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論高職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

    論高職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

    時間:2022-08-18 19:42:27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高職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

      論高職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
      
      羅穎飛
      
      摘要: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辦學模式,當下學界對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原因、突破等多有討論,卻較少論及政府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應當發揮的作用。擬在分析當前校企合作的現狀的基礎上,分析“政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并說明三方在合作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此模式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政校企”模式
      
      一、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現狀及瓶頸
      
      職業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為市場經濟培養具有專門技能的職業人才,市場的需求決定了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專業設置及其人才培養模式。自職業教育在我國興辦以來,校企合作就是高等職業院校的主要辦學模式之一,它指的是校企雙方充分利用彼此之間的不同資源,基于雙方的共同利益來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達到“雙贏”的局面。
      
      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不僅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然而,與國外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我國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仍處于探索階段,這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校企雙方的合作意愿不均等
      
      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立場是要實現合作雙方的“雙贏”,但目前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遠未達到這一高度。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市場經濟仍處于勞動密集型的發展階段,大部分企業主要承擔的是發達國家企業的商品零部件生產,對高新知識和技術的依賴性不強,導致企業對高等院校的依賴不夠,對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的意愿不高。而高職院校承擔著保障生源和就業率等社會壓力,因而積極努力擴寬與企業的合作渠道,對校企合作項目的依賴性和期盼較高,從而形成雙方合作意愿不均等的局面。
      
      2.校企雙方的投入、收益不均等
      
      高職教育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才興起的教育模式,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仍處于低端位置,被視為“次等教育”,國家政策傾斜和資源投入不高,在生源質量和就業率方面都不如普通高等教育院校。這導致在合作的過程中校企雙方的投入與收益不成正比:高職院校積極發展與企業的合作,向企業索取各種資源,如要求建立實習基地,加強專家的技術指導,增設儀器等;企業卻不能同等地獲得與投入成正比的效益,如充足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這是雙方開展平等合作的一大障礙。
      
      3.企業對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項目基本呈現出“學校主動,企業被動”的局面,這與企業的社會承擔意識不強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企業認為中國勞動力資源充足,自己處于買方市場,因而危機感不強,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很多企業負責人抱著“搭順風車”的想法:認為校企合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把校企合作的社會職責寄希望于其他同行企業,導致了校企合作的被動局面。
      
      二、從校企合作到“政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工作所面臨的諸多瓶頸,是由于校企雙方在合作意愿、投入產出、積極性等方面嚴重失衡所致。要想進一步推進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項目,引導雙方的合作向良性循環發展,
      
      亟須解決如下三個基本問題:
      
      1.平衡合作雙方的利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無償的付出和收益,校企雙方的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的。要維系校企合作的源動力及其良性運轉,必須搭建企業和高職院校之間利益兼容的平臺,使校企合作不是單方面的意愿或行為,而是雙方的共同意愿。由于企業和學校分屬不同領域,雙方的直接利益兼容性較弱,因此,政府在引導校企雙方建立平等互利關系方面負有首要責任。
      
      2.引入有效的激勵機制
      
      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利益主體,任何企業都會把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之所以不愿意開展合作或在合作中過多地投入,是因為校企合作沒有提供或保障企業的應得利益,從而導致企業的主體性缺位。筆者認為,市場主體的利益既可以通過市場經濟的投入來獲得,也可通過政府的激勵行為來實現。在校企雙方利益不均等的情況下,政府有必要出臺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的獎勵辦法,保護企業的切身利益,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項目的長久發展。
      
      3.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制度
      
      高職教育是近年來才興起的新興高等教育形式,國家的扶植力度和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都有待建立和完善,這同樣是導致校企合作項目對企業缺乏吸引力和約束力的原因。在發達國家,校企合作項目之所以獲得源源發展的動力,在于各國都制訂了一套成熟的校企合作體制:德國建立由校企共同培養勞動力的雙元制,法國通過政府和企業行會建立學徒培訓中心,日本的大中型企業則直接設立自己的專屬職業院校等。這些學工體制均不約而同地以利益為引導,以法律為約束,從而保障了校企雙方合作的良性循環。中國高職教育的未來方向也必須摸索出一條適于國情、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為保障的校企合作制度之路。
      
      由此可見,要想把校企合作的工作往縱深推進,必須建立政府、學院、企業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由過去的校企雙方的合作變為“政校企”三方主體的合作模式,形成“以政府為主導,通過院校協調,企業積極參與”的良性循環。在過去的校企合作項目中,政府或多或少地承擔了部分的工作,但還未上升到在合作模式中成為核心主體的程度。新的“政校企”模式需要政府把自己視為合作中的主體,積極發揮領頭羊的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克服當下激勵機制和保障體系缺失或不健全的現象,消除企業的顧慮。簡言之,由校企合作到“政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是推動校企合作飛速發展的突破口,政府作為合作的主體之一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政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操作性
      
