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園本教研的快樂主角
教師,園本教研的快樂主角文丨江蘇無錫濱湖區學前教育研究中心 祝曉燕
園本教研,必須基于教師的需要,引導教師做教研的主人,喚起教師的專業自覺性,讓教師能在習以為常的教育實踐中發現問題;激勵他們用樸實的語言、生動的事實來詮釋復雜的教育現象。在一次次真實地成為研究“主角”的經歷中,讓他們通過觀察、發現、交流、探索、感悟,追尋基于行動的研究過程,實現專業發展的一次次跨越。
教師的發展,是對園本教研實效性的最生動的詮釋。讓我們走進教研現場,走近一個個成長中的教師:
每周一講,“教育故事”觸動職初教師的專業敏感
佳佳是一名新教師,參加園本教研時,她喜歡坐在角落里,靜靜地聽、默默地看,當一個旁觀者。
那么,怎樣讓新教師參與到研討中來呢?讓教師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是一個好辦法,且能引發教師們的共鳴。因為,教師和孩子們在一起,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故事。佳佳第一次講自己的教育故事,她怯怯地問:
孩子們自由玩耍大型玩具時,我們班的樂樂最高興。當我和孩子們簡單討論游戲注意事項與要求之后,樂樂還是喜歡從滑梯頂端倒著滑下來,任憑老師多次的提醒都無濟于事,而其他的孩子看見了,都模仿樂樂的行為,跟著倒滑起來。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我是尊重孩子玩耍意愿,還是該加以制止?
佳佳提出這樣的困惑后,其他教師熱烈呼應:
A 老師說:“我認為應該給孩子一個自由玩耍的空間,倒滑是這個孩子想出來的一個新玩法,我們不是經常說要鼓勵孩子創新嗎?我認為這個時候也是我們認可孩子的時候!
B 老師說:“我覺得當孩子創新游戲的時候,我們是該鼓勵,但是,現在這個孩子的玩法已經形成一定的危險性,我們應該對這個孩子加以引導,幫助他認識到這樣做的危險,想出新的、安全的玩法!
C 老師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認為,假如是他一個人在玩而沒有同伴效仿的情況下,可以放開我們的謹慎,引導樂樂注意安全,繼續他的創新玩法。而如果已經有許多小朋友去模仿這種玩法了,我覺得就應該及時地加以引導,嘗試鼓勵孩子想出更多安全,也更好的玩法!
佳佳雖然是一個新教師,但也找到了參與園本教研、成為主角的途徑——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真實的教育故事的交流,平實、輕松、自然,對于新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輕松成為主角的良方。每周一講,新教師需要不斷發現典型案例、講述新的“教育故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他們的職業敏感性、口語表達能力、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勇氣不斷增強。
教師從不同角度發出的聲音,既在幫助佳佳解決困惑,也各自在思考,形成了一個合作的團隊。在這個團隊中,佳佳覺得很安全,逐步有了歸屬感。
成功一課,“關鍵事件”促動青年教師的自我覺醒
6 月,是無錫楊梅、醉李成熟的季節,空氣中彌漫著甜甜的果香。
婷婷老師作為幼兒園水墨畫研究課題小組的成員,上了一節公開課“楊梅成熟了”。幼兒園以此為切入點,開展了課例研究活動,讓老師們一起從活動準備、活動設計、桌椅的擺放、宣紙的大小、墨盒的位置,到教師的語氣、體態等細節反復研磨,活動結束后備受好評。
婷婷在活動反思時,說:
我們班很多孩子家里都種植楊梅、醉李等果樹,孩子有和爸爸媽媽一起采摘水果、賣水果的生活經歷。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水墨繪畫活動,讓孩子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融入繪畫中。在活動之初,我帶孩子一起去參觀美麗的龍寺生態園,和孩子一起觀察、采摘楊梅,再次感受楊梅的形態、顏色,體驗摘楊梅的快樂,并全程跟蹤拍攝。
活動中,通過視頻回放,讓孩子觀察楊梅的特點和回憶采楊梅的快樂;通過提問幫孩子梳理楊梅的主要特點和采摘的不同動態,讓孩子設想果農們采摘楊梅之后會做些什么、會有什么樣的心情等,豐富視野、拓展思維;我還讓孩子一起跳一跳、蹲一蹲、爬一爬、摘一摘,感受身體的不同動態;最后,讓孩子互相點評,并回望、比較,發現自己作品的優缺點,以便下次繪畫時改進。孩子豐富而富有個性的畫面,生動而形象的語言,讓我驚喜!
