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地理論文>從“心”入手培養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

    從“心”入手培養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

    時間:2023-02-25 11:00:28 地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心”入手培養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

      從“心”入手培養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
      
      江蘇 無錫 ●鄭穎瑛
      
      摘要:美術特色高中的學生有其特點和優勢,但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努力創設一種和諧輕松的環境,激發學生的熱情。
      
      關鍵詞:地理課程;興趣;培養
      
      美術特色高中的學生有其特點和優勢,但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關注地理教學的同時應結合學生心理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激發其學習動機,進行有效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康德曾說過,人有許多種子不曾能發展。我們的責任便是設法使這些種子生長,發展他的各種自然稟賦。如何去觸動學生,促進每個學生更好地發展是每個教師面臨的永恒的課題。當我們面對美術特色高中的一批性格各異、學業良莠不齊、藝術興趣較濃的學生,更應關注學生的起點行為,從學科教學層面更要從心理學層面入手進行探究。如何針對其心理特點去觸動、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內在動機,使其樂于學習地理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
      
      二、學生心理問題及其成因
      
     。1)消極的自我概念。教師由于升學壓力在教學和管理工作中運用“二八定律”又叫“帕累托定律”,大部分的精力傾注在百分之二十的“好學生”身上,使學業水平處于中下的學生被忽視和邊緣化,從而使他們對自己的力量、能力價值和稟性形成較多消極的自我概念,缺乏自信。羞于嘗試。
      
     。2)焦慮。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易產生焦慮,而當高焦慮與低能力或中等能力相結合時會妨礙學習。所以在教學中當遇到較難的問題時有部分學生會產生心理暗示:“太難,我學不會的”,對問題無從下手、無所適從。
      
     。3)退縮、逃避。其心理動機為保護脆弱的自我價值感。他們認為,不努力相對于努力去做而不能體驗到成功來說,自己的自尊受到的威脅比較小。因為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導致他們多次學習失敗或在堅持不懈地努力掌握一項活動后,由于其他“好學生”的暈環效應,被剝奪了勝任感,他們很可能會選擇避開有挑戰性的活動;當不能避開時他們也不會全力以赴,而是有所保留。
      
     。4)缺乏歸屬感與聯系感需求。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觀點使其與“好”同學在社交上、工作上的聯系較少,從而相互影響較少,使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的可能性減小。
      
     。5)敏感對教師缺乏信任。認為教師都帶“有色眼鏡”,看不起他們,對教師的教育,心理有本能的抵觸。
      
      他們在地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初中基礎差高中起點高。初中地理教學由于評價體系和中考制度的影響大部分中下層次學生初中地理知識薄弱甚至幾近缺失。而高中地理教學是在初中地理教學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學內容梯度較大、較抽象。特別是必修Ⅰ的內容。而我校學生在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差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和“我學不會”的心理暗示。二是地理學科地位低。在美術特色高中地理為非高考科目,所以地理學科在學校課程中地位偏低,學生地理學習的動機狀態多為“被動型”和“應付型”,在課堂上表現為不作為即“非暴力不合作”;缺乏自信,遇到問題就停滯不前,甚至說“老師別麻煩了,我學不會的!
      
      三、創設情境,激發動機
      
      1. 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
      
      在課堂中要鼓勵學生自由提問,保護學生不受他人的嘲弄和批評,提醒他們錯誤是學習過程中自然的一部分,這有助于營造一種鼓勵學生表達觀點、愿意冒險的安全心理課堂。通過自由的師生交流,教師可以更多的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對學科的認識等以利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師要面帶微笑進教室,并盡量控制聲音、姿態、身體動作、目光接觸和面部表情,在教學中傳遞熱情與學生溝通心靈。親切的教態,寬容的心態可使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學習情緒。
      
      2. 提供適當的評價體系
      
     。1)正確的課程定位。高中地理作為普通高中課程的組成部分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地理事實、概念、原理等知識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具備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觀念,使“地理有助于終身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 (范文網 www.annahuzar.com)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確定適當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評價和隨機評價,從而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心理動力理論的角度看,學習的主動性來自于學習當中各種目標的實現。(3)采取“低起點、小步伐、螺旋式上升”教學策略。根據學生學習實際調整教學進度,使學習任務和學習進度與大部分學生的技能水平保持一致。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降低知識遞進梯度、注重知識的整合,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能有勝任感,獲得自信。(4)加強個別輔導和分層次教學。研究發現:低能力的學生在個別指導的教學方法下學得好,而高能力的學生在集體教學方法下學得好。如在學習難度較大的“大氣的水平運動”的“填繪”技能操作部分,我采用“小老師”教學,讓接受能力好的學生進行輔導,接受能力好的學生在講解過程中更加深了對知識理解,有利于學生歸屬感與聯系感需求的建立。
      
      3. 正確認識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多元智能理論強調的個體的全面發展,并非每個人個體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均衡地、同步地發展,要允許個性化發展。全面發展首先意味著“有差異的發展”,意味著在原有基礎上的個性張揚。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重視學生的努力及其所完成的工作;接受學生是有價值的個體,積極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特別是學業水平低下的學生他們需要更多關注,這樣可增強學生的自尊并培養其積極、樂觀的學業心態。
      
      4. 鼓勵參與學習和享受學習
      
     。1)根據地理學科特點尋找使學習目標與學生的經驗相聯系切入點。當學生認識到學習內容對其自身是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可以直接賦予學生動力,從而維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交流,當學生們感受到自己是主動的學習者時,可強化學生自我學業重視的意識。(2)用幽默、個人經驗、相關信息和反映人類特性的軼事支持教學,學生對于有關人的、幽默方面的內容接受能力很強,因為它們有助于使教學材料更直接地與學生的情感和生活相聯系。(3)允許偶爾偏題。教師在學生的興趣為非直接包括在教學內容中的話題所點燃時,偶爾偏離課時計劃,可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參與學習和享受學習。這對學生地理素養形成是有益的。通過交流,學生參與和享受了地理學習,他們將投入更多的熱情進一步地學習,從而減少焦慮和增加快感。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未完成的、未成熟的個體,他們的心智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發展,他們的情感、態度需要不斷完善。教師需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動機,讓每個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找到自我、找到快樂,即樂學,我們的地理教學才能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李洪玉,何一粟。學習能力發展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o錫市湖濱中學)

    【從“心”入手培養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相關文章:

    喚起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08-07

    培養語感,從朗讀訓練入手08-17

    從培養學生能力入手開拓作文材路08-17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08-08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08-07

    關于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08-16

    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08-23

    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嘗試08-22

    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08-2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