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歷史論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時間:2022-08-18 18:18:44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是歷史教學中永恒的主題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簡單地說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具體來說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使學生形成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和平、誠實、謙虛、堅強、有毅力、勇敢等良好的思想品質。歷史課的課程特點決定了歷史課是除思想政治課外最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課程。這就要求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歷史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發明家、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等為一種新制度的建立、一種新技術的發明、一種新理論的誕生等進行不懈奮斗的事跡,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無不具有啟發教育作用。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歷史教學中如何實施德育。
    一、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內容,在中學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教學中教師首要考慮的重大問題。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在這部歷史中有繁榮強大也有積貧積弱而遭外來入侵;有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有造福本國、本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發明創造等等。學生通過學習這些歷史,可以幫助形成民族自豪感,產生愛國主義熱情。如《中國歷史》中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早在漢唐時外國使節友人的來訪、明朝中后期東南沿海軍民抗擊倭寇的斗爭、清代林則徐的禁煙運動、鴉片戰爭時期陳化成、葛云飛等的為國捐軀等等,無不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學生在學習這些歷史時,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愛國主義便在學生心中逐漸形成?梢哉f:歷史點燃了學生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之火。
    二、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國際主義教育
    世界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只是世界的一個部分,而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民族想孤立于世界之外,單獨發展都是不可能的!吨袊鴼v史》、《世界歷史》用大量的、鮮活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十六世紀日本侵略朝鮮,明朝政府應邀派軍援朝既幫助了朝鮮人民捍衛國家、民族獨立,也讓本國避免了日本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國家的共同戰斗更是說明在面對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敵人時,世界各民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在幫助了其它國家民族爭取勝利的同時,共同敵人的力量被削弱了,本國、本民族的勝利也就有了保障。十九世紀早、中期亞洲人民五大起義中,印度民族大起義、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互相起到了為對方牽制敵人的作用。不管是十六世紀明朝政府的援朝;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西班牙縱隊;1950年的中國抗美援朝等等史實,都說明國際主義精神的重要性。這些歷史知識的學習都有助于我們的學生形成國際主義精神?梢哉f歷史又點燃了學生對危害世界和平的人、事的憤怒之火。也在學生心里埋下了國際主義的種子。
    三、在歷史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謙虛、誠實、堅強、堅忍不拔、勇于創新等良好的思想品質
    謙虛、誠實、堅強、堅忍不拔、創新都是良好的思想品質。在歷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這些良好品質的形成。毛澤東曾說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敝型鈿v史上許多以少勝多的戰役無不說明這個道理,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薩拉托加大捷、中國紅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等等。中國歷史名人劉備如不謙虛則不會三顧茅蘆,也就不能成就西蜀霸業。史書還用大量史實說明驕兵必敗。而在誠實品質方面,林肯、華盛頓、列寧等都是眾所景仰的歷史人物。林肯年輕時在超市工作曾步行幾十里路還給顧客少找的一點零錢。此外華盛頓小時候“斧頭和櫻桃樹”的故事,列寧小時候打破花瓶的故事等等史料,均可以讓學生了解這些名人身上所具備的誠實品質。學生在學習這些史料時,誠實就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種子。而文天祥寧死不屈、方志敏、葉挺、夏明翰、林祥謙、施洋等的英雄事跡則可影響學生形成不屈不撓為正義不怕犧牲的品質。
    四、在歷史教學中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正確認識個人和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也是學生必備的良好的思想品質。唐朝名臣魏征曾說過:“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边@說明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力量。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朝代的興起衰退無不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得到人民擁護的政權日益強大,失去人民擁護的政權則日益沒落,最終被推翻。故史書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比魏螘r代的進步,任何事件的成功都不能歸功于某一個人,只能歸功于人民群眾。僅憑個人的力量是不能成大業的。那些所謂的英雄只是把許多人民群眾的智慧、力量匯集起來罷了。
    唐朝散文大師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位歷史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平時的教學生活中將德育滲透歷史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尤其是在提倡以德治國的今天,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我們靈魂塑造者應該關切的話題。
    總之,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我們必須要緊扣歷史教材中的內容,通過老師講授、學生討論、觀看一些歷史聲像資料、甚至可以發揮學生的想像讓學生表演一些歷史劇情等方式去感受歷史、體驗歷史、認識歷史,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人。因為學生可以從歷史中學到影響其個人選擇、態度和價值認識等方面的知識,而這些又直接能影響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說,歷史教學對德育的促進作用我們決不能低估。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相關文章:

    如何在歷史課堂中實施有效教學(通用21篇)05-11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08-24

    新課改中怎樣進行閱讀教學08-24

    如何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學12-17

    歷史教學中的生命教育08-20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08-24

    歷史教學中如何與學生溝通08-20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08-25

    如何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學生信息08-20

    淺談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論文04-2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