      “政校企”的合作模式不僅是基于校企合作現狀而提出的一項理念構想,也具有切實可行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實際上,“政校企”模式不是對校企合作思路的全盤否定,而是對現行思路的優化,它要求政府、高職院校、企業三方主體各執其能、各執其事,共同實現高職教育的辦學宗旨,創造盡可能多的社會經濟效益。
      
      1.政府在“政校企”合作中的職能
      
      首先,政府在“政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校企合作尚處探索階段的初期,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力度是決定校企合作能否獲得長足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筆者認為,政府可在推動合作建立、協調合作進展、監督合作成效三方面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作用。
      
      在當下,較少有企業主動尋求與高職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這就要求政府積極發揮其主導作用,為當地高職院校與企業牽線
      
      搭橋,推動雙方建立合作關系。當地政府可基于本地的經濟產業格局,指導本地高職院校設立相關專業和課程;并通過招商引資、創立工業園、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來吸引企業與高職院校建立合作
      
      伙伴關系。
      
      其次,持久的校企合作需要校企雙方不斷地調整和溝通,而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潤滑劑的角色。高職院校和企業分屬不同的社會領域,雙方的利益兼容性較弱,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基于不同的利益出發點而產生摩擦和分歧,這需要政府直接參與到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找尋解決矛盾的辦法,確保校企雙方始終處于矛盾而又統一的辯證關系中。
      
      最后,校企合作的成果不是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單方面得失,而是有必要納入一定的監督體系之中。只有在對已經完成的校企工作成果進行評估和總結的基礎上,未來的校企合作才有可能向深層方向發展。這需要政府建立一個對校企合作的監督機構,通過驗收每一項合作成果的得失利弊,不斷總結經驗,逐層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廣度。
      
      2.學校在“政校企”合作中的職能
      
      當前的高職院校對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的需求較為強烈,依賴性大。這是由高職院校所承擔的生源、就業等壓力決定的。筆者認為,要突破校企合作中的被動局面,高職院校應在合作過程中充分利用協調溝通的功能,確!罢F蟆焙献鞯摹爸虚g熱”。
      
      高職院校首先應當定期、適時地與政府溝通,向政府及時反映自身的需求,通過政府的推動作用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如期向政府反饋合作項目的具體進展,通過政府協調校方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和分歧。
      
      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尤其應當在保障企業的既有利益的同時,充分利用企業的產業資源,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
      
      標。校方可建立專門的產學指導委員會,與企業建立經常性的溝通,了解企業的需求,并傳達自身的需要,不斷深化和擴大合作交流的層次。
      
      3.企業在“政校企”合作中的職能
      
      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利益主體,企業是校企合作中的實際投資者,它力求獲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充分調動企業在合作中的積極性,促使企業由可有可無的合作態度向積極參與的合作態度轉變,是校企合作進入良性循環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企業應當盡可能地參與到“政校企”的合作模式中,才能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企業首先應當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中。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專門技能的高素質人才,能夠直接
      
      滿足特定領域的需求。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需求,建立與高職院校的對話通道,向校方直接反應自身的需求和變化。
      
      其次,企業應當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中。這主要體現為,企業可指派經驗豐富的技術員工直接加入對高職院校的課
      
      堂教學中,給學生做具體的示范和指導;并定期給高職院校的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和實際的生產鍛煉。
      
      最后,企業可根據高職院校的需求向校方提供一定的資金和儀器設備的支持,保障校方的教學過程得以順利進行。有條件的企業可直接創辦或入股高職院校,使高職院校直接成為企業生產線
      
      的勞動力補給站。
      
      綜上所述,“政校企”模式是對當前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化,其實質是在校企合作的開展中引入政府作為二者的協調主體,確保校企雙方這一矛盾統一體在獲得應得利益的同時,又受到一定的
      
      約束。筆者認為,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層發展是提升高職教育質量的重心所在,“政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是未來的校企合作值得嘗試的
      
      方向之一。
      
      注:本文由《探索梧州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模式》項目贊助,編號2012JGA441。
      
      參考文獻:
      
      許新。高職教育政校企合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考試,2012(05)。
      
     。ㄗ髡邌挝粡V西梧州市職業學院)

    【論高職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與發展——“協同創新”08-25

    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思考08-22

    論職業教育視閡內的校企合作08-26

    校企教育論文:校企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08-27

    校企合作論文08-25

    校企合作公司領導講話08-10

    校企合作公司領導的講話05-15

    實踐校企合作 推動課程改革04-24

    校企合作工作計劃02-13

    校企合作工作總結05-08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