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數學教學 學生 自主學習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此,本人認為應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以此帶動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所以本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2、教師應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探索;3、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4、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5、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和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數學課堂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只是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般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講課追求講深講透,一步到位,大搞題海戰術;從而使學生理解為學數學就是做題,而做題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學生學到的不是數學,而只是解題技巧。教師的主導作用完全取代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消極地學,機械地用,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逐漸消失。
數學新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重視人的發展,提倡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以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為主線,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我們要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充分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從實際出發,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探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新課改浪潮中,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兩個突出問題:
一、少數學生“灌”多數學生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教師都以認識到“滿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識的轉變這種教學方法但又出現了另一種現象:很多老師不直接去“灌”而是通過少數學生去“灌”多數學生.當前有不少的數學課堂,其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幾乎都以問題的形式出現,教學時教師頻頻發問,為數不多的優生就來“和”,表面上教學順利、氣氛熱烈,實質上把大多數學生放在“聽眾”席上。這種做法比教師的“滿堂灌”的危害更大。
二、“討論”流于形式
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討論”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現在:1、討論時間太短,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有效交流,討論好像成了一堂課為體現新課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個環節;2、討論的問題不太明確,或大或空,學生根本找不到討論的焦點;3、差生沒機會表現,變成優生們輪流“發表演說”。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認為新的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
1、組織者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最直接的組織者。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學過程的定向發展有賴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組織,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①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系統規劃對教授過程和學習過程進行有計劃的組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自組織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組織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通過引導和激勵,不斷提高學習活動的自我組織程度。
2、引導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一定程度表現在“引導”上.教師的根本職責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學生或背著學生“走路”。施教主動,貴在引導,妙在開竅。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因勢利導把教學過程導向預定目標的教學策略。如果教師的行為不是建立在主動適應學生的學習活動規律或特點的基礎上,那么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能充分發揮的。為此,教師的引導必須做到三個適應:一是適應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規律和特征,二是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三是適應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結構。實踐表明,做到這 “三個適應”,既是發揮教師主導地位的最好說明,也是實現學習活動最優化的重要前提條件。
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我提前兩天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一些圖片、實物,用硬紙片制作柱體、錐體等模型。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圖片、實物和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立體模型,然后再按每兩人一組把這些實物或模型進行歸類并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最后選派一些代表作總結發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師應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探索
創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識能動性的最高表現,也是學生自我發展的一種需要。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做出來的,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絕不能只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想數學”,經歷一番發現、創新的過程,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例如“絕對值”一節的教學,我按四人一組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難得出:⑴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⑵ 零的絕對值是零 ⑶ 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⑴ 絕對值等于本身的數有哪些? ⑵任何一個數的絕對值都是正數嗎? ⑶ 若a>0,則︱a︱=________;若a=0, 則︱a︱=________;若a<0, 則︱a︱=________ 。⑷ 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讓他們總結出絕對值的一些重要性質。
三、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必須在平凡的教學中去發掘創新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想學、愿學、樂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終生學習的必要性。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在教學“銀行的利率”、“打折銷售”時,先讓學生到銀行去了解利率、利息、利稅等或去商店看一看商品的打折情況,了解標價、折數、售價等等。教學中,每個小組先進行討論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識。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每個學生是一個具有不同特點的社會個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分層教學,分類指導,要讓“能飛的飛起來”、“能跑的跑起來”,該扶的扶一把,讓優秀的更優秀,讓大部分學生穩步提高,使后進生得到切實、有效的轉化。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媒體!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例如對“圖案設計”的教學,我要求學生利用計算機完成以下問題:(1)我喜歡的數學圖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業的標志圖案(3)為我們班設計班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網上找到了相當豐富的素材,上課前我先把每個學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學中再進行分類展示。這樣做可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益。
實踐證明這種手段的應用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增加了課堂密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組織者,就不能“放羊”;是啟發者,就不能“填鴨”;是點撥者,就不能“代皰”;是傳授者,就不能“緘默”。這樣才能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文章:
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08-20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08-22
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08-20
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08-23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08-19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體會雙自主學習08-23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自主性學習08-19
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學習08-24