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時間:2022-07-24 16:48:46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李 紅
      
     。ńK省沭陽縣第一實驗小學)
      
      摘 要:一位教育家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能力對于一個學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在教學中會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不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而輕閱讀方法的指導。徜徉品味法、想象再現法、聯想遷移法、順藤摸瓜法等閱讀教學法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閱讀方法,遷移課堂上形成的能力,提高閱讀效果,培養閱讀興趣,使閱讀教學走上良性軌道,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關鍵詞:閱讀方法;想象再現;聯想遷移
      
      從目前閱讀教學的實際來看,師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閱讀教學與語文閱讀有效性仍然不高。學生看到一篇新文章不會解讀,面對一篇閱讀理解不會做,作文語言乏味,形象蒼白,情理不通,而教師對此茫然無措。如何走出這樣的困境?
      
      一、徜徉品味法
      
      "徜徉品味"是指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文學作品營造的情境中細細品味。例如,對敘事性文學作品中精彩的細節,可采取聯想、想象重現情境,以推敲品味的方法來感知它鮮活的表現力,理解它對形象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精彩的細節是以精確的語言為載體的,因此,品味細節描寫的語言不僅可以獲得語言方面的審美感受,還可以深入地認識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道:"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枝小小的蠟燭!"這里的一個"敢"字就值得細細琢磨:小姑娘究竟是"敢"還是"不敢"?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來為自己暖和一下?為什么這時候居然"敢"了?再如"終于"用在這里極有分量。抽一根火柴本是毫不費力的事,為什么,那么艱難,要用上"終于"?還有,一根火柴熱量很少,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說"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過這些詞句的推敲,(www.annahuzar.com)我們的心就能跟作者慢慢融合,就可以真切感受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以及內心的矛盾和掙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
      
      二、想象再現法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創設的意境,揣摩詩中人物活動的場景、人物行為、人物情感。入境索意的過程即是培養學生通過想象再創造能力的過程,學生根據詩歌語言,在頭腦中再造情景或體悟詩歌未直接道出的人物神態、行動以及情感。如,在教學《小池》這首古詩時,可以這樣問:"你能根據這首詩畫一幅漂亮的畫嗎?"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則可從"望"字展開,"日照""紫煙""瀑布""銀河"具有色彩美,"掛前川""飛流""直下""落九天"具有線條美,兩者構成了一幅雄偉壯美的廬山風景畫。想象再現法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還可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三、聯想遷移法
      
      聯想遷移法,即教師引導學生憑借作品中的人、景、物、事,聯想到其他的人、景、物、事,來準確地把握意象,領悟詩歌情境。聯想是指在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往往會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在文學作品鑒賞中,利用事物之間的聯系點(相關、相似、相反、因果等)展開聯想,是提升文學鑒賞能力重要抓手。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作品時,應抓住聯系點,啟發學生聯想。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窮人》,主人翁桑娜因鄰居西蒙死后留下兩個孩子無人撫養,而不顧自己一貧如洗的困境毫不猶豫把兩個孩子抱回家中。小說至此戛然而止,沒有了下文,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這樣假設: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哪幾種可能?有的學生說,隨著生活負擔的加劇,桑娜和漁夫不堪重負相繼病死;有的說,桑娜寧可送自己的孩子去當學徒,也要撫養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說,正當他們生活困窘時,漁夫出海打魚發生了奇跡:打到了一條會說話的魚……這樣的討論無疑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把自己的想象說出來或寫出來,為故事續一個結尾,既深化了對原文的理解,又開拓了學生思維。
      
      四、順藤摸瓜法
      
      散文創作講究"形散神不散",內容往往是雜亂的,刻畫形象只露鱗爪,敘述事情只記片段,繪景狀物掠影浮光,作品的意旨含而不露。怎樣引導學生鑒賞這類作品?可采取"順藤摸瓜"的方法,即抓住文章若隱若現的"藤蔓"(即線索),整體理解材料內容,再聯系寫作背景,找出文眼,"瓜"(文本的意旨)就被摸到了。如,教學《花的勇氣》一文時,可布置思考:維也納的春天猶如一位善變的魔術師,作者的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作者情感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基礎知識固然重要,切實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自主的閱讀鑒賞能力更為重要。好的閱讀教學法能使學生學會如何解讀一篇文章,對學生語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有顯而易見的作用的。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的美學熏陶08-05

    淺議藏區漢語文教學策略07-26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08-03

    淺議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策略08-03

    淺議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07-26

    中職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淺議08-17

    小學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08-05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狀態評價08-24

    淺議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時髦”現象08-07

    淺議藏區多媒體教學與打造趣味語文課堂07-2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