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物理論文>新形勢、新理念下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方式

    新形勢、新理念下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方式

    時間:2022-08-17 23:47:54 物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形勢、新理念下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方式

      新形勢、新理念下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方式
      
      廣東省潮安縣龍溪中學 郭映光
      
      在新形勢、新理念下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才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并從物理的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幾種提問方式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探究式提問
      
      探究式的問題要注重對過程與方法的研究,給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學習氛圍。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尤其對于課改后的教學,由過去的接受式教學轉變成了探究式學習,因此這類問題的設計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加深對物理問題的理解,使學生思維產生火花,同時要盡可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如在學習“浮力產生的原因”時,我先問學生:“物體浸在水中是不是所有情況下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呢?”當學生猜想不一致時我演示一個小實驗:一個飲料瓶去掉瓶底,將瓶口向下,乒乓球先放入瓶內,再倒入水,請學生猜測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猜測回答:乒乓球一定會上浮。當我把水倒入,學生觀察到“乒乓球在水中不能上浮”的現象,學生詫異、驚奇。此時我又提出問題:“請考慮此時乒乓球不能上浮的原因出在哪里?誰有辦法使乒乓球浮上來?”創設這樣的問題加上演示實驗能夠引起強烈心理反差的真實驚奇情景,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親身感受,在學習中有一個體驗、感悟、建構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讓積極情感形成的目標,為今后走向社會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遵循探究性原則。
      
      二、激疑式提問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學之端也!庇幸刹拍苡兴,無思則不能釋疑。由于中學生缺乏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教師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處及時提出問題,然后與學生共同釋疑,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大氣壓與人類生活》時,我先做一個演示實驗:用大小兩個試管,在大試管中裝入適量的水,把小試管放入大試管中并使其封閉端與水面接觸,然后問學生:“當將兩試管一起倒置時,大試管中的小試管是否下落呢?”同學們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要掉下來的!钡珜嶋H演示的結果卻恰恰相反,隨著大試管中的水徐徐流出,小試管非但未掉下來,反而自動上升到大試管里。學生們簡直驚呆了,真是不可想象,都被這個奇異的現象緊緊地吸引住了。此時我又提出問題:“小試管不掉下來,反而自動上升到大試管里,是什么原因?”這樣的問題使學生出現了疑問,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
      
      三、搭橋式提問
      
      這是一種常用的提問方式,在講授新知識之前,教師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在知識聯系的“掛鉤點”設計好問題,使學生思維有明確的目的性,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智慧,戰勝一個個困難,取得有創見的成果,以達到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如講《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中關于“力與運動”關系時,我先做演示實驗:把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長木板上鋪上粗糙不同的物體(如:毛巾、棉布),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然后提出問題:①誰能描述剛才這三個實驗中的現象?根據你看到的現象,你有什么想法?請說明理由。②小車在桌面滑行的距離不同說明了什么?③假如小車在無限光滑而且很長很長的水平面上運動,同學們推理一下,小車的運動情況又將會怎樣呢?④你現在認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有力物體必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將會停止。這個觀點對嗎?⑤你現在能描述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嗎?這種提問的設計能夠逐步搭建問題橋梁,既為學生積極思維創造了條件,又能降低思維的難度,讓學生能順藤摸瓜,自主尋求答案,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得出物理定律,學生就會感到易理解、好掌握,這比我們從嘴里說出來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說服力。
      
      四、輻射式提問
      
      教師若能在授課時就某一問題提出一些引伸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正面和反面多途徑去思考,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將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處。這種提問難度較大,必須考慮學生知識的熟練程度。例如,密度應用練習中一道題:實驗室需要購買4kg的酒精,用容積為4.5L的容器夠裝嗎?我先讓學生解答,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用求4kg酒精體積的方法來判斷。為了起到一題多解的作用,我進而提出:“4.5L的容器能裝多少kg的酒精?4kg的某種液體體積為4.5L,這種液體的密度是多少?”等問題。這種啟發學生一題多解的提問,不僅把學生的思路引伸擴散思考,而且能促進知識遷移,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通過這種“一題多變”引伸性的提問,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積極思考,討論,探究等生機盎然的學習境界之中,使學生思維打破常規,尋求變異,廣開思路,充分思考,使學習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五、逗趣式提問
      
      富有逗趣性的提問,往往能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以愉悅的心情去積極思維,直至問題得到圓滿的解答。如學習“慣性”概念時,學生感到難以理解,上課時我編了一個笑話:“汽車突然剎車,甲乘客倒在乙乘客身上,乙乘客很不高興地說:‘看你這德性!壮丝蛥s幽默地說:‘這不是德性,這是慣性!睂W生聽后,笑得前仰后合,我及時發問:“汽車突然剎車時,為什么乘客容易摔倒?甲乘客說的‘慣性’是什么?”象這類生動有趣的提問,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在主動、輕松的心態中進入探求新知識的境界。
      
      六、鞏固式提問
      
      教師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學到的新知識,應在講授完新課,學生消化了該課內容后,對本課內容提出一個或幾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一節內容既是重點又是后續內容的基礎,故在學完該內容后我設計如下提問:光的反射遵守什么規律?光的反射有哪些的類型?畫光路圖要注意什么?這一系列提問可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這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提問可以把學生的思維迅速引向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課堂提問,精心構思,巧妙設問,會使學生自覺地進入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的角色,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品質和善于創新的能力。教師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組成問題的階梯,創設一個個矛盾,激起一個個浪花,實現一個個求知欲望的滿足。設疑、求疑、解疑,教學由矛盾始,到矛盾終,把矛盾作為一條紅線貫穿課堂教學始末,使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讓師生真正體會到,每節課都應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

    【新形勢、新理念下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方式】相關文章: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平戰結合工作08-18

    如何優化高中數學課堂08-20

    淺談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08-20

    新形勢下政府應如何應對公共危機08-22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問08-19

    淺談課堂提問的方法08-24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08-20

    淺談歷史課堂中針對提問對象的有效提問08-22

    成才視野下的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教學之研究08-20

    在網絡環境下對《旅游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08-2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