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變聲期應該如何學習聲樂
變聲期應該如何學習聲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 王美蘄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王美蘄在筆者從事少兒聲樂教育的十年里,家長問得最多的問題是:“變聲期可以學聲樂嗎?”這幾乎是每個12歲左右青少年家長擔心的問題。變聲期到底能不能學唱歌,是不是學了唱歌就會把嗓子唱壞?家長們在似懂非懂中被這個問題困惑著,驚擾著。在教學中,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沒有開始學唱歌的不敢學,已經學了唱歌的,一到了十一二歲,著了涼咳嗽兩聲就大驚小怪地說嗓子唱壞了,讓人看著又可氣又可笑。作為一名聲樂教師,筆者想從專業的角度談一談變聲期學習聲樂的問題。
那什么是變聲期呢?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變聲期特指14歲到16歲的青少年進入變聲期。男生變聲期一般在3到15歲,最遲到16歲左右。因為喉頭增長而伴隨的聲音嘶啞、音域狹窄、發音疲勞、局部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從而導致說話、唱歌時的聲音與兒童時代不同,并持續半年至一年的時期。對于百度的解釋,筆者是不完全認同的,雖然百度敘述的是客觀存在,但并不是14到16歲的青少年就一定會因為喉頭和聲帶的增長而產生以上一系列聲音嘶啞等病理現象。變聲期就是病嗎,變聲期就一定會“壞嗓子”嗎?要想弄清這些問題,就先把變聲期放一放,先來了解一下聲音產生的原理。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物體振動產生聲音。把左手和右手同時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抬起敲擊桌面,另一只手放在桌面上不動,放在桌面的手就會感受到桌面發出聲音的同時在振動。按下鋼琴的琴鍵,琴鍵會帶動連接琴槌的木棍,木棍帶動琴錘敲擊琴弦,被敲打的琴弦振動發出聲音。小提琴的演奏則使用琴弓上的弓毛摩擦琴弦而發聲,演奏者將弓與弦放成直角,再以適當的速度和壓力拉動琴弦使之振動,這就是弦樂的發聲原理。人類的發聲原理和吹奏樂器的發聲原理相仿,如單環管的吹奏是演奏者口含吹嘴吹氣,簧片發生振動,氣流振動管中的空氣柱,從而發出聲音,人類的發聲也大抵如此,通過肺里的氣息吹動聲帶和腔體,聲帶和共鳴腔體發出聲音。聲帶縱向位于喉腔中部的兩條肌肉相當于簧片,共鳴腔包括胸腔、喉口腔、鼻腔、頭腔的一系列腔體振動。不同的物體振動所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不同,聲音的音色跟發聲體的形狀、材質、大小都有關系。在人的一生中,聲帶和共鳴腔體也是跟其他的身體器官一樣,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長、發育、變老。聲音也就從嬰兒啼哭那一刻起就開始隨著身體的成長而不斷地變化,可以說變聲是跟隨一生的生理變化。常說的變聲期只不過是由于青少年青春期加速生長,人體發育變化很大,喉頭和聲帶發育得也很急速。男孩進入青春期后,喉頭迅速發育長大,喉頭的前后頸也迅速松寬,聲帶的長度幾乎猛增一倍,寬度與厚度也增加。隨著聲帶的發育,從音頻上講,大約要低一個大度,于是童聲變成了粗而低的男音;女孩在青春期喉結雖沒有明顯的外觀變化,但喉結內一樣有明顯變化:即聲帶增長變窄,因而發音頻率高,聲調也隨著變得高而尖細。
由此可見,變聲是跟隨我們一生的生理現象,只不過是青春期后變化不易察覺罷了。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嬰兒和幼兒、幼兒和兒童、壯年和老年的音色都是有明顯差別的。那么,既然變聲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又為什么會伴有聲音嘶啞、音域狹窄、發生疲勞、局部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的病理問題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這些病理現象都不是變聲期導致的必然癥狀,而是由于青春期變聲用嗓不當造成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自己明顯的、突然的音色變化會感到非常困惑和不適應,尤其是男孩,原本清脆、嘹亮的童音變得低沉、憨厚,為了保持“自己的聲音”,他們就會擠壓或吊著喉頭,讓聲帶不完全閉合,從而讓聲音保持尖而細。