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地理論文>“自學質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

    “自學質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

    時間:2023-03-03 19:43:50 地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自學質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

    “自學質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
    廈門市樂安中學  陳亞美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有不少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但也有某些落后陳腐的觀念影響著當今的教育。如只重視知識的積累,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因而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基礎知識較扎實,但知識面卻較窄,缺乏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度罩屏x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實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縱觀這幾年初中地理課堂各種活動層出不窮,地理課堂呈現出各種活潑的景象,學生能力的培養空間大大提升了,但在是否達到人人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生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方面,還是暴露了些許的問題。
    筆者根據我校(地處城郊結合部,實際生源大多來自本地農村及外地農村)的具體情況,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為充分發揮學生的智能,真正實現從“以學科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化”,適應地理會考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出“自學質疑”課題,并進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實施的必要性
    1.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白詫W質疑”課題的實施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主動發展,促進人才規格的多樣性發展,同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2.促進教學結構質的變化。把“自學質疑”模式引進課堂。能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實現的欲望,同時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現代人的素質。
    3.順應世界人才培養潮流。當今社會是科技及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社會,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正大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人才以搶占新世紀人才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而“自學質疑”模式是學生在自學基礎上,通過學生主動觀察、實踐、發現、歸納、拓伸等活動,提供了學生發展的空間,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和保證。
    三、“自學質疑”教學的主要環節
    “自學質疑”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學模式,通過“質疑”、“釋疑”等教學環節,在“導”的基礎上真正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到一定水平。
    1.“階段自學”模式。為把此課題落實到實處,我們把自學按年級順序分三個階段實施。在初一年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及自學能力,初二年上學期基本掌握自學方法,進入實質性自學階段。初二年下學期是自學的深入階段。同時,把“提優輔差”貫穿于三個階段之中,即:
    初一年 
    初二年上學期 
    初二年下學期
    側重自學能力的培養  側重質疑能力的培養  側重綜合能力的提高
    試驗中發現,試驗班同學經近兩年的有意培養,自學興趣日漸濃厚,質疑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不斷增強。表現在試驗班同學上課精神狀態均保持較好,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課堂中常有新思維、新方法產生,同學間的協作意識很強;而對比班學習氣氛相對顯得沉悶,學生缺乏主動思考,主動質疑習慣,少有創新。試驗班同學能較輕松地完成課本活動題,而對比班同學就顯得吃力。筆者曾要求同學在初一年寒期自學“亞洲及歐洲”一節,開學初以課后習題為主對兩個試驗班和兩個對比班進行測驗(100分卷)及調查,結果如下表
     優秀人數 及格人數 均值 完成自學人數
    試驗班(89人) 18 57 63.4 77
    對比班(90人) 7 28 36 45
    由此可見,試驗班能夠較好地完成預習任務,而且預習效果較好,而對比班完成人數較少,且效果不佳。
    2.“小節自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受系統論原理啟示,正確處理教學中整體與局部總和的效益關系,打破教材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授課時數,把規律性相關的幾個知識點集中在一起,利用知識的橫向聯系,抓住了知識的重點,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其模式為
     
