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淺談激勵理論在應用型本科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淺談激勵理論在應用型本科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時間:2022-08-17 04:24:16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激勵理論在應用型本科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淺談激勵理論在應用型本科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海南省?诮洕鷮W院基礎課部 關德福
      
      【摘 要】激勵是組織行為學的核心問題,本文就雙因素論、歸因論、行為改造激勵理論在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教學;激勵理論
      
      激勵是組織行為學的核心問題,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心理學家、管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就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怎樣激勵的問題,提出了許多理論。我國一些企業在這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下面就雙因素論、歸因論、行為改造激勵理論在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注意專業學習本身的激勵
      
      一位剛到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老師給文秘專業的學生上《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課,課堂紀律要求十分嚴格,對學生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與發言、課后復習與完成作業等都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并認真督促、檢查。學生上課基本沒有違紀現象,聽課專心,但課堂氣氛嚴肅有余,有些沉悶,討論很少有學生發言。學生作業認真,按時上交,但不少同學照書抄,缺少自己的見解。這位老師有些納悶:自己給學生提的要求不僅具體,而且有針對性,大家也都按要求做了,為什么還是沒有把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呢?
      
      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認為:激勵因素有兩種不同類型,一類是促使人們產生不滿的因素,大都與外部環境有關,如“企業政策制度”、“監督”、與主管關系”、“工作條件”等。他認為這類因素處理不當,會導致員工的不滿;滿足這些需要則只能防止員工產生不滿情緒,卻不能激發其積極性。他認為這類因素如同一個人不慎跌了一跤擦破皮一樣,及時用藥消毒以防止發炎并盡快恢復,但不能改善健康。這類因素又稱“保健因素“。激勵因素的另一類是使人們感到滿意的因素,一般是由工作本身產生的,如“工作本身的興趣和挑戰性“、“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認可和贊賞”等,稱為激勵因素。這些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給員工很大激勵,產生工作的滿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這位老師由此得到啟發:自己對學生提出的一條條要求,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外部環境”,解決“保健因素”有關問題,使學生沒有“不滿意”,而要使學生“滿意”,還必須在專業學習本身下功夫,才能使學生受到激勵。這位老師了解到,學生在上《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課前,已上過《大學語文》、《公文寫作》、《秘書學》等課程,這些課程有不少內容相互重復,學生學起來感到厭煩。同時,同學們認為老師講得多、學生實訓少,缺乏身臨其境的體驗。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學生從專業學習的本身感受到快樂和激勵。這位老師關于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建議得到了學院支持,重復的教學內容得到了整合:新建了秘書實訓室,有的教學內容老師邊講、學生邊做;還組織學生直接參與一些校內外的秘書工作。這些做法順應了應用型本科教學自身的規律,有利于學生從專業學習本身體驗到興趣和挑戰,受到學生歡迎。
      
      二、做好失敗歸因的引導
      
      在應用型本科學生中,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是因為高考分數低才進了這類院校的,有種失敗的自卑感,如果有的課程一時趕不上或感到吃力,再遇考試成績不好,更感到“恢”。
      
      1.如果學習的人把失敗歸因于腦子笨、能力低這樣一些穩定的內因,這樣失敗后則不能增強學習者今后努力行為的堅持性。
      
      2.如果把失敗歸因于自己學習不夠努力這個相對不穩定的內因,則可能增強學習者加強學習行為的堅持性。
      
      3.如果把失敗歸因于不穩定的外因(如:考前生。,則學習者不一定會降低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堅持努力行為。
      
      4.如果把失敗歸因于學習任務重、太難等穩定外因,則可能會降低學習者自信心,減弱動機和行為的堅持性。
      
      上面所說的那位老師,把學生“基礎差”、“素質差”這些相對不穩定的內因說成是穩定的內因,不僅不利于增強學生努力行為的堅持性,相反,如果不斷的加強,還容易使有的同學“破罐子破摔”。這位老師在認識到這一問題后,積極引導學生正確應對不穩定的外因,在學習努力程度上下功夫,提高了努力行為的堅持性,學生自覺性逐漸有了提高。
      
      三、運用強化改造行為
      
      美國哈佛大學斯金納教授十分重視人的行為的結果對行為的反作用。他認為,當行為的結果有利于個體時,這種行為就有可能重復出現,行為的頻率就會增加。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強化。能影響行為頻率的刺激物即稱為強化物。人們可以通過控制強化物來控制行為,求得員工行為的改造。
      
      有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借鑒這些理論有以下做法:
      
      1.正強化——用某種有吸引力的結果,使學生好的行為重復出現。如上課時有的同學不喜歡發言,為鼓勵大家發言,老師在平時成績考核中定了發言加分辦法,凡發言者,那怕只講一句話也有可能得到加分,使發言的人慢慢多起來。這位老師不僅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還認真批改學生的課堂筆記,當同學們看到自己本子上的一行行用紅筆寫的評語受到鼓舞。
      
      2.負強化——預先告知某種不合要求的行為或不良績效可能的后果,使學生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為,以免發生令人不愉快的事件,從而使學生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
      
      3.自然消退——對學生的某種行為不予理睬,以表示對該行為某種程度的否定,如課堂討論時,有的同學為了引起同學們的注意,說了些雖未失原則,但品位不高的逗趣話,老師可不予理睬。
      
      4.懲罰——以某種帶有強制性的或威脅性的結果來制造一種令人不快的環境或取消現在的令人愉快和滿意的條件,以表示對某一不符合要求的行為的否認,從而消除這種行為重復發生的可能性,不過這種方式應慎用、少用。
      
      以上強化方式,有利于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

    【淺談激勵理論在應用型本科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以重點學科為依托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08-23

    改革商務俄語教學,培養應用型俄語人才08-20

    淺談3 Dsmax在游戲動畫初期實踐中的教學方法05-07

    淺談插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8-23

    淺談班級管理論文08-23

    淺談小組學習在雙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4-23

    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淺議08-27

    淺談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研究08-18

    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08-22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08-19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