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生物論文>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時間:2022-08-18 09:33:59 生物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四川省通江縣至誠職業中學程卓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7-0069-01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從課堂教學著手。在生物教學中要做到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保持較濃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一、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必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即對一個問題,要能從不同角度和方向去設法解決。因為創造的過程就是設法來解決,是一種靈活多變的思維,所以它是創造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活動,因此要加強發散思維訓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認真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問題,提出問題后,要循循善誘,注意點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和討論。組織學生討論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這是創造思維本身的要求,同時在不斷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也得到了發散思維的訓練。
      
      積極開展活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學習和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例如:開展小實驗、小競賽、小論文等活動。
      
      開展解題能力的訓練。習題教學中有意識的開展解題能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開展一題多解多變,是培養發散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要使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就必須訓練一題多解多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注意逆向思維的培養。逆向思維即反向思考。
      
      布置特殊作業。一般的作業都是在完成一定內容后布置給學生作鞏固練習,一般不需要學生費多大的力便可完成。也正因為如此,在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方面,平時作業就顯得不足。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開發學生的潛能,同時也作為師生交流信息的窗口,可布置一種特殊作業,要求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問題。它不拘形式,其實是一種開放式的作業,本身即是發散的,要求也是多樣化的。因此不但沒有增加學習的負擔,反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創造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培養創新
      
      復習設疑“溫故而知新”,關鍵是如何做到讓學生“知新”,復習舊知識的重點要放在提出相關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學習重力時,先復習舊知識,然后接著問:上拋的石子落回地面,熟了的蘋果向地面降落,這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產生的,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會主動的帶著問題去學習和思考。
      
      生物教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設疑,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例如上《浮力的利用》時,我設計了幾個實驗:(實驗一)把生蘿卜放入水中,使之漂浮在盛水的燒杯中,然后在上面插入薄鐵片剪成的小人,直到下沉。啟發提問:怎樣使它繼續漂浮起來?(實驗二)把蘿卜挖空,重做實驗。(實驗三)把廢牙膏皮卷成一團放入水中,怎樣使它浮在上面?通過這樣設疑,學生們求知欲一下子被點燃了,表現出高度的主動性,急于去探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研究和學習之中去。
      
      有了發散訓練,還要培養學生善于從多條思路的基礎上進行比較,選出最佳思路或總結更合理的思路,這才是高效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在訓練的基礎上,要培養學生會綜合、小結和比較。
      
      學完一節課,在進行小結時要有所突破的提高,使學生探索之興未盡,不斷誘發新的求知欲,帶著問題繼續去思考,不能把小結只看成是簡單的歸納和知識堆積。綜合小結的目的要達到讓學生去比較、反思和不斷改進,提高創造思維的準確度和敏捷度。
      
      三、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主要是指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其目的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想,使自己成為愛學習、會學習、善學習的人,從而具備終身創新能力。從表面看,學生全學習與創新有一定距離,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當今世界知識總量的迅速擴張和更替周期的目益縮短,使學習的時間自然而然地從青少年延伸到了人的一生,使學習的場所由學校位移到了社會。有人說:“學習就是工作的組成部分”。
      
      只有不斷學習與掌握,才能始終把握科學技術發展的脈搏,才能始終站在知識創新的前沿。因此,“活到老,學到老”更具有時代意義,學會學習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創新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少一點灌輸,多一點探討,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從而使接受知識轉變為發現知識,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充分挖掘新教育素材,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養出大批的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化學實驗中的創新教育08-18

    淺談少先隊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4

    淺談新課改下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8-24

    淺談生物教學08-24

    淺談計算機教學工作中的創新教育08-21

    生物教學中的環境教育08-22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08-24

    淺議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08-20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8-2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