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提問之我見
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提問之我見
黑龍江省北安管理局長水河農場小學 韓金玉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有效的提問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放飛思緒,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
一、有效提問的目的何在
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開發其潛能,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活起來,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也認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梢,課堂提問與教學的關系,其價值并不在于形式上的熱鬧。它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幫助學生走進教學內容的靈魂,即獲得基本的語文知識,又受到較好的文學熏陶和人文素要教育。優美的文辭篇章還可以引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欲望。反之,學生會手忙腳亂不得入門之鑰,或者隨心所欲地草草了事,課上聽完,課下連這節課里到底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都不知道。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其中,教師的“引”起著關鍵作用。而“引”在很大程度上又靠設疑提問來實現,提問則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是教師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體現。
二、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所教的教學年段的教學目的要求及相關的教學內容,設置一系列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從而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效果。也可以據班級實情由學生自己設疑,例如,我在教學《軍神》一課時,就是通過引導學生提問完成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反饋,使教學活動變得快樂、輕松、有效,既完成了本課目標,又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自學領悟的能力。同時又促進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誘發學生多問、敢問的求學精神,由此可見,富有啟發性,可思性,連貫性的有效提問能促進教與學之間可持續性與良性發展。又培養了學生大方、清楚、完整的表達口語能力。
三、提問中應注意的誤區
1.忌過多、頻繁的提問
一堂課僅僅40分鐘的,過多的問題侵占了學生的思考時間,使他們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忙著回答和應付。甚至來不及聽明白所問就答。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也就無可厚非了。
2.忌重復問題和重復學生的回答。
課堂教學中我,們常習慣性地重復問題和問題的回答。這種習慣的出發點是希望學生能夠記住問題或知道問題的結果。但我們卻忽略了,這種習慣會使學生養成依賴的心理,他們會認為第一次沒聽清還會有第二次,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習慣形成了,學生只抓 “重復”的問題,對問題的初次出現不會太注意。這對學生集中精力認真學習、主動思考有不利之處。有時,不斷地重復,學生會厭煩,也會導致大量有意義時間的流失,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但這并不是不能重復問題和問題的回答。這種重復得由當時的課堂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問題深度、學生個體的反應等諸多因素來決定,體現的是教師較好的藝術的把握教育教學機智的能力。
3.忌總是選擇相同的學生回答問題。
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有時在課堂提問上,會經常提問一個或幾個同學,例如有時我們會聽到學生說:“老師,這節課,你怎么只提問他們幾個,不問我們呢?”教師的出發點可能是抓兩頭促中間。但要注意這個度的把握,既要讓跑得快的學生有沖勁,又要讓中間的學生有奔頭,還要讓后面的學生有希望,要調動班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行動起來,全身心投入學習,這是每個教師持久性的目標之一,從學生的問話中不難看出學生的疑惑和委屈,教師要因勢利導,打開心扉,并在以后的實踐中及時調整,若只是輕描淡寫簡單行事,這些學生很可能對學習越來越沒興趣,在課堂上開小差,從而導致凝聚力和向心力及戰斗力的喪失。要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使每個人的語文素質與人文素養得到不同的進步與發展。
以上幾點體會只是我課堂教學的點滴積累,要完成新課改下的語文教育與教學,使語文教學更有效地呈現自主、合作、探究氛圍。有效的提問,富有激發性的提問是我一直在課堂教學中探究、實施與修改、完善的、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急于求成。
【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提問之我見】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之我見08-15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之我見08-20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08-15
淺談歷史課堂中針對提問對象的有效提問08-22
新課標下創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08-14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08-19
高中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之我見08-17
淺談小語教學中的課堂有效提問08-20
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08-18
淺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