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注意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江蘇 淮安 王建俊
在小學數學課上,通過有效措施,優化教學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注意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方面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正是那扇一切從外部世界進入到人的心靈之中的東西所要通過的大門!迸囵B學生良好的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效益的重要條件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呢?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激趣導入,培養注意的持久性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每一種注意都依賴于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绾螌,是教學環節的關鍵一步。因此,在導入新課階段,教師要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無意注意較長時間地集中,并逐漸向有意注意轉化。
例如在教學能被3 整除的數的特征時,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有意報數,學生剛報完數,我就很快地判斷出這個數能不能被3 整除。然后讓學生用除法算式驗證,結果全對。這時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老師算得這么快?究竟用的什么方法?這樣便會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由興趣支配的注意力將會得到較長時間的集中,從而愉快、主動地探求知識。
二、動手實踐,培養注意的穩定性
數學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它的抽象性,數學內容本身枯燥無味,教師單純地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必然會減弱注意的集中。
因此,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以及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親手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活動,能達到注意的集中、穩定。
例如教學“7”的認識時,讓學生認識了“7”之后,還要教學“7”的組成。這時教師提出下列一些問題:如果6 根小棒先擺在桌子上,要想湊出7 根,該怎么辦?
如果分別是5 根、4 根、3 根、2 根、1 根先擺在桌子上,要想湊出7 根,又該怎么辦呢?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去擺。學生覺得有趣,興致很高,有的學生很快擺好了。根據擺的情況得出1 和6、2 和5、3 和4 都可以組成7 的結論。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兒童的無意注意,培養了有意注意,同時由于兩種注意有節奏地交替,可讓有意注意得到穩定。
又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要讓學生親手摸一摸它的面、棱;教學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面積時,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通過實際操作、直觀演示,提高他們注意的穩定性。
三、鞏固練習、培養注意的自覺性
在課堂練習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既要力求形式多樣、培養興趣,又要讓學生由淺入深地系統學習,使他們注意力的自覺程度在練習中得到檢驗,獲得提高。學生對課內主要內容回答正確、中肯,對獨立解答的復雜習題,能愉快地完成,說明他們的注意發展了。假如不能完成時,教師應給以提示,引導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比較關鍵性的問題上。
如教學較復雜的求平均數應用題,可設計這樣的練習題:甲乙兩地相距120 千米,一輛汽車去時用了5 小時,回來時用了4 小時,求這輛汽車往返的平均速度。往往學生錯列成120÷(5+4)。教師指出這道題的關鍵問題是“往返”兩個字,并問道:往返是什么意思?點出這道題的關鍵詞后,學生馬上意識到總數量與總份數不對應并很快列出正確算式:120×2÷(5+4)。這種復雜而且易錯的習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注意的自覺性。
又如講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可設置下列層次:首先讓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讓他們感知長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長方體的表面積。接著教師提問:如何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這時可指名學生回答:將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全部加起來,就是它的表面積。教師對學生的說法加以肯定,并作進一步引導:我們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有沒有必要將它六個面的面積都求出來后再加起來?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長方體相對面的面積相等,將這三個面面積加起來乘2 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從而推導出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而且動手、觀察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深入、細致地觀察,才能形成牢固的記憶,進而讓學生的注意個性得到逐步發展。
以上僅是平時教學中的一點嘗試,學生注意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待于在今后教學中作進一步的探討。
。ɑ窗彩惺┖渔傊行男W)
【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注意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08-15
怎樣調節學生的課堂注意力08-24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08-18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08-23
抓住心理特點培養學生注意力08-17
小學生數學語言的培養08-17
[小學數學]小學生學數學興趣的培養08-17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提問意識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