我愿意,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生活并且熱愛生活,用一種積極自信的態度去迎接生命中的不同旅程和各種挑戰。
活動后,幼兒園水墨畫研究小組的老師和市、區教研員等進一步研討,從孩子的感受與表現、目標設定與達成、資源的利用、環節的安排以及師幼互動等方面梳理活動亮點,提出疑惑、反思策略。婷婷老師的眼里有了自信的光彩,她說:
經歷這次園本教研,作為新教師的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收獲很多。就自我成長而言,這一次公開課是一次專業提升,課前課后的共同探討、反思,讓以前覺得高深的教育理論,變近了、變淺了、變清晰了,變得親切了。我感到自己充滿活力,有了自信,體驗到了工作的成就感和價值感。就美術活動來說,我深感“生活中不缺乏美,缺的是發現的眼睛” ,今后我要帶領孩子更多地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引導他們觀察、感受人與物的生動情態,嘗試表現自己眼中的“美”,結合水墨畫的自然、天趣、不拘形似、直抒胸臆的意象化追求,讓孩子大膽創作、自由揮灑。就活動組織而言,教研就像一個顯微鏡,它能幫助我們不斷改進活動的環節與細節。研究過程中,我認識到繪畫活動的組織,應該“感受在前”,即注重孩子活動前感受的自主性、多樣性;“自主表達為主”,即不要過多指導,讓孩子自由發揮;“講畫替代講評”,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自己的畫,相互感受畫面的情感、體驗創作與交流的快樂。
一次成功的公開課,對于新教師是一次刺激認知與行為的過程,能夠引發內在專業結構的形成和重建。其間,教師的學習和思考,是自覺性的、生成性的,它基于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情感的體驗能夠激活一般的行動傾向,對于認知具有啟動和擴展效應,能夠建設個體的資源。
公開課前后的園本教研,引發了教師的經驗性學習和自覺性學習,這種學習都是教師基于解決實踐問題、優化教學策略的需要,能進一步激發教師學習和思考的動力。
角色體驗——“執行組長”促使骨干教師自我領悟
林志萍曾是無錫華莊中心幼兒園一位默默無聞的普通教師。在幼兒園激發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引導教師主動發展的園本教研活動中,林志萍從教研活動的觀望者變為積極的參與者。
2009年9月,幼兒園推出“執行教研組長制度”,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做教研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輪到林志萍時,她通過活動前的目標內容策劃、工作團隊組建、場地和材料準備、活動中的現場組織協調,與教師互動、應對、活動后的總結、梳理、反饋等,得到了深度歷練;顒咏Y束后,林志萍發表了感言:
通過本次活動,我覺得自己又成長了,比以前有信心了。在活動中,我能根據老師的回應作出相應的小結,沒有以往的膽怯;活動過后,我有許多話要說,那就是“感動”。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边@話一點沒錯。就拿活動中播放給大家看的錄像來說,我和協作的老師以前都沒拍攝過錄像,就去邀請其他兩位老師幫忙,她們二話沒說,拎著拍攝工具跟我們去家訪。一遍遍地拍攝。這種跨年級組的協作精神讓我更有信心主持本次教研活動。
本次活動最大的收獲就是:以個體自我反思、集體同伴互助的行動研究過程,是一個愉快合作的過程、團隊成長的過程。
2011年9月,幼兒園又推出“執行教研組長月助理”制度,林志萍在這個活動中,全方位參與了教研活動的組織、協調、統籌、指導。她在“教育筆記”中寫道:這個階段,我是“習慣養成教育案例解析活動”的教研助理。在每次活動前,我都提前作好充分準備,查閱有關幼兒“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的資料,針對活動進行詳細備課,并和徐園長、課題組鄔老師反復溝通。幾次活動,氣氛都很活躍,老師們積極發言;顒雍,大家對我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認可。
這個歷程中,我充分體驗到:活動中如何提有價值的問題,不讓活動出現冷場;如何把大家的情緒調動起來,如何進行問題的歸納總結……都是要花精力和時間去構思設計的。這是一段意義深遠的經歷,從教研活動的參與者到教研活動的組織者,不僅要有一定的理論底蘊,而且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引領水平。
如今,林志萍能站上前臺,游刃有余地組織大型活動,能組建項目研究團隊,會精益求精地和同伴爭論方案了。在幼兒園,這樣“脫胎換骨”的老師還有很多。
李季湄教授說過:“要打造會思考的教師——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點!眻@本教研倡導每一位教師積極思考并發出自己的聲音,在思想與觀點的碰撞中,主動地進行研究與探索,建構“屬于個人的獨特的默會性知識”。教師只有在參加教研活動中,體驗到快樂,發現自身的價值,才能產生對教研的內在積極動機。因此,如何創設園本教研的環境,調動教師積極的情態,是提高園本教研質量的關鍵。
【教師,園本教研的快樂主角】相關文章:
幼兒園園本教研工作總結04-23
幼兒園園本教研工作總結10-17
園本教研案例及反思:大自然是好老師08-22
幼兒園論文:立足園本教研培育群體智慧08-26
參加園本教研培訓的心得體會05-12
“繪本”帶來的快樂08-24
關于主角作文05-26
幼兒園教師繪本培訓心得07-22
幼兒園教研教師心得05-12
我是主角優秀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