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業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訓策略
職業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訓策略王秀
山東東平縣技工學校(271500)
【摘要】本文運用綜合手段,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突出實踐鍛煉,注重工學結合、明確目標導向,實施“一體化”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雙師型”教育團隊作為高技能人才的培訓策略,促進社會發展,提升學生的職業就業技能。
【關鍵詞】職業教育培訓;整體素質;工學結合;雙師型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職業教育的立足之本,F代職業教育貫徹“以市場為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教育理念,實施“高技能教育、高技能就業、高技能成才”的職業教育培訓戰略。
技工學校作為職業教育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社會發展,提升學生的職業就業技能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職業教育應如何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本人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的教師,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對職業教育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策略談幾點粗淺的感悟和認識。
1運用綜合手段,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職業教育的本質特性是“以職業技能為本位”,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職業技能本位,即職業教育的教育者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職業技能,更要高度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愈來愈高。
因此,職業教育不但要在學生技能培養上下功夫,還要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上下功夫。要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通過良好教風、學風的沁潤和影響,通過優秀文化的感召和引領,通過豐富多彩活動的融合和帶動,通過社會責任意識的培樹和強化,通過自我價值實現和社會價值實現的理解和認知,切實加大對學生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勞動素質和健康素質方面的培訓教育力度,讓他們不但會做事,而且會做人,會做對社會、對家庭、對未來發展有益的人,從而實現技能培養和人才培養的和諧統一。近年來,東平高級技工學校在文化能力建設方面堅持積極正面引導,培養學生通過“志于業、游于技、成于道”,形成具有堅強意志、吃苦耐勞、清晰認識、豐富情感的技能人才。
學校先后明確了校訓、教風、學風、校風,誕生了一系列校園文化成果,提煉和提升了符合學校優良辦學特點的,與辦學定位相適應,突出學校辦學特色的東平技校精神,收到了積極成效。學校近年來輸送到全國各級用人單位的人才不但很快占住了腳跟,得到了認可,而且因為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意志品質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首肯和重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2突出實踐鍛煉,注重工學結合
應用是高技能人才不變的標準。要想培養更多更快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必須進一步強化實踐在教學中的地位,注重在實踐中強化知識,在實踐中提升適應能力,在實踐中提升運用能力。工學結合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工學結合又稱合作教育,就是將企業工作過程中的典型任務作為教學內容,引入教學體系,即:以企業實際生產崗位的需要及人才標準為依據——培養目標;以能力本位取代學科體系的主導地位——課程體系;(職教論文 www.annahuzar.com)與企業實際生產崗位的技術發展同步——教學內容。
近年來,東平高級技工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及時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不斷調整課程體系和專業取向,并對專業課程進行了改造,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的課程體系,建立了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以任務需求為中心、按照工作過程整合理論知識、技能與職業素養的“一體化”課程,編寫出版了部分專業教材,讓學生在企業中進行入職學習或頂崗實習,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通過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培養專業能力、綜合能力,提升職業素養,真正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3明確目標導向,實施“一體化”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體化“教學思想。他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边@就要求職業教育培訓中教學應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即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智謀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
一是建立適應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能力與知識、技能具有密切的關系,只有能夠廣泛應用和遷移的知識、技能,才能轉化成為能力。因此,能力訓練是一種應用和遷移的養成過程。建立以打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即用行動方式來引導教學的全過程,實現既定行為方式或習慣的改變。
東平高級技工學校,經過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建立了基于行動導向的學習理論、職業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依據職業核心能力要素,形成了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組織中,突出了以下4個特點:即學習的行動性——參與性、實踐性和互動性;方法的多樣性——綜合運用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項目學習、案例學習等各種任務性學習方法或手段,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過程的合作性——合作學習、合作任務,強調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重視關鍵能力的培養;“任務”的真實性——強調“任務”工作流程的重視、重視教學與工作的“零距離對接”。
二是實施“一體化”考核評價!耙惑w化”的教學考核是指在學生的學業考核中,既要考核學生對知識、技術的掌握,也要考核學生能力的發展、素養的提升和潛能的開發。實現從知識考核到能力考核的轉變,實現從結果考核到過程的考核的轉變,在任務處理過程中檢查學生知識、技術及方法的運用引導其形成職業能力。在評價體系的建立上,主要采取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讓評價更加注重實際、更加注重學生潛在能力的發揮、更加科學規范。
過程性評價貫穿于學生學習、實踐和能力培養的全過程,更加注重對學生關鍵環節和細節的打磨和刻劃;紙介考試采取終結性評價進行,重點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試卷考試配題中,做好知識性命題與應用性命題的比例搭配;發展性評價是在對學生性格、學識、特長、專業技能、社會綜合素質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進行客觀的評估和展望,以期對學生產生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心理暗示,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雙師型”教育團隊
教育是通過教師來實現的。要想推進職業教育培訓向更高層次發展,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高技能人才,必須要建立一支適應當前形勢發展和需要的,既有扎實專業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又有豐富職業實踐經驗的 “雙師型”教師隊伍。近年來,東平高級技工學校在師資培養上以企業實踐為平臺,派遣教師下企業鍛煉,與企業共同進行技術研發、產品生產,不斷提升專任教師的技能水平。
同時,學校還以“專業教師下企業”為抓手,依托深厚的行業背景,打造一支以相關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體的兼職教師隊伍,與專任教師一起,構成結構合理、素質精良、充滿活力的“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有效地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融合起來,真正實現理論、實踐的一體化,培養出了一大批適應社會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讓職業教育培訓結出了越來越豐碩的成果,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不可忽視的動力。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職業教育培訓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總是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也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各級各類技工學校應當充分認清形勢,改變教育觀念,優化專業設置,深化課程改革,把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融入實際教育教學之中,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真正實現職業教育培訓的目的,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職業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訓策略】相關文章:
人才教育論文: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銜接問題研究08-07
職業教育中創新人才的培養08-18
我國技能型人才,緊缺08-17
以職業教育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08-13
中高級人才流動模式探討08-17
有效調控課堂提問技能的策略研究08-24
農村初中高效課堂策略研究之教學反思08-16
淺談農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預習的策略08-23
高技能人才推薦材料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