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探討
高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探討
。1.華中科技大學,湖北武漢430074;2.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南濟源459000)
摘要:精神文化是當代大學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高職校園精神文化內涵豐富、獨具特色,在精神導向、價值導向、激勵導向、行為導向上均可對育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職校園精神文化的構建,要以育人為本,從夯實文化建設基礎、加強文化借鑒與傳承、凝練高職校園精神文化、開展文化創新等幾個方面進行。
關鍵詞:高職教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內容;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 - 0845(2012)07 - 0029 - 03
我國高職院校大多是由中等專業學校升格而成的。建校伊始,普遍呈現出重物質文化建設而輕精神文化建設的現象,即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校園綠化美化、教學生活設施等方面的投入,而忽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再加上建校時間短,文化底蘊不深,造成精神文化的滯后與缺失,從而影響到學校和學生的發展。因此,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高職校園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
1.精神導向
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多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作用的,影響深刻。在高職院校,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除知識和技能外,還可通過校園精神文化氛圍引導大學生的心靈走向,使其在文化氛圍中接受文化沐浴、情操陶冶、道德洗禮和人格升華,產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效果。有了精神文化的引導,大學物質文化就能在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中,不斷陶冶學生的性情,凈化學生的靈魂,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廣大師生中形成一種忠于祖國、熱愛人民、追求真理、刻苦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使學生逐步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價值導向
精神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所蘊涵的價值觀念深深地熔鑄在高職教育的方方面面,通過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境使生活其中的個體無形中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諸方面產生深刻影響,并逐步引導師生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秉持一定的價值取向,緊緊團結在一起,慢慢對現有的文化價值產生認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形成共有的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建立起高度和諧、信任、理解、互尊的群體關系。長期處于這種校園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廣大師生的思想得以凈化,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以升華,審美情趣得以提高,從而實現對個體精神、心靈、人格的塑造。
3.激勵導向
充分發揮校園精神文化的激勵導向功能,教育和引導高職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領他們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用內容健康的精神文化去刺激和引導學生情感和心理,可以增強廣大學生對精神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從而形成校興我榮、校衰我恥、以校為家的主人翁意識,形成一種團結向上、推動發展的精神風貌。這種精神風貌,一旦穩定形成,就成為激勵高職師生勤奮學習工作、勇于拼搏的強大的內驅力和推動力。
4.行為導向
大學精神文化對學生的一言一行具有十分強烈的導向作用。在校園生活中,學生必然受到各種規范的要求和制約,包括有形的或無形的、明文規定的或約定俗成的。高職精神文化雖然無形,卻作為一種特殊的環境氛圍力量和精神因素,時刻約束和引導著廣大師生的言行,通過運用剛性的制度和柔性的輿論道德手段,引導著正確的行為,抑制不良行為的發生。通過精神文化的建設和引領,逐步把學生引導到學校所確定的目標方向上來。這種無形的精神文化力量,既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自覺規范自身言行;同時還以使那些不遵守規章制度者在精神輿論壓力下,逐漸約束和調整自己的言行,進而融人到群體生活之中,最終成為群體中的一員。
二、高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1.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靈魂,它包括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辦學策略,具體體現為教育理想、建校原則、辦學宗旨、育人取向、培養目標、精神偶像、育人途徑、學風建設、教師形象、工作重心、莊重承諾等方面。先進的辦學理念對內是凝聚力、向心力,對外就是核心競爭力和品牌。
2.校訓
校訓在《辭!分薪忉尀椋骸皩W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制成匾額,懸見于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于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庇纱丝梢,校訓是高職院校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的具體反映,是全體師生必須共同信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范,也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淀。一所學校的校訓,可以教育和引導廣大師生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理想,掌握廣博精深的學識本領,塑造為人做事的良好品行。
3.校風
校風即學校的風氣。它體現在學校廣大師生員工的精神面貌上,包括教師教風、學生學風、干部作風、班級班風等各個方面,同時還存在于學校的各種事物和環境之中。建設好的校風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校風,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具有巨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是一種精神力量和優良傳統。
4.教風
教風即教師風范,是教師的德與才的統一性表現,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是教師道德、才學、作風、素養、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風是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講,教風也是一個學校崇高的精神旗幟,它對學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勵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好的教風,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可以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社會可信度。因此,教風是一個學校生存和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
5.學風
學風即學習的風氣。通常指的學風有二種,一種是指學校和教師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原則;第二種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風氣。
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和學風構成了校園精神文化。它是一種無形的精神財富,成為增強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之一。
三、高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路徑
1.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精神氛圍,夯實文化建設基礎
精神文化建設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設精神文化環境時,必須擺脫功利性思想的束縛,深入挖掘埋藏在人內心深處的人性的精華,尋找可能產生巨大效應的潛在因素。