這種不正常的用嗓方式會導致聲帶疲勞、充血、嘶啞,特別是從小學習聲樂的孩子,更是不能接受自己唱高音怎么不那么方便了,音色變暗了等貌似退步了的變化,其實童音之所以聽上去高亮,是因為兒童聲帶短而薄,振動頻率高,一旦長大就失去了這種先天的優勢。但是成年后的聲帶和腔體發出聲音比童聲的音域更寬廣,音色無論從厚度和力度色彩的變化還是聲音的可塑性都大大優于童聲,聽上去會更有磁性、更富有表現力。如果變聲期一味追求音色的高亮而不及時加以調整,由于聲樂演唱對聲帶施加的強度和力度遠大于說話,所以對聲帶的損害也就更大,這就是“變聲期學習聲樂會把嗓子唱壞”的根本原因。
變聲期不是不能學習聲樂,而是學習聲樂時要讓專業教師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本質音色,學習科學用嗓和用嗓衛生。但是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擇優秀、專業的聲樂老師。如果跟專業精湛、懂得科學用嗓且教學方法得當的老師學習聲樂一般是不會出現問題的,而這樣的學習是有必要的。好的聲樂教師會幫助學生找到聲帶自然振動下發出的聲音,讓學生記住這才是他現在應有的音色,并且通過對氣息、嗓音的肌能訓練,讓聲音變得更加開闊、嘹亮、有張力,音色更加圓潤好聽。倘若遇到不懂得如何合理用嗓的老師,只是一味地追求音色的高亢、明亮,或是看學生唱不上去高音就壓低嗓音,唱男(女)中音的聲部,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嚴重的還會造成聲帶水腫或小結。
2.真假聲混合比例適度。真聲過多會使音色聽起來尖銳、干澀,缺乏表現力和張力,而且過度使用聲帶,還會讓聲帶的肌能較早衰退;假聲過多同樣也會影響音色,假聲過多的音色聽起來空洞無力、聲音發虛,且聲帶長期在不完全閉合的情況下使用,容易造成聲帶的結節。
3.絕不能模仿他人的音色。人們(特別是初學者)經常會去模仿自己喜歡的歌手或是歌唱家的音色,模仿自己的聲樂教師的音色也絕對會被當作天經地義的事。
4.選擇適合自己的曲目演唱。雖然變聲期如果方法得當,學習聲樂是有益無害的,但在這個相對特殊的時期,還是要特別注意保護嗓子,注意用嗓衛生。
5.不要過度用嗓。就算是金嗓子、銀嗓子,過度用嗓也會加速嗓子的勞損。耳鼻喉醫生說:“最容易造成嗓音損傷的就是教師、叫賣的小販和歌唱演員!
6.不要疲勞用嗓。人體疲勞時聲帶也會疲勞,聲帶疲勞時會出現閉合不完全的現象,同時疲勞也會讓氣息不足以支撐聲音而迫使聲帶過度用力,對聲帶造成損傷。
7.不宜帶病用嗓。生病時,特別是呼吸系統,感冒引起咽喉腫痛時應盡量避免唱歌。因為會這使聲帶處于水腫的狀態,水腫的聲帶振動時容易粘帶出水泡,導致失聲和聲音嘶啞。
8.科學用嗓。
。1)不輕易演唱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歌曲。在氣息和口腔肌肉力量不足的情況下,要唱出超越自身肌肉能力所能達到的強度或高度聲音,就必定會有其它不衛生的力量參與其中。
。2)嚴格控制演唱的時間長度和強度。這與上一條的原因相似,長時間高強度的歌唱練習會使身體疲勞,在生理狀態不好的情況下,也會有其它不衛生的發聲方式幫助發聲。
。3)練習唱歌要循序漸進,順著勁兒把聲帶、共鳴腔體和氣息活動開,然后再進行稍有強度的練習和歌曲演唱。
9.注意飲食,保證睡眠。多飲水,有利于身體有充足的水分分泌唾液保護濕潤嬌嫩的咽喉;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等,會刺激氣管、喉嚨和聲帶;盡量不飲用涼水、冰水特別是剛剛用過嗓子覺得干啞時,冰水會突然刺激聲帶引起病變;保證睡眠,因為疲勞的聲帶更容易受損傷。
總之,變聲期學習聲樂,如果方法得當、注意保護嗓子,是有益無害的。
。ň庉嫞褐鞚闪幔
【變聲期應該如何學習聲樂】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提高聲樂教學質量08-16
如何輔導高中生參加聲樂比賽08-20
電子簡歷:應該如何發送的問與答08-15
開題報告應該如何寫11-28
學習聲樂課的心得體會06-07
學習聲樂課心得體會08-17
聲樂學習心得體會04-20
成功求職面試妝應該如何化?08-17
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壓力08-09
我們的教育制度應該如何創新?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