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時間:2022-08-03 15:37:46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中心小學校 包代平

      【摘 要】 教師在課堂上面對的是一群參差不齊的學生。由于教學的整齊劃一,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這樣的教學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不同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的數學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遺傳因素等多種條件的影響,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思維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完全不一樣的。教師在課堂上面對的是一群參差不齊的學生。由于教學的整齊劃一,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這樣的教學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不同的發展。

      一、確定差異性教學目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制定出有針對性,差異性的教學目標。如,學困生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基礎知識,獲得基本技能,培養學習興趣,形成解決基本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培養學習興趣,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成解決中等難度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習興趣,形成解決中等偏難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生在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形成解決綜合性數學問題的能力。具體每一單元或課時的目標要根據具體的課程標準要求、內容、學生認知水平而定。學生的目標隨著他們的知識、能力的提高發生相應的變化,即目標是動態的。這樣,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會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已達到自己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確定層次性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選擇性學習

      如何在課堂上讓不同的學生學到對應層次的內容?教師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要注意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如小學階段的“乘法分配律”教學。我如下設計:

      首先,計算兩組練習題:

     。12+54)×5 12×5+54×5

     。45+9)×845×8+9×8

     。22+35)×6 22×6+35×6

      教師以中等學習水平的做題速度為準,以這部分學生的完成情況決定是否停止做題。當優秀學習水平和中上學習水平學生做完這組練習題,其他學生還在繼續做。這時,老師會對完成的學生提出新的要求:觀察左邊和右邊的題,你發現了什么?當然這個要求也包括對正在不斷完成的學生(部分中下水平的學生)。課堂上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部分學生已經在思考“規律”;另一部分學生還在埋頭計算。

      其次,觀察發現規律。全班都停止計算了,當然,會有少數幾個學生是完成不了的。教師引導:這兩組題,他們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你發現了什么規律?這個要求,中上學生已經思考過了,他們要做的是“用語言把這個規律如何描述出來或寫下來!敝邢聦W習水平的一些學生正在思考中,“相同點?不同點?”會提示他們觀察思考的角度,學困生則剛開始思考。老師會留適量的思考時間(往往課堂上這時候就會小手舉起來,他們已經發現了規律,正等著老師的一聲令下——指名發言)。

      然后,全班交流。全班交流,這是一個教學中重要的環節,讓什么樣的學生先起來說?或者后起來發言?直接會影響到整個交流的效果。也是讓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學到新知的過程:學困生和中下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傾聽中發現規律; 中上學習水平的學生在交流、辨析中明確規律;優秀學習水平的學生在發言中提高概括能力。先讓中下和中上學習水平的學生發言,交流想法,再讓優秀學習水平的學生作補充、概括提煉,最后讓學困生完整的敘述、加以理解。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最基本的要求,在數學上各有所獲,得到相應的發展。

      最后,應用規律。在這一環節,教師呈現難度不同的例題,由易到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以本節課為例,我會出現以下的例題:

      例1:(28+44)×5

      例2:12×24+12×76

      例3:321×67+247×67+221×67+321×67

      例1的學習,是乘法分配律的直接應用;例2的學習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稍微有一點思考。這兩個例題,都是全班學生必須掌握的,都是熟練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基本題型;在例2的掌握情況中,可以引導大部分的學生理解“24個12加上76個12,等于100個12相加”的算理,而要求學困生會做就行,不一定要理解算理。例3的練習,主要是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的,這部分學生做題速度快、理解能力強,讓他們進行舉一反三的練習;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鼓勵他們做,能做多少就多少;對學困生則不作要求,如果有學生做了,就全班表揚,以激勵學習積極性。不同思維層次的例題,充分讓學生選擇,使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得到落實。

      三、布置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練習這個環節,教師要把練習題梯度化,使每層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起點,拾階而上。原則是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完成習題的時間基本同步的情況上,既保證了學力弱層學生基本上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又使學力強層學生盡其所能,發展提高。

      我把練習題分為基礎題、鞏固題、提高題三個層次;A題鞏固基礎,控制難度,要求每一個學生必做必會;鞏固題注重知識聯系,強調拓展思維訓練,要求除少數學困生外的學生必做必會;提高題突出靈活運用訓練,探索能力延伸,鼓勵中上學習水平的學生做,優生必做,中下學習水平的學生盡量做。在時間的安排上,完成時間基本同步。當學生做基礎題時,以學困生的完成量為準,其余的學生同時可以完成鞏固題,也就是當學困學生基本完成后,再組織集體評議;鞏固題以中下學習水平的學生的完成情況而定,當這大部分學生都完成時,教師組織學生訂正;提高題是留給有余力的學生完成的,可以個別輔導,也可以集體評議,根據課堂教學情況而定。各個層次的習題是同時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在學生做各層次的習題時,鼓勵學生不停筆,繼續做后面的習題;根據教學內容和練習題的必要性,還可以讓學習能力強和較強的學生選做基礎題和鞏固題,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提高題。這樣,不同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里,練習不同層次的題:優生得到充分的習題量,學困生也完成了基本的練習,而且還能達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效果;在班上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避免了“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中等生無聊”的現象。

    【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相關文章:

    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研究08-17

    在數學教學中多管齊下,全面促進中學生均衡發展08-18

    實施小組合作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08-24

    監控學生學習活動 促進主體主動發展08-08

    培育語文素養 促進主動發展08-17

    引導主動參與、促進自主發展08-17

    培養創新能力,促進主動發展08-17

    提供參與空間 促進主動發展08-08

    培養創新能力,促進主動發展08-09

    讓學生在數學體驗中獲得發展08-1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