    “小節自學”主要適用于知識點聯系較為緊密的章節:如在學習“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時,教師通過對熱帶四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的分析,讓學生掌握如何通過氣溫、降水量圖來分析氣候特征,并如何進行歸納,形成文字表述的方法,然后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習其它溫度帶的氣候類型及分析氣候類型的特征,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助學習,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使部分優秀的學生得到更充分的鍛煉的空間。在教學中發現,把規律性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學習,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記憶,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也給學習區域地理中的氣候相關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3.“課堂自學”模式。在教學中,由“存疑”、“質疑”到“釋疑”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指導及示范作用,真正發揮了主體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實踐中構建了以“質疑”為切入點,以“釋疑”為中心環節的課堂教學模式:
    上課時,教師在導學中設疑、引疑,學生在閱讀自學的基礎上存疑、質疑。質疑是一種補充的過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重、難點及學生實際設疑,而學生又據本身實際做多層的補充;或在學生質疑基礎上,教師完善補充。學生通過自學,在討論或互相提問中答疑、教師有針對性的地對重點、難點進行引導,質疑或釋疑。接下來是一個提優輔差的過程,通過教師幫助或學生互助解決余留問題,使優生更優,差生更上一層樓。之后,學生歸納,教師總結,把知識結構完善,并有目的地引申。最后學生在學習中尋求本課學習的方法,教師加以實質上的引導,從而達到創造遷移之效。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激發興趣,培養多方面能力,真正體現素質教育。
    如上“美洲”一節“新大陸”時,由于學生事先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進行了預習,大多知道這個事件,但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線未必清楚,有的學生可以說出航線,但未必能在空白的世界地圖上畫出來,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設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學習,達到能在空白的世界地圖上畫出航線的目標。又如,在上“美洲”一節“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時,老師引疑:①了解一個大洲的地形特征應該從哪方面開始?②怎樣讀分層設色地形圖?怎樣找出北美洲的三大地形區?③找到三大地形區后,如何分析地形特征?學生在自學基礎上又提出了:①可以通過讀哪張圖來找到三大地形區?②北美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的特征可以應用前面的哪張圖片和資料來說明,可以把問題轉化為前面已學的問題?③南美洲呢?它的地形特征與北美洲有什么異同點?④可以畫怎樣的簡圖更一目了然?等。尤其是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這部分,教師把自己和學生的問題有引導地拋給學生,學生通過自學與討論,尋找答案。老師則是根據需要作必要輔導,做到“提優輔差”。最后讓學生自行歸納各類問題的特點,教師通過導學案給予指導,總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和復習了規律:緯度位置是影響氣候的第一要素,地形、海陸位置等也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從而讓學生抓住了重點,找到了學習的方法,掌握了問題的實質,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自學質疑”教學注意點
    1.激發自學興趣——“樂學”
    激發自學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它的實施應在遵循全面性、發展性、協調性和同樂性等原則上進行。
    (1)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自學興趣的先決條件。據初中學生年齡的特征,他們的思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質。心理學理論認為,情感乃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是人積極行為的內在動力。教師熱愛學生的情感,愉快的心緒,和謁的表情,親切的動作,溫和的語調,激情的話語,必將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媽媽”般的師愛效應。同時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樹立其自學信心,從而使學生對自學產生一種熱愛心理。
    (2)明確自學目的是激發自學興趣的基礎。教學之前,應注意把教學的思路模式與價值告訴學生,如請同學們回憶以前的學習方法、抓住學生對以前枯燥學習產生的厭煩心理,告訴學生新的學習方法,即:課前預習,不封頂,習題量力而做,并以他人實踐成果喚起學生參與自學教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明確教師意圖,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
    (3)肯定學生自學成果是激發自學興趣的動力。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學生體會自學成功的喜悅,特別對一些新穎,有創見問題給予引導和表揚,對后進生提出的問題,哪怕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簡單,也要及時給予鼓勵,以免挫傷學生自學的熱情。
    (4) 提高自學效率是強化自學興趣的關鍵。教學中,教師應敢于大膽實踐,切忌三心二意,或又想解放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怕影響教學效果,學生不能真正從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因而對地理課產生厭倦。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多方研究教材和學生,真正體現“自學”效率,讓學生學有所得,使其自學興趣日漸濃厚。    
    2、指導自學方法——“會學”
    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切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被其接受,一切教學活動,只有在學生對自己認識活動作積極的自我調節下,才能有效地進行,所以教學的實質就是引導學習,在自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培養學生質疑習慣。課前自學及質疑訓練:實施時,要求學生課前自學并由看而疑,因思起疑。課堂的質疑訓練:課堂上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質疑和釋疑,并要求學生慢慢向別人學習如何質疑。同時,通過不同層次同學的質疑與釋疑及老師和同學的補充,讓同學明確原來質疑并不是很難的事,使同學慢慢懂得不懂也疑,發現特殊或規律情況也疑,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往往認為課本上寫的,老師講的都沒有疑問,針對此情況,老師要善于啟發和設疑,讓學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進行質疑的習慣。此外,課堂上還有意安排一些時間讓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不明白之處共同解決。教材中活動題的質疑訓練:如經常性地由學生自行對活動題進行改裝。
    (2)暴露學生思維過程!度罩屏x務教育課程標準》 中指出:地理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地理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教學時,應讓學生真正知道學了些什么?為什么?怎么學等關鍵。教學時,不能一味讓學生去讀或背知識點,而是充分體現其過程,如學習抽象的經線、緯線、經度和緯度定義,先由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毛線,用毛線在小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量出符合緯線定義的各條緯線,然后觀察各條緯線的形狀、長度、指示方向等特征,以此為依據,重新理解歸納出緯線的定義。對于教材中關于經線和緯線的對比表格的填寫(19頁活動3),則引導學生自行觀察、自行動手、自行研究,進而自行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學生受到思維能力的訓練,提高地理素養。 
    (3)增強協作意識。初中生的自學必經過培養和養成階段,由于個體的差異性,自學能力難免參差不齊,倘讓老師每堂課都逐個去指導自學方法,很不現實,也不可能。所以在自學中,我們采取“生幫生”(即“一幫一”或“多幫多”)和“師幫生”等方法促進自主學習。即讓一些自學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去幫助一些較差的同學,老師則是有針對性地對個別特優生及后進生進行指導,達到全面提高之功效。
    3.促進自學發展——“助學”
    “自學質疑”課題的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自學習慣,養成多思善疑的習慣,通過自學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于其它科目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通過提優輔差,讓學生全面發展,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注意提優輔差——“都學”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同學都得到充分發展,既要充分發揮優秀生的學習潛力,又不讓后進生與他們的距離拉得太遠而失去學習信心。因此,教學時,應把“提優”與“輔差”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五、取得的成效
    本試驗在教學模式上進行試驗,使學生不再視地理學科為無所謂的技能科,喜歡地理課,覺得上地理課有趣、又有點挑戰性,因此在知識點的落實上能較為痛快地落實,也使我校在2008年5月的初中地理會考中獲得區第三名的成績,這是在我校生源基礎非常薄弱的(本屆學生在初一廈門市入學水平測試中名列全區最后一名)情況下取得的。
    六、亟待探索的問題
    “自學質疑”雖然拓寬了初中地理教學的空間,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實踐中確實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
    1.如何正確評價學生的自學能力?
    2.如何把握學生的自學深度?
    3.如何編寫自學提綱(導學案)?  
    4.如何解決獨立學習起始階段教學進度的滯后問題?等等。
    七、努力的方向
    “自學質疑”課題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當然,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僅依賴教學結構的合理性,師生之間的情感和教學藝術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杠桿。今后,我將在原有基礎上對情感目標的實現及教學藝術的體現上做進一步的探索,希望得到更多專家的指導與幫助。

    “自學質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

    參考文獻
    1.柳斌.關于素質教育問題的思考.97年5月20日在河北省中小學素質教育現場會上的講話。
    2.閆照林、韓有信.“重視過程的教學”的實踐和體會.1997.7。
    3.王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9。

     

    【“自學質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相關文章:

    論述英語教學中實施自學輔導教學的實踐08-19

    英語教學中教會學生質疑08-12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探究08-20

    淺議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應用08-02

    初中語文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08-08

    英語教學中啟發思維的認識與實踐08-07

    中學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認識和實踐08-22

    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質疑08-19

    地理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幾點思考08-1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