(1)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素質是前提,是基礎,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首先必須適應崗位需求和職業要求,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協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專業能力和持續學習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必須結合辦學目標、人才培養目標、校園文化積淀等,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高職院校獨有的一種崇尚職業道德、注重技能培養、弘揚創新精神的優良傳統。學生在這樣的精神文化環境中,逐漸受到熏陶直至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能力水平。
(2)以人文精神為出發點,創設文化氛圍,實施文化啟蒙。人文精神是人類文明發展演進過程中逐漸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培育出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人。如,中國古代教育為教、為學、為人的大學理念“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指出教育為學習參天盡物的道理,昭示著強烈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體現出人文精神在大學精神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以人文精神為出發點,創設文化氛圍,實施文化啟蒙就是高職院校在教給學生技能的同時授之以文,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作為打開思想之鎖的鑰匙,用文化來引領思想,啟迪智慧,塑造靈魂,這樣才能培養出既具備高超技能又有高尚道德和人文情操的全方位發展的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2.加強文化借鑒與傳承,豐厚校園精神文化優良傳統
文化借鑒與傳承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既要借鑒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要傳承本校特有的精神文化,在借鑒和傳承原有精神文化的基礎上,開展多種途徑的文化建設活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精神。
高職院校在精神文化建設上要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國內不少高職院校在這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但是,各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我們在文化借鑒的同時,也需結合自身的實際,創造出本校的精神文化。
首先,要突顯本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以高職教育的特色為根本、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而提出的,如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秉承“明德勵志、勤勉精藝”的校訓,形成了“文明、書香、和諧、創新”的校風、“德高、業精、樂教、厚生”的教風和“修身、踐行、篤學、強能”的學風,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的校園文化,從不同程度上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色。因此,我們應在明確學校辦學理念的基礎上,把促進學校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作為首要目標,避免精神文化方面的同質化。
其次,明確屬于本校的治學理念,如強化崗位知識和技能概念、崗位知識和技能應區別于專業知識和技能;密切關注企業,實現崗位知識和技能的更新,使之與企業的崗位知識與技能同步發展。
再次,建立本校的校園文化評價體系,包括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考風等內容,可反映出全校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也可考察學校文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效。
3.凝練高職校園精神文化,增強師生認同感
高職院校的精神文化若要迅速產生效果,必須在培育和弘揚高職精神文化的同時,形成廣大師生的廣泛文化認同。一旦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即會在日常的生活和活動中自覺主動用學校文化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進一步影響思想和靈魂。
(1)將精神文化融入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理念之中。職業性、社會性、實踐性、應用性是高職教育的獨有特點。而高職精神文化必須體現這些特點和特色,既要體現大學精神文化,也要體現企業精神文化、體現職業精神文化,突出職業特色。要把這些精神文化體現到人才培養目標中,體現在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上,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將企業文化融入到職業教育文化中,既可培養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雙證型、職業型的人才,又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態度、意志和情感,為以后的就業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形成對學校文化的認同。
(2)將精神文化與所學專業特點結合起來,寓教于樂。高職精神文化建設必須與專業教學相結合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否則就不可能長久。因此,必須將精神文化融入到專業知識講座、職業技能大賽等專業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要最大程度地整合高職校園可利用的資源,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品牌,使之成為高職院校校園精神文化活動的主流。
4.加強文化創新,形成獨有的校園精神文化
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文化創新是文化建設的最高層次和更高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高職院校必須在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基礎上,不斷開展文化創新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精神文化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創新,關鍵是創新精神和創新文化的培養。高職院校的創新文化是什么?是唯物、辨證的科學世界觀,是服務國家戰略、不斷科技創新的價值觀,是科學的精神和倫理道德,同時,也是有利于激發并保持創新活力的精神氛圍。它包括外部物化層面、制度層面以及精神層面三個層次。作為精神層面的價值觀念、道德風氣等,是創新文化最本質、最核心的內涵。高職院校的傳統、精神,就是高職院校的文化積淀,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是展示學校形象、理念的文化名片,是綿延組織生命的文化基因。在文化創新中,必須加強對師生創新文化的教育和引導,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創新,重點是創新文化活動,提升文化品味。校園科技文化藝術活動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展示當代大學生精神風貌和信念追求的重要載體,也是豐富校園文化、實施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徑,對傳承科學文化知識、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要經常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大學生文藝晚會等多種科技文化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營造崇尚科學、文明健康、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凝練是通過構筑文化精神實現的。所以,高職院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育人為先、重在建設的方針,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根據高職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的要求,高職院校要將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職業人文精神融入到高職精神文化建設中,不斷培育、凝練、提升、發展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精神文化,從而實現高職校園文化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高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探討】相關文章:
當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與路徑探討08-05
對醫院安全文化建設的探討08-07
關于山區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探討08-04
高職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08-18
探討高職網絡綜合布線課程教學模式08-25
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實踐探討08-05
基于高職數學現狀的教學改革探討08-24
綜合模式的精神病康復探討08-05
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新視野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