高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就明顯加強,受到較大重視。高一學生必須學習《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下冊,到了高二、高三文科學生還得增加兩本選修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由于高初中知識聯系十分緊密,而且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相比,知識的廣度、深度、難度均較大,在大部分學生初中地理知識十分薄弱的情況下,嚴重影響到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
由于基礎薄弱,在高一必修教材的學習中,不少同學學習地理非常吃力,甚至對地理產生畏懼情緒,看到地理就頭疼、厭學。到了高二又不得不面臨文理分科的現實,像我們這類生源不是太好的學校,選擇讀文科的學生,地理基礎普遍薄弱。本著從實際出發,為了彌補初、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巨大“斷層”,幫助文科學生打好堅實的地理基礎,我校在高二的地理教學安排上,往往以復習初中地理即:《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為主要教學任務。高二是文科學生學習地理的一個新起點,高二地理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高三的復習進程,甚至影響到高考的發揮,所以,高二的地理教學至關重要。如何才能搞好高二文科的地理教學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想,借此與廣大地理教學同仁商榷、共勉。
一、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所以,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學好地理的先決條件。受初中地理教學的影響,不少學生把地理課當成放松課、休息課,要么不聽講,要么做其它科的作業,看其它書籍。必須改變這種狀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態度,學校、老師、家長都必修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加以高度重視。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地理是一門和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在教學中,老師不要光在紙上談兵,要學以致用,要聯系實際。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談地理,解釋地理現象,讓學生感覺到地理就在我們身邊,地理知識與我們無時無刻不同在,以激發學生探求地理知識的興趣。
二、要善于把高初中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復習效率
針對我,F狀,在高二地理教學中重點補上初中地理,由于初中地理教材是針對初中學生編寫的,內容難免比較淺顯粗略,無法滿足高中地理教學的需要。這就必須要求教師要熟悉高初中教材,吃透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把高初中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切忌簡單的走一遍初中教材。
高初中知識的有機結合,并不是簡單的把知識進行羅列與堆砌,以及生硬的安插。要有機的結合就必須找出高初中知識的內在聯系。高初中知識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最大的區別在于初中地理側重于學習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而高中地理則側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的學習。然而,初高中地理又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由于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和結構變化,地理現象的產生、發展變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間位置來呈現。初中所涉及的區域地理是高中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出發點和歸宿,許多原理內容的引入都要通過區域地理的具體實例來闡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過區域地理的事實來印證,所以學習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都離不開區域地理的地理事實。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高初中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兩方面知識精煉提出,合理搭配,有機融合在一起。
怎樣才能把高中地理的內容適時適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學中去呢?不管是中國地理還是世界地理,作為區域地理,在教學上都有一共同的特點:都是從位置范圍、人口和名族、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資源、農業、工業、商業、交通、城市、生態問題等方面進行闡述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內容要適時適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學中。
例如:在復習中國地理的時候,可以把高中地理選修第二冊的知識融入到相關內容中。初中“北方地區”中“脆弱的生態”部分講得很粗略,而在高中地理選修第二冊的“國土整治”中出現時被細化。在“南方地區”的學習中借助南方地區治土治水和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內容,可以把選修第二冊中“山區資源的開發”“長江三峽”“浦東新區的開發”融進去;“西北地區”中加入“西北荒漠化”“西氣東輸”;在“青藏地區”中融入“青藏鐵路”“南昆鐵路”;在講完“臺灣省”“香港和澳門”之后,再講海島資源的開發——海南島。至此,在中國地理知識基本學完的同時,高中地理選修第二冊也隨之講完。這樣既節省時間,又使學生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深度和系統性。學習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氣候部分時,初中地理重點學習氣候的特點與分布,最好把高中地理中相應的氣候成因,氣候類型的判斷,氣候的分析評價等內容融合進來。學習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所涉及的農業、工業、商業、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時,要有意識的融入高中地理必修下冊的區位知識。讓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復習效率。
三、探索學習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分析思路
地理事物和現象是紛紜復雜的,但它的發生、演變和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組成地理環境的諸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內在聯系。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建立正確的分析思路。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鞏固、深化及其應用,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
對地理事物自然特點的分析,一般是從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地理要素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對經濟特點的分析,主要從經濟屬性、國民經濟結構,資源分布和利用狀況,以及工農業生產的布局等方面進行分析。分析各要素時,應從他們的屬性、內容和知識系統等方面考慮。例如,地形特征從地勢、地形類型、地形分布、地表特征和特殊地形等方面進行分析;對工業區位因素分析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1.自然條件:位置、土地、水源。2.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3.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政策。4.環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觀布局。
要想學好高中地理,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應該處理好初、高中知識,實現初高中地理有效銜接與融合,以提高復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探索學習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分析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做好高初中知識的有機結合】相關文章:
多媒體技術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機結合08-18
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08-17
有機物的初步知識08-17
淺議初中讀寫結合教學中的“引發”策略08-18
論闖關游戲與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08-18
如何做好高中藝術特長班的英語教學08-20
基于物理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的思考08-19
淺議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08-17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如何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