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管窺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構建有效課堂
管窺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構建有效課堂文/李云輝
摘 要: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應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將課程理念、標準和目標進行逐步的落實。在課程改革的巨大浪潮中,應當更加注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并落實“三維目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更多的關注,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加強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加大開發與建設課程資源的力度,注重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的結合,落實素質教育。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與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相比,實行新課改后,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出現了變化。管窺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教師把重點放在傳授系統的地理知識上,而在新課標中,高中地理教學主要體現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的合作探究活動,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悟地理學習與應用的方法,根據自己探究到的方法對地理知識做到更好地掌握;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運用學到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一直受益。因而,實行新課標后,教師成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導演,真正的演員變成了學生,而教師作為導演最重要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在課堂中將自己的天賦和能力真正的體現出來。
一、通過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的地理認知進行啟發
首先要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我們應當明確,事實上,教育與生活是具有一致性的,課堂教學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生活領域諸如生活環境、狀態以及經驗等的關注,通過在課堂上對學生生活的加工和再現來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進行地形雨、對流雨和鋒面雨等降雨成因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氣流上升凝云致雨的過程中的原理進行深入生動的理解時,可以啟發學生聯想燒水的過程中,提起鍋蓋出現的現象。學生可以自己通過聯想領悟出與燒開水的水蒸氣上升遇到較冷的鍋蓋形成小水滴的原理類似,降雨也是這樣形成的。地理的新課程教學標準中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不能被動地使用課程的教學資源,應當主動探究使用并積極地開發教學資源。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留心日常生活,對地理知識進行充分的挖掘,使得地理學習與學生的生活有機融合。
其次,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資源引入課堂,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感知。全新的地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對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產生的影響給予足夠的關注。在選擇課程內容、改革教育方式、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將現代信息技術產生的影響充分考慮在內,以此為良好的載體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得學習環境更加適宜。因而,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應當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充分的運用,不斷豐富教學手段,采取諸如PPT展示、對互聯網網頁進行瀏覽、打造專題的學習網站、下載相關的教學錄像和視頻組織觀看等,將地理的教學素材進行不斷的擴充和豐富,課堂有效性獲得極大地提高。例如,在對我國東部雨帶推移規律和鋒面雨形成過程進行認知的過程中,靜態的地圖難以對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刺激,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利用Flash將這些地圖變成動態的展示,將雨帶移動到的地區按時間的先后展示出來,將鋒面雨形成時冷暖風的交鋒過程用動態圖像體現出來。此時,教師不需要再有太多的說明,學生可以對圖像很好的理解,并且腦海中更容易留下原理過程的情境。運用這種手段,將抽象的轉變為具象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二、注重興趣和地理思維的培養與開發
首先,要注重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在進行智力開發與思維發展的過程中,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原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多引用一些趣味性較強的事例,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進行有益的引導,從而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起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達到情感教學的目的。教師應當充分地認識到,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語言和情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生動風趣的語言運用和激越的情感往往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在地理教材的編排上,有些偏人文的知識點是比較枯燥的,但它們作為一種重要的素材,有助于學生正確的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樹立與貫徹。因而,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學語言進行美化,爭取做到幽默風趣,結合情趣與理趣,讓笑聲出現在課堂中,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氣氛變得和諧輕松,促使學生在樂趣中學習,其效果要明顯高于枯燥說教的教學方式。
其次,要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鏈接和結合,促進學生橫向思維的發展。地理學科和其他的學科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它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橫向思維的發展,提高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例如,我國文學寶庫中很多著名的詩篇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在習題中運用匯編的地理詩詞,并將這些習題放在課堂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合理應用,不僅使得整體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和輕松,同時使得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就非常準確地體現了地理中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在江淮地區出現的梅雨天氣則可以由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生動地體現出來,而內蒙古高原上的遼闊景象與地理地形特點則可以由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展現出來……
三、采用教學評價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評價和體驗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所謂的教學評價,即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諸如氣質、毅力、意志、進取心、自信心、責任感以及使命感等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發展,考查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了新課程教學后,人們格外注重評價對學生的心理調節產生的影響。要在評價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對學生的自尊心給予充分的保護,激勵他們不斷培養自己的自信,體現出教師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和愛護,使得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得到不斷的提高。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的過程中來。
其次,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我評價的重要意義。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把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追求評價主體與方法的多元化發展。諸如開展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師生之間的互評。逐漸改變過去主要進行外部評價的做法,在學習活動中越來越重視學生對自己和他人學習成果的評價,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與主動發展,從而推動學習進程、促進學習效果以及效率的有效提高。我們開展評價活動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逐項的對照和反思評價的結果,對自身的素質發展水平與差異進行比較客觀準確的理解,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應當采取的措施,從而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教學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教育目標等都要發生相應的更新與改變,每一名奮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都應當將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行及時地更新,不斷探究并轉變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自己的條件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準確的認知,探究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對地理有更好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蔣敦杰,楊四耕。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海南出版社,2008-04.
。2]張昕,任奕奕。新課程教學設計[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04.
。3]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05.
。ㄗ髡邌挝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第一中學)
【管窺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構建有效課堂】相關文章:
淺談構建有效課堂08-24
學習《怎樣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的體會08-23
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08-24
重視預設、關注生成——構建有效課堂08-20
構建“有效性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申請書08-23
注重生本有效對話構建個性閱讀課堂08-24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構建高效英語課堂08-22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構建高效英語課堂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